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30 12:08:28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1

关键词:施工技术 应用要点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笔者参与某小区项目的监理工作,该小区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其地下一层地上十八至三十层,均为框剪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混凝土,针对现浇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技术质量控制,希望通过以下阐述,与各位同仁相互交流。

1、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1预防与控制裂缝

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受到人为、外界气候、技术手段、机械作业等原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建筑体地面或墙体出现局部裂缝的现象。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考虑到由于外部气候条件、天气状况的不同,混凝土的结构自然也会有所差异,其裂缝宽度的控制也会有不同的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裂缝问题的预防与控制,普遍以施工期间的技术强化与重点监管为主。如果等到建筑物出现裂缝问题时,再采取补救措施就为时过晚了,很难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与质量标准。为了科学保证建筑工程工程的整体质量,技术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与韧性。但是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使用量很大,难免会出现建筑物墙体裂缝的现象,所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以保证建筑工程物的内部质量和整体美观感。

1.2浇筑要点

混凝土施工浇筑前必须进行细致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第一个要的是检查模板的尺寸、位置、标高、刚度和强度; 之后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数量、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最后必须清除模板内和钢筋上面的油污和异物,模板上存在的漏洞与缝隙也必须堵严,另外还要对模板做整体合理的湿润工作。混凝土浇筑必须遵循先低后高的浇筑顺序。分层浇筑,每层应根据建筑物本身所使用的钢筋情况和捣实方法等综合原因确定相应的浇筑厚度。对竖向建筑结构的浇筑,必须先在目标底部使用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一致的水泥砂浆填充,浇筑过程中更不能够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浇筑深度超过 3m 的竖向目标时,必须采用施工溜管或串简等方式使混凝土能够均匀下落分布在目标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反复的观察钢筋、模板、预埋件与缝隙和孔洞的情况,发现位置移动或变形时,及时联系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甚至工程设计人员,果断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1.3混凝土刚性控制

建筑混凝土的施工中,建筑的整体刚性控制是最为重要的,关系到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是达到国家检验标准的根本保障。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过程,确保混凝土强度匹配建筑设计要求。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应该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工程质量标准的相关要求,经过合理实验配比,进而满足建筑本身的设计指标和施工要求。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发生一些漏配、少配等现象的坚决不允许继续流入市场和被使用。混凝土的生产中还极为容易出现含水量不符混凝土配比指标的现象,并且各个地区的配比指标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这些都应该在技术人员决定采购混凝土时被一一考虑到。混凝土的质量、性能和配比等因素,虽然是整个混凝土刚性控制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施工技术人员应该一步步都认真的做好,不能够因为一时的粗心大意,让这些因数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进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要加强对混凝土强度和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混凝土刚性控制必须从源头开始做起,发现混凝土原材料或配比问题,做及时调整和补救措施,确保符合混凝土刚性要求。

1.4混凝土养护

近年来,在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多使用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模式。泵送混凝土可以有效缩短工期,而且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在建筑工程工程的具体施工工作中,在进行配比、原材料、振捣等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混凝土强度难以达标的现象。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包括:a.墙板混凝土浇捣后,进行带模养护不少于 7d;拆模后挂两层麻袋严密覆盖,继续保温,同时洒水养护至 14d(满足 UEA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求);b.顶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待其终凝后,6h 内严禁浇水养护,以免出现起皮、起灰现象;8h- 12h 内(实际时问视终凝情况而定),用薄膜覆盖严密,面层加盖两层麻袋进行保温、养护,保证混凝土处在足够湿润状态。待 3d~4d 后,确认混凝土核心温度高峰期过去,再进行正常洒水养护至14d (满足UEA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求)。

2、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控制

2.1质量环节控制

混凝土质量环节控制有两个基本点: 一是要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设计质量标准; 二是在符合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施工工程的成本。要做到混凝土质量环节控制降的这两点,实际上就是要在施工的过程中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的离散性,这是施工过程客观上难以把握的部分。施工技术人员要想要控制混凝土的离散性,只能使用科学技术将施工技术进一步优化,将混凝土的离散性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确保施工过程的各个流程符合规范要求。一个混凝土施工单位的实际操作水平和施工技术层次是通过混凝土的标准差反映出来的,而技术水平和标准差成负相关。混凝土施工中对于标准差的控制关系到施工工程整体质量水平的掌控。

2.2混凝土质量的通病

1) 麻面

建筑表面麻面的产生主要是应为混凝土施工中对模板的要求标准过低或者不达标。模板问题通常有: 模板粗糙度和清洁度、拆离模板时混凝土的粘连度、模板湿润度不达标、模板中有缝隙和空洞、隔离剂使用和涂抹不当以及混凝土振捣时气泡未排除不干净等。这些模板问题都是建筑物表面出现麻面的原因,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模板相关细节问题的把握和处理,尽可能消除问题的发生。

2) 夹层、夹缝相关问题

夹缝和夹层出现问题的原因有: 后期施工缝、模板变形缝没有进行填补和接缝处理; 混凝土施工后期表面硬化过程中未进行水分补给; 混凝土浇筑高度过高且没有进行溜管以及串简处理导致混凝土离析等。混凝土施工中,夹层和夹缝的问题在局部出现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要施工过程中的把握细节问题和严格控制施工流程才能减少和规避夹层和夹缝的出现。

2.3计算温度应力

温度应力的计算数值和工程实施工程中所得到的数值在当前混凝土结构的建筑设计中一般有着较大差异。如果不能充分考虑浇筑的作用和影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就极易出现温度应力计算数值和实际施工中所得数值不匹配; 如果不能完全考虑梁和楼板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也极容易出现数据差异。因此,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谨慎的计算温度应力,务必使实际数值和建筑结构设计的数值的一致性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3、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设;混凝土;施工技术

【 abstract 】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will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tand or fall of quality and safety of buildings. Therefore, we must grasp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is paper mainly divided into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concrete mixing ingredients and the maintenance technology, concret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of the key points of several parts.

