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理财产品范文

时间:2023-03-09 20:25:21

信托理财产品

信托理财产品范文第1篇

在目前分业经营的条件下,不同金融机构按照不同的监管规则开展理财业务,法律和监管成为推动理财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发行金融机构类型看,理财产品主要包括信托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基金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理财产品、保险理财产品。理财业务已经成为各类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战略重点。

各类理财产品的盈利模式比较

信托公司的理财产品

信托报酬。根据《信托法》规定,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应该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不得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信托公司经营信托业务,应当依照信托文件约定以手续费或者佣金的方式收取报酬,并应向受益人公开,说明收费的具体标准。目前信托公司在设定信托报酬时,有固定信托报酬和浮动信托报酬的不同设计。浮动信托报酬将信托报酬与信托收益率联系起来,通过设立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临界值,如果到期实际收益率低于临界预期收益率,受托人不收取信托报酬;高于临界预期收益率,受托人采用收益分成或其他交易结构方式提取浮动信托报酬。

一般而言,单一信托信托报酬较低,为0.3%左右,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信托报酬较高,为1%~3%居多(个别产品例外)。

投资者收益率。《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中规定: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计划时,不得有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不受损失,或者以任何方式承诺信托资金的最低收益;认购风险申明书至少应当包含“信托计划不承诺保本和最低收益,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适合风险识别、评估、承受能力较强的合格投资者”的内容。

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一般都有预期收益率。从产品预期收益率设计看,有固定收益和浮动的区间收益率。相当多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都根据客户资金规模和期限进行差异化处理,设计了有浮动的区间收益率。越来越多的信托产品采取资金或期限阶梯型浮动区间收益率设计,预期收益率通常与投资资金规模挂钩,一般资金规模越大,预期收益率越高;产品期限越长,由于流动性溢价的作用,预期收益率越高。

从整体来看,由于受到发行信托公司的市场形象、发行地区、发行规模、存续期限、资金投向、风控方式的影响,不同信托公司发行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高低存在较大差别(见表1、图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个人银行理财产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是主要针对零售客户的中间业务。理财产品的管理费是银行理财业务最主要的收入,一般收取的方式是按照理财产品的规模收费,或者按照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的一定比例收费,或者将两者结合收费。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率的设计非常丰富,有固定收益率和浮动收益率、不区分投资额度的单一收益率和根据投资额大小划分的资金递进收益率,挂钩型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设计则根据挂钩对象的表现来选择。

从2010年1~10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结构看,超过92%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都在5%以内(见图2)。

私人银行业务。全球私人银行盈利模式分为两种:一种为手续费型模式,即以佣金为主要收入来源,鼓励客户经理多销售产品,着眼于销售业绩提升,这种模式盛行于北美;另一种为管理费型模式,以管理费为主要收入来源,是全面的理财规划,致力于建立并维护长期客户关系,较多存在于西欧。

中资私人银行盈利模式单一,普遍不对客户收取管理费,手续费成为私人银行最主要的盈利点。随着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应在准确区分不同资产规模、不同财富管理需求的客户和定位的基础上,推进业务模式转型,实现私人银行盈利模式的优化。

基金公司理财产品

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费用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金设立、销售、买卖发生的费用,该部分费用由投资者直接承担,即持有人费用,如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基金转换费等;一类是基金在运用过程中的管理费用,包括基金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等。

我国股票基金的认购费率大多在1%~1.5%左右,债券基金的认购费率通常在1%以下,货币市场基金一般不收取认购费。开放式基金现行申购费率水平在0.3%~2%之间,大部分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费率都是资金阶梯递减型,开放式基金赎回费率在0~1%之间,部分基金的赎回费率随持有期的增加而递减。

开放式基金按照固定的比例从基金资产中按日计提、按月收取基金管理费和托管费。目前,我国股票基金大部分按照1.5%的比例计提基金管理费,债券基金的管理费率一般低于1%,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费率为0.33%。基金托管费收取的比例与基金规模、基金类型有一定关系,开放式基金托管费通常低于0.25%。

管理费收益是基金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基金提取的管理费主要取决于资金资产的规模,而不是基金的业绩。我国不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投资业绩和服务水平大相径庭,而基金管理公司无论业绩好坏都“旱涝保收”地提取固定费率(表2,见下页)。

专户理财产品。专户理财的管理费和托管费最低可相当于同类公募基金费用的60%,和公募基金相比有一定的费率优势。

业绩报酬是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独有的费率结构,它允许当基金赎回时的收益高于一定基准时,产品管理人可以提取一部分业绩报酬。按照相关规定,在一个委托投资期间内,业绩报酬的提取比例不得高于所管理资产在该期间净收益的20%。固定管理费用和业绩报酬可以并行收取。

在公布了业绩基准的一对多产品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绝对收益基准,只有极少数产品沿袭了公募基金的风格,采用股票和债券的混合指数作为衡量业绩的准绳。具体来说,一对多产品绝对收益基准的设定有以下两种模式:一是在产品存续期内设置一个确定的年化目标收益率,二是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或在此利率基础上加上一个百分比,以此作为产品目标收益率。

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客户资产管理业务

集合资产管理。集合资产管理产品的费用一般包括参与费、退出费、托管费、管理费、业绩报酬。不同产品的各项费率不尽相同,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一般而言,申购、管理、托管、手续和销售服务费是以固定费率为主,但产品的认购费、业绩报酬和赎回(或退出费)则以阶梯型费率为主,固定费率为辅。

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实行与客户风险共担制度。证券公司集合理财产品的保障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自购资金有限补偿法。证券公司通过投入部分自有资金,承担起一定的风险责任,并分享相应的产品收益。这类产品中,当投资收益出现损失时,证券公司将用自购资金对投资者的亏损进行有限补偿。二是收益锁定保障法。此条款类似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中的“保息条款”,即在保本的基础上锁定投资者的部分收益。

定向理财。定向理财收取的费用包括管理费、托管费、业绩报酬和其他税费,管理费和托管费分别为证券公司和托管银行收取,一般按日从委托资产中计提、按月或按季提取。业绩报酬是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的主要收入来源,于每年末和合同终止时一次性从委托资产中提取。

保险理财产品

保险理财产品费用。万能险收取初始费用、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手续费(部分领取费用)、退保费用。各项费用的比例在《万能保险精算规定》中予以上限规定。

投资连结保险收取的费用包括初始费用、买入卖出差价、死亡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资产管理费、手续费(账户转换费、部分领取费用)、退保费用。各项费用的比例在《投资连结保险精算规定》中予以上限规定。

按监管部门规定,分红险在保险期间,保险公司不再另外收取费用。

保险理财产品收益。保险公司在产品说明书和其他宣传材料中演示保单利益时,用于利益演示的分红保险的高、中、低三档假设投资回报率分别不得高于6%、4.5%和3%,现金红利累积年利率不得高于3%;用于利益演示的投资连结保险的高、中、低三档假设投资回报率分别不得高于7%、4.5%、1%;用于利益演示的万能保险高、中、低三档假设结算利率分别不得高于6%、4.5%和最低保证利率。其中,用于利益演示的分红保险的假设投资回报率是指用于计算分红保险红利分配的实际投资收益率假设,用于利益演示的投资连结保险的假设投资回报率是指投资连结保险对应资产扣除资产管理费后的净投资回报率。

万能险的投资账户一般有2.5%保底收益,此外还可分享投资回报。根据监管层要求,保险公司每月需公布万能险的结算利率。2010年以来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如中国平安个人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已由1月的4.5%调整至7月的4%。

投资连结险没有保底收益,设有多个投资账户,分别投向股票、债市、货币市场等,投资连结险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

据《华夏时报》相关统计,从2009年12月31日至2010年11月15日,纳入观测的30多家寿险公司240个投资连结险账户收益中,只有9个账户的收益率超过10%,75个投投资连结险账户的投资收益为负,占比达到31%,有38个投资连结险账户的投资收入不到1%,45个投资连结险账户的投资收益没有达到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2.25%~2.5%。65%的投资连结险收益抵不上一年期存款利息。

