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日文化关系述略

时间:2022-06-25 08:08:11

近代中日文化关系述略

摘 要: 在近代中日两国的文化关系中,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之间的关系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中国近代这个特殊时期,中国东北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侵略与反侵略无疑是这一时期的主流。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宽泛的,本文仅从教育层面作以考察,通过对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的教育交流状况研究,以揭示这一时期教育交流所具有的特殊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 近代 中国 日本 文化 关系

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古代的时候,主要表现为日本向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当历史步入近代以后,日本经过明治维新逐渐地强大起来,这种交流的形式和意义也随之发生逆转,而且这种交流自始至终是在日本对中国侵略的背景下进行的。

近代东北与日本的文化关系问题,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一主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涉及这一领域的都不多。目前学术界更多的把目光集中在日本对东北的文化侵略方面,从文化侵略的角度加以研究,而关于文化交流的层面则关注较少,成果不足。

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近代日本与中国东北的文化关系可以说主流是日本对我国东北的文化侵略,但是这一时期近代东北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是依然存在的。本文仅从教育层面来考察,阐述这一时期中国东北与日本教育交流的状况。近代时期,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步入总体转型时期,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刻的变革。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中日两国1972年恢复邦交后,也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我认为,这段历史有研究的价值和必要性,会使我们认识到国与国之间进行文化交流是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从而促进各国友好发展。

文化交流是国与国之间关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各国联系的一个纽带,在中国和各国的文化交流史上,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史规模大,影响深远。在古代时期,中日两国就进行了比较频繁的文化交流,中国高度发展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曾是日本学习的榜样,可以说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这一时期两国文化交流的主流。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给日本朝野以巨大的冲击,中日两国的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摧毁了日本的华夷序列观,日本逐渐把学习的目光转向了西方,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中国,日本逐渐强大起来而中国却日益没落,中日两国的文化关系出现了逆转。

两国文化关系的逆转表现在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日本自从走向文明以来始终处在东亚文明之中,由于长期受其影响特别是受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思想的影响,因此具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明治政府实行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日本旧的教育体制崩溃,日本统治者认为教育是一个国家强大起来的重要手段,而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必须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和政策,其中的“文明开化”就是以教育改革为中心进行的。“日本在1872年(明治5年)公布学制之后,就于次年建立了第一个高等学府东京大学,而早在安政二年(1855年)就设立了培养洋务人才的洋学所”。①日本的教育事业逐渐发展起来并站在了世界的前列,同时还有力地促进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相比之下,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比日本晚得多,中国的近代教育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日本却已在教育领域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且有一套自己的教育制度、教育方法。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逐渐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因为中国不仅领土辽阔,而且资源非常丰富。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及清王朝的衰落,明治政府以侵略为目的的大陆政策开始酝酿。而对于此时的中国人而言,经过甲午战争之后,对日本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日本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强大起来,是因为积极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结果,中国也应该效仿日本输入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技术,以改变中国日益衰落的局面,而输入西方科学技术的捷径就是积极的学习日本的经验,同时向日本学习也有许多便利之处,除了路近、文字风俗相似等便利条件外,日本已经把西方文化进行了消化吸收,中国直接拿来利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些知识分子,特别是统治阶层的知识分子,深知向日本学习最根本的在于学习日本的教育,因为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只有振兴教育才能真正使一个国家富国强兵。于是在近代的中国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中国向日本大量的派遣留学生和聘请日本教习来中国,而日本方面也在中国设立了各种性质的学校,中日两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两国之间的交流应是表现为一种双向性和互动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国与国之间通过各个领域的交流,学习吸收对方先进的东西,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然而交流不一定就是完全对等的,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下,也会出现不同的格局和特点。在两国的文化交流方面,教育交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近代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关系变得复杂化,中日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关系也呈现出这一时期所具有的一些特征。

注 释:

①杨孝臣主编.中日关系史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19.

参考文献:

[1]周德昌.近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教育交流[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1.

[2][日]实藤惠秀著.谭汝谦,林启彦译.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北京:三联书店,1983.

[3]南里知树编.近代日中史料[G].东京:龙溪书舍,1976.

[4]阿部洋著.日中と文化摩擦[M].东京:严南堂书店,1982.

[5]北山康夫著.近代にぉける中国と日本[M].京都:法律文化出版社,1958.

[6]竹内好,桥川文三编.近代日本と中国[M].东京:朝日新闻社,1974.

[7]严安生著.日本留精神史―近代中知人の迹[M].东京:岩波书店,1991.

上一篇:芭蕾基础训练与芭蕾形体训练的区别 下一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