【 key words 】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TU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混凝土的配料和搅拌

制备混凝土,就是依照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搅拌水泥、水、砂、石、矿物掺和料及外加剂等,使其成为比较均质的混凝土。在水泥进场的时候,要检查水泥的种类、级别、出厂日期、包装及散装仓号等,并且要复验水泥的强度、安定性以及其他性能指标。如果对使用中的水泥质量有疑惑或者水泥的出厂期超过3个月的话,就应该对其进行复验,并按照复验的结果来使用。

1.1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应该根据其采用的具体原材料来进行配合比的设计,并且按照普通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等标准来进行试验和试配,以便满足混凝土对于工作性能、强度、耐久性等的要求,而不能仅凭经验来设计配合比。此外,配合比还应该符合经济性及合理性。在混凝土的生产中,砂、石等材料实际的含水率有时会和配合比的设计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拌制混凝土之前应该检测和确定砂、石的含水率,根据测试的结果来调整材料的实际用量,提出恰当的混凝土施工的配合比。

1.2混凝土的搅拌

为了能够拌制出比较均匀的优质混凝土,除了要合理选择搅拌机以外,还要正确确定搅拌的制度,即一次的投料量、搅拌的时间以及投料的顺序等。一次的投料量控制在搅拌机额定的容量之下,施工的配料主要就是根据施工的配合比及搅拌机型号来确定搅拌时材料一次的投入量;在搅拌混凝土的时候,要依据计算得出的材料一次的投料量,按照重量来投料;此外,搅拌混凝土时最短的时间应该符合规范的规定;投料的顺序也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以及搅拌机的生产效率,按原材料加入到搅拌筒的投料顺序,投料顺序通常可以分为:一次投料法、二次投料法以及两次加水法三种。

2.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凝结及硬化,是水泥和水所产生的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浇筑混凝土之后的初期,要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其目的就是给混凝土的硬化创造需要的湿度及温度等条件,以保证水泥的水化过程可以正常地进行。养护的主要方法有:自然养护、标准性养护以及热养护方法,依照不同的施工状况采取不同的养护方法。由于水泥的水化只会在被水填充的毛细管里出现,所以,一定要创造必要的条件避免水分从毛细管里蒸发而失去,同时,水泥的水化中所产生的水泥凝胶有非常大的表面积,大量的自由水会变成表面的吸附水,如果此时不能够使水分进入到水泥石中,那么供应水化反应的水就会不断减少,直至水化不能够继续进行。所以,在水泥的养护期里一定要使混凝土保持饱水的状念,或接近此状态,因为只有处在饱水状态中,水泥的水化速度才能够达到最大。当然,要让混凝土达到应有的强度不需要水泥全部都水化,这主要是由于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上很少可以达到这种的强度。混凝土质量主要是有水泥石里的胶空比决定的,混凝土在浇筑以后的水分蒸发,主要是由周围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使混凝土表面的空气湿度发生变化的风度所决定的。混凝土与空气的温差,也会造成失水,快速的初期混凝土水化反应会造成水化物分布的不均匀。水化物稠密度比较低的地方会成为水泥石里的薄弱点,降低混凝土的整体强度;而水化物稠密度较高的区域则会包裹在水泥粒子周围,阻碍水化反应的进行,进而降低水化物的量。

3.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3.1建筑工程建设混凝土的基础施工

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施工,主要指在建筑物的地基施工以及在地基础的开挖中应该从浅人深,首先进行浅基础施工,然后再进行深基础施工,以便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在施工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基础基坑的降水及排水,还应该确保施工中的地基安全。

3.2建筑工程建设混凝土的承台施工

混凝土的承台施工要依据楼体标高来做有针对性的测量,通常楼体承台应该设计成3.5米,施工的方式则主要以间隙水平的分隔为主,即主楼的基础是以两层施工为主的,且两层都要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浇筑时间也应该以6d间隔比较恰当,层与层间的厚度在1.5米以上,而且层与层间也要采取一定的间隔措施,通常是用抗拉伸的钢筋网片来间隔,如果施工的条件允许,用承台施工的方式能够使混凝土内部的高温降低,还能够减少施工的成本及机械的投入。

4.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要点的分析

4.1混凝土施工的工作要点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在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基础上,要依照施工的环境及要求决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搅拌机在搅拌中对于原材料的计算一定要严谨、严格及严密,以保证混凝土质量,同时还要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分层次的检验,并严格监督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认真做好混凝土的现场施工、取样、养护及运输等具体工作,防止任何环节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及科学,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不出现质量问题。

4.2钢纤维混凝土施工的要点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我们常会用到钢纤维的混凝土,在进行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重点监督钢纤维混凝土搅拌的方式,在搅拌中一定要保证钢纤维的分布均匀, 其均匀搅拌的程度一定要达到施工要求,同时还应该不定期的进行抽样检查,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在具体施工时,要严格要求钢纤维混凝土的搅拌,主要是采取干拌及湿拌的搅拌方式,投放混凝土原材料的顺序也要严格按施工标准进行,对搅拌时间也有严格具体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中钢纤维不出现结团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4.3混凝土运输及泵送的要点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具体施工,混凝土通常是用搅拌运输车来运送的,在运送中,运送的时间会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因此,在运送混凝土时对混凝土的运送距离及运送时间必须要有完整而具体的计划,以保证混凝土的运送不会影响到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若混凝土运送的时间太长,会使混凝土发生凝固,导致卸料困难,进而会影响施工速度。为防止混凝土运送中发生凝固,可以在运输中进行桶内搅拌,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在运输中可以保持均匀,有时还可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二次搅拌来实现混凝土结构的均匀。