分红险预定利率通常设计为1.5%~2.5%,分红率则根据当年公司可分配盈余的70%来分配。2009年,国内分红险的年度综合收益率在3%~5%之间。预计,中国人寿2010年分红险的综合回报率为4.8%,中国平安、新华保险等公司的分红险综合利率也会在4.5%左右甚至更高。分红险安全性好,具有保险功能,还能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但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收益=保底收益+不固定分红”)。所以一家保险公司的总体投资收益对其分红产品的分红状况至关重要。

因此,通过比较各种理财产品的特征可发现(表3),买卖费用、投资收益率是影响理财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从表3也可以看到投资者购买费用低、收益高、稳定性好是信托理财产品的主要卖点,也是信托产品重要的比较优势。

结语

分析比较其他理财产品的特征,总结其发展路径,对于正确认识信托产品的定位,促进信托市场的理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信托延绵数百年在世界各国经过普通法系和民法法系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结构变迁,其最大的功能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巨大弹性空间的财产管理制度,已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财产制度安排。

“十二五”时期,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财产品与优质服务将是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重点之一。理财业务将是中国金融业最具成长性的业务,市场需求旺盛,中国的理财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中国信托理财市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和产权的明晰化,财富的分散化和管理的社会化,信托财产和信托资源进一步丰富与拓宽,受托管理、运用信托理财方式的需求不断扩大。通过弘扬信托制度,将为促进财产的有效管理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广阔的空间。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信托业的繁荣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信托公司应在竞争、融合、创新、发展的理财市场发挥自身积极作用,以信托的制度优势促进中国理财市场发展,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跨行业合作,在为投资者提供丰富多彩的理财产品中显示旺盛的生命力。

信托理财产品范文第2篇

信托已不是板上钉钉

从中信银行近期到期的信托计划可发现,未达到预期收益率的产品涵盖了50万元、20万元和5万元等门槛,实际收益率较之预期收益率有高达0.44%的差距,可谓大小通吃。不少产品的到期公告显示,产品资金投资于信托贷款的比例为100%,而较之投资者没有拿到预期收益的情况,信托计划的受托人信托公司却稳拿年受托管理费率 0.1%,而中信银行的0.08%的年托管费和0.3%的年销售服务费也如囊中探物。

正常程序下,信托委托人是第一位首发阵容,而国内信托公司大多仅通过信托牌照充当项目的融资平台,走的流程多是先找缺钱项目,再谈合适条件,然后设计包装,最后找投资者购买,几乎完全背离了真正意义的信托代人理财的出发点。近年来,信托产品持续热销的背景使受托方愈发强势,委托人在信托项目上的选择余地也不大,这在国内已是普遍现象。秉着这样的理念进行信托产品的投资,将是一件不利于行业发展的危险之事。

正向信托的缘起

信托在我国是个实实在在的舶来品,缘起于英国的信托在美国得以繁荣,此后在日本有所创新。从起源而言,信托和遗产有着天然的联系,信托、保险等财务工具是富裕人士有效保护财产、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国外信托的主要业务是托管,即本源是“我信任你,我把某些资产托付给你去运营和打理,到约定时间你给我一定收益”的正向信托,受托人背负着信托责任,一般很少具体参与投资管理,而是聘请专业的投资管理公司进行各专业类的投资管理。国外的信托一般是混业经营,基本以信托银行的形式出现,单一的信托公司较少。

除了财务管理这一基本职能外,信托的金融职能、社会服务职能和投资职能也愈发重要。以英国为例,英国信托是财产管理的主要方式。作为信托的发源地,英国的信托业相当规范和成熟,市场基础十分牢固。其运用领域囊括了家庭财产共有财产的管理、养老基金、各种慈善基金会和共同基金等业务。同样,快速发展的美国信托业则显得更加“世俗”,其基本职能是帮助别人进行财产管理,对于信托的投资管理、交易清算、会计、纳税筹划等一系列的功能也尤为重视,几乎成为了中介服务的打包供应商。

不仅是欧美国家,日本在信托的功能方面也不断扩展。二战后的日本建立了信托银行制度后,通过融资职能迅速把大量闲钱收入其中,为日本的产业和证券市场发展奠定了资金后盾。日本的举措让信托财产的管理和运用伴随着货币资金的融通而不断发展。与此同时,信托职能已愈发多元化,信托已渗透到国家的一切经济生活中,派生出各种各样的社会职能。

反向信托在国内的嬗变

信托从国外引进,在中国却开始了嬗变。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信托是属于大陆法系下的信托,与英美法系下的信托完全不同。前者以日本为代表,后者以英美两国为代表,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是物权。英美法系下的物权是将资产等委托给信托公司后,委托人与资产就脱离隶属关系;而大陆法系下的信托,即便委托人将资产委托给信托公司,但依然对资产保持占有状态,委托资产属于委托人。

也正因此,大部分中国投资人更愿意把信托公司当成一种投资理财的部门。目前国内主流的信托产品,其实都是融资类金融产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信托,而是一种反向信托,即主要功能是帮融资项目融资。在中国大陆,多年以来信托行业将自身定位为国内最符合资产管理理念的金融机构,与西方的信托理念存在较大差异。这样的定位给信托公司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弊端。国内的信托产品均为私募性质,由于产品不能公开推荐,目标客户群体相对较窄。部分集合信托产品项目风险并不大,但仅就产品属性而言,完全适合大众投资者投资。私募的定位则把大部分投资者挡在信托之外,也限制了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与销售能力。

信托公司尽管已建立诸多直销部门,但其销售渠道依然是个难题。在华夏银行事件出现之前,信托公司约有70%的产品通过银行进行销售,此外则是第三方机构的助阵。于是,信托和投资者客户之间就隔了一层“毛玻璃”。由于无法面对面地接触,中国的信托公司也无法像国外那样与客户建立良好而紧密的关系。在设计产品和管理客户方面,往往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与此同时,大部分信托公司的研究实力不强,尤其在宏观经济、行业和区域经济研究等方面远不如基金公司或券商。由于自身没有强大的研究团队,信托公司也无法在研究团队的指引下选择可投资项目,很难有效增加对融资方的议价能力并降低投资风险。

无从信任,何来托付

中国各信托公司共计管理着逾5万亿元人民币(合7850亿美元)资产,单单2012年,信托行业的资产就增加了近60%并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这也意味着,信托公司即将超越保险公司,在总资产方面仅次于中国银行业。目前,信托公司可横跨资本、货币和产业等多个领域并在一法两规后确立了主要业务模式,即单一资金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两种。由于产品定位为私募,受到监管约束较小,所以运作较为灵活。不过,信托二字,从字面上看就是信任之后的托付,那么在无从信任时,又何来的托付呢?

目前国内主流的信托产品,本质都是融资类金融产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信托,即真正在国内如火如荼的基本都是反向信托。房地产商、矿主、企业家或上市公司要融资,就可拿一定的资产抵押或信用担保,然后通过信托公司设计包装一番,随后可向投资人发售一般100万元一份的投资份额或是和银行渠道合作,降低门槛发行信托计划的理财产品。在形式上,这些购买份额的投资者托付了资金给信托公司去运营和打理,而背后的实质很明显,就是帮融资人融到了资。

在这个过程中,信托公司从谁手上赚钱,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从谁那里收了钱,也就意味着要协助和维护谁的利益,无法彻底中立的信托公司,往往和融资人“穿同一条裤子”。信托公司为促成业务赚到可观的信托报酬和业绩提成,甚至可能收受融资人的“好处”而利令智昏,放松对项目资质的审核和风险控制。因此,信托业发展的基石绝对不是喝酒拉客户、跑银行推销产品,而是亿万投资人的信任。

信托理财产品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托 理财 风险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居民财富也急剧增长,财富积累出现集中趋势。根据招商和贝恩公司的统计,2015年中国国内个人资产可投资累计资产总数在千万人民币以上的人群总数已超过100万人,全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112万亿人民币。进入2013年以来,中国进入调整生产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时期,这一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股市也不断下降。社会大众的理财观念的形成,普通百姓开始接触理财产品,此外,商业银行也不断推出适合各类投资者的理财服务项目,使投资者从信托产品中得到稳定的收益和回报。

二、基本概念

银行信托理财产品被称为信托型银行理财产品,是指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所募集的全部资金,投资于指定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的专项信托计划{1}。将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进行重新组合,现有的银行理财产品就兼具了信托产品的某些特性,使得银行信托理财产品的特性多样化。在银行信托理财产品中,银行信托理财资金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信托项目收益。

