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新理念,新感悟

时间:2022-07-09 07:50:02

新课改,新理念,新感悟

最新出版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课程的目的做了如下阐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下,在教学中,我不断摸索,感悟如下。

一、培养兴趣,开发自主学习的潜能。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改革英语教育被动的现状,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注意贯彻孔子的精神,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呢?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好之”和“乐之”呢?我认为需要落实以下几点。

1.善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情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声有色的英语课内外活动。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之外,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我们也绝对有能力营造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千姿百态的大自然,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能增强自信,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从“要我学”发展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竞赛、英语角交流等课外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教师还要不断调查研究,掌握交际动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克服部分中下层学生不敢说、害怕说错、羞于启齿的语言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交际机会,分层、分组组进行情景会话表演,使转化中下层学生工作上一个台阶。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初步语感,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语言的实践运用能力。

2.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和自信,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初学英语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加大,学习英语的兴趣程度也会因人而异,出现变化,有的学生甚至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种现象,许多老师无所谓的态度往往更大地伤害了学生。一般说来,学生对自己喜“好”的事物总是持积极的态度。当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能从学习中得到一种“乐”趣时,他的学习态度是极为积极的。我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给学生布置“每天4句脱口而出”的任务。刚开始由我根据当天所学内容提炼四五个具有一定煽动性的地道的英语句子,要求学生熟读,并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由于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开始互相炫耀自己发现的地道的英语句子。许多学生之间因这一训练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样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漂亮句子”,他们经常互相交流,以此为乐甚至乐此不疲。许多学生能讲出让人吃惊不已的复杂地道的英语。

3.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性。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健康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布鲁纳语)在英语教学中,侧重点不应再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一位老师在教“Ask the way”这课时,完全避开传统的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讲解式,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现场情景,然后提问题:“假如是你,你将如何问路、指路?”然后布置group—work的工作。这位老师的成功经验显示:只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就能帮助他们摆脱被动灌输的困境。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英语教学,应以激趣为主。很难想象学生失去了兴趣之后还能培养交际能力。所以英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的方法有多种,通过“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的教育法,真正让学生的学习态度稳定、积极,学习动机更为强烈。那时英语的学习对于学生们来说,将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娱乐、一种享受。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要求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研究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以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的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的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的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的习惯等。

英语学习中的“难记易忘”现象是师生双方都极为头痛的事情。语音、词汇、语言点的记忆积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经过“初次识记—遗忘—再识记一再遗忘—最后巩固记忆”的记忆过程完成。教师须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耐心地向学生“导”之以“法”,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记忆诀窍,如:从点到块记忆法、愉快自信记忆法、瞬间强化记忆法、集中注意专注记忆法、比较归纳记忆法、找最佳时刻加强记忆法、运用遗忘周期反复记忆法等,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充满自信,怀有成功感,激发浓厚的热情,消除英语学习中的畏怯心理。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教师就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创造。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幅简笔画:一位学生在学习,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遮住孩子学习的部分,问学生:“What were the child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the newspaper?”这时同学们就会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锻炼发散思维能力的机会。

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的思想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呈现几个key words,让学生自己编一些内容。例如教完“问路”这一话题时,根据问路的几种方式,让学生重编对话,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培养创新意识,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会真正提高。

四、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倡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在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目标意识,当然每个学生具体的学习方式都是不同的。在以教材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要有具体的目标意识。我们在贯彻总体目标时,要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尊重差异,不搞“一刀切”,允许部分落后,暂时的落后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同时倡导进行学习反思,这也是一种学习策略。

波斯纳(Posner,1989)提出教师的培养模式:经验+反思=成长。它可以用于学生对英语学习过程的反思的操作指导。采用这一模式,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学习英语的内容不断进行反复思考,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指导学生如何听课、上课、课后作业,听说读写的具体方法,等等,让学生认真分析自己一个阶段的情况,及时弥补不足,总结经验,逐步实现各种学习目标,这本身也是学生学习方式中独立性和独特性的体现。例如在试卷讲评方面,我打破了以往“满堂灌”的方式,采用了“反思自评”的评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现代的课堂教学方式以调动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又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的能力。

上一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下一篇:换鞋事件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