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生建设

时间:2022-06-18 03:31:00

文化民生建设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进一步提高。当务之急,需要加强文化民生建设。通过强化文化供给,激励群众的文化创造热情,建立合理的参与机制,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民生建设中来。以此推动文化民生的深入发展,更好的满足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关键词:文化民生 建设 参与机制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 The people demand for spiritual culture are further improved. Top priority,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Strengthen cultural supply, motivate people's cultural creation enthusiasm, Establish the reasonable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and enable the people involved in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and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mmon people on the spiritual culture.

Key words: Culture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 construction ,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文化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的精神信仰、思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想状况、文化权益和生活品质, 体现国家的软实 力!, 是民生之魂。重视文化民生是坚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的内在要求,保障文化民生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改善文化民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前提[1]。

一、培育文化民生

近年来,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中央提出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发展新战略,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关注文化民生、满足老百姓的基本文化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着手,加大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文化民生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社会化、长远化的工程。在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时,要尊重人民对文化的需求选择,激发人民的文化创造热情。

(一)、加强文化的供给和传播,满足人民多样的文化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分层化的特点,这对于民生文化建设来说,必须在广泛、有效、针对性强的文化供给上下功夫,实现文化供需之间的协调与共进。一方面要做好文化供给的民意调查研究。人民群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要对文化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和前瞻把握,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实际意愿。同时,要实现文化供给的便民式服务。文化惠民还要文化便民。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把文化从专业、高深、繁琐、抽象等桎梏中解脱出来,让一些高深的文化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供给给普通民众,让文化亲民、便民和乐民。同时运用用新的平台、新的载体、新的活动方式、新的消费品、新的文化产品、新的文化消费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3]。

在文化民生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舆论的引导能力,加强文化传播的引导。舆论是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民生的重要基础和平台。要弘扬文化传播的主流价值,让民众享受积极健康快乐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进行融合,发挥网络、微博等媒质快捷、迅速、方便的优势,积极发展手机报刊、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使文化传播获得全新的发展动力和拓宽空间。

(二)、激发人民的文化创造

改革要考人民群众,文化民生建设也要依靠人民群众。要建设文化民生,需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既成为文化发展的“受用者”,更成为文化的“创造者”。不仅要给人民提供各种形式的文化,更要激励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发展创造更多满足群众需要的健康文化。要充分尊重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本土文化,并给予积极引导,帮助地方和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还要注重培养民间文化机构,培育本土文化人才,培植地方文化火种,不断给文化土壤“增肥”。要充分发挥工商、旅游、环保、教育、社会团体等诸多力量,为文化民生建社完善机制、制造氛围、提供保障。形成合力办文化、开放办文化、全民办文化的氛围,为文化民生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构建文化民生建设的民众参与机制

文化民生的建设需要民众的参与才能建设的更好,构建民生文化建设的民众参与机制才能更好的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政府的文化政策、文化服务内容、服务职责和服务目标要通过公开、透明、合理的渠道公布于众。要加大民众的文化参与广度、深度、范围。

(二)、让民众参与文化项目立项

要保障民众对于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项目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民众可以将普遍需要的文化服务向政府申请立项。民众在公共服务的立项方面的参与率很低,很少有自己的话语权、表达权。大多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确定几乎完全由政府决定,这种做法实质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科层式的供给体制,强调通过单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将民众吸纳到政治体制与国家认同之中来,属于“国家本位”的官僚思维。唯有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民众参与机制,才能将民众的真正文化需要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真正满足民众的文化需要,真正符合文化民生建设的要求。

在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招标、供给过程中,民众对于招标程序合理与否、文化服务质量和效率如何,可以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渠道向政府部门反映,让民众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的监督之中来。在压力型行政体制之下,如果政府仅仅把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上级的任务、指标完成,至于文化服务质量如何以及是否满足民众文化需要,他们则很少关心。那么这样的文化项目是很难符合民意的,是违背民生文化要求的。让民众参与到文化民生建设过程的监督之中来,使得各级政府出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压力场之中,既要对上级负责更要对人民百姓负责。

(二)、让民众参与绩效考核

在文化民生建设中要建立起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对投入产出效益、文化设施利用率以及民众对文化服务满意度的考核。形成自上而下的考核问责机制和自下而上的公众监督机制,将民众对文化服务的评价纳入绩效考核之中。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民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评估考核的体制化渠道,引导公民个人、社会团体、民间组织、新闻媒体机构、第三方中介评估机构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和途径,以直接或间接、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参与评估基层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在这种由人民群众和其他团体组织参与绩效考核的机制中,各级政府就会更加重视人民群众的切实需要。在建设文化项目上就会更加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文化民生建设也会更加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将大力的推进文化民生的繁荣发展。老百姓将在这种发展中享受到切实的利益,也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梁行, 朱青云. “文化民生”让百姓更幸福[J]. 华人时刊, 2011,(07)

[2] 柳礼泉, 肖冬梅. 文化民生_改善民生进程中一个需要深切关注的领域 [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06)

[3] 张洁云 . 普惠型公共文化服体系的内在关系[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1,(01)

上一篇:加强实践创新团队合作意识 提高农业信息系统管... 下一篇:论高职院校精品课建设理念及其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