三、我国银行信托理财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一)我国银行信托理财的现状

从我国国内几大商业银行的信托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来看,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所有的商业银行逐渐认识到理财业务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二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对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迫于压力学习国外银行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探索着进行产品创新。三是注重品牌的树立,特别是如何在竞争中确立自己独特的业务方向,以便更好的发展自己的忠实客户;四是银行信用理财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能力不足,使得信托理财产品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因此当前国内银行理财业务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的价格竞争上。

(二)我国银行信托理财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理念层次。虽然从银行信托产品虽然种类繁多,但量身定制的投资计划和产品能力仍然欠缺。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形式结构比较简单,服务附加值较低,针对性和专属性较弱。尤其是对于客户利益的保护,很多产品体现得并不明显。

其次,是技术层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托理财产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相对于客户的需求来说,产品同质化倾向、产品层次等问题使得银行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理财产品的开发、设计、营销等方面的问题让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

第三,人才方面。信托理财服务以人员的专业性、投资品种的多样性为基础,理财产品开发和运作要求人员具有灵活运用各类金融商品和投资衍生工具的能力和经验。商业银行普遍缺少兼具证券、保险、银行等知识技能全面型专业理财人才。即使是从事专业理财业务的信托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四、完善我国的银行信托理财的意见

(一)加大自主产品创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我国的银行信托理财必须提升自己处理理财资产获利的能力,从自主创新产品这一环节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银行的信托理财部门从实际出发为投资者提供一份安全有效的投融资方案和资产保值增值规划,同时建立客户档案,依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财富等因素提供个性化理财方案。银行信托公司也可通过与外来专业投资顾问的协作来提升自身的产品竞争力,使得银行可以保证自己有一个高水平专业化理财团队为广大的投资客户提供服务,确保每一位投资者的财产能够实现高效率运行获取最大的收益,促使银行、信托公司和投资者三者实现共赢。

(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开展信托理财业务必须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通过控制风险,保证理财业务稳健发展。首先,建立由银行董事会、执行经理层和具体实施部门岗位直接操办人员组成的风险管理监控体系。三个阶层分层管理,各司其职。其次,在风险量化的具体管理领域,根据市场不断变化的行情,及时采用合理的方法计算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最后,银行内部应该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状况定期对原有理财计划进行一次全面的风险评估,并建立相关的突发应急处理机制,建立综合风险评级体系,实现重点关注风险和全面的风险测评,保证投资者的最终利益和银行的行业信誉地位。

(三)完善信托理财的立法,加快与其他法律衔接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来保证理财业的发展,但在具体的实际工作过程当中,信托理财却属于混业经营的情况。在加快立法过程,并且尽快出台配套的司法解释以便对法规做出明确规定,加强对银行信托理财投资者的相关法律普及,避免由于错误理解相关法律规定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注重银行信用和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内控机制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金融机构,信用是商业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信用建设。具体而言:一是银行信托理财业务人员在工作中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二是熟悉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准确理解处理相关事务的原则,明确行业、个人以及投资者所拥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三是商业银行要健全内部规章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做到事前业务部门审核、事中风险合规部门监测、事后风险控制委员评估多层级风险监控。

五、结语

就目前我国的金融发展现状来看,银行应该主动抓住机会推动银信合作,利用信托经营投资的灵活性优势,加上自身大量的资金和丰富的客户资源不断地壮大自己经营范围。作为金融服务业来说服务部门的不断发展优化自身的服务终将会给普通的投资者带来利益,同时使得自身不断地发展壮大。

注释

{1}该定义来源于《新能源规划:启动五万亿投资》

参考文献

[1]殷剑锋.中国金融产品与服务报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刘大超等.银信合作产品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期货证券,2009.

[3]潘丽娟.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与对策[J].2011

[4]程爱明.对我国个人信托理财业务的思考[M].商业经济,2012.

信托理财产品范文第4篇

一、信托的特点

从形式上看,信托是将自己财产交给他人管理的一种法律制度,信托有四个独特的法律原理:所有权与利益分离、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有限责任、信托管理的连续性。

1.信托财产所有权与利益的分离。信托作为一种财产管理制度,其最大的特征就是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与利益的分离。一方面,受托人享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他可以像真正的所有权人一样,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第三人也都以受托人为信托财产的权利主体而与其从事各种交易行为。另一方面,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又与一般的财产所有权不同,受托人不能为自己的利益而行使信托财产权,必须妥善地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并将信托财产的利益交给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所有权与利益分离、信托财产的权利主体和利益主体相分离,正是信托区别于其他财产管理制度的根本特征。

2.信托财产的独立性。独立性是信托财产最重要的法律特征,一个信托成立后,在信托关系内部发生如下法律效力:a.从委托人的角度来看,委托人一旦将财产交付信托,即丧失其对该财产的所有权。b.从受托人的角度来看,信托财产独立于受托人的固有财产(指信托关系成立前受托人即所有的财产)。受托人虽然取得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但这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所有权,因为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这种所有权并不能给他带来该所有权的收益。同时,为了避免信托财产与受托人的固有财产发生混淆,信托合同和相关法律都应该在受托人的固有财产和信托财产之间设立防火墙。c.从受益人的角度来看,受益人对信托财产只享有受益权,在信托存续期间,受益人并不享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因而信托财产也不属于受益人的自有财产。

3.信托财产的有限责任。信托财产的有限责任是信托财产独立性的必然结果。信托财产的有限责任体现在信托关系人内部以及信托关系人与第三人之间。委托人在设立信托后便丧失了对信托财产的所有权,除非在信托契约中保留了相应的权限,否则退出信托关系之外。受托人因信托关系而对受益人所负的债务(即支付信托利益),仅以信托财产为限。同时,受托人在处理信托事务而使第三人享有债权时,最多不过以全部信托财产赔偿第三人的损失,不会发生以其自有财产负无限责任的法律后果。

4.信托财产管理的连续性。信托是一种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财产管理制度,信托管理的连续性突出表现在已经成立的信托不因受托人的更迭而影响存续。信托设立后,即使受托人死亡、解散、丧失行为能力或其他原因终止其处理信托事务的职务,信托关系并不因此而消灭,此时可以根据信托文件指定新的受托人。新的受托人承受信托财产所有权,负有继续为受益人利益管理处分信托财产的义务。

二、信托与理财产品的整合

要理解理财产品,先得明白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这是在向金融消费者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其委托和授权,按照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与储蓄相比,银行理财产品在流动性、收益、交易方式、产品类型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更加侧重于“投资”的功能。

由于我国社会公众所具备的基本金融知识和技能与银行业的发展速度相比明显滞后,个人的金融管理能力与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迫切需要有专业的理财机构来管理个人庞大的资金,而国民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迫切需要资金的支持,中介机构的理财业务必然应运而生。正是在此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纷纷加大对理财业务的开拓已成发展的需要。信托公司更是专门从事财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绝大多数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大量交叉。从资金供给到资金需求的管道,财产管理业务或者叫理财业务,不仅存在迫切的需要,而且几乎各类金融机构为了提升经营水平,不断推出信托理财产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理财对专业性知识、技能及硬件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目前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经营信托业务的机构监管,可以在坚持分业经营的原则下,可以委托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其他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也可以另行投资设立财产管理公司,进行跨行业投资,专门从事理财业务。这本身也没有违反分业经营的法律要求,因为这是自有资本投资业务的一种跨行业投资。跨行业投资设立的机构仍坚持分业经营,并受不同监管部门的分业监管。

也正是由于大众基于信任而托付,也正是由于这样财富管理专业团队,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专家敏锐的视点,使专业信托对资本市场风云变化运铎能力更强,金融机构的资金募集适时介入,信托与理财的这种整合,对投资者带来更广阔的投资渠道,必将对我国金融资本市场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信托理财产品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托理财产品;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1 我国信托产品简介

