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时间:2022-09-29 11:05:01

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学习情境是与知识内容相适应的,包括问题的社会生活事件。创设情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知识内容。由于新一轮教材改革,新教材培训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师更要深入了解教材,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笔者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感悟,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原则和方法。

一、创设情境所需把握的原则

1.创设的情境要有一定的新奇度,也就是说一定要新鲜、有趣,具有吸引力,例如生动有趣的故事、精彩的录像视频等效果都不错。

2.情境要有现实性,也就是说要和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尽量使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素材。如教学《上、下、前、后》(一上)时,书上的主题图用的是一座大桥,桥为上、下层,上层开着汽车,下层有列火车,桥下行驶着轮船。这些内容离农村孩子的生活十分遥远。孩子们体会不深,表述起来很不完整。我就把幼儿园的滑滑梯“请”进教室。在黑板上画个大大的滑滑梯,再贴上几个小朋友在滑滑梯上玩耍的场景。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到他们最喜欢的生活场景中,大家跃跃欲试。

3.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明晰,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尽量使主题突出。无关的信息尽量不出现,不要让孩子们的注意力被非主要因素“抢了风头”。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常会走神。如在教学《认识物体》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带来牙膏盒、鞋盒、魔方、球等物品,有一小部分孩子出现只顾玩玩具,而忘了要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把对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个重要目标弄丢。我问了一句:“谁能把这四种图形很快认出来,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样学生根据问题的思路,才有可能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4.如果创设的是一个问题情境,首先要考虑问题的开放性。开放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应找回多少钱》一课时,可以用课件直接呈现一个体育用品店,让学生小组合作自由购物再将所需的钱算出来,学习兴趣浓且效率高。

5.情境创设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的魅力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1.情境故事化。小学低年级与中年级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境,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种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例如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及猫姐姐都钓到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弟空手而归,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同时,利用一些成语,如化整为零、一切从零开始等,让学生体会“0”的意义。

2.情境活动化。爱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十分有利的。例如教学《迎新年》时,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投掷的游戏,在教室中画好有十个数字的小格,每人站在指定的线上用沙包向小格内投掷两次,沙包投在有什么数字的格子里就得几分,然后把每个人的得分记录在黑板上的表格里,比比谁的得分最高,再让他们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效果非常好。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游戏的目的、游戏的组织等。其中游戏的组织是很重要的,否则整个课堂会不好控制,达不到游戏的目的。

3.情境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的无处不在,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再现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情境,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4.情境问题化。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有挑战性”的数学感兴趣了。在创设情境时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事,并且初步认识到“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元旦很快就要到了,咱们班准备开一个晚会,小朋友们高兴吗?”趁着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我提出:“咱们要为晚会做些准备,我们要考虑些什么呢?”孩子们想到诸如需要买什么水果,每种水果买多少,要调查每个小朋友最爱吃什么等。这些问题不可太难或太易,因为太难会让学生产生挫折感,失去信心,太容易则会使学生丧失兴趣,失去学习的动机。

总之,创设情境没有固定的模式,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新的方法、手段层出不穷,只要教师对教材深入钻研,多了解学生,通过对知识前后联系的掌握,结合现实生活实例,必能创设出符合学生认知机构,引发学生的认识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堂教学情境。

上一篇:国外关于测试效应中的反馈研究及其启示 下一篇:提高初中学生跳绳成绩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