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生命课堂的探索与反思

时间:2022-06-24 07:38:53

【前言】数学学科生命课堂的探索与反思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我在对预习导学部分进行情境创设时,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感兴趣、易于理解的实际问题,然后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增设一些问题或者适当地调整一下预习内容的顺序,使问题的设置更有层次感,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完成问题,为学生有效...

数学学科生命课堂的探索与反思

一、学生是“数学学科生命教育课堂”的主人

在营造“数学学科生命教育课堂”的初期,我一直在完全效仿观摩过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课前必须预习,课上分组合作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基本很少说话。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即使我为学生准备了详尽的预习学案,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到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课上分组合作学习时也经常有一些学生不积极参与。自己的“照搬照抄”太生硬,只是从形式上改变了课堂,却没有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也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边教学边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调整,我意识到,对于学生而言,预习知识也是一种学习能力。我所教的学生是初一年级,几乎所有学生都不具备这种预习能力,所以我首先要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于是,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不知不觉中,我惊喜地发现,只要我设置的预习内容得当,学生们都能够独立完成这个学习环节,并能正确感受到预习内容对学习新知识所起的作用。

二、教师是“数学学科生命教育课堂”引领者

1. 做好学生导学的引领者。“学科生命教育课堂”的复习和预习部分是由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如果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觉得有难度或者问题的提出不够明确,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教师根本没有机会对问题进行调整,就无法保证学生进行有效地预习。所以,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恰到好处,过于独立则起不到前后知识的衔接作用,过于复杂又会给学生的预习带来困难,无法达到预习的目的。

我在对预习导学部分进行情境创设时,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感兴趣、易于理解的实际问题,然后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增设一些问题或者适当地调整一下预习内容的顺序,使问题的设置更有层次感,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完成问题,为学生有效地复习和预习提供了保证,也达到了很好的导学效果。

2. 做好学生探究新知的引领者。“善教者,必善问”。在学生探究的不够透彻、感悟的不够深刻时,教师适当、准确地提出问题,为学生引领正确的思考方向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方向;有层次、有步骤地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交流探究。在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合作交流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使学生经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体验。当学生对探究的知识似懂非懂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明确概念性的知识。

在“学科生命教育课堂”中,教师通过适时的提问和巧妙的点拨可以恰到好处地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师与生融为学习的整体,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给予学生表现和展示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懂就问,使“学科生命教育”的预习交流、分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得到落实,真正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三、多样化是“数学学科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解决了预习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我又进一步探索新课讲解过程应该怎样设计教学环节,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知识,更要备学生。于是,我每次备课时,都会本着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前提,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探究——归纳——应用——纠错——反思”的过程。学生的分组形式采取自愿的形式,每节课谁与谁合作都是不固定的。经过观察,我发现几乎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是好朋友,大家合作起来分工明确,久而久之达成了一种默契。有的同学演题,有的同学监督,有的同学验算,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在完成学习内容的同时,也彰显了生命的灵动和智慧。

上一篇:初中学生榜样教育的理性思考 下一篇:初中德育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