混凝土养护范文

时间:2023-03-22 10:03:42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则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包括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

1 自然养护

1.1 养护工艺 覆盖浇水养护利用平均气温高于+5℃的自然条件,用适当的材料对混凝土表面加以覆盖并浇水,使混凝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水泥水化作用所需要的适当温度和湿度条件。覆盖浇水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覆盖浇水养护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内进行。

(2) 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矿物掺合料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 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浇水次数应根据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的状态来决定。

(4) 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宜与拌制水相同。

(5)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6) 大面积结构如地坪、楼板、屋面等可采用蓄水养护。贮水池一类工程可于拆除内模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注水养护。

1.2 薄膜布养护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不透水、气的薄膜布(如塑料薄膜布)养护。用薄膜布把混凝土表面敞露的部分全部严密地覆盖起来,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这种养护方法的优点是不必浇水,操作方便,能重复使用,能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加速模具的周转。但应该保持薄膜布内有凝结水。

1.3 薄膜养生液养护 混凝土的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薄膜布养护时,可采用涂刷薄膜养生液,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的方法进行养护。

薄膜养生液养护是将可成膜的溶液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上,溶液挥发后在混凝土表面凝结成一层薄膜,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绝,封闭混凝土中的水分不再被蒸发,而完成水化作用。这种养护方法一般适用于表面积大的混凝土施工和缺水地区。但应注意薄膜的保护。

1.3.1 养护条件 在自然气温条件下(高于+5℃),对于一般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后10~12h内(炎夏时可缩短至2~3h),对高强混凝土应在浇筑后1~2h内,即用麻袋、草帘、锯末或砂进行覆盖,并及时浇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润湿状态。

1.3.2 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水泥技术性能确定。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遮盖不好,浇水不足,以致表面泛白或出现干缩细小裂缝时,要立即仔细加以遮盖,加强养护工作,充分浇水,并延长浇水日期,加以补救。

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后,方可允许在其上来往行人和安装模板及支架等。荷重超过时应通过计算,并采取相宜的措施。

2 蒸汽养护

蒸汽养护是缩短养护时间的方法之一,一般宜用65℃左右的温度蒸养。混凝土在较高湿度和温度条件下,可迅速达到要求的强度。施工现场由于条件限制,现浇预制构件一般可采用临时性地面或地下的养护坑,上盖养护罩或用简易的帆布、油布覆盖。

汽养护分四个阶段:(1) 静停阶段:就是指混凝土浇筑完毕至升温前在室温下先放置一段时间。这主要是为了增强混凝土对升温阶段结构破坏作用的抵抗能力。应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5℃,需2~6h;(2) 升温阶段:就是混凝土原始温度上升到恒温阶段。温度急速上升,会使混凝土表面因体积膨胀太快而产生裂缝。因而必须控制升温速度,一般为10~25℃/h;(3) 恒温阶段:是混凝土强度增长最快的阶段。恒温的温度应随水泥品种不同而异,普通水泥的养护温度不得超过80℃,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可提高到85~90℃。恒温加热阶段应保持90%~100%的相对湿度;(4) 降温阶段:在降温阶段内,混凝土已经硬化,如降温过快,混凝土会产生表面裂缝,因此降温速度应加控制。一般情况下,构件厚度在10cm左右时,降温速度每小时不大于20~30℃。

为了避免由于蒸汽温度骤然升降而引起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变形,必须严格控制升温和降温的速度。出槽的构件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不得大于40℃,当室外为负温度时,不得大于20℃。

3 其他热养护

3.1 热模养护 将蒸汽通在模板内进行养护。此法用汽少,加热均匀,既可用于预制构件,又可用于现浇墙体。

3.2 棚罩式养护 棚罩式养护是在混凝土构件上加盖养护棚罩。棚罩的材料有玻璃、透明玻璃钢、聚酯薄膜、聚乙烯薄膜等。其中以透明玻璃钢和透明塑料薄膜为佳,棚式的形式有单坡、双坡、拱形等,一般多用单坡或双坡。棚罩内的空腔不宜过大,一般略大于混凝土构件即可。棚罩内的温度,夏季可达60-75℃,春秋季可达35-45℃,冬季约在20℃左右。

3.3 覆盖式养护 在混凝土成型、表面略平后,其上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封闭养护,有两种做法:

1) 在构件上覆盖一层黑色塑料薄膜(厚0.12~0.14mm),在冬季再盖一层气被薄膜。

2) 在混凝土构件上无覆盖一层透明的或黑色塑料薄膜,再盖一层气垫薄膜(气泡朝下)。

塑料薄膜应采用耐老化的,接缝应采用热粘合。覆盖时应紧贴四周,用砂袋或其他重物压紧盖严,防止被风吹开,影响养护效果。塑料薄膜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应大于30cm。据试验,气温在20℃以上,只盖一层塑料薄膜,养护最高温度达65℃,混凝土构件在1.5~3d内达到设计强度的70%,缩短养护周期40%以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养护是施工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其强度、耐久性等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因此,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认真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陶之芳.混凝土养护检验技术分析[J].四川建材,2009.

[2]郝建平.桥梁工程混凝土养护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

[3]谢芳,宁娜.浅议商品混凝土养护的关键问题[J].科技信息,2010.

混凝土养护范文第2篇

关键词:混凝土智能养护 混凝土构件 养护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37文献标识码: A

1.水泥混凝土现场养护的重要性

水泥混凝土浇筑以后,养护施工对预防表面早期开裂和保证强度十分重要。养护不到位,水泥凝固过程中水化热控制不当、温差应力过大,将导致表面、内部裂缝,同时抗拉、抗压强度的随之降低,最终影响构件的正常使用,缩短结构使用寿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水泥的水化过程早期表面裂缝与强度不足的的形成过程

水泥混凝土浇筑以后,其内部水化热温度迅速升高、膨胀,而表面温度升温较小,使得内部膨胀受到表面的约束,表面受拉而内部受压。水化热温度降低以后,其内部温度下降幅度较表面大,内部冷却收缩比表面大的多,内部收缩受到表面的制约,冷却收缩的拉应力超过原有的压应力,使得内部压应力变为拉应力,早期水泥混凝土抗拉强度很低,当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早期裂缝出现在表面,后期则出现在内部,裂缝的产生势必导致强度的降低。

混凝土表面蒸发量与温湿度、风速的关系

拆模时间和表面防护对开裂的影响

3.水泥混凝土现场养护的现状

目前施工现场对于混凝土的养护大多均由人工洒水来完成,条件稍好一点的安装了简易的喷淋管路,但还是由人工不定时接电、送水完成养护施工,此类养护方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人工洒水不规范。为保持混凝土在浇筑以后标准养护周期内保持表面湿润,充分散除水化热,一般前期洒水较频繁,后期洒水频次减少,而现场人工洒水很难做到按时洒水,尤其是在晚上。

(2)对温度、湿度的掌握不准确。按照养护规程要求需要对养护结构物表面环境温度、湿度、内部温度进行定时的监测,以判别其湿润程度与环境温度采取措施进行养护,而现场对温度的监测不规范,对湿度基本没有监测,难以根据温、湿度状况做到适时养护。