4.4混凝土在浇筑中应注意的要点

在混凝土的浇筑中要重视冷缝问题,混凝土的施工中很容易出现冷缝问题,若混凝土在浇筑中不实的话,冷缝就会产生一些空隙。如果出现了冷缝,我们一般要采取振捣方式来解决,振捣的过程通常是以机械振捣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人工振捣会导致混凝土分布的不均匀,在混凝土施工中,振捣时间要根据施工要求来确定,如果出现了冷缝就要适当延长振捣时间,要把混凝土的表面出现浮浆及混凝土不出现下沉做为标准,这样就可以有效确保混凝土浇筑中质量的安全。

5.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千家万户及国计民生,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正确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这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也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秦振刚.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8,(15).

[2]柏德新.某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江苏建筑,2006,(9).

[3]杨勋灿.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2010,(12).

[4]贺尔富.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索[J].城市建设,2010,(5).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3

关键词:问题;因素;设计原理;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伴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也在逐步的发展,其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运用于在土木建筑工程也会是建筑行业的一个发展的诉求。这样的新型的混凝土结构比起以往的材料明显的在强度和渗透性方面都是很好的改善了的。再加上对于裂缝的防治上新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也有了改善,不但能够抗治外来原因的干扰,还能借以协调结构之间的功能。但是对于最近几年的监测发现,还是存在问题的,这些就是需要整个建筑工程关注的问题了。

一、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水泥水化热因素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必然要释放出一定的热量。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相对较小,导致水泥释放的热量不易扩散而聚集在结构内部,以致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越来越高,与外界形成较大的温差,因此出现裂缝问题。

(二)外界温度变化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它的浇筑温度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每当气温骤降的情况下,都会增加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差,形成温度应力。温差越大,温度应力越大,产生裂缝的可能性就越大。其实,温度应力与水泥水化热因素有着共同点,就是造成裂缝的主要因素都归结于温差。

(三)混凝土自缩因素

大体积混凝土中大约20%的水分是水泥硬化所需要的,其余的都应当被蒸发掉。当蒸发掉的水分超过本应该蒸发的水分——自缩值,就会引起混凝土发生收缩。因此,混凝土自缩与自缩值有着必然关系。通常而言,混凝土的自缩值与其材料有着很大关联。比如,矿渣制成的混凝土的自缩值后期比较大,使用较细材料制成的混凝土的自缩值早期较大。

除此之外,大体积混凝土材料中的添加剂、矿物质掺合物(矿渣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大体积混凝土中添加的高效减水剂增加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的自缩值;干缩剂的添加可以将自缩值降低50%左右;膨胀剂等。通过这些例子,足见添加剂对大体积混凝土自缩值的影响。另外,水灰比、骨料的含量与种类也会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自缩值。因此,在思考如何设计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缓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将导致混凝土裂缝、自缩的因素考虑其中,才能够保证施工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

(四)较强的约束力

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往往都是厚重的整体浇筑物结构,导致地基对其有着明显的约束力。这种来自于外部的约束力会导致混凝土产生严重裂缝现象。大体积混凝土除了外部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内部也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当然,这种约束力主要来自于温度效应,温度效应是形成内部约束力的主要因素。

二、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设计

(一)施工方案设计原理

尽管关于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的原因的论述较多,但是总结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温度应力,二是自缩性。基于以上两种类型的主要影响因素,施工方案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如何组织施工,还要考虑减少以上两种因素的不良影响。

(二)施工技术分析

1、控制温度应力

(1)减少水泥用量。基于水泥水化热现象的重要影响,应当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减少水泥的使用量,相当于减少可水化的热源,水化热现象的影响也会相对较低一些。当水泥较少的情况下,还需要添加一些其他材料来保证混凝土具有符合施工标准的强度。比如,可以添加一些减水剂、混合材料,还可采用比较先进的搅拌技术,既使混凝土内部热量充分散发,又能保证具有良好的搅拌效果。

当前,水泥市场上出现一种新型的低热水泥。比如,选择大坝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类型的地热水泥。使用该种类型的水泥,可以降低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温度变化。

(2)控制浇筑温度。由于混凝土浇筑温度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上升的浇注温度会影响混凝土发生温度应力。因此,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应当尽量避免在炎热的夏天进行,尽量避免正午施工。倘若一定需要在仲夏正午施工,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原材料温度,进行有效的冷却处理来降低浇筑温度。

(3)强制降温。必要时刻,必须采取强制措施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比如,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向管中排放冷水,利用冷水的温度来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2、提高抗裂性能

(1)掺加添加剂。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自缩值,必须采取适当措施补偿收缩混凝土,将混凝土的自缩性严格在适合施工的范围之内。因此,应当严格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标准要求来进行补偿措施。要想得知准确的限制膨胀率,必须在实验中进行限制膨胀率实验。只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得到的限制膨胀率才能够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

(2)添加增强材料。所谓的增强材料就是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材料。比如,有机纤维、无机纤维、金属纤等材料。倘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广泛应用这种材料,能够显著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3)添加配筋。科学实验证明,在混凝土在添加合理的配筋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倘若使用的配筋直径较小、分布间距较小,抗裂效果会更加显著。比如,配筋分布间距小于10cm时,混凝土的裂缝宽度就可以控制在0.005cm以内。由于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中间配筋较少,可以适当地在中间添加一些温度筋,增强对薄弱部分的有效控制与管理。

