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06 04:43:17

创新教育在课堂中的应用

摘 要: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能力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创新意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185-01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总书记对创新意义的深刻阐述,启发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智力,更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能力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那么在课堂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教师的创新教育思想准备

创新型教师是创新教育最重要的主导力量,是培育创新人才的前提条件。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担当起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在课堂教学中,一个创新型教师应善于了解自己的学生,并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实现理想。

1、必须明确创新的思想内涵

如果一个教师不明确创新是什么,要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必然是一番空话。很多人都以为,只有科学家、发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创造性,才算得上创新,而忽略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也是一种创新。就小学生而言,只要是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创新。

2、必须明确智力与创造力的非完全对应关系

智力的高低不等同于创新能力的大小,如果教育者混淆了智力与创新力之间的关系,就会在教育实践中,只知道提高学生的智力,不知道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导致学生向智力高于一切的方向发展。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在赏识中,引导学生构建创新意念

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启发,在这个过程中“赏识”起着激发创新的作用。赏识教育的直接目标,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启动和开发学生主体的内部动力系统。所谓主体动力系统,是指主体在其生长发展过程中能动的,对其进程表现出深刻的运动现象与组织。这种影响,能对主体生长与发展引起必然的渐进的质变,从而改变和加速主体生长的进程。主体动力系统一旦启动、开发,便从主体内部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真正实现教育的内化,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巨大力量的动力机制,变外压式的强制教育为内调式的能动性的主体性的教育。

三、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人的创新能力是—个复杂的多维的结构,能否具有创新能力,首先在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而创新思维方法又是通向创新思维,获得创新能力的桥梁。要使学生把数学知识转化为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

1、设疑激趣,实践创新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开端。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捕捉时机,引发学生疑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参与探索问题主动积极,从实践中舒展思维的网络,发现新知。在教学中教师设疑激趣,让学生参与实践,主动探究,激发创新,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发掘因素,促成创新

数学课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沃土。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需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都是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简凡的日常教学中,发掘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创新素质。

3、营造氛围,培育创新

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建立起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学生不再是“观众”或“听众”,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能够积极探索和思考,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

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和蔼可亲,自然幽默。如“还差一点点你就想出来了”“你提出的问题很值得大家探讨”“谁来做一回小老师”等,教师要特别注意和学生交朋友,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当中,教师不仅要做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还要做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要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这种平等、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由创造才能。

以上是我对创新教育的一点看法,总之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学生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空间。

上一篇:课堂提问初探 下一篇:浅议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