(3)养护用水量不足或过多。洒水多少取决于梁体体积与表面积,洒水过少(湿润程度不够或不能渗入内部)则养护效果不佳,洒水过多则水资源浪费,且过多的洒水往往造成混凝土早期表面强度偏低从而产生掉色、水痕等质量缺陷。

(4)养护效率低。人工养护需要专人来完成,一般12个台座以上的梁场就需要1~2名专门的养护工人,生产高峰期需要的养护工人更多,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难度大。因而养护成本较高,养护效率低下。

(5)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一般都需要采取监控措施,人工测试温度与湿度,分析判断是否进行内部供水冷却与表面洒水保湿。稍有不当(工人养护不及时)混凝土就会烧坏(内外温度过大导致温度应力裂缝产生)。

传统养护方式进行混凝土养护往往是不可靠的,其效率低下、过程不规范、不精细、不科学。经常由于养护不当导致混凝土强度偏低和产生温度(收缩)裂缝,影响混凝土的正常使用寿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4、JCYH水泥混凝土智能养护系统关键技术原理

JCYH水泥混凝土智能养护系统依靠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根据水化热释放速率、温湿度的实测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护,突破传统养护的困境,可以完全杜绝人工养护不当带来的不利影响,相对于传统养护施工,是一种工艺技术上的飞跃。

JCYH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1)可扩展多终端装置与大数据量的交互处理

每台养护仪带4个或6个通道,同时养护4片或6片混凝土梁板,每片梁板安装一台无线测试终端,测控系统同时对每片梁板表面及周边温湿度进行监控,多台无线终端实时传回数据由控制处理中心进行判断分析,从繁杂数据中确认逻辑条件后由控制中心驱动水泵进行养护。

(2)多通道单独及交叉控制

每个通道根据该梁板周边温湿度环境单独进行监控,其数据单独分析确认样喷淋成立条件,所有通道公用压力泵及压力变频控制器,各通道根据达到养护条件的先后顺序排队等候养护喷淋系统运行,时间精确到1s。

(3)个性化程序设计

通过研究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编写个性化的控制程序。夏季、冬季分别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单独编写程序;南方、北方根据不同的地域气候编写不同的控制程序,确保养护质量的稳定性。

JCYH系统结构及控制原理原理图

根据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的水化热量及水化过程中热量的释放率、梁体周边环境温湿度自动判别是否开启恒压喷淋以及和控制喷淋持续时间,以达到智能养护施工的目的,对养护全过程技术信息进行记录与保存,形成养护施工记录表格(喷淋时间、湿度、温度等等)及相关的曲线(温湿度-时间曲线)。

专门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施工设计。在梁体内分层预埋温度传感器与冷却循环管路。实时采集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分析温差,根据温差判别是否开启喷淋系统。同时通过外部温湿度的监测和不同混凝土水化热释放规律的分析适时的进行表面喷淋保湿,内外“双控”以达到高效高质养护的目的。

5.JCYH智能养护系统的特点

(1)一键完成养护、提高养护效率

养护管路布置完成以后,一键启动智能养护系统,则自动完成全周期养护施工,养护受人为因素干扰降到最低,提高养护效率,节省人工。

(2)现场可移动标养室

适时对混凝土周边进行整体覆盖,遮阳保湿,全过程监测梁体表面环境温度、湿度并自动作出判断控制养护管路完成养护,以适时的引导水化热释放,防止早期温度裂缝的出现,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其功能类似于试验室水泥混凝土标准养护室。

(3)无线温湿度测量

通过在混凝土表面附着无线温湿度传感器,其信号定时的通过无线方式发射回控制主机以监测梁体表面真实的温湿度,根据监测数据判断启动喷淋系统,调节梁体表面温湿度值。每片梁板上安装无线测温终端,3-5s测量采集一次数据无线发送至智能养护仪主机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以随时监控到梁体表面温湿度。

(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内外“双控”

通过了解水化过程温度变化,实测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部温湿度,分析判断温差及表面湿度,适时的进行内部循环冷却与外部喷淋保湿,实现内外部养护同步自动控制。

(5)冬季热水养护

系统配置智能热水锅炉,其自动的温控仪可自动控制水温在设定区间内(如30~50℃,水温超过50℃停止加热,水温低于30℃时自动开始加热),保证养护用水温度适宜,在养护棚内形成水雾。

(6)根据混凝土水化热量及水化过程热量释放率有针对性的养护

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集料、水泥品牌、水泥用量等因素的不同对梁体的整体水化热影响很大,同时养护周期内不同时间点的水化热释放量是不同的,智能养护系统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养护,以切实保证水化热平稳的释放。

7d水化热释放曲线

(7)基于水头压力损失进行管路适应性设计

基于流体力学水头沿程损失的分析研究,计算每个喷头处的水压值、喷淋半径以适应性调整喷头布置间距与管路直径,保证喷淋面积完全覆盖混凝土表面的同时亦不浪费用水,同时保证每个喷头达到喷雾的效果。可针对不同结构形式设计不同的管理布置,保证雾化效果。

(8)规范养护过程

根据施工技术规范及养护方案要求对水泥混凝土进行规范养护,极大可能的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保存养护周期内温度、湿度、喷淋启动时刻、喷淋持续时间、喷淋水压等全过程技术参数,便于质量管理与质量追溯。

系统内已经根据养护技术规范、养护施工方案结合各个季节、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嵌入控制程序。做到夏季保湿降温、冬季保温保湿。

6、总结

JCYH水泥混凝土智能养护系统依靠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根据水化热释放速率、温湿度的实测数据进行有科学的养护,突破传统养护的困境,相对于传统养护施工,有许多优点,对提升混凝土结构质量有较大作用,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应该在工程领域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

混凝土养护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同条件养护 标准养护龄期

同条件养护混凝土的适用范围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与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附录D中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规定: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进行强度试验,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时所对应的龄期,0℃以下的龄期不计入,等效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当气温为0℃及以下时,不考虑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与此对应的养护时间不计入等效养护龄期,当养护龄期小于14d时,混凝土强度尚处于增长期;当养护龄期超过60d时,混凝土强度增长缓慢,故等效养护龄期的范围宜取为14d至60d。

2、同条件养护与标准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强度的关系

2.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与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附录D中D.0.3规定:同条件养护试件检的强度代表值应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的规定确定后,乘以折算系数取用;折算系数宜取1.10,也可根据当地的试验统计结果适当调整。折算系数1.10主要是考虑到实际混凝土结构及同条件养护时间可能失水等不利于强度增长的因素,经试验研究及工程调查而确定的。

2.2实际上,我们基本上都是选用折算系数1.10,不要说我们国家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就连新疆南北疆以及南北疆的不同季节的气候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应通过试验,科学研究,找出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与标准养护混凝土强度的关系,对折算系数予以修正。

3、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混凝土强度与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关系

3.1虽然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与结构实体的混凝土配合比、搅拌工艺、养护温湿度相同,但是混凝土的模板系统、浇筑工艺、养护(虽然规范要求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但实际有很大的差异)还存在较大的差别。

3.2对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按标准规定的制作方法(GB/T50081-2002),在相对很小的试模体积内完全能充分均匀与密实。但对结构实体的混凝土则不仅如此。对板块结构,如楼面在垂直方向厚度小,一般100mm左右,浇捣方便,更易形成均匀密实的混凝土,而且硬化后的混凝土养护方便(浇水、覆盖或蓄水等),因此与同条件试件的养护条件相近,故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与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强度相近。