信托理财产品也是-种理财计划的形式存在。回顾世界信托的发展史,信托被当做一种行为广泛存在于各种经济活动中。当前我国各类金融机构推出的掺杂了信托关系的理财产品都可算作是信托理财产品,如信托投资公司的信托计划、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2005年后快速发展起来的银行理财产品、基金公司的证券投资基金和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信巧公司与养老金公司及商业银行合作推出的企业年金基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金融业开始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模式,设立了专口的信托机构即信托投资公司。我国的信托业务由信托投资公司来开展,其中的资金信巧不仅是信托业务也是理财产品。本文所讨论的信托理财产品系信托投资公司推出的信托资金计划(金融信托)。

2 我国信托理财产品的风险表现

2.1 产品流动性风险

产品流动性较差主要集中于集合资金信托,流动性差主要表现为:受法律法规的限制,规定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在收益权转让过程中只能转让给机构投资者,且转让时不能对信托产品进行拆分;缺乏信托产品集中交易平台,投资者需要独自承担高额的交易成本;信托产品投资项目如房地产、基础产业建设等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征为信托产品的转让及赎回增加了难度。信托产品流动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信托业发展的瓶颈,如果产品流动性问题能得到解决,对信托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产品管理风险

从信托产品分类表中可以看出,单一资金信托一直在信托产品中处于重要地位,其占比在整个信托资产中达70%以上。单一资金信托计划的委托人多为机构,在资金运用上多体现委托人的意愿,基本是委托人利用单一资金信托的通道借款给指定资金使用者,通常单一资金信托业务的信息具有完全的私密性。在这样的业务中信托公司仅起到通道、中介的作用,在产品管理能力上没有任何的体现,且极易引发内部关联交易风险。如果不注意产品管理,信托资产严重受到威胁。

由于在中国经济的特殊背景下,对信托业赋予的可"跨市场"的独特制度优势,使得信托公司整体上存在产品创新的惰性,其产品投机性之强也是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在这种优势下,信托发展的规模并非得益于其产品管理能力,而是制度优势,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外生机会所赋予的,在获得较高收益的同时也积累了风险,压抑了产品创新和管理能力。泛管理时代的到来,信托业这种优势不再,原有行为模式不可持续,转型需要迫切。

2.3 信托公司内部风险

2.3.1 违规经营风险。由于信托I在传统体制下的定位,为了弥补银行信用不足,在这种体制下对信托就有规模上的限制,导致信托业资金来源有限。为了扩大经营,突破制度性的限制,信托公司采取各种手段筹集资金,夺取资金市场,采取超范围经营业务、超限制、超利率、超期限招揽存款的手段吸金,更甚的是,从拆借市场和证券回购市场违规拆入大量短期资金,一旦债务链中断,资金回收困难,极易引发社会经济不稳定。对信托业财务管理方面法规的缺失,导致部分信托公司存在表外经营,财务账实不符的情况。

2.3.2 操作性风险。信托公司对项目、交易对手等的尽职调查是事前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是降低违约风险的一个手段。现存在信托公司的尽职调查能力不足,使得存在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隐形风险。从多数被曝光的风险事件中可以看出,风险频发的原因与信托公司尽职调查能力不力有着很大的联系。对交易对手的财务及债务信息了解并不充分,信息来源不够全面,缺乏对交易对手经营管理能力的评估体系,忽视作为风险保障的质押物评估,均是造成信托风险事件频发,信托公司需要反省的管理缺陷。

2.3.3 项目管理风险。信托公司在信托项目过程风险管理不力,对事前风险管理及过程风险管理重视度有差别,过于依赖一些既定的风险管理控制手段,对于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交易对手恶意违法行为及风险预见能力不足;风险管理工具简单,与极具灵活性及广泛性的信托产品不匹配;管理人才缺乏等都是导致信托项目存在风险的原因。

3 我国信托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3.1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风险管理的第一层次。科学、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和控制风险,保证企业平稳有序运行的根本。如果内部控制足够有效,可将风险甚至危及及时、有效地避免。

风险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包括多个方面,不仅是内部控制制度,还包括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公司风险管理模式、内部制约监督机制、高素质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如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为例,设立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四个结构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其中董事会拥有实际控制权,股东大会拥有最终控制权,监事会拥有监督权,经理拥有经营权,四项权责分立又相互制衡,共同为公司的治理负责。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优良与风险管理效果密切相关,健全、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3.2 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就是整个行业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政府监管的必要补充。行业自律是信托企业个体自律基础上的团体自律,是信托机构风险的第二层控制圈。通过成立信托行业自律组织作为引领者,引领信托行业自律性的提高。信托行业自律组织一般由企业自愿组成,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管理规定、道德规范等章程来规范、约束和管理组织内的成员,对声誉维护和风险规避起促进作用。

3.3 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指社会团体和社会投资者对信托机构的监察和督促,包括委托人和受益人、投资者和社会舆论、中介机构的监督,是风险控制的第三层次。法律规定,委托人有权对信托机构进行监督和约束,有权向法院申请撤销或解任受托人,并依法给予赔偿。信托业务的直接关系人对信托的积极监督与约束,为信托公司加强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要求信托公司建立规范、严格、全面的信息披露制度,全面披露公司财务状况、资产评估情况、风险情况、信用评级等信息,利于督促信托机构改善风险管理,利于社会公众了解并关注信托机构内部管理状况。社会监督是信托行业外部对信托机构风险的控制圈,虽然这种控制作用并不是直接作用于风险,有时候是间接甚至是不明显的,但这种风险监督是必要和不可忽视的。

3.4 政府监管

政府对信托机构的风险监管是不可缺少的,是对风险最强劲有力的外部监管作用。虽然信托机构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需要会主动防范风险,但是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使得仅依靠信托业内部控制不能完全有效控制风险。

因此,客观上要求有一种具有强制性、权威性、执行力的外在力量进行风险的外部控制,达到稳定金融环境,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这种外在力量主要就是政府监管。现今,信托业是与银行、证券、保险并位的四大金融支柱,是重要的金融种类之一,其健康发展更需要严格的外部监管规范,已达到金融市场稳定的目的。监管部门不要将眼睛只盯着风险,需要加强对风险管理文化及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视度,将风险管控能力作为比业务规模更为重要的评价信托公司的衡量标准。

综上,通过以上四个层次的有机结合,以内部控制为本,外部监管为辅,在行业自律的影响下,相互促进,互相依存。建立内外有效,适度有弹性的风险管理模式,是促进信托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曲延英.分工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N].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3.

[2]郑人玮,郑文莉.自律管理:政府对信托监管的有效补充[J].金融时报,2005.

信托理财产品范文第6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银信合作

中图分类号: D922.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2-60-3

0 引言

根据《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的规定,银信理财合作,是指银行将理财计划项下的资金交付信托,由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并按照信托文件的约定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的行为。该规定认可了银行将理财资金用于设立信托。但是有关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一直都是理论界争议的焦点,银信合作中理财产品项下的投资者、银行、信托公司三方的法律关系究竟是何,尤其是在投资产生亏损的情形下,三方法律关系的界定不同将导致不同的责任承担后果,本文从一起银信合作领域的纠纷案件入手,结合信托关系的设立,从而分析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

1 案情简介

陈耀认购光大银行杭州分行(以下简称“光大银行”)的理财产品成立同赢八号资产管理计划,光大银行再以同赢八号项下的理财资金委托国投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信托”)设立的单一信托。在理财产品发生亏损的情形下,陈耀要求赎回理财产品,但是不属于陈耀与光大银行签署的投资计划书中约定可以及时赎回的日期,待实际赎回时,理财产品已经发生了较大亏损,陈耀要求光大银行承担损失未果,故要求其披露与信托公司签署的信托合同(以下简称“本案”),一审败诉后二审上诉。

二审法院认为,陈耀与光大银行签订的产品协议书在双方之间设立了委托理财合同关系,约定由陈耀向光大银行购买同赢八号理财产品。该理财产品的投向为委托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而该信托计划系光大银行针对该理财产品所募集的全部资金统一设立的,而并非为每个投资者所投的资金单独设立的。本案系陈耀因购买光大银行的理财产品而引发的委托理财合同。而非陈耀直接购买信托产品而与信托公司发生的信托合同纠纷,故陈耀要求光大银行单独为其与国投信托签订全套信托文件亦缺乏依据,综上,陈耀的上述请求未能得到支持[1]。

