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专业体育课改革探究

时间:2022-05-14 03:34:54

高职旅游专业体育课改革探究

摘要:高职高专旅游专业体育课必须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以及课时安排等方面实施改革,增加户外运动,增强课外锻炼,加强校企联合,从而实现体育教学与专业特色相结合。

关键词:高职高专 旅游专业 体育教学

一、体育课教学现状

1.体育课程的设置未体现旅游专业特色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旅游专业学生有1000人左右,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该系设有航空服务、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三个专业,并以培养旅游景区、酒店管理、航空服务等方面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教学目标。

然而,我校旅游专业所开体育课程,仍然以传统的田径、球类等为主要教学内容。这些内容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十四年一贯制,蜻蜓点水,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未来就业需求。

2.体育课教学时间短缺

我校体育课开设时间为一年。然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还仅仅停留在课堂90分钟内,课堂教学一结束,体育锻炼即终止,究其原因:内容上单调,造成学生喜欢运动但不喜欢枯燥体育课;其次,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长期忙于文化课学习,再加上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疾病离自己还很遥远,因而缺乏对健康锻炼习惯和现实要求;第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学生想锻炼却找不到合适的锻炼途径。因此,要解决旅游专业学生的体育课教学时间不足问题,需要实施改革配套工程:既要改进90分钟内的课堂教学,又要追加一定的课时。

3.现行体育教学不适应旅游专业女生多的特点

我校旅游专业学生中,女生比例占70%以上。认为体育锻炼会影响自己的外观体形,如肌肉发达、体形变胖、皮肤晒黑等。再加上学校洗浴条件不完善,最终导致女生怕吃苦、怕流汗,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结果,女生的身体机能水平逐年明显下降,越来越难以从事强度较大的体能性工作。最近,笔者调查已经从事旅游工作的学生,问他们工作中的困难是什么?大多数学生异口同声地道出了自己“吃不消”、“累”。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的体能不足,缺乏身体素质基础。笔者又问他们应该从那些方面锻炼?她们却回答说自己当学生时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现在工作了虽然身体吃不消,却不知道怎么办?可见,我们的体育教学一直是老师主观地教,学生被动地学。

4.体育师资力量亟待改善与加强

我校现任体育教师中,45岁以上的有7人,占体育教师总数的40%。这些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所带的班级多,体力消耗大,又没有很好地进修深造的机会;再加上我校由多所高职学校合并而成,各个学校的培养目标不一样,各个教师教学经历、专业素养差异较大,传统教学思想和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很难适应日异月新的新型专业对体育课提出的挑战;我校30岁以下的年轻体育教师占50%以上,且大多具备研究生学位,有先进的体育理论,掌握了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等教学手段。但是,他们在教学经验方面,在开拓新的体育教学领域方面尚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二、旅游专业体育课改革势在必行

1.改革动因

课程模式的多元化,“放开”和“选择”已成为体育课改革的动因和特色。老师应由单纯的教向适合本校特点以及不同专业特点的体育课教学转变。大学生希望自主选择时间,有针对性地从事体育运动,不再满足于田径场、篮球场。希望跑步离开跑道、跳远离开沙坑,走向社会、走向生态,融入自然是体育课程拓展的时代特征。

2.改革依据

由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工作环境和生存环境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他们需要把一群彼此陌生的人组织起来,构造出一种团队文化的能力。所有这些,恰好与体育课程的五个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术、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等不谋而合。因此,旅游专业体育项目必须根据专业需要进行拓展。

3.改革目标

旅游专业体育课程目标,除了贯彻《大学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所提出的五个领域目标外,还应有适合本专业的特色目标,即:掌握旅行活动中常见的各种运动技能,并具备引导旅行者共同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增强体能,适应旅游事业的需要,提高安全防范,保障自身和旅客安全,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包括外语在内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服务心态,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4.改革举措

(1)增设课程内容

《大学体育》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类、发展类和拓展类。基础类是指走、跑、跳、投、攀爬、平衡等一般发展练习内容。发展类是指在大学阶段进一步复习和巩固的内容,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我校现在实行的两个学期的选修课即为这两大类教学内容。拓展类就是指根据旅游专业的需要,专门开设的运动项目。第一种为生态类,即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的,以重点发展肌肉力量、耐力素质的定向越野、攀岩等户外运动项目。第二种为生存类,即指处理应急事故、组织安全逃生的专门性体育项目,如游泳、漂流与救生、跨越断桥、过独木桥、救护转运、外伤应急处理等野外生存基本常识与技能,以重点培养学生心肺肌能、身体协调、心理品质等。第三种为时尚类,即在各种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文化娱乐场所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如交谊舞、健美操、高尔夫球、瑜伽等时尚健美体育,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竞争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精神品质。

(2)增加教学时间,开拓课外体育空间

由于体育课既要完成一般高校体育课的共性目标,又要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增强专业特色对体育的需要,所以,还应适当延长大体育课教学时间。

(3)改善师资结构,增强师资力量

学校应积极着手中青年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培训,加大政策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向休闲体育、养生体育方向发展;体育老师应主动“充电”,参加“研修班”,进行一专多能的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加大体育投入,增强体育设施建设

学校领导应从学校长远利益和学生、社会需求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加大对体育馆、模拟户外运动训练基地建设的投入,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体育设施的旺盛需求。

(5)加强与旅游企业联合办学,多渠道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职业院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体现在体育课上,教师应以发展学生运动技能为主,促进其他相关能力为辅。其次,学校要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多种渠道,通过校企联合办学,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薇.“定向拓展、成套组合”课程模式的构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

[2]蒋薇,刘全明,李建英.拓展运动对旅游类专业院校整体改革的推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4).

[3]对渝西学院体育课改革的可行性研究.渝西学院学报,2002,(2).

[4]以须要为导向的职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讨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8).

[5]胡小善,蒋国权.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探析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贵州体育科技,2008,(1).

上一篇:网络教学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 下一篇:探析歌曲演唱中的声情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