3.3对于竖向结构构件,如柱、剪力墙等,由于垂直方向而水平截面小,配筋率相对较高,混凝土浇筑中拌合物在垂直方向自由落体以及与模板、钢筋碰撞难免会导致离析,同时振捣较为困难,易发生漏振或过振,对于需分层浇筑的,在结合面也易造成离析分层,以及模板漏浆等原因,造成结构总体上均匀性比同条件养护试件差;从养护看,侧面养护条件明显不及楼板和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所以,总体上竖向结构构件实体强度可能比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强度偏低。

4、结语

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强度基本上能反映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但不完全等同于结构实体混凝土的强度。因此,笔者认为,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的强度可以作为施工中拆模的依据,但不能作为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的依据。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还是应该以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等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对结构实体进行检测的结果为依据。

参考文献: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与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混凝土养护范文第4篇

关键词:混凝土;养护;成型;施工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业也越来越发达,我们在道路的铺设上加大了混凝土的使用,对其相关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回顾混凝土的发展史从早期低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到现在的高强度等级、高效能的混凝土,混凝土的技术越来越高深,从中也显示出了混凝土施工和养护的重要性。但是根据目前的混凝土使用情况看,混凝土的养护还没有得到施工人员的重视,有些地方的混凝土施工后,因为养护的方法和措施不正确,混凝土表面水分快速蒸发流失,其表面出现了龟裂、起毛、干缩等现象,这大大影响了混凝土的整体质量。笔者根据从事建筑行业的实践经验,就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混凝土的施工

做好原材料的验收和管理。水泥在混凝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和混凝土的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进行水泥配备时要看它的出厂合格证或水泥物物理实验报告,还要检查水泥的标号、品种、物理力学性能。混凝土的质量除了和水泥品质有很大关系外,也和集料中杂质含量有很大的关系。在进行集料(石子、砂)备料时,要严格检查料物的干净度。同时还要检测集料含沙量、生石灰、有机质含量和其他杂物质含量,保证其达标。在原材料的管理也要做到位,如原材料场地的洁净度、原材料准备的数量等,避免后期用料困难。

设置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要想保障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做好其配合比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配合比不合理,出现含水多了或者含沙多了,都将影响混凝土整体质量。一些建筑物的混凝土的配合比是通过无数次实验摸索研究出来的,具有很高的科学性,配合比不仅仅满足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同时也可以节约材料。配合比的有关因素很多,主要有:水泥、砂、水、砂的控制度、水泥控制度、含水率和含泥量等,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来,首先确保材料达到合格的要求,根据理论和实际确定正确的配合比,施工严格按照技术指标进行,配合完后要进行验收,确保配合后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做好伸缩缝、施工缝的处理。在进行道路施工时就需要预留伸缩缝,预留的伸缩缝要满足一定的数据要求:纵、横向伸缩缝间距不大于6m,缝宽20mm。在工期当中出现施工间歇时,这就需要预留施工缝,最好与伸缩缝一并考虑,如果它们不能一并预留。我们从一下几方面进行:一是施工间歇后水泥还没有初凝结束,我们可以把新的混凝土浇灌到旧的混凝土上,并进行振捣,保证新旧混凝土成为一体。二是在新混凝土浇筑前,要把垃圾清理干净,同时在它们的结合处进行凿毛,增大它们的结合度。当施工间歇后混凝土已经凝固,我们一定要保证这混凝土的强度不小于1.2N/mm2,才可以进行浇筑。

在施工结束后,要进行必要的强度检测。我们一般是以28天的强度为标准的,但是有时为了施工简便也有进行7天质量检测的。不管那种检测都要保障质量的可靠性。

二 混凝土的养护

(1)做好一般环境下的养护

在一般的环境中,混凝土的温度一般在10℃-20℃,这一温度有利于湿度的保持,相比较下也是桥梁结构的最好施工阶段。在这一温度下养护工作中的保温、保湿很容易做到。通常我们用两种方法来实施:一是采用不同的材料覆盖需要保养的成型结构物,如果混凝土表面对光洁度有较高要求的,就要用较为特殊的材料,同时也可以给成型结构物洒水来保持适度。如立柱、防撞墙等就要使用吸水性较好的土工布覆盖。在混凝土保护上还要有一定的制度,安排特定人员按时执行。保证混凝土在为拆之前的湿度、温度。另外还要注意洒水的方法,不可以直接冲刷、形成水流,以防混凝土脱落,正确应该是用喷雾器连续喷雾,使水给混凝土造不成水压。二是对于那些难以覆盖的成型结构物可以使用养护剂。喷养护剂这是一种较为科学、实用的一种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养护剂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一层防护膜,从而避免水分的蒸发,让混凝土内部拌和水进行自我养护。在喷洒养护剂时,一定使混凝土表面覆盖完全,可以横纵交错的喷洒。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养护剂要在一个养护温度的保证的前提下。

(2)在寒冷季节的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成型最好温度在10℃-20℃,若是刚浇筑完的混凝土位于低于5℃环境下,就会出现混凝土受冻,受冻会使它的水化作用停止,混凝土表面变酥,失去强度,严重的还会出现裂缝,温度回升,其恶化的程度也不会恢复。因此在寒冷环境下的混凝土养护,我们要做到:一是在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设计强度的50%前,保护好不能使其受冻,二是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对其覆盖合适的保温材料。三是对拌和水加温从而实现搅拌温度的提高,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对拌和料加温。四是提高混凝土模版的保温性能,可以使用钢模版,因其导热性好,温度易散。五是采用蒸汽养护。混凝土养护上有时喷洒养护剂比其他任何方法都省时、方便、经济。总之,这种环境下混凝土的养护的重点工作就是保温。

(3)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的保护

水分在干燥高温的条件极易容易挥发,混凝土如果失水过多,其表面曾混凝土强度很容易降低,这时容易出现干缩裂缝,这主要是混凝土的早凝产生的塑性裂缝。特别是在夏天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如果养护的方法措施不当,像这样的早凝、塑性裂缝、混凝土强度降低和耐久性下降等现象会频频出现,不仅仅影响施工进度,重要的是这样成型结构物的整体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在干燥高温的条件下施工必要及时的养护至关重要。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可以在夜间作业避免了太阳的直射,根据时间调整混凝土配比,到了白天我们要给混凝土的模版降温,如果模版的过高水分流失严重,出现混凝土砂化现象。二是做好混凝土的配比,经常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如果某些建筑物不适宜洒水,我们可以用土工布严密包裹。保持土工布表面湿润即可。总之,这种环境下的混凝土保护重点就是保湿。

三 结语

为了混凝土的整体质量以及其他性能的发挥,我们要从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各个方面做起。在施工前的备料中要严格要求,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技术指标进行,这样对混凝土的质量有可靠保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则是对混凝土质量保证的延续。混凝土的养护实质上就是要保持混凝土的表面不出现早期干燥。如果混凝土出现第一次干燥后,再进行补救工作基本上无济于事的。因此,做养护工作时一定要善始善终。

参考文献

[1] 石钢、刘永强,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M],民营科技,2011(2).104-106.

[2] 黄晓峰,论混凝土的养护与施工质量控制[J],辽宁省路桥建设二公司,2004(2),57-59.

[3] 李凯.浅谈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4,30(4):144—145.