本案中有两层法律关系,一是陈耀理财产品投资者与光大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二是光大银行以理财产品的资金设立信托的法律关系,这两者法律关系的界定,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性质不同,将影响信托关系的成立与否,也将导致案件最终的结果发生变化,因此,本文依据不同理财产品性质界定的理论,分析银信合作领域中对上述法律关系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2 将理财产品中投资者与银行的法律关系界定为委托关系

关于何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层面的规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称“银监会”)于2005年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根据该规定,商业银行提供综合理财服务,就在客户与商业银行之间构成委托的关系,银行根据客户的委托和授权,由银行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而通常所称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也指的是综合理财服务,因此,有观点认为,投资者认购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与银行构成委托的关系。

如双方成立委托关系,那么依据《合同法》第四百零一条的规定,虽不存在单独以陈耀名义签署的信托合同,但是陈耀作为同赢八号投资者之一,与其他投资者一道委托光大银行进行信托投资,是有权要求光大银行提供其作为同赢八号整体的人签署的信托合同。况且,披露信托合同,并不存在损害同赢八号其他委托人的情形,也不需要征求同赢八号其他委托人的事项。

但陈耀败诉的关键是其认为银行作为人同赢八号项下多个投资人成立信托,其与信托公司之间成立的是一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银行应当其与信托公司签署多份信托合同,殊不知,信托行业内,对于银行以理财资金设立信托的,信托公司通常与银行签署单一资金信托合同。委托关系下,银行系作为理财产品投资者人的身份还是作为资金所有人的身份来设立信托,所设立的信托为单一资金信托还是集合资金信托,关系到理财产品投资者与信托公司之间是否存在信托关系,故以下区分情形进行分析。

2.1 银行作为理财产品投资者的人,代为交付信托资金并设立信托

在此情形下,银行为名义上的委托人,理财产品投资者为实际的委托人。但理财产品投资者如要与信托公司产生信托关系,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疑问。

首先,设立信托,信托财产应当是委托人合法所有的财产。商业银行虽然不是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但该资金也可以理解为投资者委托银行向信托公司交付的信托资金,因此,如理财产品项下投资者的资金系合法所有的资金,则不存在该方面的法律障碍。

其次,采取信托合同形式设立信托的,需要委托人与受托人就信托合同的签署达成合意。如银行事先并未披露其以理财资金设立信托的,受托人认为仅需要依据银行的意愿管理信托,但实际上最终将需要听从理财产品背后众多委托人的指令,受益人也由银行一人变更为众多的受益人,受托人是否在该等情况下同意担任受托人的意思表示没有体现,如受托人同意继续担任受托人,自无问题,但如受托人不同意的,则委托人及受托人就签署信托合同这一合意实际上没有达成,信托不成立。

如银行事先披露系其以理财资金设立信托的,受托人仍然同意设立信托的,法律并未禁止委托人委托他人代为签署信托合同并设立信托,因此银行可以作为众多委托人共同的人签署信托合同。虽然实践中,银行与信托公司的合同中通常并未明确表明银行作为理财产品投资者的人。

再次,如果商业银行披露了其作为理财产品投资者的人签署信托合同,那么受益人同时是理财产品项下的投资者,则商业银行可以作为众多受益人共同的人,自不存在法律障碍。如果没有披露的,则受益人不是不确定,而是发生了重大的变更,也会因为上文所述设立信托的合意没有达成,而导致信托不成立。

这样理解,如商业银行明确向信托公司披露其作为理财产品投资者的人签署信托合同的,则其作为人设立信托是合法有效的,陈耀与信托公司之间成立信托关系。同时,由于理财产品投资者人数在两人以上且交付的信托财产为资金,因此符合《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中有关集合资金信托的定义。但是,《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项下对于委托人的资格及最低资金来源通常进行了限制,而一般的理财产品投资门槛为人民币5万元,远低于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委托人资格门槛,大多数理财产品投资者并不符合上述规定。

《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为2009年银监会出台,《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为2008年银监会出台,如银行作为理财产品投资者的人设立信托的,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银行只能以符合《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合格投资者的资金交付的理财资金才可以最终设立信托,并且人数上也应当有限制,但是有关银信理财合作领域的监管规定,如《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09]111号)第六条只规定特殊领域投资的,理财资金投资者才需要符合《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要求,但未限制人数,在其他银信理财合作领域也没有限制性的规定。

实践中,在银信理财合作领域信托公司不会适用《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银行与信托公司之间通常签署单一资金信托合同,该规定中有关于委托人及受益人权利、受益人大会、受托人职责、信息披露等诸多有利于委托人、受益人条款在信托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单一资金信托合同中通常不会体现,信托合同中诸多设计也是从银行及信托公司的角度出发,并未考虑到众多理财产品项下投资者的情况,所保护的是银行自身而非理财产品投资者的权益。

2.2 银行与理财投资者之间构成委托关系,但银行以自己所有的资金设立信托

在此情形下,货币作为特殊的种类物,交付即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因此投资者将资金交付给银行,该资金所有权即归属于银行,银行系以自己名义、自己的资金并以其自身为受益人设立单一资金信托,至于银行最终资金来自于通过发行理财产品获得还是运营而来的自有资金,银行设立信托的意愿是来自于理财产品项下投资者的约束,还是出于银行自身,银行获得收益后分配给自己还是分配给理财产品项下的投资者,均不影响信托的设立,信托关系仅存在于信托公司与银行之间,而投资者只在与银行之间的理财产品项下对银行存在委托关系下对银行的债权,与信托公司之间不存在信托关系。

这种解释似乎更符合实践,在银信合作领域,尤其在发生信托产品兑付危机时,如果委托人是银行且以理财资金认购的,信托公司通常不会理会理财产品背后的投资者,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也通常不会直接去追究信托公司的责任,本案中,陈耀也是因为追究光大银行责任无果后才通过要求披露信托合同的关系去追究相关方的责任。

3 将理财产品中投资者与银行的法律关系界定为信托关系

上述将理财产品界定为委托的关系,进而区分情况界定投资者、银行与信托公司之间的关系,虽然也是一种解释方法,而现实是,投资者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不完全符合委托的关系,而以此来解释投资者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也不利于投资者权利的保护,理由如下:

第一,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走向平民化,小额化及便捷化,对大多数的投资者而言,银行与一般的理财产品投资者不会就理财资金如何进行投资运作进行一一的协商,而是限定投资范围、投资比例,投资者并不会关注银行具体如何投资,很多事项银行也不会征求投资者的同意,投资者大多数关注是否足额收到到期分配本金和收益,这与信托关系中受益人享有受益权的目的是一致的,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态度与委托关系项下委托人对于人处理事务的控制权不一致。

第二,委托关系中,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人勤勉尽职、忠实义务、谨慎义务等等,因为传统的委托关系中,委托的事项通常简单、单一,通常是事务性的,被人没有过多的自由裁量权,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银行通常处于主动投资的角色,所处理事项的复杂程度、所具有的自由裁量权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人职责,这也与传统的人角色不符。

第三,委托关系中,被人的财产并没有与人的自有财产、人管理的其他财产严格区分并享有独立性,因而就会出现在银行破产的情形下等极端情形下无法保证委托理财产品不受银行其他债权人的追索,也无法保证银行不挪用某一理财产品项下的财产用来偿还其他理财产品,加大了理财资金的投资风险。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将理财产品中银行与投资者的法律关系界定为信托关系,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也更加符合信托关系的特征。

但目前将理财产品法律关系认定为信托关系,仍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1995年《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2001年颁布的《信托法》并非一部信托业法,关于法人作为受托人的资格也并无明确规定,并未限制商业银行作为营业信托的受托人,但是也并未明确予以认可,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在2001年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布执行后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营业性信托的受托人主体限定为信托投资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我国金融机构采取分业监管,这或许是银监会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采用委托关系来定义投资者与银行之间关系的原因之一。

然而,随着泛资产管理时代的到来,不仅仅是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保险公司及其设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等众多的资产管理机构均可设立各种形式的资产管理计划或者私募契约型基金,由于上述国务院办公厅的相关规定,上述关系均无法合法的纳入信托的法律关系中,只能界定为委托关系,但委托关系显然已经无法很好的解释这些资产管理行为的设立、管理、分配等等行为,虽然这些领域相关的监管规定均规定委托财产与固有财产、与其他管理的财产相互隔离,不是破产财产,但毕竟法律层级过低,可能无法得到法院的认可。本案作为业内较为简单的银信理财业务尚且有如此纠纷,而交叉同业投资产品更使得用委托关系来解释变得更为复杂,复杂的金融交易结构,动辄三层以上的法律关系,如简单套用委托关系,既加大了交易成本和法律关系的不确定性,又增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4 根据理财产品种类不同区分投资者与银行的法律关系

