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学生是地理主角

时间:2022-05-22 12:38:14

新课改下学生是地理主角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地理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应从“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的表演者转变为课堂组织者。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作出适时反馈,引导学生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的方向发展。尽量多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口、动手、动脑”,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各方面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近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本人经过不断的探索反思,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转变师生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最终获得了喜人的收获。下面把本人的教学思路和过程展示给大家,肯请赐教。

随着教改的进一步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新教法层出不穷。目前,比较流行的就是导学案。导学案是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整合的一种教学设计。以“教学内容呈现、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三大转变为重点,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它的设计不是教师“授予”的程序,而是从学生角度切入,不过分预设严谨的教学程序,但又有一定的设计思路,给学生留下自主创意的空间较大。它既显示了教师的“教”的过程,更能展示学生“学”的过程,师生目标追求明确,共同活动,共同发展,共同生成。导学案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人在编制导学案时,首先研读新课标和新教材,确定每一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熟悉每一个知识点所要求掌握的深度:是识记还是了解,是理解还是运用。然后参考相关的高考复习资料,如:《地理高考名师一号》、《地理高考状元》等。从中选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题目,编制了具有个性化的“导学案”。目前,本人编制的导学案主要是由基础知识和能力提升两个部分组成的。基础知识是课本上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将书本上有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分解细化。力求让学生在自学的情况下,能完成并掌握基础知识的学习,如:

例1:地球自转的速度:

①、角速度是:——(除——外)。

②、线速度是:随纬度的增加而(或从——向——递减)。一上的线速度最大,大约是——。在南、北纬一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在

处为零。

能力提升题重点是培养学生读图、识图、析图、绘图的基本地理技能和综合的思维判断能力。在编制这类题目时,既要照顾到“后进生”,又要照顾到“尖子生”。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本人在使用导学案时,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作了大胆的新尝试。具体做法为:

一、看。提前一天把“导学案”发下去,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相关内容,把书本上相关章节中的内容认真看一遍。譬如,学生在做有例1填空题的“导学案”前,就应按要求把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中的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认真复习巩固一遍。

二、做。先看后做,要求学生在做基础知识时,要脱离书本,尽可能以默写的形式完成。能力提升部分可以借助相关资料完成。

三、议。学生在完成当天的“导学案”任务后,要求同座的学生对基础知识部分互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订正。对能力提升部分要求学生对不能理解的知识加以讨论。若同座的两个同学都不能理解,可以由前后左右的同学组成的合作小组共同研究解决。

四、讲。在课堂上利用实物多媒体投影仪,放置一张空白的“导学案”。要求学生到讲台前,对照投影屏幕上的空白“导学案”,逐题讲解。根据平时学情调研考试成绩,较容易的基础知识一般让地理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讲解,难度适中的题目一般由中等成绩的学生讲解,灵活性、技巧性的题目则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讲解。一般情况下,一堂课下来,按每班54人计算,被点名到讲台上讲解的学生近1/3左右。对于“导学案”中开放式具有创新型的题目,应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让多个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再由教师加以概括总计。譬如:扬州在隋唐时期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之后,衰退的原因又是什么?你认为现在的扬州要想腾飞,应从哪些方面突破?自从扬州通了铁路后,给扬州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五、评。学生在讲解时,教师要作适当的评价:对讲的好的学生要及时加以表扬和鼓励。对讲解不太正确的同学要及时加以纠正,并提出要求。同时,要求坐在座位上的学生,对未能听懂的地方,站起来向讲解的学生“询问”“为什么?”。譬如,学生讲解例2中的第(1)小题时,除了要求学生讲出答案,还要求学生讲清楚其中的道理:如:

例2:读下图回答: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③——④——

(2)、图中4种气候类型成因相同的是——(填数字)。试比较这两种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异:——

同:——

(3)、图①气候条件下的植被是——。学生在讲出①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时,教师可追问:“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该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该气候的成因、特点分别是什么?”、“在世界上主要分布的地区有哪些?”以及“同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较,两种气候特征的异同点?并要求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六、记。在一个“导学案”讲完后,要求学生针对“导学案”上的知识,再作强化记忆和理解。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对“导学案”做到“熟记在心”。

七、补。结合平时的学情调研,要求不及格的学生在一个星期后补考。补考的题目主要是学生在学情调研中出错较多的题目和前一个阶段讲过的导学案上相关的基础知识。补考的题目一般以判断题和读图分析题两种形式出现。如:

例3: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在正确的题后括号内打“√”,在错误的题后括号内“x”,并将错误的地方用斜线划掉,在下方写出正确的答案。

(1)、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气旋和反气旋;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叫做热力环流。(

)

(2)、南亚的季风最为典型。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南亚季风的唯一原因。(

)

这样,可以起到补差促优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完全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通过一个阶段的尝试,本人发现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大大提高,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布置的作业都能及时的完成。在课间讨论地理问题的学生增多了,“一帮一”的互助活动小组正式形成,团队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地理逻辑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课堂上,学生的讲代替了教师的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想在课堂上把每一道题目讲好,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因而,学生在课前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大胆地站在讲台上,对照题目的要求,有条理的、清晰的把答案说出来。并且,要时刻准备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提问。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新精神。尤其是开放性问题,既要能做到回答得有条理、有创新,又要能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学生讲解得好,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他们会感到非常的自豪,特别是普通班的学生,让他们在地理学习上找到了“乐趣”,找回了自信。对于少数讲得不太好的学生,教师虽不批评,但他们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他们在课后会加倍努力的。教师点学生上台讲是“无序”的,因而,每一个学生上课注意力都要高度集中。这样,学生上课的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讲完后,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再回头“消化”一下,对少数个别学生,个别不理解的题目,教师再作个别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对当天“导学案”上的内容都能掌握。

这种利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由教师重“教”到学生重“学”的转变,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乐于探究的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渴望,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从而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了地理课堂的主角。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学

上一篇: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认识与思考 下一篇:数学课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