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学生跳绳成绩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6-09 12:56:10

提高初中学生跳绳成绩的有效途径

摘 要: 跳绳是我省中学体育测试和中考考试项目之一,它具有简便易行、实效性好、趣味性强的特点,深受广大儿童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由于初中学生肌力较弱、心肺系统功能锻炼不够、身体协调性不好、平时练习方法不当等,造成学生跳绳成绩不理想。作者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跳绳成绩的具体有效做法。

关键词: 跳绳 中考 练习方法 有效途径

跳绳一直是中学体育测试和中考考试项目。从近几年的中考成绩看,尽管考前刻苦训练,成绩仍然不理想,很多学生都难达到满分的标准。跳绳练习对促进学生身体均衡发展,提高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节奏感和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所以跳绳成绩的提高既是考试的需要,更是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检验。跳绳教学非但不应取消,反而应加强。

初中学生肌力较弱,心肺系统功能锻炼不够,再加上身体协调性不好,平时练习方法不当,学生跳绳成绩不理想就在情理之中。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一些提高跳绳成绩的有效做法,具体如下。

一、创造愉快的练习氛围

优美明快的乐曲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让人忘却烦恼,淡化疲劳,催人奋进,使人全身心投入练习。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分组边跳绳边唱歌练习;学生可以在节奏明快的乐曲伴奏下练习,如《运动员进行曲》、《好汉歌》、《爱拼才会赢》等。

二、掌握科学的跳绳要领

跳绳的方法不科学,必然事倍功半。我让学生练习之前,必定让他们认识到掌握动作要领的重要性,再讲解动作要领:身体挺直不僵硬,脖子、肩等关节放松,腾空时身体处于自然弯曲状态,呼吸自然紧凑,手臂自然弯曲,肘关节自然靠近身体,大臂不可向外打开,小臂自然下垂至两髋靠前处;两手握住手柄,跳绳时食指和拇指用力,其他手指做辅助,防止脱落,手心朝斜下方,手腕发力做外展内旋运动;膝关节微曲;双脚并拢微提踵,用前脚掌着地,跳起时高度要适当约三五厘米,以绳刚过脚为宜。跳绳前首先要把绳调整到一个合适的长度,由于每人习惯不同,绳的长度可以略有变化。

三、徒手及协调性练习

先易后难是我们做事的基本准则,跳绳教学也是如此。跳绳成绩大部分取决于手与脚的协调配合。因此,我们在进行跳绳教学时应注意手与脚的协调配合练习。做法时:按跳绳姿势正确站好,手腕抖动,空手做摇绳练习,先慢后快,并逐步过渡到手摇绳与脚起跳同步练习。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练习方法

一旦练习时间长,形式枯燥乏味,消耗太多体力,就很难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灵活多变的练习方法,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愉快的情景中增强了信心,达到了良好的练习效果。

1.原地双人跳练习

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做完整动作练习,学生兴趣不浓厚。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双人跳绳练习形式,其中一人摇绳,另一人同步跳绳,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练习。这样能逐步提高学生信心,过渡到单人跳动作练习。同时,培养了学生相互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2.跑步跳绳练习

游戏的练习形式被许多学生喜爱,我们将原地跳绳变化为跑步跳绳,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练习,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练情趣。将全班学生分成男女两大组,纵队持绳前后间隔适当的距离(男生跑外圈,女生跑内圈),各组排头跑跳绳练习,其余学生依此进行。在练习中,教师时刻观察学生练习情况,即时提醒,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3.同伴竞赛练习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好胜心、表现欲强烈。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三四人一组进行跳绳练习。以个人跳同伴观摩、集体跳、定时计数跳等形式展开练习,看谁跳的次数多,动作规范,持续时间长等。

4.跳移动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的练习形式仍被学生喜爱,我们将个人跳绳练习变为跳移动长绳练习。方法是两名学生摇绳,两人或多人同时跳长绳,在跳长绳时,摇绳同学边摇边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动方向,跳绳的学生也随长绳的移动而移动。

五、正确处理踩绳现象

跳绳测试时间有限仅有1分钟,出现踩绳现象直接影响成绩,每出现一次大约需要两三秒,甚至更多。出现踩绳的原因有的是绳子长度不合适;有的是技术动作不熟练,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是体质弱,耐力水平差;有的是不够自信;有的是精神过于紧张,发挥失常。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多练习,熟练掌握动作要领,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尽量减少失误;加强耐力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多多鼓励学生,使之坚信“他人能做到的事我也一定能做到”;把每次练习都当做模拟考试,消除紧张情绪,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六、正视学生间的“差异”,有效实施教学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有效的方法教学,练习中做到:练习要求区别对待、练习过程分层教学、练习目标有所下降。这样,学生就能乐观、积极参与练习,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提高学生跳绳成绩的方法绝不止于此。我与大家分享教学经验,希望对各位同行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于素梅.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吴玉洁.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法[J].中国学校体育,2013.12.

上一篇: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下一篇:由学生英语学习疑难谈补白策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