有观点认为,投资者与银行的法律关系应当根据理财产品性质来进行区分:

一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合同关系,这一类法律关系主要存在于理财顾问服务;

二是借款合同关系,这一类合同关系包括保证收益和保本浮动收益两类;

三是信托投资关系,这一类关系主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2]。

也有观点认为,在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中,商业银行与投资者之间是债权、债务关系,在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中,银行与投资者之间是一种信托关系,在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中,银行与投资者之间是一种有担保的信托关系[3]。还有观点将理财产品区分为资产管理类理财产品、衍生产品交易类理财产品,前者是信托关系,后者是交易关系[4]。

笔者认为,对于单纯与相应产品或者指数挂钩的理财产品,实质上是一种场外的衍生品交易,与本文所讨论的理财产品非同一种类。

将固定收益类产品或者保本保收益等有保底条款的理财产品界定为一般的借款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则在银信理财合作领域,投资者仅与银行发生法律关系,与信托公司不产生直接的法律关系,银行与信托公司之间产生信托关系。

固定收益类产品与浮动收益类产品的区别在于收益方式不同。在目前实践中,如果适用委托关系来解释投资者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则存在超过固定收益部分归属约定不清的问题,事实上这部分收益由银行获得,发生亏损时,也并非所有投资者均无法接受。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一般较小,收益比存款要高,投资者自愿让渡超额收益部分来换取固定收益,贸然将固定收益类产品界定为借款关系或一般债权债务关系,实际上不符合投资者与银行的本意,可能会降低银行发行该类产品的积极性,最终会减少投资者投资可选择品种。信托关系中同样可以按照固定收益方式分配收益,目前信托公司发行的有预期收益率的信托产品实际上就是固定收益类产品,超过固定收益部分将作为信托报酬分配给受托人,因此,收益分配方式并不会影响基础法律关系。

保底条款是否有效,一直是有争议的。笔者认为,商业社会双方意思自治,只要不涉及到非法集资等刑事领域,则在委托框架下或者是在信托的框架下,保底条款也均可以是有效的,不见得借款关系就比委托关系或者信托关系附加有效的保底条款对投资者更为有利,承认保底条款是否有效其实与人或者受托人的利益更为密切,从根本上而言是一个政策考量的问题。我国规定证券投资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不得保底,是从投资发展、金融稳定性的角度出发,但是日本的信托业法规定,“由信托业(受托人)保证本金不受损失并保证最低收益率。倘若此项保证落空,即使受托人已善尽其职,也得负责补偿本金损失或补足最低收益”,可见信托公司也是可以保底的[5],信托关系并不必然无法包容保底条款,没有必要因为保底条款的存在而将委托关系或信托关系界定为借款或者一般债权债务关系。

另外,这种认定相比于前两者而言,投资者不仅无法主张信托关系下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受托人的过错等等,也无法主张委托关系项下人的过错,对该类理财产品投资者的保护更加弱化。

5 总结

金融行业创新层出不穷,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并非一成不变,当用委托关系已经无法解释投资者与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或者解释起来非常费劲,令人费解,而用信托关系来解释起来更为简单、清晰,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更规范地促进行业发展时,则适用信托关系将成为一种趋势。

参 考 文 献

[1] 刘贵祥,金赛波,刘建宫,冯守尊,张凤翔.中国法院委托理财纠纷案件裁判文书精选(2002-2013)(上册)[M].法律出版社,第197页至第200页.

[2] 张大海.银行、保险理财产品诉讼证明责任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2009(4).

[3] 潘修平,王卫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若干法律问题探讨[J],现代法学,2009(7).

[4] 安伟,王忠钦.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关系与分类监管探究[J],金融监管,2011(10).

信托理财产品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财富管理 银信合作 票据理财产品 监管政策

中图分类号: F830.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1770(2008)011-050-05

一、银信合作开展票据理财的模式和产品特征

(一)票据理财产品的具体模式

目前,市场上既有的票据理财产品均为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推出的票据资产集合资金信托理财计划(本文简称票据理财产品),它采用了银信集合资金信托合作方式。从合作双方看,委托方和受托方主要为国内知名的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见表1),从而增强了普通投资者对该类理财产品的认同度。

在此模式中,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成立一个特定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银行作为委托方和受益人,将已经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或保贴的商业汇票等票据资产所对应的权利,以约定的利率转让给特定的信托计划,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从事理财计划设计和管理。以该信托计划为依托,银行向投资者发行理财产品,将募集到的资金专项用于投资该信托计划。(见图1)。

根据银监会《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对信托计划对应的票据不按照一般票据转让的要求办理票据背书后由信托公司支配,而由银行作为该信托计划中票据资产的托管人进行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信托公司通过签署《票据资产委托管理合同》的方式将票据资产委托发售银行管理。如果信托计划对应的票据因为承兑银行的自身原因,或者票据权利存在瑕疵,或者因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票据被拒付的,受托人不能直接向承兑行行使付款请求权,也不能向包括发售银行在内的票据前手直接进行追索,而只能由发售银行作为该信托计划所对应票据的名义持有人代受托人向票据承兑行行使付款请求权及向发售银行的前手依法追索。在理财计划到期时,该信托计划的收益在扣除了信托公司和银行收费后、票据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获得相对应的理财收益。

(二)票据理财产品的一般性设计特征

根据银监会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规定》和《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规定》等的要求,银行在发售票据理财产品时均提供了相应的产品说明书进行风险提示。从可获得的同类产品的说明书中可归纳得到票据理财产品的一般性特征(见表2)。

银行在收到信托计划受托人足额支付的信托利益后三个银行工作日内将投资者理财应得本金和收益划转至投资者指定账户。其中,该类理财产品的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一般都较发售当时市场同期限银行承兑汇票平均年化收益率低0.8-1%,主要是扣除了信托公司的委托管理费、银行资产托管费、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举例说明如下:

9月初,国内市场同期限银行承兑汇票平均年化收益率约为5.0%,银行通过设立信托计划投资银行承兑汇票须向信托公司支付信托管理费、信托资金保管费、票据委托管理费等费用合计约为0.5%,同时扣除个人投资者支付的银行理财销售、托管及管理费用约0.5%后,产品到期后,若所投资的票据资产按时全额收回资金,则客户可获得最高年化收益率约为4.0%,即客户最高年化收益率4.0%=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率(约5.0%)-(信托管理费+信托保管费+票据委托管理费等)(约0.5%)-(销售费用+托管费用+投资管理收益)(约0.3-0.5%)。从收益分配中可以看出,银行和信托公司均可获得较为可观的收益,这是银信合作推出理财产品的重要经济动因。

(三)银信合作开展票据理财产品的业务特征

与银信合作开展的其他信托类理财产品相比,票据理财产品还具有如下独特的业务优势:

第一,票据资产转售无须征得承兑人同意,简化打包过程。与贷款信托理财不同,票据理财产品的基础性资产具有法定的要式性和可转让性,形成信托集合计划出售时,无须与债务人(承兑银行)商洽即可打包转售,省却了信托产品繁复的打包过程。

第二,票据理财产品无需信用增级,为资本节约型产品。信托产品出售时,银行一般须为信托产品的基础性资产以担保的方式进行信用增级,但银监会在2007年10月颁发的《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中对商业银行为信托计划等融资性项目担保做出了限制性规定,因此商业银行改以信托产品借款人提供抵押担保的内部信用增级,或由商业银行为借款人提供贷款承诺的方式进行外部信用增级,但贷款承诺须耗用银行的经济资本;而银行承兑汇票本身就是银行信用,毋需进行信用增级,对资产出售银行来说,由于承兑银行已对持票人做出了到期支付的承诺,其中已包含了票据理财产品的本金与收益,所以此类产品为资本节约型产品,无须耗用经济资本,同时具备了保证收益型的特点。

