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族文化延伸与创新

时间:2022-07-02 11:15:55

地方民族文化延伸与创新

一、妙用阳朔山水实景搭建独一无二的演出舞台

自古以来,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言,而阳朔山水又是桂林漓江风景最有代表性的。因此,利用这么得天独厚迷人的山水风光,在山水中体验广西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印象刘三姐”首次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演出场地的模式。第一次以真实的山水为背景。在方圆约两公里的漓江水域演出,以12座山峰为背景,附近是桂林市阳朔县的木山、田家河、木山榨、猫仔山等几个小山村,突破了“一面舞台三面墙”的传统剧场结构。该剧中将歌仙“刘三姐”的山歌、广西少数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多种元素创新组合,融入桂林山水之中,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带给了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整场演出气势磅礴,诗情画意,实现了艺术形式的创新。让人们回归到以天为幕,地为台,山为屏,歌舞为媒的自然原生态当中。当全剧音乐开始响起时,“印象刘三姐”的舞台从远处的山间顺着江水蜿蜒到观众所在的梯田型180度全景视角的江上半岛,岸边优美的凤尾竹、水中隐藏的栈桥,随着四季的变化,可融入天上群星或漓江烟雨或四时之季象,通过光影、色调、明暗等对比手法,虚实结合,体现无限延伸的魅力,烘托出一个极富层次感的变化的大舞台。山水实景大舞台需要舞台更多的演员才能与之匹配。据了解,该剧中参与演出的所有演员达600余人,他们是沿江的渔民,还有少数民族姑娘,演出服装多姿多彩。当舞台、灯光、服装、演员、道具在同一时间展示出来,“印象刘三姐”给人展示出了天大、地大、人多的视觉盛餐。

二、运用高科技手段打造如梦如幻试听盛宴

在科技日益发展的现代,科技的运用已经成为了一场演出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现代光影技术的运用十分普遍。色彩除了可以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外,还可以结合演出来表现剧情发展的节奏和所要表达的情绪。“印象刘三姐”由于阳朔山水实景舞台的特殊性,对于灯光舞美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基于这种特殊性,在演出中创作者大量的使用了先进的光影技术来渲染所要表达的氛围。”印象刘三姐”采用环境艺术灯光工程、烟雾效果工程灯、天然环境形成的立体声效果,突破了传统的剧场结构,从视界上延伸、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在灯光舞美等方面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手段,配合自然山水,灵活展示亦真亦幻的艺术情景,营造出强烈的视听效果。远处的山在追光灯下隐现出柔和的轮廓,近处缓缓展开满江被渔民拉扯的条条红稠,在漓江夜色烟雾的背景下让人视觉备受冲击。飞扬的冷色被导演用到极致,月亮上仙女飞舞旋转着,一群代表本土文化特色的演员在优柔的水面翩翩起舞,用独特的舞蹈语言演绎着刘三姐的生活方式。壮、苗、侗、彝、瑶、松佬等民族的艳丽服饰随灯光的变化,给观众呈现出各个不同的视觉效果。四、善用缤纷色彩变化诠释印象之美“印象•刘三姐”剧目总体结构分为:“序•山水传说”“红色印象•对歌”“绿色印象•家园”“蓝色印象•情歌”“金色印象•渔火”“银色印象•盛典”和“尾声•天地唱颂”几个章节板块组成,整个剧目充分的体现了导演张艺谋式的文化艺术色彩观,用色彩解构了整部作品。

印象演出开始时,在万籁俱静的江面上,“刘三姐”舒缓的前奏随着大屏幕由远及近,缓缓地渲染了整个空间。突然,一声清脆的女声打破了寂静的夜空,随之响起嘹亮的歌音把观众带入了壮乡的柔美。红色印象中在灯光的映衬下,浩浩荡荡的渔民划着竹筏从各个不同的方向驶进漓江,几百位渔民拿着红绸再现了他们劳动生活打渔撒网的生活场景。红色充斥着我们的强大的视觉,带来了震撼的内心的效果,体现了漓江两岸的劳动人民热火朝天,辛勤劳作的火红场面。绿色印象中,竹排在彩色的江雾中漂荡,构成一幅幅梦幻烟的漓江图。当渔火把“刘三姐”镶嵌在山水中,缓缓向观众驶来。随后的几百艘渔船上的渔火,把江水点缀得如点状星火,靠拢又连成片,场面浩大。银色印象中,远处从江岸各个角度,在一盏盏渔火的引导下,驶向江面中央。突然灯光一亮,眼前一片银色,利用灯光和色彩交错变化,加上背景音乐的衬托,此时演员与天、与地,如此贴切地融合在起,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美到极致。每一次色彩的变化代表一个章节部分的结束,下一个部分的开始。在“印象刘三姐”中,全剧就是这样传递出审美的体验和特征。缤纷色彩的变化营造诗如梦的视觉效果,刘三姐的民族文化主题与印象主义风格完全融合在一起。将艺术元素无形地融入于山水之间,再现山水的朦胧迷幻的印象美,以致升华到人、山、水的灵魂美。总之,“印象刘三姐”的艺术创新不单单是一些民间歌舞、风俗、仪式的展示,它是用高雅的艺术形式对当地的民族文化进行传递和渗透,用生命与自然的对话来更大程度地满足游客对旅游文化的需求在天人合一的情景中,让观众真正体验到了艺术创新带来的内心巨大的震撼。

作者:欧阳英姿 单位:湖南怀化学院音乐舞蹈系

上一篇:古典诗歌的艺术想象 下一篇:民族文献蕴含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