(4)控制混凝土材料配比。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并不随意的,需要依据科学的技术手段来获得。在正式施工之前,技术人员应当在试验进行混凝土材料配比试验和验证,经过多方比较后方可确定较为合理的配比。这样制作出来的混凝土的强度才会满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同时,在搅拌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程序进行工作,保证混凝土材料充分融合,避免产生离析现象。

(5)其他方式

除了以上几种方式,还应当注意其他方面。比如,骨料配比、骨料种类、水灰比等。其中,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沙砾的大小、光滑度等因素都将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3、减少约束力

(1)减少内部约束力。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约束来自于温度应力,那么只有减少温度应力才有可能减少内部约束。较少温度应力影响的有效措施,上述内容中已经有详细地论述,在此不进行过多论述。除了上述内容中论述的方法,还有一种保温的方法,比如暖棚发、覆盖法和蓄水法等。这些方式都是经过实践论述的、非常有效的保温方法,能够将混凝土内部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少与外部温度差异。

(2)减少外部约束力。减少外部约束力,主要应当从如何减少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约束力的角度出发。在当前土木建筑工程市场上,减少地基对混凝与约束力的方法主要就是指设置滑动层的方法。所谓的滑动层,就是指在大体积混凝土和地基之间设置的沥青油毡层或砂垫层。滑动层的设置能够减少地基对大体积混凝土约束,保证混凝土地块能够自由变形,进而降低裂缝的风险。

三、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4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混凝土浇筑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浇筑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质量。对混凝土浇筑的各个环节中的技术要点,往往被人忽略,现将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点进行简单的探讨。

1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1.1混凝土浇筑前仓面要清理干净,浇筑面验仓合格后才允许进行混凝土浇筑。

1.2为保证新老混凝土施工缝面结合良好,在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前,应铺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2㎝~3㎝,铺设的砂浆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相适应,铺设厚度要均匀,避免产生过厚或过薄现象。

1.3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平铺法或台阶法施工,严禁采用滚浇法,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进行,且浇筑层面平整,浇筑墙体时应对称均匀上升,浇筑厚度一般为30㎝~50㎝。

1.4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将混凝土内的气泡振捣出,避免振捣时间太短或过长,造成欠振、漏振及过振,振捣完应慢慢拔出,严禁速度过快。混凝土的振捣半径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左右,不应过深,以免造成下层混凝土的过振。

1.5混凝土浇筑期间,如表面溢水较多,应及时清除,并采取措施减少溢水。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以免带走灰浆。

1.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尤其是浇筑顶板,应设置位移变形观测点,设专人定期观测模板是否偏移,设专人检查、加固模板。

1.7为减少混凝土在浇筑后由于运输导致的离析,混凝土的制备应该尽可能靠近最后浇筑的地方。它应该分层浇筑以使每层可被均压实。每层浇筑间隔的时间应该限制在能够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与前面浇筑的有良好的结合。

1.8 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应立即用手提振捣器或机器振捣器进行捣密就应该移走,否则就会发生骨料离析。一般来说,振捣器不应该集中在先前提起的混凝土上。

1.9寒冷天气时混凝土浇筑应该注意的问题:

当混凝土在寒冷天气下浇筑时,通常有必要预先加热水、骨料或两者同时预热,以便使其初始温度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初凝并获得强度。对水进行预热是提供必要的温度最有效方法。出于这一目的,蓄水池应该安装一个通有蒸气的蛇形管或将蒸气可以直接通到水中,这是可以使用多个排气口以提供良好的热量分布。

冬期浇筑的混凝土掺负温复合外加剂时,应根据温度情况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负温外加剂。且在使用前必须经专门试验及有关单位技术鉴定。柱、墙养护宜采用养护灵。

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污垢 。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

运输浇筑过程中,温度应符合热工计算所确定的数据,如不符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采用加热养护中,混凝土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2℃。

整体式结构加热养护时,浇筑程序和施工缝位置,应能防止发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加热温度超过40℃时,应征求设计单位意见后确定。混凝土升、降温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

混凝土试块除正常规定组数制作外,还应增设二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一组用以检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另一组用以检验转入常温养护28d的强度。

当混合料的温度已知温度,一些专用图可以用来计算混凝土的温度。一条直线穿过所有三种比例,通过任意两个已知温度,就可以确定出第三个温度。如果砂的表面干燥,则应使用实线计算混凝土的温度。然而,如果砂含有3%的水分,则应使用虚线。

2柱的混凝土浇筑

2.1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2.2 柱高在3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3m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门子洞模板封闭严实,并用箍箍牢。

2.3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2.4 浇筑完后,应随时将伸出的搭接钢筋整理到位。

3梁、板的混凝土浇筑

3.1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3.2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m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cm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3.3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3.4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托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3.5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3.6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易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4剪力墙的混凝土浇筑

4.1如柱、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时,可以同时浇筑,反之宜先浇筑柱混凝土,预埋剪力墙锚固筋,待拆柱模后,再绑剪力墙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

4.2剪力墙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c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用铁锹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灌入模内。

4.3 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

4.4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50c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开口,并在此处浇筑振捣。

4.5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毕之后,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将墙上表面混凝土找平。

5楼梯的混凝土浇筑

5.1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5.2施工缝位置: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多层楼梯的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1/3的部位。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5

关键词:土建;施工;混凝土;施工

1 土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土建实际施工中,常常会存在许多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除了受我国施工水平限制的原因之外,还存在其他问题。例如,经调查后发现,在我国的土建施工团队中工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但大多的素质都比较低下,甚至很多施工人员都是临时工。并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空有一身力气就直接上岗,没有系统的施工技术。其中还包括一些有多年施工经验的工人,教育水平也不高,但由于多年施工,掌握了些许施工技能。但总体来说,这也是所谓的主观经验,并不具备科学观念和依据。在实际施工中,容易因为盲目按照“经验”施工、缺乏科学理论为指导而导致建筑质量上的不足。而且这样的素质低下的情况在我国是属于普遍存在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土建施工工艺方面虽然有了些许进步,但是在人员素质方面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施工团队很难保证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否到位。