第三,票据理财产品不受贷款额度限制,可以实现真实销售。在信贷资产打包成信托集合计划出售后,虽然信贷资产已由银行表内移至表外,但通常信贷资产的借款人仍须依赖原贷款银行的融资支持偿还借款,很难形成真实销售;而票据的贴现与转让完全依存于票据关系,贴现银行只要形成贴现买入理财产品卖出的持续循环,就可借助信贷资产证券化途径实现真实销售。

二、主要商业银行票据理财产品发展的市场概况与特点

(一)银行票据理财产品发展的市场特点

2004年7月,中国光大银行与福建联华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合作推出了国内首个票据理财信托计划。其募集资金将用于受让光大银行提供的银行承兑汇票,销售对象为个人客户,投资申购起点为30万元,预期年收益为3.16%(同期银行定期存款税后收益为1.58%),期限为1年,预计总规模为1-1.5亿元。此项信托产品开辟了个人借助信托公司平台进入银行票据市场的渠道。

此后三年,票据理财产品并不多见。随着2008年从紧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的加大,票据资产信托类理财产品异军突起。从不完全统计信息资料整理得出,2008年来市场上多家银行推出的票据理财产品种类繁多(见表3)。

根据可获得的市场信息分析,银行票据类理财产品市场呈现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发售票据理财产品的银行类型众多。从表3中可以看出,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票据理财产品,不仅中资银行发售票据理财产品,部分外资银行也推出了同类产品。

二是票据理财产品形成系列化,募集资金开始逐步走上规模化发展方向。如招商银行推出的“金葵花”招银进宝票据盈理财计划,截至8月末已发售79期,募集资金总体规模350亿元;交通银行推出的“得利宝”新蓝系列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该行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2008年已发售不少于50期,募集资金规模在80-100亿元之间。

三是票据理财产品类型较为丰富。从理财产品的支持资产看,除了投资于银行承兑汇票的基础型产品,市场上还出现了结构型和链接型票据理财产品,支持资产除银行承兑汇票外,还包括央行票据、国债和短期融资券等,甚至与股权或外币链接;从收益类型看,多数票据理财产品被设计为固定期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但也不乏部分银行设计推出了固定期保本固定收益型产品;从认购币种看,票据理财产品的认购币种既有人民币,也包括QDII、QFII等外币;从产品设计看,有的商业银行还推出了多款票据理财产品,如招商银行在“金葵花”招银进宝票据盈理财计划基本型之外,还推出了“金葵花QDII景顺中国基金”和“金葵花QDII富达基金-中国焦点基金”两款链接型产品。

(二)工商银行票据理财产品开展的概况和特点

工商银行作为国内“第一贴现银行”,对票据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其票据理财产品的发展状况也颇为业界关注。

2007年后,工行在理财产品上开始重视稳健收益型,推出了“稳得利”人民币理财计划,主要是与信托公司合作推出的贷款融资类(含票据)信托、股权信托和货币市场投资计划,2007年共发售了22期,其中20期为单一企业贷款信托型,2期为股权信托投资型。2008年2月28日,工行北京市分行推出2008年第5期“稳得利”一个月票据理财信托投资计划,工行首期票据信托类理财产品问世,该计划募集资金上限为人民币20亿元,被设计为固定期限非保本浮动收益型,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2%。此后,“稳得利”系列票据信托理财计划不定期发售多期,截至三季度末,工行2008年共发售票据类信托理财计划19期,均为固定期限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其中,16期为90天,108天和30天的分别有1期和2期,收益率在3.7-4.2%之间,募集规模达到805亿元,平均每期募集资金42.37亿元。从工行发售票据理财产品的机构看,全部由北京、江西和广东三家分行发售,其中,北京分行发售了11期,募集资金达到385亿元,江西分行发售了6期,募集资金达到350亿元,广东省分行发售了2期,募集资金60亿元(具体见表4)。

从工行发售的票据理财产品数量和募集的资金规模看,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有二:其一是工行票据理财产品已形成系列化,“稳得利”票据投资信托计划成为工行基础型票据理财产品,此外,工行还推出了增强型货币市场资金信托投资计划,它是结构型票据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银行承兑汇票、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企业短期融资券等银行间市场固定收益品种;其二,与同类产品相比,工行票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最大,单期募集资金均为亿元级,最高的单期募集资金达到百亿元,而其它银行同类产品大都为万元级,普遍在3000-7000万元之间,少数达到亿元级,但一般不超过5亿元。

三、银信合作创新票据理财产品的动因和市场前景分析

(一)2007年以来银行推出票据理财产品的主要动因

2007年,人民银行为配合国家经济宏观调控,对商业银行实行了将票据融资额纳入贷款规模的窗口指导政策。此后,商业银行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将新增贷款额度倾向于高利差的中长期贷款,使商业银行体系的票据融资额从2007年4月的历史最高额开始呈现逐月下降态势,至2008年3月末票据融资额较2007年4月末下降了35.5%。与此同时,多家商业银行在近两年中剥离了不良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在境内外公开上市,使资本充足率大幅度上升,为满足企业的融资需要和规避贷款规模控制,商业银行转而以银行承兑的方式来解决客户的融资需求。

针对市场上呈现出大量的银行承兑汇票在不断开出,但却因票据转出渠道不畅使商业银行不愿贴现的状况,一些商业银行将信托公司拓展为票据转出渠道之一。2008年初,部分银行利用信托渠道适时创新票据理财产品,将已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打包后,与信托公司合作开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改由银行零售渠道,销售给小额投资者。票据理财产品一经推出,引起市场关注,深受市场欢迎,招行、浦发、民生以及工商银行等都在2008上半年相继推出了此类产品。

从银信合作推出票据理财产品的动因和功能看,票据理财产品满足了包括银行、信托公司和投资者在内的市场多方需求。

对银行来说,在从紧货币政策环境下,银行通过发售票据理财产品,节约了贷款规模或缓解了资金缺口的问题,可以开拓新的客户和资产业务,并可获得费、手续费与资产托管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同时,银行通过开展票据理财业务,可以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提高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对信托公司而言,由于信托公司的经营转型需要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和创新适合当前市场的产品,而其原本着重开展的房地产信托贷款和证券投资类信托理财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加大而迫切需要开拓新的业务合作领域,票据资产信托理财计划符合信托公司这一要求。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2008年以来的股票市场和证券基金类理财产品的的风险加大,更多的投资者将其资金转向寻求较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票据理财产品成为投资者稳健理财的方式之一。

(二)当前票据理财产品的市场优势

从当前市场环境看,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预计理财产品市场仍会维持“稳健+收益”的投资风格。与其他类型理财产品相比,票据理财产品因其自身具有的优良品质满足当前市场对理财产品的要求,具体分析,票据理财产品具备以下三大优势:

一是收益较高,收益预期较为稳定。以3个月产品为例,目前国内同期限银行承兑汇票平均年化收益率约为5.0%,银行间市场债券平均年化利率为3.4%。通过设立信托计划投资银行承兑汇票须支付各项费用合计约为0.5%,扣除银行理财销售及托管费用后,3个月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约为4.0%-4.5%,高于同档期储蓄存款收益,甚至超过一年期定期存款4.14%的利率水平。同时,目前货币市场利率比较稳定,票据预期收益也较为稳定。一年期央票从2007年12月25日上涨6.5个基点至4.0583%之后,已经连续15期维持这一利率。在从紧货币政策措施下,银行间市场利率和票据市场利率预期较为稳定。

二是风险可控性较强。票据理财产品的主要风险是信托计划基础资产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由于票据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是银行承兑汇票,因票据本身经过银行承兑,其中的信用风险较低,投资者需要考虑的主要是市场风险。由于票据理财产品的收益受股市波动性影响较小,同时由于贷款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票据贴现与转贴现利率的定价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央行的管理,其波动区间较易预测,市场风险可控性较强。

三是流动性强,符合市场短期化投资需要。当前,伴随着通胀和金融市场波动性的增强,中长期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可能面临不利局面,市场倾向于投资期限偏短的理财产品。票据理财产品的短期投资特点和流动性较强,同时票据理财产品可以在到期后连续滚动发行,可以满足市场投资短期化和灵活性的要求。