混凝土养护范文第5篇

1.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目前采用的商品混凝土,为了保证流动性,塌落度都较大,因此水灰比也较大。而混凝土中参与水化反应的水量约为游离水的25%,大部分游离水仅仅为了满足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当大部分游离水被蒸发后留下大量毛细孔,加剧了混凝土的收缩。2.粗骨料用量及粒径减小为了维持商品混凝土的可泵性,一般趋向选择减少粗骨料用量或降低粗骨料粒径。粗骨料在混凝土中起着骨架桥梁的作用,粗骨料的弱化使得混凝土的稳定性下降,同时也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3.施工原因造成裂缝施工不当是造成混凝土产生早期裂缝的最主要原因。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不够、配筋不够、钢筋保护层不合格、混凝土厚度不足、养护不到位等都会产生早期裂缝。本文主要针对施工原因中的早期养护不到位,探讨早期裂缝的防治措施。

早期裂缝防治措施

1.因此,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混凝土的起始养护时间是浇筑后12h内。但对大量掺用减水剂、缓凝剂的商品混凝土,经相关试验证明,初凝后8h内的收缩急剧增加。因此,掌握好初始养护时间是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关键。如果在浇筑后等12h再进行洒水养护,就失去了控制早期开裂的最佳时间。养护时间越早对混凝土的防裂越有利。2.早期洒水养护早期养护不当是施工原因造成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因素。混凝土表面不及时覆盖、浇水养护,造成混凝土表面水分快速流失,极易出现裂缝。特别是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大的时节,干缩更容易出现。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混凝土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及时养护有一定难度,需要根据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气候等情况来确定。在充分养护前首先应对表面因失水造成的缺陷进行处理,以保证养护的效果。所谓充分养护,也就是全湿养护,主要是保证在整个规定的有效养护期间混凝土都不出现失水状况。养护越充分,则混凝土存在的缺陷就少。规范要求普通混凝土要全湿养护7d,商品混凝土由于使用了外加剂,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相关数据表明,商品混凝土的7d强度约为28d强度的60%,14d强度约为28d强度的80%,因此规范要求湿养护14d是合理的,最好能保持14d都不失水。根据经验,在这14d中,时间越靠前,混凝土越容易失水,越容易形成缺陷,防止失水也越重要。3d强度约为28d强度的50%,所以前3天防止失水非常重要。而第一天尤为关键,如果第一天失水过多,所造成的缺陷可能以后都很难弥补。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单位难以做到,往往第一天上午浇筑,对混凝土的养护大都在第二天上午进行,每天洒水次数不定,既不及时也不充分,从而导致裂缝的出现。3.二次振捣和抹压商品混凝土由于外加剂的原因,一般初凝时间在12h左右。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水分蒸发很快,表面形成几毫米凝固的壳,外观上貌似已经凝结,但实际上混凝土内部远没有初凝。这时候若不进行二次振捣和二次抹压的话,表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裂缝,并且裂缝会逐步扩展,直至形成贯穿性裂缝。混凝土浇筑后振捣工作的目的是密实混凝土,排除混凝土中大量的空气,增加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减少蜂窝麻面等缺陷。商品混凝土较大的水灰比,注定在大量水分蒸发后留下大量的毛细管通道,而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不但不会对结构造成损坏,还可以弥补这些空隙,改善骨料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须一次抹平,即用木抹子将表面抹平。一次抹平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必须至少再抹一次,这次不单单是抹平,还要“压”,将混凝土表面抹压密实,称为“二次抹压”。二次抹压的目的主要是消除混凝土表面缺陷及早期塑形裂缝,提高混凝土表面密实度。从一次抹平到二次抹压,是混凝土初凝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如果不进行充分湿养护,混凝土就会失水,形成缺陷,进而形成有害裂缝,因此二次抹压工艺是对早期养护不利的必要补充。二次抹压最好采用圆盘式抹光机,抹压结束后,必须立即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湿养护,以避免混凝土再次失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早期水化良好,提高硬化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

商品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特性使得它比普通混凝土更易出现裂缝。本文主要提出早期养护环节商品混凝土开裂防治措施,在施工管理可控的范围内将裂缝产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保障混凝土工程的内部质量和外观质量。

混凝土养护范文第6篇

【关键字】商品混凝土;养护;措施

一、开始养护时间对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的重要性

对不掺用减水剂的普通混凝土而言,早期收缩很小,早期的洒水养护主要是使水泥充分水化,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因此,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混凝土的起始养护时间是浇筑后12h以内。但对大量掺用减水剂的现代商品混凝土,经相关试验证明,初凝后8h内的收缩急剧增加,而在实际工程中最大量的楼板裂缝也主要出现在混凝土初凝后几小时以内,因此,掌握好起始养护时间是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关键,如果不按照浇筑后等12h再进行洒水养护,就失去了控制早期收缩裂缝的最佳时间,从早期收缩裂缝控制来讲,将失去任何的作用。但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施工养护经验,没能根据现在商品混凝土的特点,在混凝土刚初凝(失表面水前)就采取合理养护措施,有效降低收缩,减少开裂。

二、商品混凝土需要及时而充分的湿养护

作者认为,传统方法养护的混凝土,即使没有发现可见裂缝,也不能说明它就是合理的。从完美湿养护的观点来看,传统湿养护方法,是既不够及时也不够充分的,在不利气候环境下,混凝土内部必然存在大量的不可见孔隙缺陷,导致抗渗性能降低,甚至完全丧失抗渗能力。

混凝土配合比的拌合用水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已浇筑振动密实成型的混凝土中占有一定空间,不可以损失。这部分水所占的空间,最终只能由水化产物填充,而不能由空气填充。由水化产物完全填充,是混凝土发育良好的表现;水分损失后由空气填充,则会成为失水缺陷。损失越多,混凝土缺陷也越严重。防止和防治这些缺陷的最好办法也就是利用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及时填补。以早期水化和后期水化的阶段划分,其方法有二:一是从振实抹平开始至湿养护结束,必须防止混凝土失水,防止失水也就防止了失水缺陷的生成;二是考虑水泥早期水化有一定的未水化水泥颗粒以及一定的掺合材料,利用胶凝材料后期的水化产物使微裂缝和微孔隙缺陷自愈合,称自愈作用。后者已引起专家重视,而前者至今还没有被提到“必须”的认识程度上来。作者认为,对防治混凝土的微缺陷,两者都是重要的,但前者比后者更重要。混凝土振实抹平后,从易于流动的流塑性状态逐渐转变为粘弹性体,并逐步具有初始强度,这是混凝土最容易蒸发失水、最容易形成失水缺陷的阶段,同时也是水泥水化最活跃、混凝土发展最快的阶段。只要配合比合理,混凝土成型后不失水,拌合水原占据的空间很容易被水化产物完全填充,使孔隙缺陷消除,混凝土孔结构细化,从而实现高抗渗。胶凝材料后期的水化,则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水化也很缓慢。因此,这些充水空间早期填充比后期填充要容易得多。作者同时认为,混凝土的不可见裂缝和不可见孔隙缺陷,不是互相独立而是密切相关的。混凝土失水时,总是先形成不可见孔隙缺陷而后才可能形成不可见裂缝。孔隙缺陷的形成先从混凝土表面开始,随着失水量的增多,孔隙缺陷逐渐向深处发展。随着孔隙加深,孔内水的液面下降,孔内负压逐渐增大,产生收缩力,使混凝土收缩。暴露在大气中的混凝土,表面失水最多,从外向内形成湿度梯度,因此混凝土表面收缩应力最大。这时混凝土尚不具备强度,或强度还很低,还不足以抵抗这种收缩应力,于是产生不可见裂缝,以释放应力。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控制了混凝土中不可见孔隙缺陷的生成,也就控制了混凝土的不可见裂缝。

