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分析

时间:2022-07-11 11:58:11

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8-000-02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新时期会计工作也与传统会计工作有了极大的区别。而亚洲金融危机、欧洲各国财政危机的出现,也使产权会计工作有了新的意义与作用。本文通过逻辑主线是产权保护导向下的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间的联系与影响进行简单论述,从而正确认识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的联系,并进行准确定位,为产权会计工作提供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产权保护 公允价值 会计稳健性;

要深入分析研究在产权保护导向下的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间的联系,就要首先了解产权保护、稳健性原则与公允价值会计的含义。所谓稳健性原则,就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要求,我国于2006年制定的相关准则将稳健性原则定义为“要保证具备必须的谨慎,而不要将收益或资产高估或是将费用或负债低估”。而公允价值则是基于熟知情况、公平交易的双方进行自愿性质的清偿债务金额或是交换资产。而产权则是实现受损或受益的权利束,它包括了广义上的财产所有权,其本质就是产权主体间经济权利的关系。

一、基于产权保护下的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关系

从表面上来看,会计稳健性是以会计的计量原则的形式存在的,而公允价值则以会计的计量属性形式存在,它们似乎并不相同,不能将它们进行比较,但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它们的关系却是错综复杂的,即会计工作的核心是计量,根据不同的计量对象,计量工作能够细分成收益确定与资产计价两部分。而多种因素发生的共同作用则导向了计量模式的确定。

现代会计模式可分为混合模式、公允价值模式以及历史成本模式三种。其中混合模式就是指在会计的计量中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都处于相对平衡平均的状态,并没有出现绝对主导的一方时的计量模式;公允价值模式是指大多数或所有项目纳入财务报表的时候,其计量都是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模式;而历史成本模式则是指大多数或所有项目纳入财务报表的时候,其计量都是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模式。而它们在不同会计模式下所表现出来的关系也是不尽相同的。

(一)混合模式下的关系。当处于混合模式时,需要注意这时的公允价值计量与公允价值会计间有区别存在,公允价值会计相应对的是历史成本模式,现代会计制度体系虽然以谨慎适度的态度将公允价值计量引入,但是并未最终建立公允价值模式。从整体上来看,混合会计模式仍是我国会计的主要模式。应正确认识到公允价值模式实施的纯粹性只会在理想状态中存在,对此我们一方面要仍然沿袭稳健性原则与历史成本模式的方法,权衡现实环境中公允价值的计量工作,使产权利益得到平衡、产权结构得到适应。真实与公允观是公允价值的原则,它将透明度与相关性有效凸显并具备可靠性与合理性,是对产权经济关系与产权价值运动关系进行反映与控制的理想属性。所以说,在混合模式下的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的关系表现为适度耦合。

(二)公允价值模式下的关系。公允价值模式是应金融自由化与创新发展、实体与虚拟经济的比重变化、企业无形资产与组织形式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以及社会对会计需求的发展而出现的。由于风险与上述不确定性因素在会计与经济环境中的不断增长,导致传统的历史成本模式的缺陷与问题得以暴露,我们不难看出历史成本模式被公允价值模式所取代是不可避免的。现代会计模式应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是公允性的、可靠的、透明并具有相关性的。而产权则与公允价值模式之间有着深层契合的联系,要体现高效、公平的产权制度就必须以诚信、自愿、等价、公平、平等为基础原则。另外,对负债与资产、费用与收入、损失与利得进行非对称处理是稳健性原则的特点,其制造出主观的人为偏差,从而使真实反映经济业务情况的会计信息出现扭曲,相悖于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即中立性与真实性。只有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使公允性实现,而会计信息太过稳健,就会丧失真实性、中立性与公允性,本质上就与会计理论逻辑存在严重冲突与矛盾。如果当公允价值模式处于理想状态时,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就显示出彻底背离的关系,也就是说会计稳健性会被公允价值模式所摧毁,其关系表现为历史成本模式会异化企业会计的契约各方,而公允价值模式则能起到促进平等保护契约各方的作用。因此,在公允价值模式之下,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表现为彻底背离的联系。

(三)历史成本模式下的关系。这种模式的基础是事实性特征,即在计量时要保证数据的易得性、可验证性与客观性,历史成本模式的确认是基于既成事项或交易,这样一来,它的缺陷与问题也显而易见,也就是以过去为主,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引导在这种模式下的会计计量也会存在过多的过去痕迹。导致这种问题的发生应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因为在会计工作发展的初期,其信息服务重点是保护债权人的产权,当时会计环境也处于证券市场与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中,这时历史成本模式能够基本满足债权人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确定因素与风险的增长,复杂的利益博弈与信息不对称关系普遍存在于缔约各方之中,这时历史成本模式就无法彻底消除其中存在的冲突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会计稳健性的引入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它能够对历史成本模式中的不足进行局部修正,从而防止企业在费用与负债上出现低估或是在收入与资产上出现高估的问题,从本质上保护了债权人的资本。稳健性存在客观的前提条件就是存在于经济环境里的风险与不确定因素。然而我们也应正确认识到会计稳健性的利弊,特别是在产权保护与产权界定上,因为从本质上来说,稳健性的特征表现为附加条件或是限制条件,在理论上更多体现出的是惯例性而不是原则性。虽然稳健性原则具有其独有的优势,但我们仍然要正确权衡价值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关系,如果稳健性过度,则会使价值相关性受到损害,使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提升,相应的使信息有用性降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稳健性也出现了成本。所以说会计稳健性并不能将历史成本模式存在的问题全部解决,这时公允价值属性的引入也就成了大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与全球经济发展是同步的、客观的且具有发展性的。综合来说,在基本理念上会计稳健性和公允价值是存在矛盾与冲突的,这样就决定了它们的关系是耦合与悖离并存,或者说是若即若离。

二、基于金融危机下的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关系

随着亚洲金融危机与欧洲债权危机的先后出现,使得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的关系研究更是处于争论的前沿。尤其是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是否起到了将财务报表项目的不确定性放大作用的这个问题,所谓顺周期效应具体就是指当市场处于低谷或高峰的时候的两种状态,即在价格出现下跌时,它会将损益计算在内,从而使资产价格受到进一步打压,而在价格出现上涨时,它则会将收益计算在内,从而使资产价格进一步推高,容易造成低估或高估的恶果。然而我们从公允价值的本质来看,它不应该是金融危机的源头,反而是解决金融危机的基本方向。而稳健性非对称的会计处理虽然从表面上解决了顺周期效应带来的问题,但其报表数字的虚假问题却是不能被忽视的。

三、结语

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就更应正确认识在不同社会环境之下的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即纯粹的公允价值模式虽然只存在于理想状态之中,但其取代历史成本模式是不可避免的,它能够将企业经营的财务报表的波动性真实、完整地揭示出来,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抗风险能力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荣武,伍中信.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会计研究.2010(1).

[2]万红波,王洋.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研究.财会研究.2010(17).

[3]李敏.公允价值会计与稳健性原则.现代商业.2009(36).

[4]陈宏明,季瑶.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4).

[5]曹越,伍中信.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改革.会计研究.2009(2).

[6]杨蓉.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计量研究.法制与经济.2010(2).

上一篇: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研究 下一篇:探析企业经营中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