2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将混凝土与其他材料放在一起的情况。然而作为施工主要材料,混凝土往往是决定建筑质量的重要材料,必须要受到重视。在施工中,很多时候为了控制工程质量会采用一些机械设备,比如搅拌机之类,使工期缩短的同时能够对混凝土施工效果有所提高。但是实际上,虽然近年来在我国土建工程中大量使用了许多机械设备,但在工程质量上却并没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混凝土施工技术不够重视,混凝土在西方国家的工程建设中备受重视,尤其是在混凝土的搅拌以及原料配备方面。并且由于不同的工程对混凝土性能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在现场施工之前还会进行力学实验,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和质量。但是在我国的土建工程中,混凝土的使用就非常的随意和敷衍。通常是就近取材,也不会对其性能作过多的考虑,更别说进行力学实验。这样当然无法保证土建施工的质量。

3 土建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3.1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因为不同的建筑用途不同,因此选择的材料也应该不同。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最终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尤其要重视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石和水组成。然而水泥的选择则是混凝土是否符合建筑要求的重要因素。由于不同的建筑对混凝土的要求不同,因此在选择水泥时,一定要注意水泥的标号和种类。水泥的标号是水泥强度的指标,也是选择水泥是最重要的重要依据。只有全面了解水泥的各种要素,才能按照建筑要求选择混凝土中的水泥。其次在搅拌混凝土是所需的水也应选用干净的自来水,严禁使用污水、海水、废水。最后在砂石的选择中也要注意根据建筑要求选择不同的砂石骨料,砂石的选择和砂石的质量也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因素。

3.2 混凝土配料搅拌技术

混凝土搅拌之前应注重前期配料工作,不仅要确保配料的有足够的堆放场地,还要保证运输配料的车辆进出通畅。并将各种配料分区堆放,以免配料在搅拌前混合,影响后期各材料配比。日常对称重设备的保养和检测,确保设备精准度,才能较好地保证配料的准确配比。同样,搅拌设备及其自动化操作设备的日常维护也至关重要,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搅拌效率。混凝土搅拌施工技术应用具体如下:(1)对混凝土各配料的配比进行科学计算,保证搅拌的混凝土符合建设设计要求。(2)在混凝土的搅拌环节,应按照先装石子,再装水泥,最后装砂的搅拌装料顺序。针对不同容积的搅拌机定量搅拌,保证充分搅拌,使混凝土的各种组成材料混合均匀。(3)因为混凝土施工技术会直接影响建筑施工质量,所以对搅拌过程中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操作人员在混凝土的搅拌环节一定要熟练掌握自动化设备操作技能,混凝土的质量才能得以保证。(4)为了保证与混凝土搅拌机的型号和容积相匹配,还应考虑混凝土运输车辆的型号和容积。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混凝土搅拌技术的规范性在混凝土施工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3 混凝土其他相关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中除了选择材料和搅拌技术之外,在具体应用上也有许多专业技术,例如养护技术、浇筑、振捣、侧墙施工等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技术有如下几种:(1)在浇筑技术里面是使用混凝土输送泵车对其进行浇筑,避免了离析现象的产生。并且,在过程中应该确保能够一次性浇筑完成,在分层连续浇筑时不能够在中间有停歇。同时,在浇筑期间,为了可以及时处理漏浆等浇筑问题,还应该仔细检查预埋件、模板、支架预留孔等部分。(2)在混凝土振捣技术中,是由混凝土完成浇筑后再进行振捣,达到将其内中的气泡挤出的目的。这种技术不止可以强化混凝土密度,还可以有效保障施工质量。(3)在混凝土护养方面,因为混凝土材料会在浇筑和搅拌时发生相关的物理变化,例如结节的出现。因此混凝土护养技术也非常重要,通过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完善结节。另一方面,混凝土完成浇筑之后,经过时间的过去会受到一定的自然侵蚀,风吹日晒导致的裂缝。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质量。(4)关于混凝土的侧墙施工技术,是在按设计方案铺好了防水设置的侧墙施工中,针对接缝以及围护结构的版面做防渗、防漏处理。拼接模板之前严格检查预埋件位置以及防水层和钢筋数量,固定好模板,让浇筑期间不会出现漏浆问题。

4 混凝土实际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在实际的施工中需要对其质量进行准确的控制,合理的搅拌,控制污水进入,对钢筋混凝土的预应力进行调整,禁止使用海水等。合理的控制水泥的质量标准,对其用途和性能进行分类。水泥一般分为几个类别:专用性的水泥、特种材质的水泥、通用性的水泥等。在土建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通用性水泥作为实际的施工材料,根据配置标准确定施工效果,明确水泥的品种和标号强度,明确需要掌握的实际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5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土建施工技术标准需要根据施工技术水平进行准确的分析,通过对混凝土施工技术指标、水、水泥等材料的技术配比标准,对混凝土施工使用的不同方法进行区分,确定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效果,对施工后的养护、温度、周围环境等多个信息进行准确的衡量,改善土建施工的施工效果,提高施工品质质量。

参考文献

[1] 钟辉.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3(12): 120-123.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6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养护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混凝土大坝、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混凝土底板都是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但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有关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导致结构垮塌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上配合比的目的是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