商品混凝土的7d强度约为28d强度的60%~85%,一般为72%左右。规范要求湿养护7天,是合理的。最好能保持7天不失水。在这7天中,时间越靠前,混凝土越容易失水,越容易形成缺陷,防止失水也越重要。3d强度约为28d强度的35%~60%,一般为48%左右,所以前3天防止失水尤为关键。前3天若不失水,之后继续浇水保湿至7天,工程实际表明,效果已很不错。而第一天,则又为关键前3天中的关键。如果第一天失水过多,所造成的缺陷可能以后都很难弥补。有的工程第一天不注意保养,第二天才蓄水养护,养护结束以后,板面还是开裂了。分析其原因,第一天已经有裂缝产生。也有的工程,同配比不同部位的抗渗混凝土分次施工,每次抽样送检的试件抗渗等级都很高,偶尔一次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疏忽,第一天没有保养,试件露天下放置一天后,第二天脱模浸水,结果最高抗渗压力只有0.3M Pa。这说明第一天的不养护致使粗大的毛细孔已经形成。但养护良好的搅拌站生产抽样试件依然达到高抗渗。还有很多的工程实例也都表明,第一天“及时而充分”的湿养护,无论是对于混凝土的抗裂性还是抗渗性,都至关重要。

三、混凝土二次抹压的重要性

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为了表面的平整度,必须用木抹子将表面抹平,称为“一次抹平”。一次抹平后,如果不立即养护,至混凝土初凝前,必须至少再抹一次,这次不只是抹平,还要“压”,将混凝土表面抹压密实,称为“二次抹压”。二次抹压的主要作用有:一是消除混凝土的表面缺陷及早期的塑性裂缝;二是提高混凝土表层的密实度;三是表层密实度提高后,可减缓混凝土内水分迁移蒸发的速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从一次抹平至二次抹压,是混凝土逐渐初凝的过程,有较长一段时间,只要环境相对湿度低于100%,混凝土就会失水,形成缺陷。这些缺陷不消除,在混凝土继续失水的情况下,孔道进一步加深,裂缝进一步扩展,出现开裂。在湿养护不够及时、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例如传统湿养护),只有一次抹平而没有二次抹压,混凝土的开裂将很严重,实施二次抹压后,开裂程度大大减轻。因此,除非实施即时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不能生成失水缺陷,否则二次抹压工艺是必须的。

在二次抹压工艺中,现在往往习惯于抹刀手工抹压,不仅效率低,力度也不够,当缺陷由表及里发展较深时,将很难消除。二次抹压最好采用圆盘式抹光机,消除表面缺陷与密实表层的作用比抹刀好,效率也高,二次抹压后,必须立即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湿养护,以避免混凝土再次失水。

四、混凝土配合比及原材料对养护的要求

水泥成分中含有生石灰或氧化镁,这些成分在和水化合后产生体积膨胀,产生裂缝。如果骨料中含泥量过多,则随着混凝土的干燥,会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碱-骨料反应:玄武岩、辉绿岩、千枚岩等碱性骨料有可能与碱性很强的水泥起化学反应,生成有膨胀能力的碱-硅凝胶而引起混凝土膨胀破坏,产生裂缝。水灰比、坍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粉砂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置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混凝土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混凝土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

混凝土养护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商品混凝土养护二次抹压湿养护

商品混凝土的推广使用,大大提高了建筑质量,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但由此带来的混凝土早期开裂问题却闹得沸沸扬扬,是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投诉的焦点,也引起业内和社会的极大关注。造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固然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是,对商品混凝土使用认识的不足及养护的不当是造成商品混凝土裂缝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现就商品混凝土的养护问题谈一些看法和控制要点。

1 简述商品混凝土养护的现状

商品混凝土裂缝是普遍存在,而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传统观念阻碍了对混凝土水化硬化初期裂缝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目前大多数的施工单位都存在一种这样的思想,即使用了搅拌站的商品混凝土,则所有与混凝土有关的质量问题都由搅拌站来负责,与己无关,因此,对商品混凝土的使用经常是既不按规范施工,也不按规范进行养护。几乎没有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要求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养护,也不配备相关的人员、材料和设施,这是造成目前商品混凝土开裂多、投诉多、争议多的主要因素,也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2 起始养护时间对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的重要性

对不掺用减水剂的的普通混凝土而言,早期收缩很小,早期的洒水养护主要是使水泥充分水化,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发展,因此,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混凝土的起始养护时间是浇筑后12小时以内。但对大量掺用减水剂的现代商品混凝土,经相关试验证明,初凝后8小时内的收缩急剧增加,而在实际工程中最大量的楼板裂缝也主要出现在混凝土初凝后几小时以内,因此,掌握好起始养护时间是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的关键,如果继续按照浇筑后等12小时再进行洒水养护,就失去了控制早期收缩裂缝的最佳时间,从早期收缩裂缝控制来讲,将失去了任何的作用。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单位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施工养护经验,没能根据现在商品混凝土的特点在混凝土刚初凝(失表面水前)就采取合理养护措施,有效降低收缩,减少开裂。

3 商品混凝土需要及时而充分的湿养护

所谓及时养护主要是在混凝土的表面没有失水前就进行养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及时养护有一定的困难,往往需要根据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气候等情况来确定(一般在混凝土刚初凝就要进行湿养护),如果在养护时表面已出现失水现象,则需要在养护前对表面因失水造成的缺陷先行进行处理再养护,以保证养护的效果。所谓充分养护主要是要保证在整个规定的养护期间混凝土都不失水,不失水则养护是充分的,否则就是不充分的,养护越充分则混凝土存在的缺陷就少,不充分则存在的缺陷就多。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对混凝土的养护都是在浇筑后第二天开始洒水,每天2-5次,既不及时也不充分,造成裂缝众多。

4 湿养护7天期间内各阶段对商品混凝土养护的影响

根据试验资料和生产资料,商品混凝土的7天强度约为28天强度的65%-85%,因此规范要求湿养护7天是合理的,最好能保持7天都不失水。根据经验,在这7天中,时间越靠前,混凝土越容易失水,越容易形成缺陷,防止失水也越重要。3天强度约为28天强度的45%-60%,所以前3天防止失水尤为关键。前3天若不失水,之后继续浇水保湿至7天,从工程实际来看,效果都不错。而第一天则尤为关键,如果第一天失水过多,所造成的缺陷可能以后都很难弥补。我们发现有的工程第一天不注意保养,第二天才开始蓄水养护,养护结束以后,板面还是有很多的裂缝,分析其原因,是因为第一天已经有了裂缝的产生,这说明第一天的不养护致使粗大的毛细孔已经形成,难于愈合。所以,湿养护7天,关键前3天,最关键是第1天,因此,不管用什么方式保养,都要保证第1天达到不出现失水的问题。

