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时间:2022-06-28 01:39:19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摘要: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主体性 能力提升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为重要的学习内容,我们打开任何一份中考语文试卷,都能发现阅读题的比重大致占试卷的三分之一,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在中考试卷的阅读题上得到高分,是语文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发现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得到大幅提升。以下是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总结的几点体会。

一、阅读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中学生做任何一篇阅读题,首先要明确在阅读中学习什么?阅读要达到什么目的?学习目标在阅读教学中起定向作用。只有学习目标明确了,才能克服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学生有了自己的答题方向,就能在教学活动中学得主动。

1.面向全体学生确定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依据教学大纲,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主要内容,要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文字来叙述故事,表达思想感情的。比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笔者让学生整体感知,把握文章故事情节,做到能复述文章情节,然后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谈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学生很快把握了这篇文章的中心。

2根据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客观差异性,力求实现层次目标,每节课的教学要求都力求适度,不搞一刀切。一部分学生以拓宽知识面为主,将问题设置得有一定的坡度,需要利用一些知识才能解决,一部分学生以巩固新知识为主,不要求拓宽,同时鼓励学生在各自的目标达成之后可尝试高一层的目标。比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在一些学生能复述故事情节之后,笔者设计了稍微有难度的目标,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到了西装革履的于勒时,他们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问题有了坡度,学生的思考也更为积极了,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二、培养阅读能力要“授人以渔”。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会读,使其逐渐形成阅读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要完成由教到不教的转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借助课本教材,重视传授方法,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过去的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而现在更为重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让学生“拨开云雾见到光明”,逐步实现由“教”到“不教”的过渡。这样学生能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能掌握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笔者用以下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读文章。

1.学生初读文章,整体感知,从题目入手,根据提示,理解课文。先让学生指出是谁的“背影”?两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父亲的背影在怎样的情况下印入“我”的眼帘的?让学生结合这些问题读文章找答案。

2.抓住细节,突破文章的重难点。“我”在车站远望着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给“我”买橘子,“我”第一次看见父亲的背影时,眼泪夺眶而出。这是全文的高潮,我让学生反复阅读,特别是让学生体会父亲的一系列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包含着父亲对“我”的浓浓的爱。这样文章的重难点能得到很好的突破。

3.提出疑问,学生探究解决。学生有疑问恰恰说明学生在学的时候用心了,这也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并教给他们打开疑问的思路,引导他们通过阅读讨论探求答案,体验质疑问难的好处及解决问题的快乐。在学习《背影》时,笔者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有一位学生提出:文章中四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分别起到什么作用?其他学生都行动起来,教室里像炸开的锅一样,讨论声一片,学生纷纷到文章中找父亲的“背影”,然后大家在一起探究它们的作用,讨论结束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见解。

4.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通过有感情地读文章,把学生的情感引入一个境界,和作者的情感发生碰撞,产生共鸣。在学习《背影》时,学生被文章中父子真挚的情感所打动,此时笔者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谈谈父子或母子之间有哪些感人的故事,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给学生上了一堂政治课。

语文课本中的大部分文章,笔者都让学生利用这四个步骤学习,三年的初中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面对中考试卷学生能从容应对。

三、把时间还给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更要保证学生的主动性。要扩大学生的参与度,争取在课堂上人人动脑,动手,动口,时时以学生为中心,把更多的活动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角,教师大谈特谈自己的解题思路和阅读感受,往往忽视了学生,学生没有自己的解题思路,只能顺着教师思路去读文章。学生的读书时间少,独立思考少,参与少,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笔者在课堂上努力改变这种现象,彻底转变观念,自觉地实现角色转换,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把课堂的讲台让给学生,学生来充当小老师,把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学生共同探讨,而教师主要体现“导”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教师可以问学生,相反学生也可以提出疑问,老师回答,同学之间可以互相问答,相互讨论,共同学习,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获得灵感,使现代文阅读的做题方法得到优化。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阅读学习收到实效。

上一篇:21世纪初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后的“软着陆” 下一篇:新课改,新理念,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