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研究性学习方略小议

时间:2022-07-10 11:52:29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略小议

【摘要】研究性学习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等特征,但在其实施过程中,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作为载体。因而,现行的中学各学科教学中也都应该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做出努力。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呢? 本文针对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及应坚持正确的导向进行了审视和思考。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数学教学 方法 实践

一、因校制宜的展开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首先,学校作为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体,要结合自身实际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进行行之有效地管理。在这方面,上海市的一些中学的做法可供我们借鉴。他们有研究性学习的两级管理指导系统:一是学校和教师,包括教务处、学生处、年级组、团委、总务处,大家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二是教研室与学生之间管理协调系统。例如,他们有年级组研究性学习协调委员会,由学生干部担任主要职务,对包括数学研究性学习在内的各类研究性学习进行学生间的协调和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其次,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要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来选择研究专题,同时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各种现有教育资源。学校内部的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数学教师,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校园等设施设备和场地。还包括反映学校文化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等部门的数学人才和数学电子信息资源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从某种角度上说,困难的地区和学校,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难度比较大,但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需求更加迫切。

二、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关系及其定位

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不只是针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它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学科前沿的研究,这就要求学生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并不强求每个学生的最后研究结果都独一无二。这样的定位,可以避免数学研究性学习变为新的数学学科竞赛。

由于数学研究性学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模式,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而教师则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从开展的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情况来看,基本上凡是认真参加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学生都没有影响数学学科内容的学习。访谈结果显示,因为开展数学研究课题的需要,使得参与的学生“用然后知不足”,常常自觉的加深或拓宽了与课题相关的数学学科课程的学习,很多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加深了对数学学科课程的理解和热爱。

三、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换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者是学校和教师,其中又以教师为主体。数学研究性学习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让全体同学都参与进来,并且乐在其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为了让学生“会学数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应视学校学习为起点,以“终身学习”为目标,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数学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以人为本,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中心,因为“发现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基石”。因此,数学研究性学习应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上,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数学教师观念转变是前提,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进行角色的转换。

四、着眼于实践生活 挖掘数学文化的魅力

数学研究性学习应着眼于让学生融入生活实践,所研究的数学问题不要求很大很深,只要它来源于生活实践,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在以往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已体现了这一着眼点。如某中学同学研究的“学校食堂窗口的设置问题”就是从生活实践的角度出发,探寻学生到达窗口与厨师盛饭时间的大致规律,使同学们切身体会到了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增强了服务于生活实践的意识。学校和数学教师作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管理者和执行者,一定注意不要急功近利。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践入手。因为数学是生活世界的财产,数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而且这种应用与感兴趣的日常实际密切结合,就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实践、提高生存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的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也是难点。研究性学习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但在其实施过程中,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作为载体。因而,现行的中学各学科教学都应该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宋益大.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之关系的思考与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2]熊有胜,李建辉.合作探索学习的指导:原则与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县第三中学)

上一篇:初中数学复习问题的设计 下一篇:书声琅琅中还原语文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