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产权保护研究

时间:2022-10-15 05:35:14

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产权保护研究

【摘要】历史成本会计无法预防和化解产权风险,只有公允价值计量才能充分揭示产权的内在价值和风险,从而达到保护产权的目的。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被认为是公允价值会计的问题,不过是金融实务界和监管部门等利益集团强加给公允价值会计的“莫须有”罪名。

【关键词】产权保护 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美国损失惨重,美国的金融制度和金融体系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危机发生以后,人们不得不思考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受到了空前非议和攻击。

一些华尔街银行家和国会议员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要求确认尚未实现的损失,歪曲了财务报表,直接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因此认定,公允价值计量没有达到“解除受托责任、保护产权”的会计目标,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应该立即停用。然而,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为代表的会计学家却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真实地反映银行的价值。2008年年底,SEC《“按市价计值”会计研究报告》,明确指出:这次金融危机是贷款决策严重失误、不恰当的风险管理等引起的,而不是因为会计中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学界、实务界和监管部门对公允价值计量空前激烈的大辩论,所涉及的不仅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命运问题,而且是更深层次的产权保护问题。从会计计量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只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才能更好地界定和保护产权。

产权保护与会计计量属性

“产权是一种社会手段,其重要性就在于:它们能够在事实上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①其直观形式是人对物的关系,实质上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会计的准备计量是维护产权交易双方利益的最基本条件,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合理预期。只有在这种合理预期的条件下,市场交易才有可能完成。

“从产权经济学的视角,会计产生、变迁的根本使命是体现产权结构、反映产权关系和维护产权意志。”②会计追求的是用专业的技术方法将企业的价值真实、公允地计量出来,并及时传递给市场参与者,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界定产权,认定受托责任的过程。所以,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就成了保护产权的重要手段和目的。“真实公允”是英国特许会计师公会(ICAEW)1947年提出的,因为对于存在大量职业判断和估计的会计来说,提供绝对正确的会计信息是不可能的。怎么才能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呢?计量始终是会计的核心,而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的内核。所以,只有选择正确的计量属性,才能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

计量属性的选择不同,计量的结果就不相同。理论上,企业某个时点的价值应该是唯一公允的数值,即企业的经济价值。从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历史来看,采纳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就可以无限接近企业的经济价值。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可以使产权界定客观,产权保护有效。

基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产权保护

会计计量属性的产生背景。会计计量从实物计量转入货币计量以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如实记录为基础的直观计量阶段;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计量方法逐步完善阶段;以及公允价值概念初步形成的成熟阶段。”③这三个阶段的依次更替,充公揭示了会计计量产生、完善到成熟的过程。

1900年以前的财务会计,系统的会计处理方法并不存在,当时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可以任意选择不同的计量方法。因此,这一阶段的会计计量实际上是根据经济活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所采用的计量方法可能是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和重置成本,也可能是公允价值。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的折旧法的广泛使用,使间接计量逐渐成为会计计量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杂而系统的会计方法的形成,使历史成本无可争议地成为会计的计量基础。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金融危机中,按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进行的会计处理没能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从而使2000多家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困境。银行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陷入破产,表明历史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因此,产权保护是历史成本计量面临挑战的最根本原因,它促使人们努力去寻求新的替代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会计信息质量与产权保护。“经济活动中,必须要准确计量投入(资产)和产出(利润),如果计量极其糟糕,报酬和投入只是松散相关,劳动生产率将会很低;相反,如果计量很准确,劳动生产率将会很高。”④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会计提供的有关产权信息更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和更能揭示产权所面临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投入和产出的相关度,因此会大大提高产权的保护力度。

公允价值是按盯市原则(Mark-to-Market)取得的,由于盯市原则下有接近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参考市场,更具有客观性,因此保证和提高了信息的相关性。历史成本是以投入和产出形成时的成本计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会发生变动,此时仍以历史成本计价反映就会使信息失真,因而提供的会计信息变得不那么相关。可见,公允价值计量比历史成本更具有相关性。由于历史成本反映的是资源过去的成本,持有期间不做调整,所以无法跟踪和反映其价值的变化,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关性降低,对作出相应的经济决策具有极其不利的影响。而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动态跟踪市价的特征,能比较客观地展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本和风险状态,因而能克服历史成本属性相关性和及时性不足的致命弱点,方便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2008年的金融危机,公允价值会计早就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揭示了金融资产的高度泡沫化倾向的相关信息,揭开了次贷危机面纱,只是贪婪的华尔街金融界视而不见,最终导致了危害整个美国金融系统的事件发生。如果像有些金融界的人士所说的回到历史成本,也许危机会推迟发生,但是会使经济泡沫越来越大,最终破灭时就会更加惨烈,破产的金融企业也会更多,产权保护就成了一句空话。

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与产权保护

在产权与价值的比较与衡量中,任何资源配置机制,要为市场所接受,都必须解决好两类任务:一是不管资源如何使用,必须充分揭示资源收益的信息;二是必须促使人们认真考虑这些信息。Harold Demsetz强调了产权价值信息必须真实地、公允地、充分地予以披露,以引导投资者正确投资决策,而这正是公允价值会计的优点所在。

公允价值适合计量某些特殊交易。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金融市场创新层出不穷,例如期货、期权、套期、互换、对冲等金融工具,给会计计量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因为这些金融工具,有些只是规定了未来权利和义务,没有发生现实的成本,历史成本会计就不能计量,所以对于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也就无能为力。而公允价值会计能反映交易的实质,起到确认、计量和保护持有者产权的目的。

公允价值计量能更真实地反映资源收益的信息。资源的收益是通过计算收入和成本得来的,历史成本下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而成本却按取得时的成本计量,因为计量属性不同,计算出来的收益信息就不公允和真实,所以不利于正确评价资源的收益。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将成本调整成为现行价格,达到与收入在计量属性上的匹配,公允、真实地反映资源的收益。

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会计目标。现代财务会计是在资本市场发展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财务会计的目标基本以决策有用为主,以受托责任为辅。决策有用观对会计的要求是:既要提供过去和现在的信息,同时还要可预测未来的信息。与历史成本相比较,公允价值以现行市场评价为基础,不受时间、计量主体等主观因素影响,符合现在财务会计中的可比较原则,能够较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会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发展、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还是从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会计学收益与经济学收益基本相等。如果全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就可以使会计学收益向经济学收益无限逼近。而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下,会计学收益与经济学收益存在重大的差异,并且差异的波动性也很大,以此为基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将扭曲会计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的功能,进而降低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效率。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注释

①Harold Demsetz,“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7,Vol.57,No.2.347~359。

②伍中信:《产权与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第38页。

③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21页。

④Arman A Alchian,Harold Demsetz,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2, Vol.62, No.5.777~795。

上一篇: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英国法地产中心主义之形成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