(一)施工材料的选择

1.水泥的选择。内部混凝土主要考虑抗裂性能好、兼顾低热和高强两方面的要求,一般采用低热矿渣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外部混凝土,除抗裂性能外,还要求抗冻融性、耐磨性、抗蚀性、强度较高及干缩较小,因此一般采用较高标号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当环境水具有硫酸盐侵蚀时,应采用抗硫酸盐水泥。

2.骨料的选择。选用结构致密,并有足够强度的优良骨料,特别是粗骨料,具体应符合有关的标准、规范和规程。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骨料要求表面洁净,不含杂质。②砂子采用中砂,石子采用大粒径的卵石或碎石。③砂子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含泥量不得超过1%。④粉煤灰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以部分粉煤灰代替水泥,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利于施工操作,而且对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有益。在混凝土工程中,掺人粉煤灰时应满足:选用细度合格、质地优良的粉煤灰;粉煤灰的掺量一般以15%~20%为宜。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优化

通过试验室进行多种配合比的试验和研究,选用最佳配合比作为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最佳配合比应满足以下要求:

1.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

2.混凝土的砂率控制在35——40%。

3.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

4.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3。5.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8%。

二、优化混凝土的供应

大体积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混凝土原材料计量要准确,以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

(一)计量。要求使用检定过的计量器具,保证计量正确。每工作班正式称量前,要求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

(二)拌制。控制原材料投入搅拌机顺序,不得采用“外掺”、“后掺”等作法。混凝土必须严格控制拌制时间,驻站工程师每一班抽测2次。搅拌完成后装入运输车时,即要求每车测定坍落度,同时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得存在离析、分层等现象,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能出站。

(三)运输。根据路线的比短、交通的状况,随时增减车辆,保证混凝土的正常供应,连续浇注,避免因混凝土供应不上而出现冷缝。混凝土运输时间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180min,对到达浇筑点超过210min的混凝土不得使用。混凝土运输车离开搅拌站后不得掺加任何材料,包括水、外加剂等。混凝土坍落度在运输过程中损失超过40mm或混凝土到达浇筑点温度大于25℃,不得浇筑到作业面。要求从每个搅拌站每隔一段时间就派出一辆混凝土罐车,保证混凝土供应的均衡性。因大体积混凝土方量较大,要求搅拌站派管理人员进驻现场指挥、联络、协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措施。(一)混凝土浇筑方法。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层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裂缝出现。依据设计图纸中的后浇带将整个大底板划分成厚薄、大小不同的区段,每个区段将独立一次浇筑完成。

(二)混凝土振捣方式。混凝土振捣时布置三道振捣,第一道设在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设在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设在混凝土的坡顶。每道设2台振捣器,三道振捣相互配合,确保振捣覆盖整个坡面。使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50mm,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以400mm左右为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以混凝土面泛浆为宜。混凝土表面要用刮杠刮平,再撒5mm——25mm碎石,用木抹拍实抹平。

(三)泌水处理。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通过侧模底部开孔将泌水排出基坑。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时用水泵将泌水排除,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表面裂缝。

(四)表面处理。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2~8h,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板反复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再用铁面板收面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

(五)加强施工管理。在混凝土结构中,强度不是均匀的,裂缝总是从强度最低的薄弱处开始,当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混凝土离差系数大时裂缝就多。为防止裂缝,必须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四、加强混凝土养护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块体里外温度差和减慢降温速度来达到降低块体自约束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对混凝土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温层材料和厚度待定)。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补水软管间距68m,沿管长度方向每100mm开5mm水孔,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混凝土泌水结束、初凝前为了防止面层起粉及塑性收缩,要求进行多次搓压。最后一次搓压时采用“边掀开、边搓压、边覆盖”的措施。对底板面不能连续覆盖的部位,如墙、柱插筋部位、钢柱等采用挂麻袋片、塞聚苯板等方式,尽可能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冷桥”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24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上人踩踏。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

五、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混凝土的供应,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管理,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就可以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本身抗拉性能,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牛紫龙,混凝土施工中温度裂缝的分析与控制,工程建设,2006.

[2]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7

【关键词】土建施工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清水混凝土是指竣工的建( 构) 筑物表面未经任何附加的装饰, 而是直接由结构主体混凝土本身的自然质感和经精心设计的接缝( 明缝、禅缝等) 和对拉螺栓孔等组合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状态装饰面。其饰面效果由其组合的展现力所决定, 除了表现混凝土本身的自然质感外, 还能依托明缝、禅缝以及对拉螺栓孔孔眼、金属亮片等来展现其独特魅力。

一、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清水混凝土除满足普通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外, 还须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表面质量要求

颜色: 混凝土颜色基本一致, 距离墙面5m 看不到明显色差。

裂缝: 表面无明显裂缝, 不得出现宽度大于0.2mm 或长50mm 以上的裂缝。

气泡: 混凝土表面的气泡要保持均匀、细小, 表面气泡直径不大于3mm, 深度不大于2mm, 每m2 表面的气泡面积小于150mm2。

平整度: 要求达到高级抹灰的质量验收标准,允许偏差不大于2mm。

光洁度: 脱模后表面平整光滑, 色泽均匀, 无油迹、锈斑、粉化物, 无流淌和冲刷痕迹。

观感缺陷: 无漏浆、跑模和胀模造成的缺陷, 无错台, 无冷缝或夹杂物, 无蜂窝、麻面、孔洞及露筋, 无剔凿或涂刷修补处理痕迹。

2、装饰效果要求

整栋建筑的明缝、禅缝要求表现出线条的规律和韵感, 竖缝应垂直成线, 平缝应形成首尾连接的水平环圈。线条要求平整、顺直、光滑、均匀, 整体建筑中明缝、禅缝的交圈, 允许偏差不大于5mm。

