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律责任探析

时间:2022-06-01 11:33:24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律责任探析

高校辅导员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一旦学生出现问题,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探讨如何在加强学生管理的同时防范责任风险。

一、认清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正确定位管理工作的性质

作为辅导员,只有认清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才能对自己的管理工作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工作中一旦出现问题,才能够根据相应的法律关系来预测风险的分配以及责任的承担。

首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高校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是行政法律关系。高校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根据《教育法》的规定,高校有权进行自主管理,并且可以行使一定的行政性权力。司法实践中,在涉及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诉讼时,法院一般将其归为行政诉讼,认为高校在这里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属于行政法中“法律授权行使一定行政权力的组织”。所以高校在行使教育教学管理权时,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是行政法律关系。

其次,在日常生活管理中,高校与学生之间形成的主要是民事法律关系。《高等教育法》第30条规定,高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而且高校的学生一般已经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他们与高校在收取学费、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保障人身和财物安全等方面形成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可见,高校作为以教育教学活动为主的单位,在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中,一般应该以行政法律关系为主,以民事法律关系为辅。

二、明确校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认真规范管理行为

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明确自己必须履行哪些义务,可以行使哪些权利,同时也要注意不要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这样既可以放手大胆地去做工作,又可以把风险责任降到最低。

1.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教育法》第42条、第43条,《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条、第6条都对大学生所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根据这些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参加教育教学活动;参加勤工助学,组织、参加学生团体;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在思想品德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证书;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有异议或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享有相应的救济权利等。依法履行的义务包括: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完成规定学业;按规定缴纳有关费用,履行获得助学贷款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等。上述权利和义务实质上也规定了学校行使权利的边界,超越了这个界限、学校管理者就有可能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2.教师在学生管理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法》第7条、第8条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同时要履行以下义务: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以及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尊重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3.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教育法》第28条、第29条规定,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可以行使以下权利: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非法干涉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应当履行以下义务: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学业成绩等情况提供便利。另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3条规定,高校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要加强管理,实行依法治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5条也规定,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并在发生伤害事故时,及时采取救助措施。

总之,在学生管理方面,高校除了可以行使相应的权利之外,对学生还承担着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而作为辅导员,就是这些义务的直接履行者。

三、划分校园法律问题的主要类型,强化责任意识

大学校园里,学生管理中比较常见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三种类型:

1.学生伤害事故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高等院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件。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将学生伤害事故分为两类:(1)校方无过错的学生伤害事故。主要包括因不可抗力、受害人过错、第三人过错等引发的学生伤害事件。这种情况下,只要学校已经履行了相应职责,而且行为并无不当,就不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在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采取积极的救助措施,努力将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否则,对于扩大了的损害,学校应当承担过错责任。(2)校方有过错的学生伤害事故。实践中,校方蓄意伤害学生的情况比较少见,一般是因校方人员对于危及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采取放任态度或者行为存在过失而引起事故。例如伤害学生身体的体罚行为。体罚学生的教师初衷一般是恨铁不成钢,但因为有伤害学生的故意,而且对行为的结果持放任的态度,严重的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学校也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如果伤害学生的目的与履行教师职责无关,则由教师自己承担全部责任。

2.学生财物损失

学生在校园内的财物损失主要发生在宿舍、教室、食堂等几个主要的活动场所。(1)宿舍失窃。宿舍失窃多数是作案人利用当事人麻痹大意、疏于防范的心理伺机作案。这就需要辅导员对学生,尤其是没有住宿经验的新生进行安全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对宿舍要承担安全保障和秩序管理的义务。有的学生丢了东西之后往往会要求学校作出赔偿,而学校是否赔偿,关键看其是否存在过错。如果学生的财物是校外人员混进宿舍偷走的,则说明宿舍在管理上有疏漏,学校应该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责任。如果是校内学生盗窃,责任应由违法的学生来承担。如果在案子没破的情况下,无法确定作案人,也无法确定是谁的责任,学校就没有义务作出赔偿。但学校应该加强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尽力保障学生的财物安全。(2)教室、食堂失窃。一般与宿舍失窃的情形大同小异,多数也是因为学生防范意识不强,疏忽大意,给违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同样,校方也要对学生做好安全教育,提示学生对个人的财物要有更大的注意义务。

3.常规管理中的安全问题

高校在常规管理中也可能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我们一方面要加强防范,及时排查,另一方面也要明确各方的责任承担。(1)学生承担责任的情形。由于学生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伤害事故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学校的规章制度,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学生或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2)学校在活动中的责任。学校安排学生参加活动,要在合理的限度内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如果因为学校提供的场地、设备、交通工具等出现问题造成学生伤害的,学校要按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3)学校免责的情形。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不承担责任:来自学校外部的意外侵害造成的;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学生自杀、自伤的;在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在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时发生的。

在这里,高校免责是有前提的,即已经履行了相应的职责,而且行为并无不当。这就需要辅导员做大量的工作,既要对学生教育到位、管理到位,又要做好相关的记录。

4.高校的责任范围及归责原则

(1)责任范围:在校园管理的范围之内。(2)归责原则:无论是学生伤害事故、学生财物损失、还是日常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对学校的责任认定适用的都是过错责任原则,即高校在有过错的前提下才承担法律责任。这就意味着除了对不可抗力造成的意外事件可以不负责任外,高校应在教育、管理和保护学生方面尽到高度注意义务。(3)责任主体:因学校过错致使学生人身、财物受到损害的,刑事、行政责任由相关责任人自行承担;民事责任应当先由学校承担,而后再向直接责任人进行追偿。当然,学校承担责任的情形,只限于学校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

四、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防范责任风险

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者,在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都有自己的经验,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尤其不能忽视:一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很多高校对此都很重视,包括召开会议、举办讲座、开展调查、个别辅导、签订协议书等等,这些都是履行相应教育义务的很好证明。二要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学生动态。这样,辅导员才能对心理或行为出现异常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引导,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尽到学校的安全注意和教育义务。比如我们学校学工处定期要求做的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心理信息反馈,要求辅导员深入班级、宿舍,定期召开班会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方式。三要注意学期初和学期末的思想教育。加强这两个敏感时段的思想教育,可以有效防范突发性事件。四要对可能涉及责任风险的问题作慎重处理。辅导员在遇到可能涉及责任风险的问题时,必须提高警惕,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比如,学生伤害事故发生时,及时予以制止,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通知学校保安、报警、送去医院急救、通知家长等等。学生财物损失发生后,辅导员要安顿好学生,协助寻找线索,做好相应的通知、报告工作。

总之,防范、教育工作要做在前面,管理、保护、救助工作要及时展开,相关的材料、证据要随时留存,这样才能有效防范相关事件的责任风险。

参考文献:

[1]路景山.谈高校依法治校与防范学生管理法律风险[J].教育探索,2007(4).

[2]张薇.试论高校学生伤害事件的学校责任及有效防范[J].思想理论教育,2005(1).

上一篇: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有效实施的若干思考与设计 下一篇:以教风推动学风全面提高地方高校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