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初探

时间:2022-08-02 04:12:54

课堂提问初探

摘 要: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提问有许多需要注意的方面,比如:提问要明确、要适时适度、更要及时评价,这样的提问才是有价值的,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问;明确;适时;适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168-0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如果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剧烈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此,只有处理好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经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一、提问要明确

提问要针对问题,提出明确的问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太宽泛,指向不明,往往让学生把握不住问题的方向。比如在一年级的课堂中,教师在教学认识数字时,往往会出示挂图或者课件,其目的是要让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字信息。而教师在提问时,就会问:“你们从图中看见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不是说看到了美丽的蝴蝶,就是看到了可爱的小鸟,不是说白云在唱歌,就是兔子在跳舞。往往折腾了半天,学生就是提不出一个数学问题来,低年级的小朋友想象丰富、天真烂漫,把数学课弄得像语文看图说话似的。一方面是学生群情激昂,离题万里,另一方面却是教师焦头烂额,手足无措,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数学问题。学生找不到明确的数学问题,而倒至课堂气氛沉闷,降低教学质量。在问题中的数字信息指向性不明,因而教师在提问时,可这样提问:“图中有几只小鸟、几个人?”突出几个,就突出了数学问题。多设置具有明确性的提问,吸引学生的集中注意,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不能因为提问而提问,不能一笔带过,更不能把学生带入偏离主题的错误引导。

二、提问要适时。

适时,就是要掌握提问的时机,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创设一个最佳时间,提出问题。努力抓住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秋游》一节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整数除法调商问题。按照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经验做272÷34,可以把34看做30来试商,商9就可以了,但事实证明商9大了。在这个时候教师停下来发问,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说我们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同学们思考一下。经过学生的思考,教师的点拨,学生明白把除数看大了,所以商就大了,就需要把商调小。学生再进行具体计算,就会有更深的体会。

三、提问要适度

课堂提问并非越多越好,提问的次数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不能杂乱无章,不能漫无中心,而要适度。若提问过多,学生来不及思考;提问过少,则缺乏必要的启发,课堂效率不高。设计课堂提问时也应讲求难易适度。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应控制在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水平。给学生一个“跳”的机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钻研的精神,享受认真思考后解决问题的喜悦。避免难度太低,使问题缺乏意义;难度太高,学生又望而生畏,放弃思考。另外,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问题的难度呈梯度增加,学生每做对一步都为解答下一步打下了基础,每做对一步都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钻研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考方法。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别,导致不同学生掌握同一知识点的速度有快有慢,效果有好有差。为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组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充分注意各问题之间的衔接和过渡,避免梯度过大,要给学生指出思维的方向,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提问要及时评价

有的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学生回答时,老师一般应双目注释学生,流露出柔和热诚的目光,让学生感到你注意着他,他是全班的中心,从老师的目光中让学生感受到热情、赞许、鼓舞和喜欢。身体可向这个学生前倾,辅以适当的手势,或侧耳倾听,或点头微笑……利用肢体语言,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信息:我饶有兴趣地听着呢,以鼓励学生热心答题,同时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完问题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对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

精彩的课堂提问既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只要实现有效的提问,以最主要的问题突出最丰富的学习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最远的终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中升华,智慧在交锋中闪烁。

才能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人人学到有用的数学。

上一篇:谈初中化学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 下一篇:创新教育在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