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行业无限风光背后风险堪忧

时间:2022-05-11 02:03:12

信托行业无限风光背后风险堪忧

目前地方财政在房地产持续调控冲击下,其困境日益加剧;即便在富庶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各级财政系统官员都抱怨“今年的税收压力特别大”;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大门也紧闭;同时随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加大,银行对地方政府相关贷款态度已经非常谨慎,捉襟见肘的地方政府纷纷把融资目光投向了“无所不能”的信托,上述局面均成就了信托业跨越式发展。

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末,中国信托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53016.07亿元,首次超过5万亿元。在相同时点上,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超过17万亿,公募基金净值总额为2.2万亿,信托业规模迅速超过券商资产管理和基金资产管理,正在逼近保险行业。截至2012年二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再增长2300亿元至5.54万亿,二季度环比增长4.46%,在2011年基础上又实现了15.18%的增长。

在信托行业取得了爆发性增长同时,其业务应用领域也大大拓展到了房地产、矿业、艺术品等方面。信托业虽取得长足发展,但须清醒意识到随着信托产品兑付密集期临近,其风险也逐步依稀可见。所有金融机构在发展历程中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金融风险,信托行业同样不可避免。在过去的20年间,信托业经历了六次大整顿,其命运之坎坷在国内金融史上绝无仅有。信托业每次整顿都是在紧缩银根之后发生,每次都是在过度膨胀和盲目发展中产生危机,每次都死在不良资产的枪口下。那么这次会是第七次吗?

自2010年银行业由于监管限制把太多走在政策边缘的业务都扔给了信托,而信托业为了在缝隙中求得生存,一股脑全盘接收了。所谓物极必反,吃得太多、长得太胖了往往会伴随着很多“富贵病”。2012年伊始,市场上就出现了一些房地产信托产品不能如期兑付的案例,甚至华澳国际信托还与大连实德因此闹上了法庭。同年中诚信托30亿元矿产信托“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引发了矿产信托兑付风险、吉林信托被诈骗1.5亿元等。凡此种种情况说明快速崛起的信托业,并非一片繁华,在发展的背后,依然潜伏着风险。

在“刚性兑付”的行规下,多年来行业内还未出现一例未实现兑付的信托产品。有的投资者甚至把信托产品看做是无风险的“高息存款”。刚性兑付也成了广大信托销售人员招揽生意的金字招牌。但这种局面还能维持多久呢?

在2010年银根持续收紧的情况下,很多从银行不能正常获得资金的企业,尤其是地产行业,将融资的渠道转向了信托。尽管动辄15%的预期收益率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但相对于融资成本更高的民间借贷而言,信托无疑成为了众多资金短缺房企的救命稻草。但目前地价依然高企,房价又处在下降通道中,一个项目在两年的开发期内还能达到15%的收益吗?这值得怀疑。同时由于资质较差的项目提供的预期收益率一般较高,在刚性兑付的前提下,投资者更愿意选择这些项目的信托产品,房地产信托市场还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近年来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发行越来越多,然而也是因为刚性兑付的要求使得大规模发行的产品集中在某一时点兑付,而且信托到期必须偿还,不得展期。在此情况下说存量信托存在系统性风险,现在来看可能下结论有些早,但更多的个别项目出问题几乎可以肯定。

信托产品的流动性也是一个潜在的巨大风险。在信托成立之后,投资者在产品结束前基本无法退出,也没有渠道通过转让等方式分散风险。信托一旦发生亏损,所有的损失就是投资者的损失,投资者自身的决定权很低。以房产信托为例,若楼市长期萎靡,风险终究要爆发。受到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项目已建成存量房积压,由此直接引发资金回笼问题,并最终导致流动性风险。中信信托董事长蒲坚表示:“目前地产信托的风险主要是流动性的风险,而不是其自身价值降低的风险。”

此外,近年来一些信托公司开始发行一些较为另类的信托产品,以艺术品信托为例,该信托在短期内获取高收益的做法是对标的艺术品进行反复炒作,人为拉高标的价格。但这种思路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如果在信托产品到期前,没有投资者接手标的,就必须找到资金对接,或新发信托接盘,这种模式类似于庞氏骗局,雪球越滚越大,风险慢慢积累。2012年上半年的雅盈堂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出现较大泡沫,部分作品的价格已经严重脱离了其内在价值。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减缓让整个金融行业的系统风险正在聚集,信托业亦不能独善其身,要想防范、化解信托风险,笔者认为,第一要从源头上防范信托风险。信托投资公司必须认识到承受经营风险是其核心业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要将风险控制的内涵落实到业务流程、管理架构中。第二,随着券商理财、保险资金投向的逐步放开,来自机构的低成本资金将逐渐增加,要将上述资金合理引入,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第三,随着经济周期波动,周期性行业将面临考验,出于风险规避的考虑,信托公司短期内应该调整自己的业务结构,向低风险业务倾斜,以降低刚性兑付的冲击。第四,基金化运作。通过建立资金池可以一定程度解决信托资金到期日与项目资金运用周期不匹配的问题,在刚性兑付的同时缓释单体项目刚性兑付造成的压力。第五,做好可增信不动产流动化准备。信托公司应该与较大的不动产经营机构、基金进行战略合作,形成从初期价值认定、运行过程中价值变动判断、到发生处置变现服务的体系,在信托产品设立之时即做好不动产流动性安排。

作者系媒体人

上一篇:“名表门”折射出来的官民信任危机 下一篇:IPO备案制改革传言再起 再融资可能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