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风推动学风全面提高地方高校教学质量

时间:2022-03-26 11:39:33

以教风推动学风全面提高地方高校教学质量

教风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有倾向性的风气、风貌,是教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文化水准以及精神面貌的体现,是教师德与才的统一表现。教风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敬业精神和教书育人等方面反映出来,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学风是学校在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过程中对全校学生的学习态度、钻研精神、学术风气、治学水平、意志品德和言行规范的全面要求。学风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和大学精神,同时也是学校的办学管理水平和治学态度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

地方高校是高校力量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重点高校对地方高校的冲击越来越大。地方高校要生存,质量是关键。高校办学质量主要以教学质量来衡量,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狠抓教风、学风。

一、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优良的教风、学风是提高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的保证。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作为教师,是这一主题的执行者和实践者;作为学生,是参与者和代表者。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才能创建积极向上的氛围,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得到增强。优良的教风给人以启迪,优良的学风给人以熏陶。优良的教风引导优良的学风,优良的学风促进优良的教风。

优良的教风、学风是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随着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市场化,高校招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招足招好学生,确保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竞争力,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就对地方高校的教风、学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地方高校的教风、学风差,必然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削弱所培养的人才的竞争力,影响学生就业,从而危及学校地位,影响招生数量和质量、办学规模和效益。地方高校本身和重点名校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优胜劣汰的竞争过程中,地方高校的生存更是岌岌可危。因而优良的教风、学风不但是地方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而且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二、当前教风、学风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教风、学风建设是一个基础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关系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虽然各地方高校想尽一切办法,促进教风、学风建设,但是当前的教风、学风建设还是存在认识上的、操作上的诸多误区。

1.认为教学质量问题是学风问题,忽视教风建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教学质量主要是学生的因素、学风的缘故,从而忽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教学效果如何,往往通过学生成绩来检验,由于生源质量、学生学习态度的差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补考甚至重修。学生成绩差、科研水平低,作为管理部门、管理者普遍认为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而忽视过程的管理与职责。

2.认为抓学风问题是思政部门的事,忽视教师的关键作用。学风建设离不开思政部门的教育和管理,但又不仅仅是思政部门的事。从职能部门看,学风建设既有思政工作系统,又有教学管理系统;从实践人员看,既有专门的教育管理部门,又有全体教职员工;从涉及的领域看,既有全体校园人的因素,又有校园文化、环境等物的因素。所有的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而人的因素中,教师的因素是最主要的。

3.重视以学风促进教风,忽视教风对学风的推动作用。多数高校由于在师资水平上参差不齐,而且学生的授课教师来自不同的二级学院,二级学院在抓学风、教风的时候客观上有一定难度,所以存在以抓学风来促进教风的思想和行为,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4.教师自身的问题。教师的学识水平、学术能力、道德品质、组织教学能力、教学方式方法等都直接影响教风和学风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一些教师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考勤、纪律放任不管,不虚心接受学生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意见,只教书、不育人。这样的师德师风严重影响优良教风的形成。

5.学生自身的问题。大多学生由于没有了压力、管理与监督,缺乏自我学习的习惯,不可避免地放任自己,沉溺于网络、情感世界,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出现厌学、逃学现象,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修养。上课时迟到、旷课、收发短信、接打电话、讲空话、甚至谈恋爱已经屡见不鲜,考试作弊禁而不止。由于大量的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严重下降,学风日益削弱,教学质量滑坡等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三、切实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要理顺教风与学风关系,多管齐下。教风和学风构成了一个学校的校风,教风与学风之间既相互制约又密不可分。无论教风还是学风都要受到社会大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就教学本身来说,学风主要是受教风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不能只抓学风不抓教风,或者希望通过抓学风建设来促进教风建设。作为学校管理部门必须理顺教风与学风关系,认识到教风与学风的互动性。我们要切实加强教风与学风建设,提高教师风范,树立教学相长、教风带学风的观念。教风和学风建设不仅仅是教务部门和学工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学校党、政、工、团、学、后勤等所有的部门,只有各部门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多管齐下,做好教风、学风建设的工作,才能切实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2.要以教风推动学风,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学风主要是受教风影响,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集中于课堂,而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起着重要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能够加速或延缓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能不断调节教育外因与学生心理发展内因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是认识的客体,主要是受教师的学识、教师的人格和教学内容的影响,在教风、学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教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风的好坏,好的学风是由好的教风带出来的。

3.要严格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地方高校要坚持教学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改革在各项改革中的核心地位,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构建和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对教师要严格整个教学过程,加强监督,特别强化课堂组织与管理,加强考勤。学院、学校教务部门、督导要及时检查、反馈对教师的检查评估信息,合理制定学生评教指标,合理利用学生评教结果。对学生严肃校规校纪,加强考纪考风,提高学生严守纪律、努力成才的自觉性。

4.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教师要以高尚的品德感染学生,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以精湛的技能带动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励学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文化层次,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建立相关制度,增加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如有些高校实行的青年教师导师制,作为具有教学、科研高水平的导师要尽心尽力指导青年教师,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不要流于形式;作为受指导的青年教师要珍惜机会,多倾听、探讨导师的教学经验,虚心接受导师的指导,不仅提高教学技能,更提升科研水平,完善人格。

5.学生要提升自身素质。学生要加强自觉性,学会自主学习,增加责任感。大学时代是人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而这恰好是学风建设中最核心的本质和内涵。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全面发展观和自我成才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大学生要勇于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敢于接受市场经济的各种冲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自己的力量建设良好的学风。

参考文献:

[1]宋改敏,吴仁艳.论高校教风的成因及建设[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309-311.

[2]熊友华,钟丽萍.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刍议[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5):28-29.

[3]刘燕.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推动地方高校的教风、学风建设[J].经济师,2006(4):99-100.

[4]陈冀南.高校教风与学风建设的关系及对策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3-86.

[5]田国强.关于改善学风、教风的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06(1):4-8.

上一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律责任探析 下一篇:大学生发展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