对拉螺栓孔的大小要求与整体饰面效果相协调, 孔眼完整光滑, 纵横方向应等距均匀排列。对拉螺栓孔直径不大于35mm, 孔洞封堵密实平整, 颜色基本与墙面一致, 从而形成完整的装饰效果。

二、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模板的选用与工艺

模板对于清水混凝土的定型和前期保护十分重要,在模板的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柱身混凝土不允许有环向模板拼缝,两条纵向拼缝不能出现漏浆、错台等缺陷。为满足设计要求,模板加工时可在环向钢板处采用满焊连接,并对焊缝部位打磨,确保焊缝部位与邻近钢板平整顺滑。若采用钢模板,为了防止钢模板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边框部位变形造成漏浆,连接部位除采用螺栓固定外,还可设置若干锥形限位钉,这样能有效解决纵向拼接部位漏浆的问题。

常见的清水混凝土模板及其优缺点如表一所示。

2、脱模剂的选用

选择合适的脱模剂是保证清水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市场上脱模剂种类大致有矿物质油类、植物油类、乳化油类、水质类等。脱模剂容易粘接空气中灰尘且不便清理,对清水混凝土表面质量影响较大,目前最新的解决方法是在脱模剂中加入光亮剂,经过样板实验,不仅脱模方便,且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光洁如镜,效果十分明显。常见的脱模剂与其适用类型如表二所示。

3、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是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和核心环节,一般其包括了以下几个要点:

(1)浇筑时混凝土要分层下料,分层振捣。分层厚度宜为400mm 左右,配备分层标尺干以控制浇筑厚度。

(2)对于带结构缝的独立柱,结构缝两侧必须同时下灰和振捣。

(3)浇筑过程中需有专人看护钢筋和模板,浇筑完成之后及时将混凝土顶面伸出的甩搓钢筋整理到位。

(4)在每层下料后应及时进行振捣,振捣棒使用60kHz 振捣棒( 高频振捣棒)。第一层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不得超过20s,防止过振跑浆,其余每层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不得小于30s,做到快插慢拔,浇筑混凝土是振捣棒插入深度应穿过被振捣层50mm。

(5)在梁、板混凝土浇筑时可以采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3 层浇筑成阶梯型,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捣实后再下第二层料。

4、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措施

尽管采取了各种措施,但由于混凝土的泌水性、模板的漏浆和混凝土本身的含气量较大,其表面局部可能会产生一些小的气泡、孔眼和砂带等缺陷。拆模后应立即清除混凝土表面浮浆和松动的砂子,采用相同品种、相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拌制成水泥浆体,修复和批嵌缺陷部位,待水泥浆体硬化后,用细砂纸将整个构件表面均匀地打磨光洁,并用水冲洗洁净,确保表面无色差。

5、清水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对于清水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养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柱模板在柱体混凝土强度达到1. 2MPa 后方可拆除,拆除后用无纺布包裹,外面再包裹塑料布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在土建施工中,可以在柱体顶处悬挂的一个铁桶内盛满水,使其在柱顶始终滴水以保持柱顶湿润。

(2)梁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塑料布覆盖并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在其强度达到1. 2MPa 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支架。

(3)应该派专人负责浇水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即用塑料布覆盖,减少终凝前水分的蒸发,终凝后改为浇水养护。浇水养护的时间对于普通硅酸盐混凝土不少于7d,掺有缓凝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后浇带的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6、清水混凝土成品保护

清水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自然表面为结构饰面,混凝土表面一旦被损坏或污染将很难恢复到原有的效果,因此成品保护工作是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清水混凝土柱浇筑后,将柱子甩头钢筋用彩条布遮盖,防止柱子钢筋上的铁锈污染柱子造成锈斑,对已产生的锈斑则应及时用湿抹布抹干净。

(2)混凝土拆除模板后立即包裹一层无纱布,再覆盖塑料布保水养护,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风干裂缝。柱身1200mm 高范围采用外包木胶合板,防止柱子被碰撞划伤。

(3)墙体上距楼板面高度2m 以内的洞口,在洞口两侧用木胶合板封闭,门洞口边做1. 5m 高的护角,防止门洞边角被碰撞破坏。

总之,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重点在于混凝土的原材料控制与配比地设计。施工中应尽量选用同一种类的水泥、外加剂以及掺和料,并选取同一产地的碎石砂,还必须通过试验来得出最佳的混凝土配合比,这样就能保障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优良以及外观色泽均匀。

清水混凝土的质量不只是决定在混凝土生产材料上面,还须从模板设计、安装制作、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质量、拆模时间、养护方式以及缺陷修补等方面全方位运用有效措施来加以质量控制,这样才可以确保清水混凝土的外观质量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婷婷.浅析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18)

[2] 李狄祥.混凝土外观质量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措施[J]. 商品与质量. 2009(S3)

混凝土施工技术篇8

【关键词】土建创新;混凝土;技术;

前言

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因此,通过长时间的应用以经验的总结,时至今日,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对于土建工程来说,若是想有效地确保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就少不了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依赖。科学合理地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一、土建筑施工中创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区别

1、创新施工技术更具科学性

创新的施工技术则是在对传统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并加以先进科学技术元素于其中,因此,创新施工技术较之传统施工技术更具科学性,更利于建筑施工工作的科学化开展与进行。

2、创新施工技术更利于工程造价工作的全面展开

创新施工技术则要求施工中各项技术数据的统计要保证准确性、客观性和正式性,施工数据的明确与具体化,对于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以及严格控制施工成本都是十分有利的。

