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现场浇筑质量控制

时间:2022-05-06 10:40:10

混凝土现场浇筑质量控制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其施工质量往往是决定这个建筑工程的优劣。文章对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质量;混凝土养护

随着我国基础设计建设的迅速发展,对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会影响到整个项目工程的优劣。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其施工质量往往是决定这个建筑工程的优劣。本文对施工现场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谈一些体会。

一、施工质量对现场混凝土浇筑质量的不利影响

1.混凝土坍落度过大,造成粗骨料下沉、水泥浆体滞留在混凝土浇筑表面,上下强度不均一,导致面层过早破坏,各项指标降低。

2.水泥和骨料结合后内部产生大量的水化热,混凝土内外温差发生变化。

3.因天气发生变化或停水、停电等,造成混凝土浇筑间断,新旧混凝土结合不良。

4.切缝未按混凝土面层各龄期的强度要求,准确掌握在合适的地点、时间进行切缝处理。

5.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方法不正确。

二、现场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一)对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1.水泥:一般应根据施工文件要求,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所使用原材料的实际情况,宜选用32.5级、42.5级、52.5级水泥,对所选用水泥应抽样检验,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对所使用水泥各项指标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水泥质量检验标准的要求。

在进行物理性能检测时,水泥试样应具有代表性,取样方法应遵照相应的技术规范、规程执行。

2.骨料:一般而言,强度高的骨料可以拌制质量好的混凝土,但是过硬的骨料没有必要,它可能在混凝土因温度或湿度变化等原因发生体积变化时,使水泥石受到较大的应力而使混凝土开裂,所以从耐久性上来说,强度中等或适当低的集料反而有利。

(二)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1.混凝土浇筑前,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的结构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工程师认真审查方案中的人员组织、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方法及养护措施;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储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审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等。并审查钢筋的制作安装方案、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的锚固定位等技术措施。

2.要认真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是否按按设计要求施工,其质量是否达到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3.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后,首先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预拌混凝土应检查随车出料单,对强度等级、坍落度和其他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预拌混凝土中不得擅自加水。监理工程师要督促试验人员随机见证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试件的留置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要留同条件养护试块、拆模试块。

(三)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1.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施工缝。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中间的间歇时间需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应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施工缝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3.混凝土的捣实。混凝土的捣实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完成成型与密实的过程,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

混凝土浇筑入模后应立即进行充分的振捣,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气泡,使混凝土拌和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

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人工振捣是利用捣棍或插钎等用人力对混凝土进行夯、插,使之成型。只有在采用塑性混凝土,而且缺少机械或工程量不大时才采用人工振捣。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早期强度高,可以加快模板的周转,提高生产率,并能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应尽可能采用。

(四)混凝土的养护及拆模质量控制。

1.混凝土的养护。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在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应遵循以下几点:

(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

(2)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0℃。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

(3)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内部降温法是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进行,还有常见的投毛石法,均可以有效地控制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而引起的混凝土开裂。

(4)保温法是在结构物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如草袋、锯木、湿砂等),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

(5)混凝土表层布设抗裂钢筋网片,防止混凝土收缩时产生干裂。

(6)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

养护。

(7)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8)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d。

2.拆模。拆模的迟早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和模板使用周转率。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而定。对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其表面和棱角不因为拆模而损坏方可拆除。对承重模板达到下表规定的混凝土设计标号的百分率后才能拆模。

三、结语

混凝土工程包括配料、搅拌、运输、浇捣、养护等过程。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各工序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如果其中任一工序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因此,混凝土所使用各种原材料应符合现行标准要求,在施工中应正确合理搭配机械施工,在整个工程施工中必须强调高质量严要求,必须强调科学和技术进步。

上一篇:混凝土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下一篇:钻孔灌注桩常见工程事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