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歌曲演唱中的声情并茂

时间:2022-07-04 01:07:48

探析歌曲演唱中的声情并茂

摘要:歌曲演唱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的技能技巧,在演唱时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才能实现教学中有关演唱的目标,为学生在今后演唱中能够全面理解和完美表达音乐作品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歌曲演唱 教学技巧 初中音乐

歌曲演唱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歌曲演唱的技能技巧,在演唱时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才能实现教学中有关演唱的目标,为学生在今后演唱中能够全面理解和完美表达音乐作品打下良好基础。歌曲演唱能使听众能够通过声音理解歌曲内容,从而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歌曲演唱能抒发和交流演唱者和听众的情感,因此掌握演唱的技巧,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使演唱产生深刻的音乐表现力,是演唱好一首歌曲的根本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力使其得以实现。

一、歌曲演唱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

在歌曲演唱中,演唱者要想让自己的情感更感人,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发声技巧,将无声的乐谱和歌词转化为动听的歌声,演唱的关键是对自己的声腔发声和演唱技巧的熟练调控,做到以“声”表“情”。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要演唱技巧来变换音色,这就像画家使用不同颜色的油彩绘画一样,歌曲演唱中音色的变化能够表现演唱者的情感,歌曲演唱中不可缺少音色的变化。声音力度的强弱变化是歌曲演唱的重要手段,演唱者在演唱中如果至始至终用一成不变的音量演唱,就会使听众失去“兴趣”,听觉迟钝,产生厌烦感。如果演唱中声音力度时常有变化,使律动感得到增强,形成波澜起伏的动感,而且可以用来描写意境和抒发人们心潮起伏的激越情怀。例如花腔女高音的歌曲《夜莺》,它表现的是夜莺清脆而美妙的歌声。全曲有很多的音色变化,在演唱到最后一段时,同前段的音色有很大的变化,演唱者要有较好声音技巧来实现音色的变化,如果没有控制音色的技巧,就难以表达出不同的色彩和氛围。那么,在演唱中如何掌握音色变化的演唱技巧呢?当音色由亮变暗时,应该将声音“拢住”、“吸着唱”,做到由实变虚。音色由暗变亮时要有一个结实的共鸣点。不断向头腔的共鸣点上送气。演唱者在塑造音乐形象时是绝对离不开使用声音力度变化、对比的处理方法的。演唱者掌握和运用声音力度变化的演唱技巧越熟练,对歌曲的艺术表现就越深刻,对歌曲的艺术表现就越有帮助。歌曲演唱中要掌握以下几种发声要领:弱音控制、强音控制、音量渐强的演唱、音量渐弱的演唱。这些都是须要用气息来支持的,因此我们在演唱歌曲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努力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发声技巧,以便能够熟练自如的驾驭自己的技术,以尽可能优美漂亮的声音和尽可能完备的歌唱发声技巧、实现歌唱情感的理想表达。而技术与艺术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两者有机的溶为一体才能完美,如果当我们演唱难度大的声乐作品时,只偏重技巧的练习和使用技巧,而忽略音乐的表现力及内在的情感,就会失去音乐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在歌唱的一分一秒的时间里,都离不开情感,要做到“声情并茂”。

二、歌曲演唱要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以情带声”是歌曲表现的关键。人都是有感情的,并且心与心是相通的。演唱者在演唱时通过美好的声音,拨动听者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那么听者必定认为这首歌是好歌,演唱者的演唱也因此而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法拉尔说,永远应当通过诚挚的感觉,把你所唱歌的情调表现出来。要把歌唱好,关键还是要以情带声,“情真”才有美感,才能使听众受到感染。再好的声音,缺少了真实的情感,歌声也是苍白无力的。怎样才能表现歌曲的情感呢?人的声音是最能直接表达情感的乐器,人们不喜欢空洞的、干巴巴的演唱。为了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在演唱过程中必须做到“以情带声”。“意深”是歌唱艺术的至宝。如果一个演唱者声音很好,发声技巧和语言也都不错,但他如果在歌唱的“情真意深”方面缺乏注意,是无法触动听众心灵的。“吞声含情作轻衡,故国关山心历历”,就是称赞演唱者用情至深,对所唱的歌曲作细微的分析,抓住歌曲的情感特征,然后应用自己的声音技巧,在歌唱的一快一慢,一轻一重之间,使人激起对故国的无限情思,听后久久不能忘怀。在动真情演唱时,还需学会有控制地,适度地表现。如果唱到悲伤时,失去分寸感,以致失声痛苦,无法演唱下去,也是不可取的。演唱者须有很好的声音技巧,但更重要的是以情带声,音乐所展示的是人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所传之“情”是歌唱艺术的核心审美要素。

在歌唱艺术活动中,声与情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声”为情的物质载体,是歌唱艺术存在的先决条件;“情”是音的表达内核,是歌唱艺术存在的必要条件。捷克著名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爱斯坦说:“表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和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能被称为“艺术”。显然,它是指只有声情并茂,声与情完美地结合才是正真正的歌唱艺术。因此“声”与“情”的关系是“以声传情”、“寓情于声”,“声”是手段,“情”是目的。因为“声”是歌唱艺术的先决条件,所以歌曲所蕴涵的情感只有建立在声音的物质基础之上,才可能表达其内容。没有声之功,难传歌之情,没有情在胸,难显声之功。在歌曲表现中,“声”与“情”缺一不可。歌唱艺术的声与情,就是这样有机结合,而且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两者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互为基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结语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让演唱者掌握纯熟的发声技巧,把握好歌曲的风格,咬字、吐字清晰,熟练运用声音音色变化和声音力度变化,演唱时要有真情实感,准确、生动、完整地演唱好作品,同时以情去感染听众,演唱中只有做到技艺结合、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才能达到演唱的最高境界,使声乐艺术焕发出真正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玉美.声韵――谈歌唱技巧与艺术实践[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9.

[2]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3]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上一篇:高职旅游专业体育课改革探究 下一篇:写意山水画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