3、创新施工技术更利于建筑行业整体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在筑行业整体技术应用水平提升的历程中,施工阶段的技术应用是尤为重要的一环。传统的施工技术由于管理、,难以对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而创新施工技术以科学、合理、稳定的技术措施与理念,完美的实现了施工阶段工作任务的完成,进而有效促进建筑行业整体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二、土建工程中施工技术创新的体现

目前,建筑队伍针对土建工程施工开展的技术创新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即数字化信息技术、生态节能技术,这两种大的技术中又包含各种精细的专项技术,为提升土建施工水平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本文下面就具体地分析一下这两种技术:

1、数字化信息技术

世纪新时期随着世界迈步进信息技术时代,建筑行业各项目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便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流行趋势,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诸多方面为具体的施工工作提供着坚实的技术支撑,目前土建施工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关键体现在施工数字化以及管理信息化。比如,数字化绘制技术应用于绘制工程施工细节图、工程建设整体规划图、工程施工的水平图与高程图、工程各项管线施工图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既解放了工人,降低了工人成本的耗费,又避免了绘制中的错误,提升了绘制工作的水平,为工程施工提供了更加精准且尽可能小的误差值,使工程建设得以实现对造型与整体质量等方面的有效保证。对于管理方面的工作,土建工程新时期正在逐步地将成本控制、工程质量监控、各部分协调、材料设备采购与分配等管理工作纳入到信息化的管理体系,以信息技术手段实施高效率的管理。并且,开始以信息技术在施工中的各项应用为基础,对土建施工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调整及全新制定。

2、生态节能的技术

随着我国逐步加大了对于建筑节能环保建设理念的倡导,建筑行业纷纷开始针对建筑技术的优化应用,追求节能环保的效果,目前,对于土建工程施工建设,生态与节能的技术应用十分鲜明。比如,土建工程在施工中尽可能地结合施工当地的状况,优先选用工程当地的高品质材料,并致力于推动所选材料对于土建工程建设属性及各种建设要求的有效应对。同时,当前时期,土建材料开始向低耗能、轻自重、较强的耐用性、环境污染程度小等方面发展,而且各种材料更加倾向于在施工中与技术进行搭配应用,如土建中的钢材焊接技术。

三、土建过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1、材料选用与配比搅拌

(1)原材料选用。混凝土作为新时期的人工建材,主要是由水泥、砂石、骨料、矿物掺合料、水、外加剂等原料进行加工而成,土建队伍为混凝土施工采用的技术,首先就体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对材料进行采购,利用试验技术对材料性能进行检测,并借助试验确定科学合理的配比方案等方面。

(2)材料配比。混凝土的配比一般都是以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经过试验来调整各原材料投入使用的比例,以及配比时的温度、湿度、各材料参入量等的具体参数控制,通过借助配比试验,以最终提升其配比的科学合理性。某些土建单位会直接在施工场地与拌制工作一同开展配比,还有一些单位会将配好的干料运输到其他工厂进行具体的拌制。

(3)拌制工作。土建单位会首先依据设计方案对参与配比拌制的原材料进行选择,并利用精准的计量器对原材料进行承重,利用外观检查及仪器设备检查等方式鉴定材料性能,然后再依据配比设计中对于材料投放顺序的要求进行材料的投放,并结合搅拌时间控制方案对投放的材料实施搅拌。

2、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应以先自然流淌、水瓶分层,再斜向分段、持续推移,最后一次到顶等工序顺序为浇筑流程。在工程实施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不可对已搅拌好的混凝土进行加水,而混凝土分层的厚度需要把握准确,在进行新一层的混凝土浇筑时,需要确认上一次是否已被覆盖,因此把握好两层浇筑的间隔,才能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固时间的范围以内,从而防止因间隔的时间过长而产生裂缝。同时在浇筑时应考虑到天气的因素,尽量避免在天气变化频繁、剧烈时施工。

3、混凝土养护技术

当今我国土建工程施工,多以泵送混凝土的模式施工。施工时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方式,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还有缩短工期的作用。然而往往许多建筑施工时,在对振捣、配比、原材料等控制时,容易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现象。建筑工程对于工期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足,将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后,需及时洒水养护,让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因风吹、干燥、暴晒、寒冷等自然因素影响所造成的裂缝、非常规收缩等现象,从而保证混凝土中的水泥得到充分水化,混凝土的硬化得到加速。

4、混凝土振捣技术

混凝土振捣时,应对混凝土的坡脚、坡中部、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这三道设置的位置需符合要求,再经过合理的配合,才可使振捣覆盖全部坡面,从而达到工程的预期效果。在使用振捣棒时,需控制好振捣时间与振捣棒插入的深度,其深度最好在下层的混凝土50毫米以上,移动间距在40厘米左右,振捣棒需快速插入、缓慢拔出。在混凝土密实后,需采用刮杠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并撒上5到25毫米厚的碎石,而混凝土终凝前需用木板抹平,其次数应多于两次。

5、混凝土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多数采用的箍筋施工方法,将全部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该方法有让钢筋运输、捆扎、堆放等较为安全的特点,并且作业量少,绑钢筋与支模不冲突,功效相对较高。但也存在箍筋间距难以保证、节点箍筋少放等问题。其解决方式是,在下料时将所有节点增设纵向短筋,柱节点区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在柱纵筋上套入整体骨架,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进行穿梁钢筋、捆扎,为防止柱纵筋与附加纵同短筋的位置冲突,而导致的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需偏离其箍筋角部大约 5厘米。因此,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数量和间距。在实际施工时应根据情况而使用,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工程,采用此方法较为困难。

结论

土建工程作为建筑建设中极其关键的一个项目,其自身施工极其复杂,且与建筑其他方面的建设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做好对土建中技术应用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吴旭辉.浅谈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 2011(05)

上一篇:医院财务风险范文 下一篇:内部审计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