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李密《陈情表》的另类解读

时间:2022-10-17 04:40:27

中学语文课李密《陈情表》的另类解读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在古文教学活动中用现代的眼光审视文章思想和内容。李密《陈情表》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成为自学课文,但目前教学实践中绝大数教师都认为李密说动司马氏因为其真情。而且,这篇课文从阅读的角度来看,情感熏染占文中绝大部分。其实,李密之所以成功除那一番感人至深的真情之外还有他运用威逼利诱等一系列手段进行解说其暂不出仕的政治利益。这些都可以从《陈情表》中事理逻辑方面的一些矛盾上看出来。通过这种另类解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关键词:李密;《陈情表》;真情;矛盾

随着李密《陈情表》作为传世名篇而被选入中学课本,用来教育学生学习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顺”以及文章写作时的“写真情真事”的标本,但仔细推敲文章,则可以发现文章之中的孝顺之情实有,但却不是其辞官以拜表而得以保命的根本原因。通过细读文章,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事理逻辑方面的几组矛盾,通过追索这些矛盾,可以揭示李密之所以说服晋武帝司马昭同意其推迟出仕晋朝并非仅仅是由于司马昭被其供养祖母刘氏的真情所感动,还存在着李密在文章中使用得其他手段解说其暂不出仕的政治利益方面的内容,但这些手段运用极为隐蔽。细读文本也还可以使我们了解文章写作不仅是“因情造文”还包括“因文造情”的可能。

一、《陈情表》中关于辞官原因的表述

李密在《陈情表》中说到自己与祖母二人相依为命的那段日子,文章叙述得情真意切,而说到自己不愿离开祖母独自去晋朝都城长安为官时更是感人肺腑。文中李密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敢废远……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是李密在文章中提到的不愿为官的真实原因。在谈到这这是原因的同时,李密还谈到另外一层令司马昭颇为顾忌的原因,即李密对蜀国的眷恋,

但李密用“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八个字来打消司马昭的顾忌,对这一原因进行了否认。达到让

司马昭同意他在家侍奉祖母,待其归天之后再出仕晋朝的目的。但这并不是李密辞官的全部原因,同时也不是司马炎同意李密辞官的根本原因。

二、《陈情表》中的两处矛盾与李密辞官的原因

侍养祖母以终天年,这是李密在文章中所说拜表辞官唯一理由,但这并不是李密不愿出仕晋朝的全部原因,还有李密在对蜀国的眷恋之情,同时李密为了使司马炎答应自己的要求,除了怡养祖母易中天年的孝道之外,李密还使用了其他手段。总的说来情理两方面之外还包含有威逼利诱等手段,又要挟也有妥协,最终使得自己的目的得逞。这些可以从文章中存在的两个矛盾之处看出。

1.尽孝与尽忠的矛盾及抗争

中国儒家自西汉董仲舒之后,“忠孝仁义”成了历代治理国家的核心观念。整个两汉时期,文人出仕都讲究忠孝节义,成为一种政治气候。汉末之后,朝政迭代更替,统治者在提倡“忠”这一伦理的时候便会感到一种尴尬,因为无论是曹魏政权还是司马氏的晋朝,都属于篡逆得来的,有名不正言不顺的嫌疑,所以只好提倡“孝”这一伦理。虽然司马氏自己面对这种尴尬需要为颜面遮拦,但要求士人出仕为司马氏尽忠却是政治现实。面对这一极其强大的政治现实李密也正好用司马氏避忠谈孝这一动机来和司马氏作斗争,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暂不出山。

司马氏提倡“孝”这一伦理,认为有“孝”行的人才值得重用,对之进行标榜,欲以为天下楷模。这话出自《论语》“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而李密提出自己想对自己的祖母刘氏尽孝道,侍养祖母,所以不能出仕。如果司马氏欲强行迫使李密出仕晋朝,那么李密便不能对自己的祖母尽孝道,这与司马氏欲以孝道标榜天下的做法相违背,并且在政治上会给司马氏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毕竟司马氏使得李密不能尽孝道这是一件极为忌讳的事情。一个不慎便有招致天下人腹诽之嫌。

2.事实方面的矛盾及政治利益方面的抗争

在尽孝与尽忠的矛盾掩盖下的是“矜名节”与“不矜名节”的矛盾。在蜀汉政权覆灭之后,李密不愿立刻出仕晋朝,所以在除了从情理上和司马氏展开抗争之外,还从政治利益方面和司马氏展开抗争。其不愿出仕的心思可以从《陈情表》中言及的事实逻辑矛盾看出。

李密曾经出仕于蜀汉政权,担任一定的官职。《陈情表》云:“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李密在陈寿《三国志》中没有单独立传,但南朝刘宋时期裴松之做注的时曾云李密“治《春秋左氏传》,博览多所通涉,机警辩捷。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自口尝。本郡礼命不应,州辟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奉使聘吴。”可见李密的祖母刘氏在李密出仕蜀汉之前就已经疾病缠身了,但李密还是出仕了蜀汉政权。李密本是荆州人,出仕蜀汉之后出使东吴孙权,且身为蜀国太子冼马,自当身往成都。离开其祖母也应当有一段较长时间。从荆州至成都与至长安,以三国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情况来看,路途险易相较大略相当。既然李密曾经能够出仕蜀国,那么现在就能够出仕晋朝,毕竟晋朝建立与蜀国灭国时差上相距不远,可见其“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多少有些虚假成分。

虽然李密有言不由衷之处,司马炎也明白,但李密在拒绝的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底线“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等待李密尽孝道成了司马炎一本万利的事情,可以坐收名利,使天下人知道其怀才之心,还能得到李密的感激及为其所用,还给自己添加好的名声。况且李密等于宣布投靠司马氏的新朝政权,延缓的只是时间而已。

三、结语

李密身处晋朝新成立之时,司马氏统一全国的格局已经基本完成,蜀汉政权已经成为过去,而中原汉朝已经由曹魏政权转手为司马氏的西晋政权。李密正如大多数士人一样成为司马氏的治下之民,而晋朝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已经成型,所以司马炎可以等待李密尽孝之后出仕。可见在延缓出仕这件事上,李密不仅靠的是教学中所说的“一番情真意切的说辞”,还有威逼利诱等手段。

首批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上线

“十二五”期间将推出五千门课程向公众开放

(本刊记者 纪秀君)从教育部新闻会上获悉,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将正式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这是继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之后,中国开放教育成果的又一次大规模亮相。

据介绍,本次亮相的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以量大面广的高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不仅有课程全程教学录像,还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教与学活动必需的基本资源,并构建了适合在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学习环境。

记者了解到,首批上网开放的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共计120门,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其中本科课程84门,高职高专课程22门,网络教育课程14门,共享资源总数达到31985条。

上一篇:用新课改充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下一篇:如何搞好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