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6-12 06:14:58

提高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文章介绍了高校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教育,梳理了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包括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规范大学生的职业行为、塑造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环境,并提出了提高高校文化建设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影响的途径:协调统筹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大学生的职业观;发挥校园各方力量,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关键词]高校 文化建设 职业发展 大学生

[作者简介]刘彦(1981- ),女,江苏盐城人,南京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 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立项项目“校园生态建设与高校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计划编号:QKJA20120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037-02

一、高校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教育

(一)高校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由全体师生一起创造的宝贵财富,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学校不断发展的保障。高校文化建设是指从多个角度对高校文化展开系统的规划和兴建。高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复杂工程,不仅关系到校风建设,也关系到校园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还关系到学校相关设备、设施的完善。总之,高校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彰显其教育功能,另一方面要发挥其情感功能。

(二)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教育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在此背景下,重视并落实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新时代的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又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理。总之,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己所选专业,认真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并促进大学生不断提升自我,这不仅有利于今后大学生的择业就业,也有利于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大学生在高校课堂内接受专业知识的显性教育,而对职业的认知和职业规划能力的提升则更多受益于校园文化的潜在的隐性影响,特别是校风、教风、学风和学生社团文化的影响。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可以在多个方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和职业规划能力: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和生活的目标,增强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促进大学生认清自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增强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使其在课程的选择上目标性更强,从而减少盲从行为,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打好基础;通过在校园“小社会”的磨炼,提高大学生自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对职场中人际关系的了解;同时,学生社团活动和学生社团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认知职业的现实基础和实践平台,通过在学生社团活动中与社会的“尝试性接触”,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的感性认知水平,增强大学生专业和技能学习的针对性,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参与社会的竞争力。

(二)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企业招聘的门槛越来越高,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对大学生提出了更为严格、多样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大学生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求大学生有过硬的综合素质。作为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职业岗位的要求,找准自身的职业定位。一般情况下,职业能力可通过短期的强化培训予以提升,而职业精神是无法在短期予以强化的。为实现对大学生职业精神的有效强化,大学生应该接受有针对性的系统的锻炼。大学生个人通常很难独立完成此类锻炼,此时校园文化便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校园文化可以凭借强大的感染力来实现对大学生职业精神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规范大学生的职业行为

如今,大学生自我意识普遍较强,比较崇尚自由,加上他们对当今社会缺乏了解,没有认识到全局意识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大学生都无视学校的行为规范,缺乏服从意识。而现在企业在招聘管理人才的过程中,一般要求求职者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大学生在校期间如果任意放松自己,不重视规范自己的行为,可能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无法科学有效地规范自身的职业行为。由此可见,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开展一系列的规范教育尤为重要。高校文化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方法灵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积极影响,正确的思想意识会指导大学生正确的行为。

(四)塑造大学生的健康心理环境

在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进行规划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完善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要进行有目的、有方法的心理训练,二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欠缺,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就不会真正得到落实。通过高校文化建设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坚韧品格的培养,还有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环境的形成,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而言,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提高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影响的途径

(一)协调统筹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大学生的职业观

1.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夯实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校园精神形态的文化氛围,与大学生休戚相关的是校风、学风、教风、学生社团文化等校园精神文化。加强校风建设,可以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观念的形成;加强学风建设,让大学生能系统地、有计划地对专业、社会、职业等进行分析与认知,并通过专业课程的选修进行职业素质、技能的拓展;通过加强教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大学生以民主的方式和教师积极进行讨论与交流,并通过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鼓励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为其快速融入未来职业群体打好基础。

2.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引导大学生的职业观。制度文化是良好校园文化形成的基础,能引导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的、良好的价值观、职业观。在制度文化建设时,首先,需要健全制度,在健全制度的过程中要注重制度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强化其引导、激励作用;其次,需要根据大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有目的、有意识地对相关制度的意义、内容等进行舆论宣传,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最后,需要通过正面引导促进大学生树立积极的职业观念,并在学习中围绕职业目标不断调整自己,并在获得学校褒奖过程中树立自信,成为制度的执行者与传播者,形成良性循环。

(二)发挥校园各方力量,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现阶段,部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流于表面,没有实际的效果。形式上的高校文化建设并不是当今大学生所需要的,对大学生的成长无法提供有益帮助。要想实现职业规划教育的专业化,需要将高校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应针对入学新生做好相应的专业介绍工作,不仅要介绍该专业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更要介绍该专业的大学生可能从事的职业现状以及走势,并针对大学生可能用到职业技能展开细致阐述。但专业介绍属于一种短期指导,不会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长期的帮助。因此,在建设高校文化时,应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和实际工作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让他们找出自身职业规划的不完善之处,并对其进行适当调整。在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专业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大学生制定更为合理的职业规划。

1.让网络、图书馆、高校文化三者之间形成有效互动。在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无论是校园网,还是图书馆,均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应充分发挥校园网和图书馆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在举办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应适当穿插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正确引导和有效指导,从而帮助大学生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例如,在校园网中增设一大专栏,专门介绍职业规划的有关内容;在图书馆中划出一个阅览区,专门提供职业规划方面的书籍,从而丰富大学生对于该方面的知识。如此一来,网络、图书馆、高校文化三者之间便形成了良性互动,这将有力促进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加强师生一对一交流,让职业规划教育更具个性化。进行高校文化建设时,应该结合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使高校文化更具个性化,进而让职业规划教育更具个性化。首先,可以举办相关主题活动,对大学生提出的一些常见问题、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解答;其次,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为班级中的每一位大学生建立对应的个人职业规划档案,记录下他们在校期间的点滴成长;最后,为保证该项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应定期开展上述活动,并将它们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3.让校园文化始终陪伴学生。对于大一新生而言,由于刚接触大学生活,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因此,对大一新生做好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此阶段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学生有客观的自我认知,并有明确的职业理想。所以,此阶段的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工作应结合大一新生的身心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对自身有一个综合、正确的评价,最终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准确定位。以大一新生为主要对象的高校文化活动,应强调“发现自我”这一理念,并对其职业规划意识进行积极引导;以大二和大三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高校文化活动,应强调“培养自我”,不仅要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以大四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高校文化活动,应强调“转变自我”,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职前培训,不断深化他们的角色意识,帮助他们更快地完成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文化建设应紧紧抓住高校文化强渗透性这一优势,让其有机融入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一方面,实现对学生休闲方式的科学引导,实现对学生休闲时间的高效管理;另一方面,实现对学生休闲行为的严密监管,从而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休闲文化,以实现对大学生身心的最大限度的调动,让他们对自身、对人生、对社会展开深入的剖析和思考,对个人价值展开客观评估,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

总而言之,针对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问题展开相应的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不仅涉及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而且涉及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另外,职业规划教育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应将其当作一项持续、积极的职业教育工作来抓。仅凭高校开展短期的职业规划教育是没有办法实现上述目标的,它的实现应建立在高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只有在大学校园中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并对大学生形成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才能使职业规划教育得到落实,最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16).

[2]王鸣柳,廖克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索[J].学园:教育科研,2012(1).

[3]周建良.职业素养培养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7).

[4]徐献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素质[J].魅力中国,2009(27).

上一篇:铝模混凝土内墙免抹灰施工的抗裂措施探讨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