5 混凝土二次抹压的重要性

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为了表面的平整度,必须用木抹子将表面抹平,称为“一次抹平”。一次抹平后,如果不立即养护,至混凝土初凝前,必须至少再抹一次,这次不只是抹平,还要“压”,将混凝土表面抹压密实,称为“二次抹压”。二次抹压的主要作用有三:一是消除混凝土的表面缺陷及早期的塑性裂缝,二提高混凝土表层的密实度,三是表层密实度提高后,减缓了混凝土内水分迁移蒸发的速度,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从一次抹平至二次抹压,是混凝土逐渐初凝的过程,有较长一段时间,只要环境相对湿度低于100%,混凝土就会失水,形成缺陷。这些缺陷不消除,在混凝土继续失水的情况下,孔道进一步加深,裂缝进一步扩展,出现开裂。在湿养护不够及时、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例如传统湿养护),只有一次抹平而没有二次抹压,混凝土的开裂将很严重,实施二次抹压后,开裂程度大大减轻。因此,除非实施即时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不能生成失水缺陷,否则二次抹压工艺是必须的。

在二次抹压工艺中,现在往往习惯于抹刀手工抹压,不仅效率低,力度也不够,当缺陷由表及里发展较深时,将很难消除。二次抹压最好采用圆盘式抹光机,消除表面缺陷与密实表层的作用比抹刀好,效率也高,二次抹压后,必须立即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湿养护,以避免混凝土再次失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早期水化良好,提高硬化混凝土的质量,为混凝土耐久性的提高打下早期质量基础。

总结

因此,只要按照施工规范严格施工,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工艺,实施及时而充分的保湿养护,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使混凝土裂缝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混凝土养护范文第8篇

【关键词】混凝土;无机多孔;内养护材料;吸水释水

1引言

随着现代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日益革新,混凝土逐渐向高强、高性能化方向发展。由于其密实的孔隙结构,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覆盖、覆膜、洒水等仅对混凝土表层进行养护,造成外界水分难以扩散进入,引起内部“自干燥现象”,产生较大的早期自收缩,在有约束力存在的条件下,极易形成微裂缝,危害结构物的安全和耐久性。为了解决其水化过程中的供水不足,最适合的方法就是借助内养护材料为载体从混凝土内部提供水源进行“自养护”。内养护材料是指具有一定吸水和储水能力,并能在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开始降低时适时释水,促进水泥水化继续进行的材料。内养护的作用机理就是通过内养护材料为载体,拌合完成后这些内养护材料均与地分布于水泥石中,起到内部“蓄水池”的作用。当水泥石中自由水被消耗到一定程度时,内养护材料中储存的水分开始向四周扩散,促进周围未水化胶凝材料的水化反应继续进行,最大程度实现了就近和及时养护,提高了水泥石的内部相对湿度和水化程度。国内外最常用的内养护材料包括有机聚合物和无机多孔固体,典型代表分别是高吸水性树脂(SAP)和轻集料。高吸水性树脂是指具有三维空间网格结构的高聚合物,它主要依靠高分子链上亲水性基团来吸附水分[1]。但高吸水性树脂颗粒分散性不易控制,容易粘结成团,存在不稳定释水等情况。而且高吸水性树脂释水后将留下较大空洞,对混凝土工作和力学性能、体积变形以及耐久性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无机多孔固体类主要是一些多孔的固体颗粒或粉体材料,本文对无机多孔类内养护材料的材料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介绍了其在混凝土当中的应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无机多孔类内养护材料性能特征

无机多孔类内养护材料主要是指各种钙硅铝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多孔材料,如轻集料、浮石、沸石、膨胀页岩、硅藻土、稻壳灰、赤泥等。

2.1常用无机多孔内养护材料种类

轻集料,也叫多孔陶粒,大多由页岩或黏土等无机质材料经煅烧而成。密度低,内部有许多细密蜂窝状的微孔,依靠其实现吸水与释水[2]。但这些微孔大多是封闭型而不是连通型的,所以吸水能力一般较低,大多小于25%。对比膨胀页岩和烧结粉煤灰轻集料的孔结构发现,膨胀页岩轻集料内部的孔是互相隔绝和封闭的,而烧结粉煤灰内部的孔是开放和互相连通的,互相连通的孔便于水的吸入,所以吸水速率比膨胀页岩轻集料快很多。因此用于混凝土内养护时轻集料开口孔隙越多,相同掺量下引入的内养护水分就越多,内养护效果也就越好。硅藻土主要由硅藻植物死亡以后的遗骸所形成,本质是无定型SiO2,多孔而轻,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具有大量有序排列的微孔结构,孔隙度达80%~90%,粒径在10~74μm,平均孔径3nm左右,能吸附自身质量1.5~4倍的水[3]。稻壳经焚烧后所形成的粉尘称为原状稻壳灰,再经研磨后成为磨细稻壳灰,含有大量活性SiO2。原状稻壳灰颗粒直径一般小于150μm,经研磨处理后粒径变得更细,属于多孔超细粉体材料。赤泥,亦称红泥,是制取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组成和性质非常复杂。具有较大的内表面积,属于多孔结构,与稻壳灰一样,这些孔隙结构都拥有一定的吸水-储水和释水能力。废陶瓷再生砂具有轻骨料的特点。陶瓷作为烧结熔融材料,其内部孔隙率高,在利用废旧陶瓷制备再生砂的加工过程中也会对其表面裂纹造成损伤,所以吸水率远远高于天然骨料。

2.2无机多孔内养护材料吸水释水特性

内养护材料吸水率关乎到内养护时引水量的确定,吸水率太高,引入的养护因子过多,容易引起泌水,还会使混凝土的孔隙率增大;吸水率太低,达到相同的内养护效果时掺量增大,经济性较差的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会加剧。ASTM关于内养护用轻集料的规范规定[4],用于内养护的轻集料72h吸水率大于5%。Castro等[5]对比不同品种页岩陶粒和黏土陶粒的吸水率后发现其24h吸水率达到真空吸水率的80%以上。除了吸水能力之外,无机多孔固体材料用于内养护时还要具有稳定的释水能力,并能在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开始降低时适时释水。Ghourchian等对比膨胀页岩和沸石的释水特性,发现由于沸石较细的孔使其释水速度低,当相对湿度降低到80%时仍有较多的水不能释放出来[6],因此认为像沸石这种释水能力较差的多孔材料并不适用于内养护[7]。ASTM中还规定,内养护用轻集料在94%相对湿度下至少能释放出所吸收85%以上的水。内养护材料的孔结构、尺寸等都会影响到其参与内养护的水分的量和水分迁移过程,因此在选择无机多孔固体类混凝土内养护材料时需要结合孔隙特性,重点评估其吸水和释水能力。

