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在音乐中轻舞飞扬

时间:2022-05-20 02:57:02

语文课在音乐中轻舞飞扬

摘 要:教师如能在语文课中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引进音乐,就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33-01

俄国托尔斯泰曾这样说过:“音乐的魔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觉的事有所感觉,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贝多芬也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这足见音乐的巨大作用和无穷魅力之所在。教师如能在语文课中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引进音乐,就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头与音乐,音乐是兴奋丹

选用恰当的音乐作一堂课的开头,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而且会迅速地调动起学生的某种情感,激发学生求知的欢望。一些专家也指出,当人们听到音乐时,能使人的人脑皮层松驰,同时产生“兴奋灶”,引起愉快的情绪和舒适的欢乐的情感。从而进一步产生丰富的想像,提高思维的效率,开启智慧之门。如我在上《月光曲》这一课是这样开头的:上课时,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下面请大家来欣赏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写的一首非常著名的钢琴曲,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叫《月光曲》。”随即,音乐声响起……美妙的钢琴声时而舒缓,时而激昂,时而像和风细雨,时而犹如波涛汹涌…..等到音乐结束,同学们深深地被优美的琴声打动了,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神情,初步感受了月光曲描绘的意境。然后我接着说;“的确,钢琴声买在太美了。那么,你知道这首钢琴曲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来习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月光曲》这篇课文后你就知道了……此时的音乐仿佛就是一粒粒兴奋丹,在较短的时间习调动起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望,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为以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朗读与音乐,音乐是调味品

每当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时候,我都为课文配上合适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去感受文句的优美,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利学家发现,当人们听到适宜的音乐,心跳、脑电波、脉搏等会逐渐与音乐的节奏同步,从而变得缓慢和协调;血压也会相应下降,人处于一种非常舒适的状态之中,这样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才会最高。如我上《桂林山水》这一课时,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我就为课文配上了《春江花月夜》这首乐曲,学生则随着优美、抒情的音乐读得或轻或重,或快或慢,仿佛真的荡着一叶小舟在漓江面上划呀划呀 … … 这时的音乐犹如一种调味品,使学生朗读课文时读得更加有滋味了。此外,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背诵古诗、课文,也可收到同样的效果。

三、作业与音乐,音乐是魔术师

曾经有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两组学生,其中一组在听完某些优美的音乐后,做数学题。而另一组则在听完英语课后再做同样的数学题。结果发现,前一组的成绩比后一组的成绩高出25%!于是利学家得出结论,适宜的音乐,对学习成绩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专家还指出,青少年在学习中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解题思路狭窄、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的东西记不住、容易脑疲劳等情况,如果在学习时能够坚持听适宜的“学习音乐”,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因此每次到了学生完成作业或写作文的时候,我都为学生放上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完成作业或作文的写作。开始时,我也担心音乐声会扰乱学生的思路,后来通过实践才知道,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学生的思路不仅不会受到影响,相反,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想象会更加丰富,作业、作文的质量大大的提高了。此时的音乐仿佛是一个魔术师,她帮助学生奇迹般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四、难点与音乐,音乐是神

某些课文的难点部分,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将音乐运用其中,往往可收到奇特的效果。如六年级上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怀念母亲》,作者说他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对这句话的理解既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如何来突破这一难点呢?动之以情是关键。于是我在讲述“生我的母亲”时,将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引人了课堂;在讲“我的祖国母亲”时,将演唱的《共和国之恋》引入了课堂。感人的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在歌里,在梦里,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纵然是凄风苦雨,我也不会离你而去,当世界向你微笑,我就在你的泪光里。”歌唱家声情并茂的演唱足以震撼学生的心灵,再配合教师的引导,学生也就有了对两个母亲的较丰厚的感情基础。再去领会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敬意”和“爱慕”,也就水到渠成了。此时的音乐仿佛是一位为神,把最难攻克的“堡垒”轻易地就“解决”了。

五、课尾与音乐,音乐是催化剂

用音乐作堂课的结束,有时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我在上六年级上册《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一课结束时,我让学生欣赏了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清静,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这些歌词再配上张明敏深情的演唱,让学生在歌声中更加领会了科学家钱学森热爱祖国,眷恋祖国,为了参加祖国的建设,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突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国的爱国之情。在上了《小音乐家杨科》这一课,在课文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欣赏了一首儿童歌曲《我们多么幸福》,这样我们的幸福生活与杨利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加深了学生对杨利所生活的那个社会无比憎恨的思想感情。在上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我配上二胡曲《江河水》,凄惨、哀婉的乐曲,催人泪下,令人肝肠寸断,人民群众与敬爱的的生离死别是多么的感天动地啊,此时的音乐,仿佛就是一种催化剂,它使学生更快更准地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介人音乐,语文课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情趣盎然,教师教得更轻松,孩子们会学得更愉快。就让我们打破学科界限、让音乐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吧!

上一篇:小学体育游戏之我见 下一篇: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