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三物理复习实效性的策略与操作

时间:2022-05-14 01:29:44

提高高三物理复习实效性的策略与操作

在高三复习阶段,由于复习的内容是早先学过的,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按照“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例题――练习――讲评――测试”这样一个循环机械地重复,学生很快就会生厌,有不少学生都觉得这样复习是老生常谈,没有新鲜感,老师讲过的内容记不住、记不牢,有“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说法,所以尽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却并不领情,而且这种复习方法也不符合新的高考形势的要求,其结果必然是复习效率低,学生成绩很难提高.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切实解决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师在高三复习中提高复习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呢?关键是“新鲜”、“有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自己独立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他自己来发现学习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为此,我们尝试把“引导探究”运用到复习的各个环节中.

一、引导学生自己作小结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贮和提取,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习者都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调整或变化,从而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因此,高三物理复习并不是对所学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和识记,而是对原有知识进行重新加工并构建新的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的过程.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在复习别注重引导学生作小结.

由于现行教材是按章节编写的,它的优点是便于进行单元教学,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割断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变成孤立的条条块块.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我们要求学生作小结时尽量跳出原有章节的限制,寻找一根主线,尽量把与主干相关的各知识点串联起来;而且要求学生做出的小结尽力达到“三化”――知识内容系统化、结构网络化、构思新颖个性化.

例如,复习“力”时,指导学生从“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运算”四个方面进行小结.学生所作的小结中,关于“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这两块很有新意.他们把“重力、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按力的性质归成一类列表比较,又把“回复力、向心力”按作用效果归成一类列表进行比较;关于“力的作用效果”这一块,不少学生按“改变运动状态、引起形变、产生转动”三个方面进行小结,其中“改变运动状态”跟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相联系,“引起形变”跟胡克定律相联系,“产生转动”跟力矩平衡相联系.通过这样的方法作小结,既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一个完整的“力”的框架,又可以引导学生顺便复习一下高二、高三的相关知识,使前后知识相呼应,较好地减少了遗忘,极大地提高了识记效率.

另外,复习时还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重新认识所学的知识,抓住重点,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如复习完全部力学知识时,引导学生回头再反思力学各部分内容间的关系,就会了解受力分析和运动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牛顿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完整的方法.

曲线运动和振动部分属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和机械能则从空间和时间的两方面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的更为简便的方法.有了这样的分析,整个力学知识就不再是孤立和零碎的,而是运动和力关系的有机的整体.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两年来的研究表明:学生对自己探究得来的经验、方法和技巧,印象深刻,难以忘记.因此,在复习中积极创设一些实验情境、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求分析建模的技巧、总结信息处理的方法、领悟物理思想的精髓,纠正错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实验演示,再现问题情境,纠正错误,排除疑虑.

暴露错误只是让学生“知其错”,而纠正其错误还需“知其所以错”,即认识错误的根源.如果教学仅仅触及结果,那么已被“摧毁”的错误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死灰复燃.特别是那些根系发达的错误,除根工作要细心,要多角度分析,多次反复查找.比如,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经典的错误观念之所以难以纠正,就是因为它根植于丰富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能把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之类的话倒背如流,但遇到这类习题仍然大惑不解.例如,质量m=5 kg的木箱在动摩擦因数μ=0.1的水平地面上向右滑动,除摩擦力外,在水平方向还受到向左的大小为5 N的水平恒力作用,求木箱所受的合外力.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和水平恒力都向左,物体怎么会向右运动呢?基于对实际生活经验的回忆,他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那种向右的运动必须由向右的力来维持的观念又从生活经验的土壤中长了出来.这错误观念只凭理论分析是不能治本的,因为它的根源是对生活“事实”的观察,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以实验重现事实,请学生重新观察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标本兼治.

2.围绕教学目的,创设问题情境,总结规律和方法.

在物理知识的复习中,通过设计一些难度递增的例题,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发现并总结出求解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例如,在复习“万有引力定律与圆周运动”时,我们设计了若干例题(其中有天体绕转问题、卫星运行问题、宇宙飞船发射与回收过程的失重问题、星球表面的运动、黑洞与中子星问题、双星模型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让他们自己从这些多变的例题中发现不变的规律(即关于万有引力类习题常规解法):

(1)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2)卫星的重力就等于其所受的万有引力.

另外,通过对一道典型例题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的设问,可以使某部分知识甚至某一学科的知识形成知识链.特别是物理总复习阶段,如果采用该方法对某一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效训练,必然建立起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整体知识结构,进而发挥学科整体知识的解题功能.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长为L的长方形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左端放一质量为m(m

(1)滑动过程中物体A、B的加速度;

(2)物体A、B相对运动的时间;

(3)物体A、B的最终速度;

(4)从地面上观察小木块A向右运动的最远距离;

(5)系统机械能的损失量.

通过对该题五个设问的分析讲解可以看出,一道题包容了力学的所有重点知识,设问的有序性、整体性,对学生形成科学的整体的知识结构是有益的.这样在以后的解决力学问题中就能很好地发挥力学知识的整体功能,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探究氛围,在习题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课前教师应及时认真批改试卷,将学生犯的错误在试卷上醒目标注,并复印,收集学生的典型错误后进行错因分析;上课前下发试卷,让学生有一个自查自纠、互相探讨的时间.这一过程指导学生自查常规失分,运算、文字表达的准确性;自查对物理规律、概念理解不透之处;自查审题过程是否建立清晰的物理模型;自查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述是否充分、准确,表达是否严密,结论是否既符合数学逻辑,又符合物理原理,每个问题的判断是否有定理、定律或公式作依据等.经过这一程序学生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应该拿到课堂上大家继续探讨.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及学生困惑易错的地方要详讲,其他知识可略讲.对试卷和模拟卷要精讲.精讲就是画龙点睛,对有代表性、典型性、迷惑性的问题着重讲,大多数学生会的题目简略讲或不讲.

四、结论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时,为了克服学生死记硬背、模仿重复的倾向,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重力场中的单摆模型对学生分析在含磁场的复合场中带电摆球的单摆运动会造成负面影响.若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带电粒子分别在重力场、电场、磁场中的受力特点,学生就不难发现形似的物理情境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中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分析物理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物理本质的能力.

上一篇:高考物理实验设计七种方法例谈 下一篇:《生物技术实践》中实验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