3内养护材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

内养护材料作为混凝土的组分之一,由于不同材料的性能差异,对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影响也各异。韩宇栋等研究了密封和干燥两种养护条件下,预吸水轻骨料对高强混凝土早期收缩、内部湿度及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高强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下降速率和早期收缩变形均明显得到缓解,且在密封养护条件下效果更显著。但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会随着轻骨料掺量的增加而有所下降,所以在应用过程中应平衡选择轻骨料的掺量[8]。钱春香等研究了预湿轻集料作为混凝土内养护材料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认为预湿轻集料对自收缩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以显著改善高强混凝土抗裂性能[9]。韩松等对陶粒内养护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开展研究发现,通过饱水陶粒发挥内养护作用,可以使早龄期试件内部相对湿度的下降速率得到缓解,降低了早期收缩变形,从而使混凝土抗裂性能有所提高[10]。叶光等研究了稻壳灰替代硅灰对超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研究表明稻壳灰对UHPC自收缩能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稻壳灰中储存的水分逐渐释放出来促进周围未水化胶凝材料区域水化反应继续进行,缓解了“自干燥”效应,使早期自收缩变形变小[11]。胡维新等将硅藻土掺入到混凝土后发现混凝土抗压强度明显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当水泥浆中的相对湿度小于硅藻土的相对湿度时,硅藻土纳米孔中吸附水的释放可以起到“自养护”的作用,使水泥水化更充分[3]。拜耳法赤泥为用拜耳法工艺生产氧化铝产生的工业废渣,刘日鑫等研究了赤泥对自密实砂浆工作性能及自收缩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砂浆中赤泥量的增加,蓄水量增加,在水泥水化过程中,存储在赤泥中的水不断释放,弥补了由于水化引起的内部收缩,从而使自密实砂浆的自收缩减小。同时砂浆的抗压强度也得到提高,验证了赤泥具有内养护特性[12]。刘凤利对废陶瓷再生砂在砂浆中的自养护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陶瓷再生粗砂类似陶粒等轻骨料,吸水率高,其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水泥石中,起着大量内部“蓄水池”的作用。可以提高内部相对湿度,促进水泥水化程度,有利于强度发展并降低开裂[13]。

4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针对预湿轻集料及其他无机类多孔材料应用于混凝土中的内养护技术,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14]。包括从内养护材料的孔隙分布、吸水和释水能力、引水量的确定及水分迁移过程,以及对混凝土工作和力学性能、收缩变形及耐久性能的影响,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但目前内养护材料在应用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⑴轻集料等无机多孔固体类材料吸水率大多偏低,在达到相同的内养护效果时掺量较大。脆性孔偏多,造成其掺量越多时混凝土强度越小、弹性模量越低。⑵轻集料密度小,在新拌混凝土中易上浮使流动性变差。预吸水后密度变大,又可以额外引水,但引水量的确定不易控制。其他不易预吸水直接以干料状态掺入的无机多孔粉体材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整体水化进程的影响将变得更加复杂。

5总结与展望

以上研究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无机多孔内养护材料的材料特征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借助于这类内养护材料可以为低水胶比混凝土引入内养护水,调节高性能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促进胶凝材料水化程度,减小自收缩从而降低开裂风险,并改善其耐久性。但是目前无机多孔固体作为内养护材料仍存在较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⑴应从粒径分布、内部孔结构和材料来源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合适的无机类内养护材料,需要开发一种密度与浆体密度较为接近、富含开口孔隙并拥有较强吸水能力和稳定释水能力的内养护无机材料。⑵不同种类内养护材料对内养护水分迁移过程的影响和内养护的作用机理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⑶无机多孔内养护材料用于内养护时对混凝土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需要更系统全面地研究。

混凝土养护范文第9篇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运输;处理;养护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一、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包括浇筑前的准备作业、浇筑时的运输及入仓铺料、平仓振捣等。

(一)浇筑前的准备作业

在浇筑前的准备作业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基础面的处理

我们在施工前。应结地基进行处理。对于砂砾地基,应清除杂物,整平建基面,再浇10―20cm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作垫层,以防浆漏;对于土基,应先铺碎石,盖上湿沙,压实后,再浇混凝土;对于岩基,在爆破后,用人工清除表面松软岩石、棱角和反坡,并用高压水枪冲洗,若有油污,也必须冲洗干净,最后用高压风吹至岩面无积水,经质检合格才能开仓浇筑。

2、施工缝的处理

施工缝是浇筑块问临时的水平和垂直结合缝,也是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在新混凝土浇筑前,必须采用高压水枪或风沙枪将老混凝土表面含游离石灰的水泥膜清除,并使表层石子半露,形成有利于层问结合的麻面。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混凝土达到1.2N/ram2的时间,可通过试验决定,同时,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必要的处理。

(2)注意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要做到钢筋周围的混凝土不受松动和损坏。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也应清除。

(3)在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15c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4)从施工缝处开始继续浇筑时,要注意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另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及时清理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因为混凝土表面泌水现象普遍存在,为保证浇筑质量,要及时清除泌水。泌水现象如果不及时清除,会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对纵缝表面可不凿毛,但应冲洗干净,以利灌浆。

(二)混凝土运输及入仓铺料

1、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要保证运输效率高、成本低,转动次数少,不易分离。混凝土运送至浇筑地点,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离析或分层现象,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搅拌。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时,应检测其稠度,所测稠度值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其允许偏差值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

2、混凝土入仓铺料

在混凝土浇筑中,一般采用三种方式:平铺法、台阶法或者斜层浇筑法。无论采取哪种方法

浇筑,间隔的时间要尽可能地缩短,一般隋况下,在上一层浇筑初凝前就要做下一层的浇筑。这个时问问隔一定要控制严格,应该根据混凝土浇筑的初凝时间试验结果来确定。混凝土铺料层间间隔超过混凝土允许间隔时间,会出现冷缝,使层问的抗渗、搞剪和抗拉能力明显下降,影响工程质量。混凝土允许间隔时问的确定参考下表:

混凝土允许间隔时间(分钟)

混凝土浇筑

时气温(℃) 中热硅酸盐水

泥、硝酸盐水泥、普

通硅酸盐水泥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

硅酸盐水泥

21-30 90 120

11-20 135 180

5-10 195

按一般情况来看,整个施工工程量大,且需要浇筑的混凝土面积较大以及一次连续性的浇筑层厚度不大,而且浇筑能力不足时,可以采用台阶式连续浇筑法。目前为止,斜层连续浇筑的混凝土浇筑方式应用还是较为普遍的,它的优势是容易振捣,能够保证浇筑的质量,可以利用混凝土的层面散热,而且还可以防治并且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的过陕升温。

(三)混凝土平仓振捣

入仓内成堆的混凝土料,按规定要求必须均匀铺平。平仓可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入料堆顶部振动,使混凝土液化后自行摊平,也可以用平仓振捣机进行平仓振捣。在振捣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根据混凝土体积的大小选用功率合理的振动棒或平板振动器。

2、振捣时应进行梅花式振捣,两次振捣的间距应该在40cm左右,且如混凝土深度在40cm,插入下一层20cm。

3、振捣应在混凝土表面不泛浆、不冒泡、混凝土不再下沉时可停止振捣。振捣时遵守应快插慢拔的工艺。

二、混凝土的养护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中规定: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陛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混凝土应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始终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天,有特殊要求的部位宜延长养护时间。

混凝土养护方法有三种:

1、洒水养护可适用于任何部位,有利于控制水流,可防止长流水对机电安装的影响。

2、覆盖养护是对已成型的结构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覆盖。没有特殊要求的用麻袋、草包覆盖,混凝土表面有光洁要求的如立柱、防撞墙、现浇箱梁等用吸水性较好的土工布覆盖,定时洒水保证覆盖材料、混凝土表面潮湿,为混凝土提供一个良好的温度、湿度环境。

