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应加强管理不能消极怠慢

时间:2022-07-12 04:05:38

土地开发整理应加强管理不能消极怠慢

【摘要】土地开发整理是在人口剧增、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土地短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是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化、工业化和农村及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程。土地整理在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整理是件好事,是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然而,近两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整理项目热情消减,甚至退避三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出现了这种情况呢?本文就现今土地整理实际情况和发生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探究。

【关键字】土地开发整理;加强管理

土地开发整理是在人口剧增、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土地短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是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城市化、工业化和农村及农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程。土地开发整理的目的包括三方面:一是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增加农用地面积,重点增加耕地面积;二是提高农用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三是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居条件,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自1999年新《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初步实现了由自由、无序、无稳定投入到有组织、有规范、有比较稳定投入的转变,形成了制度比较完善、投入基本稳定、队伍逐步健全、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良好局面。土地整理在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确定,土地整理是件好事,是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然而,近两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整理项目热情消减,甚至退避三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出现了这种情况呢?原来,问题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一些地方市场环境复杂,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整理项目招标中容易“得罪人”

土地整理项目招标时,很多企业蜂拥而至,竞争激烈。一些企业委托政府官员或“有面子”的社会人士给国土资源部门打招呼,施加压力。最终的情况可能就是:假如有10家企业找人打了招呼,最终只有1家中标,其余9家的委托人可能怀恨在心,找机会打击报复,给国土部门小鞋穿。为此,一些地方的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整理项目心存顾虑,认为与其“树敌”,不如少搞,或者干脆不搞。

2 在一些地方的国土资源部门看来,土地整理不光费时、费力,还给自身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

土地整理项目的施工时间通常为1年左右(实际施工时间大多超过一年)。其间接待任务很重,除了上级单位不时来检查指导,当地纪检、检察、审计等部门也常来监督、审查,各路人马你方唱罢我登场。由于土地整理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不得动用毫厘,因此接待费用全由地方国土资源部门买单,造成国土资源部门不堪重负。

3 土地整理工作尚不够完善,给项目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比如:一些项目区内存在房屋、树木、鱼塘、坟冢等附属物,需要清理。而土地整理项目资金中没有设立“地上附属物补偿费用”,群众得不到补偿,有时会阻挠施工。又如:土地整理项目开工后,会把一些荒山、荒坡、荒滩整理为新增耕地。这些荒地往往是一些产权不清的闲置资源,过去无人问津,实施项目后却成了与之搭界各村组争夺的对象。在产权归属尚未确定的情况下,一些村组不让项目施工。再如:土地整理项目的个别单项工程设计标准不高,与群众期望借助项目建设彻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要求有差距。一个较普遍的例子是:大多数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的田间道路为砂石路面,而许多群众希望能建成水泥路面或柏油路面。显然,后两者的工程造价远高于前者,而土地整理项目设计规范中不允许将田间路设计为水泥或者柏油路面。群众的意愿得不到满足,有时也会和施工方纠缠。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一些地方国土资源部门对牵头组织开展土地整理项目心情复杂,缺乏动力。这种现象一方面急需引起国土资源部门高层的重视。另一方面,对土地整理事业,一些地方国土资源部门也不能因噎废食,消极对待。

3.1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要端正认识,土地整理不是想搞就搞,不想搞就不搞,而是不可推卸的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明令18亿亩耕地保有量要坚守到2020年,而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关键要靠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履行职责,付诸努力。尤其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断强化耕地保护责任意识,要充分运用土地整理这一补充耕地的重要手段,加大开源力度,切实完成各自辖区范围内的耕地保有任务。

3.2 地方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增强宣传意识

通过宣传,营造有利于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氛围,尤其是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让他们理解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是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让他们成为实施土地整理的坚强后盾,特别是在各方利益发生碰撞时能出面协调解决。

3.3 土地整理工作应注意倾听民声、顺应民意

土地整理项目,应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项目区群众的利益诉求,加强规划设计的编审工作,适当增加项目投资额度,提高工程建设标准,把土地整理的着力点,从过去单纯追求耕地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扩展到全面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层面上来。对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附属物补偿等问题,也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相应政策,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从而为土地整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3.4 地方国土资源部门应摆正位置,不折不扣地履行土地整理中应承担的职责

不能见困难就打退堂鼓,也不能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更不能与群众闹情绪、搞对立。要开动脑筋,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最头疼的招标问题,就可以尝试让地方政府的招标管理中心来组织,这样,既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又避免了各种矛盾,使土地整理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要把土地整理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民致富服务的重要举措,真正赢得地方政府及百姓对土地整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中国人事出版社,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编,2005年第40页。

[2]《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2月6日第三版。

上一篇:房地产经营管理的发展分析 下一篇: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控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