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05-17 12:34:35

初中德育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我国初中德育的现状

1. 没有一个良好而完善的德育环境。当前在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存在重智育而轻德育的现象,该现象尤以升学压力大的中学阶段最为常见。在这一阶段,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了评价他的主要标准,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好的学习成绩才有好的未来,才能更好地创造价值。在这种大环境下,处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也同样受到了影响,以至于德育既不受家长的重视也不受学校的重视,德育环境实在堪忧。

2. 德育更趋向于理论化。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了指引他们积极向上的面对生活。但如今,无论是学校里的德育还是家长为孩子们进行的德育,都过于强调理论上的东西,只是向学生不断地灌输各种思想理论,而无法联系实际,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太过枯燥的话题不断重复。学生在接受这样的教育时,很难有人不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有些教育工作者为了一些上面领导的指示指标,强硬地将德育也进行理论考试,这样一来更是大大加深了学生的厌恶感,德育渐渐沦为口号、空谈。

3. 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配合太过于缺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是会将社会上不好的一面或多或少地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没有判断能力的孩子就会有样学样,这将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而有些家长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点,却因为太过溺爱孩子而一味顺从孩子,事事顺着孩子的意愿来处理。孩子在学校本就得不到正确而有效的指导,回到家里后更是无人教育,如此一来,孩子的德育根本无从谈起。

二、初中德育正确措施的探究

1. 德育理念上的创新与改变。学生的德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更是家长和社会的事。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树立起正确的德育意识,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身边的孩子开始进行影响教育。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从道德素质方面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而学校则应将德育重视起来,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始终。从大的环境上进行改变,使德育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应从根本上认识到德育与智育同样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2. 从方法上对德育进行改革。德育的过程是长期的,在这期间,要坚决杜绝说教式的教育,那是学生反感德育的根本原因。德育要联系实际,让学生觉得你说的的确言之有理,而不是空洞无物。以学生爱上网打游戏为例,家长和教师不能只是反对学生上网,更不能严令禁止学生玩游戏,学生正处于叛逆期,越是不让做的他越要去尝试。而太过于空洞的大道理劝说法,同样会让学生反感,因为他会觉得你所说的离他太远。在对学生上网打游戏进行劝导时,应明确告诉学生上网的利与弊,告诉他哪些事物接触后会产生哪些后果,不夸大也不歪曲,而是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觉得你所说的与他是有关的。正确的方法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并理解德育的真正含义。

在联系实际的劝说教导之后,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某些行为进行肯定。依旧以打游戏为例,当你让他了解了过度沉迷于游戏的危害之后,可以从侧面对他在游戏中指导团队合作的行为进行表扬,并告诉他团队合作这种精神是正确的。来自家长与老师的鼓励,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信心。

3. 注重与学生平等对话。以往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首先会下意识地把自己的位置放在领导与统治的地位,对学生的态度则是以教育批评为主。这样一来,会把学生推到自己的对立面上,让学生从心里产生一种你与我不是同类的错觉,本能的对老师和家长的话产生反感,并且无论对错。要想让学生肯听你说话,并且把话听进去,首先要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位置上,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让学生意识到你与他是平等的,你的确是在为他考虑,这样再进行德育才会有效果。

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还应该多鼓励学生去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清楚认真地反思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越是自己发现的东西就越是印象深刻。这样一来,不但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方向,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与自信心。

上一篇:数学学科生命课堂的探索与反思 下一篇:“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重难点分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