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时间:2022-05-22 11:40:28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摘 要】阅读是中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对学生而言,也是学习语文的一般目的和要培养的第一能力。阅读能力不只表现在解答阅读理解的试卷当中,他是对学生理解能力、词汇运用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等等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考察,也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全面培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占用的课时最多,耗费的精力最大,而且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衡量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我国的语文教育界都非常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了突出的地位,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十分重视,尤其是在应考复习中更是对学生进行了“大运动量”的训练,然而效果却不大理想,许多学生仍然对试题中的阅读题目心中没底,丢分严重。究其原因,这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尽量把课文讲深讲透,唯恐有遗漏;尽管有时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也是围绕着教师的灌输而进行的。一句话,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陈旧,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所致。笔者根据多年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认为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大胆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在此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首先,确立可持续发展的阅读目标

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日制初高级中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要对中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的方法”的教育。一个人能说、写得准确而有条理,形象而有层次,波澜曲折而又通俗易懂,精炼而又富有哲理,进而使人听得读得如风行水上,轻松明白。读得快速而准确,进而促进听、说、写的层次和水平。这就是语文的能力,这也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坚实基础。如果能把这样的能力转化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举一反三的具体规则或方法,那这样的能力可谓是实实在在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了。这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的宗旨应是:阅读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为主,这个能力应是可持续的能力,也就是通过课程标准所规定课时的阅读训练,达到既定目标。所有课内外的教学和训练,都应全力以赴为阅读教学的既定目标服务。这样,这种教学和训练应是有序的,而决不是随意的,应是有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的,而决不是盲目的。例如,要用一篇课外的文章补充课内的教学,选择的标准应不尽是“美文”或“上得出”而已,也不能凭教师的个人情感,更不能随心所欲的,而应为能力训练 “点”所服务的。

第二,立足教材,在诵读中积累语言,感悟情感。

高尔基的《海燕》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诗。我在教这一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学生听配乐朗读来理解诗情、诗理、诗味。结合作品的三个场:景暴风雨将来时,暴风雨逼近时,暴风雨来临。分三部分朗读,让学生能从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上的变化和语气、节奏的变化,感受作者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气势磅礴的笔触,给人以很强的感染。还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者最真挚最热忱的赞颂的思想感情。又如朱自清的《春》一文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春回大地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我让学生听配乐朗读,让学生观看记录春天景色的图片、录像,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再如郭沫若的《雷电颂》,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达效果,如用反复、排比、反问,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感人肺腑,撼动人心。句子本身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和节奏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琅琅上口,铿锵有力,适合学生用激越的感情诵读,体会感情,同时也积累了语言!

第三,实施分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有效参与度

在阅读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改进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要迈好这一步,首先就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施教”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从而逐渐缩小学生之间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过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1、分层次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机会。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便有差别,如果对每个学生的训练都同一标准,则势必是强者智力过剩,弱者畏难扫兴。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分层次训练的方法,既有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统一尺码的训练,又有因人而异训练的兼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提高整体水平。

2、采用多种方法,使课堂训练落到实处。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学懂内容,在课堂训练中,应层层深入,在“听、说、读、写”这四个字上下功夫,设计各种练习。其中写是最重要的一环,写出来的文章漂亮与否,是很能说明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怎样的。所以教学生写好作文这一工作,是需要长抓不懈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及时学习别人的优秀写作方法和语言,把它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文章的许多写作技巧大家在学课文都已经明确了,关键是如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就要老师帮助他们做一些铺垫。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展开写作。通过这样的练习,同学们就心中有数了,然后再说明一下自己所要说的道理或要赞扬的精神,选取有代表性事物,拟好提纲,搭好文章的框架,再写完整,再润色。

第四,加强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1、教学生学会选择阅读材料是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高效率的阅读教学,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阅读面要广泛,学生的个性、情趣差别都很大,应该鼓励他们自选有益的课外读物。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教学参考书、文学名著、科普性知识读物等,在学生阅读书籍的源头把好关,学生慢慢就会养成在阅读中“雅俗共赏”,真正“博览群书”的习惯。

2、教学生学会用圈点批注法是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和作批注的习惯。“圈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用好圈点批注这一阅读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理解。中学生由于阅历的局限以及过分的追求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流于表面。而圈点批注这一阅读方法,正好弥补了这一缺点。阅读名著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找出能体现人物形象的语句、段落、篇章,加以品味,能够迅速把握人物的形象。圈点批注这一传统阅读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

3、教会学生学会用精读、略读、朗读、默读、速读等阅读方法是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根据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以及阅读的目的,应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也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方法实际上是人们为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而在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阅读行为方式与手段的总和。阅读主要是一种感知过程,有效阅读方式本质上是感知与思维的方法。

第五,引导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在阅读中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读边画,边批边写。

另外,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活动,在阅读中仔细地揣摩语句,重视朗读,注重语感的培养,奠定阅读的基础,学生有了比较好的语感,就能够对语言做出敏捷的反应,准确地领悟它所承载的信息意义。同时,还要注意读说听写相结合,在实际的学习中,要真正地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必须与听说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一切教学设计、环节、方法,凡是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都是好的。教师要千方百计使学生自己能读书、读懂书。但是,我们也经常见到这种情况,虽然明知道让学生自己阅读,提出疑难问题,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却怕时间不够;还怕课堂上让学生思考、理解问题,或者自由地提出问题,教师驾驭不了,不好收场;这些也正是教师需要仔细思考、精心设计的地方。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由理解不准确到理解比较确切,这是正常的学习规律。如果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不会、不懂,或者回答问题似是而非,着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时机。比如在《孔乙已》中有这么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已的确是死了”,在这句话中的“大约”和“的确”的含义是矛盾的,两词并用,为什么呢?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议论,说出各自的理解,体会作者写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所以,在教学中,不要怕学生提的问题多,提的问题怪,提的问题远。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老师为没有想到,或者跟老师想的不一致,那么就应当想办法解决它。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及创造的能力。但能力的提高是以大量阅读为基础的,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因为看不到阅读的近期效应,而轻视阅读教学。须知“板凳要坐十年冷”,我相信经过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不久的将来,语文阅读教学将建立一套既有相对高效率,又有普遍实践性的模式。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实践,由此循环往复,使得阅读教学成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切入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一个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刘建设.多元解读的“界”与“度”.现代语文,2007年1月

[2]卢彦元.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多元解读探究.广西教育,2004年10月.

[3]史绍典.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读.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月

上一篇:对小学差生转化工作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