3、化学剂养护是指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不透水的薄膜,达到养护混凝土的目的。

混凝土养护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高温干燥季节的养护。高温干燥季节混凝土水份容易损失,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极易引起早凝、产生塑性裂缝、混凝土强度降低和耐久性能下降等。所以施工时一定要采取降温措施,如选择夜间浇筑避免阳光直射、及时调整混凝土配比等。同时必须注意的是要给混凝土模板降温,因为如果模板温度太高,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将很快失去水份,造成混凝土麻面起砂等病害。因此一定要定时洒水,保证混凝土表面一直处于湿润环境,切忌在养护初期造成混凝土表面时干时湿,因为处于时干时湿的混凝土强度很容易降低,而且容易产生干缩裂缝。所以在混凝土浇筑的7天内,要防止水份蒸发,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总之,这个季节混凝土养护的重点是保湿。

2、寒冷季节的养护。寒冷季节当气温低于5℃时混凝土早期养护不当,会造成混凝土受冻,混凝土受冻后,它的水化作用即停止,温度回升后,虽然可以继续进行,但混凝土表面已变酥,失去强度,甚至出现较大的裂缝。所以要特别加强混凝土的早期保温养护,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前不得受冻,保温养护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提高混凝土的拌制温度。首先可考虑对拌合水的加热处理,还可考虑对骨料进行加热,目的是保证初期水泥水化温度,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2)提高模板的保温性能。桥梁建设中使用的大部分是钢模板,导热性能好,温度容易散失,所以要在模板外面包裹草帘等保温材料或使用加厚模板、双层模板等措施,拆模后覆盖保温养护。

(3)采用蒸气养护。

结束语:

混凝土养护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混凝土;养护

Abstract: At present, concret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bundant raw materials, low prices and simple production process, so it’s use level is more and more large, so the concrete curing become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but some projects are not taken seriously under construction, caused the shrinkage crack etc. because the concrete improper maintenance problems. In this paper, aiming at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situation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eers, use.

Keywords: concrete;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U656.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 言

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粗骨料、掺合料及适量外加剂,按一定比例配制搅拌而成,水泥加水后产生水化作用而将粗、细骨料粘接在一起硬化后形成的人工石称为混凝土。它必须具备工程要求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及耐久性的要求。但是混凝土强度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其发展的程度和速度取决于水泥的水化状况,而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水泥水化速度和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混凝土成型后,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足够的湿度,以使水泥充分水化。针对夏季施工、冬季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及预制构件生产的混凝土养护,由于条件不同故养护方法也就不能一概而论,养护的方法得当,就能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各项性能、降低成本、加快施工进度、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以下是针对不同季节和不同结构的建筑物混凝土硬化机理和养护方法的简述。

混凝土的夏季施工养护

因为夏季气温高,水泥水化反应加快,迅速散发出水化热,同时水分蒸发快,没有充分时间使水泥水化产物从水泥颗粒表面溶解于水,而在水泥颗粒表面形成一道高浓度的水化产物,给水泥颗粒的进一步水化带来困难,给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致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2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到拆模后再继续保湿养护至规定龄期。

具体施工方法可以采用覆盖浇水养护和塑料薄膜养护:

覆盖浇水养护是根据外界气温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3-12h内用草帘、芦席、麻袋、锯末、湿土和湿砂等适当材料予以覆盖,并经常保持湿润。对于基础混凝土拆模后应及时回填土,对混凝土养护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塑料薄膜养护是以塑料薄膜为覆盖物,使其与空气隔绝,水分不再蒸发,水泥靠混凝土中的水分完成水化作用而凝结硬化。塑料薄膜养护可将塑料薄膜直接覆盖在混凝土构件上,或将塑料溶液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上,待溶液挥发后,在混凝土表面结合成一层塑料薄膜,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绝,封闭混凝土中的水分不再被蒸发,而完成水化作用。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养护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浇筑体内部温度剧烈变化,使混凝土浇筑体早期塑性收缩和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增大,使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的温度-收缩应力剧烈变化,而导致混凝土浇筑体或构件发生裂缝的现象并不罕见。

如何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出现有害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特别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建构筑物的设计强度等级的提高,水泥等胶凝材料细度的提高,各种外加剂的掺入,用水量的减少,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水泥水化热产生的温度应力或由于混凝土干燥收缩而产生的收缩应力的变化引起混凝土体积变形而产生裂缝的防控问题更为突出。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设置水平施工缝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供应能力、钢筋工程的施工、预埋管件安装等因素确定其间隙时间。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选用下列方法控制结构不出现有害裂缝: 1) 留置变形缝。变形缝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2)后浇带施工。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3)跳仓法施工。跳仓的最大分块尺寸不宜大于40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宜规定合理的工期,在不利气候条件下应采取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养护,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水化热较高,现场实测最高温度可以达到81℃,温度高峰一般出现在浇筑后的3-5天,在这期间内应禁止采用直接浇水养护(规范规定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宜超过25℃,避免时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7天之内,应覆盖塑料布,上压草袋子一层,塑料布搭接至少200㎜,才能保证水分不易蒸发,避免太阳暴晒,可使混凝土内部温度缓缓冷凝至常温,拆模后及时做好后期养护工作。同时也可以在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内插入导热钢筋,可以使内部高温向外传递,使内部高温逐渐冷却。

混凝土冬季施工养护

在冬季施工中,由于冬季气温较低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较常温下延长很多,强度的增长也较慢,过早进行下一道工序,会给混凝土结构造成伤害,为避免这个问题一定要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当温度降低到0℃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变为固相。这时参与水泥水化反应的水就减少了,水化作用也因此减缓,强度增加缓慢。当温度继续降低,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完全由液相变为固相,水化反应则停止,混凝土强度也就不再增加。于此同时,当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可能对混凝土产生冰胀应力,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降低强度。

在现场施工中可以采用延长拆模时间,模板外悬挂儿两层塑料布,中间一层草袋子保温、通过加热混凝土构件周围的空气,将热量传给混凝土,或直接对混凝土加热,使混凝土处于正常温度下硬化等方法进行养护。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由于内部水化反应放出的水化热量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往往大于25℃,容易出现温度应力裂缝。混凝土养护主要采取保温保湿,利用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来达到养护条件,可以用塑料布中间夹草垫严密覆盖,特别是对局部棱角及表面的覆盖要严密,不要让混凝土水化热及水分过快散失,双层塑料布中间的草垫能有效地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个保温恒温的空间,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对混凝土产生干裂及温度裂缝都有较好的控制。如在低于-15℃的地区施工,在上述养护条件下,通入蒸汽至混凝土内部,当水化热高峰过后,通过实测混凝土内部温度逐渐降低蒸汽温度。

结论与展望

混凝土养护是混凝土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施工和养护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操作。要从本质上理解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形成的内在机理,然后从理论的高度来入手,做好施工养护关键工序的控制,从而浇筑出满足设计要求的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及建筑物的适用寿命,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不仅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还可以避免一些因养护不当而造成的混凝土返工、维修等。上述几种方法都有利有弊,其适用范围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应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养护方法。在实践工程中,要研究探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在混凝土养护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毛鹤琴主编,土木工程施工[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重建工、同济等,建筑施工(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年.

作者简介:

上一篇:外包服务范文 下一篇:商品经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