四、基于监管与政策层面的思考

从积极的角度看,银信合作创新推出并有效开展票据理财产品业务是在当前从紧货币政策下和金融机构转型发展时期,银行有效进行产品创新的成功案例,它对银行票据业务经营的重要意义在于拓宽了票据转卖渠道,把原本主要是银行间的票据转贴现交易市场延伸到了非银行金融机构,并以理财产品的方式成为普通群体的投资对象。

但更客观地分析,银行票据理财产品的开展存在着较大的政策性风险,这主要在它使银行可以借助于信托渠道利用票据理财产品削弱从紧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宏观调控的效果。从监管与政策制定层面分析,银信合作开展票据理财产品带来的有益启示主要在于:

1.关注票据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监管层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宏观调控“漏出”效应的存在。随着我国金融市场转型和普通大众投资与理财意识的增强,银行产品与服务创新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监管的角度看,银行产品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在得到肯定的同时,也应注意其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尤其是在从紧货币政策下,银行借助创新与央行进行博弈可能会部分抵消央行的调控效果,例如,2008年以来,银行通过发售票据理财产品或与信托合作开展类似贷款信托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贷款规模”监管要求。上述货币调控效应的“漏出”因素的影响应值得监管层面的高度重视,并在采取调控措施时计算在内以及采取相应办法降低此类“漏出”因素的负面影响。对于银行来说,其自身应关注开展此类产品的政策风险,否则非但不能获得创新收益,反而适得其反。

2.完善票据市场的制度建设,规范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

当前,银行开展票据理财产品的一个重要动因在于借助理财产品可以实现贷款规模的“释放”,而现有票据市场制度的不完善是重要原因。我国现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将票据贴现纳入贷款统计口径,这一规定使得银行把票据业务作为调节信贷业务发展的工具,因此,我国的票据市场和银行的票据业务难以保持均衡发展,尤其是在央行紧缩信贷规模时期,银行的票据业务面临极大的困境,这也是本轮从紧货币政策促使银行积极开展票据理财产品的一个制度因素。从促使我国票据市场均衡和规范发展,避免银行票据业务受周期作用大起大落,监管层应从票据制度设计上进步一步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一是适度放宽将票据贴现纳入信贷统计口径的做法,应将票据转贴现业务做为银行间资金业务进行管理,从而改变银行运用票据调节信贷的做法;二是修订现行票据法,尽快推出融资性票据,如银行本票等,使后者成为银行票据业务产品创新的载体,从而促进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正常开展。

作者简介:

信托理财产品范文第8篇

信贷理财产品受新规打击

信贷理财产品在2009年可以说是一片繁荣。统计显示,2009年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共7315款,其中,投资于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3661款,占比达50.1%。仅2009年下半年,银行就发行了2668款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占该类产品全年发行量的72.9%。可以说,2009年,在债市、货币市场无亮点的情况下,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受到追捧,并且收益回报也不错,很多产品年平均收益都超过了3%。

“风光独好”的信贷理财产品却在2009年年底遭遇变数。

2009年12月14日和23日,银监会下发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理财产品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这给火爆的信贷理财产品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新年第一周(1月1日至7日),在22家银行发行的89款个人理财产品中,仅有6家商业银行发行12款信贷理财新品,仅占市场份额的13.48%。数量与节前最后一周相比骤减67款,降幅达85%。

叫停因为风险大

信贷理财产品受到监管,是因为其可作为银行向企业新发贷款的工具,且不受信贷规模的限制。

据银率网理财分析师的解释,信贷理财产品原理是,银行将其信贷资产通过信托公司转化为理财产品向客户发售;商业银行通过发行这样的产品,将募集到的资金通过信托的方式,专项用于替换商业银行的存量贷款或向企业新发放贷款。

通过发行信贷产品的方式,变相给企业发贷款的资金,将不会出现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相关的监管部门很难掌握其规模、风险。当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不足时,就可以选择增加发行信贷理财产品的方式,给企业发放贷款。

2009年下半年信贷有所紧缩,信贷理财产品也呈爆发式增长。2009年9月份,当月信贷理财产品发行量较8月份激增了63%,共有26家商业银行发行了345款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其中有193款的产品全部用于投资银行的存量信贷资产,比8月份增长130%。11月,更是突破300款,创下了年内新高。

银监会的新通知,切断了银行变相发放贷款的渠道。

对于信贷理财产品,新规规定今后商业银行必须实现信贷资产与其所有者剥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认为,作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信贷类理财产品仍存在风险。“从表面上看,该类贷款的所有权通过信托公司转移了出去,但现实中,如果借款企业出现信用风险,往往由银行提供贷款,因此绝大部分的风险仍留在银行。”

其次,某些理财产品甚至用新发产品发行解决到期兑付问题,这种“无本取贷”的模式更是加剧流动性风险,随着产品规模的扩大,风险也逐渐积累。加之表外贷款不在账簿上显现,监管层无法得知银行业的信贷规模,更无法知悉银行实际承担的风险,从而给监管带来很大障碍。因此,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叫停亦有其合理性。

卓越理财分析师也表示,信贷理财产品其核心是信用。但值得警惕的是,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形势下,部分金融机构为争夺市场,逐渐出现了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的现象,一味宣传高额收益率以吸引客户,对信贷项目质量、风险评级甚至投资方向等关键因素却语焉不详。

信贷产品“变脸”

在信贷理财产品退烧的同时,另一种投资起点与收益率都与其“不相上下”的理财产品――信托贷款产品则开始大量出现。不管是期限还是收益率,都跟2009年底发行的信贷类理财产品类似。

和李女士一样,很多投资者都不解,既然都是贷款类产品,那么现在银行发行的信托贷款产品跟原来的信贷理财有什么不一样呢?

记者致电多家银行理财顾问获悉,按照资产的“成分”来划分,银行信贷理财产品主要可分为存量资产类和新发贷款融资类理财产品。银监会叫停的是存量贷款的理财产品,规定“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已经向企业发放了贷款,然后把这笔贷款打包成理财产品出售给客户,这样银行可以把贷款从资产表内转到表外。这类存量贷款的理财产品被叫停了,但是新增贷款的理财产品没有叫停。信托贷款,就是银行通过信托的方式给企业融资,这类贷款属于新增贷款。

也就是说,信贷理财产品不会终止,因新政改变的只是这类产品的运作模式。以往银行发售的信贷产品,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信托公司拿自己的贷款资源包装成产品,找银行销售;二是银行拿自己的贷款资源,交给信托公司设计成信托贷款产品,继而发售。由于银行的贷款资源远大于信托公司,所以第二种发行方式占主流。但根据《通知》,第二种做法已不符合监管规定。

2010年伊始,信托贷款类(新发贷款融资类)理财产品迎来开门红。

银行人士透露,2010年初,银行销售的信托贷款类产品基本都是信托公司自己的贷款项目,由信托公司自己来管理。

那么,此类产品的风险如何?一家银行人士称,信托贷款理财产品将钱募集来交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自己找项目,银行只是代为发售。相比而言,信托贷款理财产品的收益可能更高,不过,风险也高于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因为不是银行自己找项目。

另外,各家银行可以互相交换各自信贷资产,然后打包给信托公司发行管理。目前这种方式发行的产品并未面世。多家银行零售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这种操作只是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每家银行的风险偏好不一样,如果把其他银行的信贷资产引入进来,满足自己的准入条件,这个难度很大。而且,这种方式发行信贷产品,远赶不上以往将自家信贷包装成产品的速度。

信托理财产品范文第9篇

关键词: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运行机制;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4)-0071-04

一、新疆银信合作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一)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规模逐年萎缩,监管政策影响显著。自银监会《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后,监管部门加大了银信合作业务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对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进行了有效规范和约束,新疆辖区银信合作业务呈逐年萎缩趋势。截至2013年末,新疆辖区银行机构共发行信托理财产品288款,同比减少22款,减幅7.1%;理财产品期末余额6.56亿元,同比减少1.98亿元,减幅23.21%;客户数达到3118个,同比减少2054个,减幅39.71%。

(二)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较高,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支撑点。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加强与信托机构业务合作,达到了银行、信托公司、企业及理财客户多方共赢,银信理财业务收益也逐渐成为其非利息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截至2013年末,新疆辖区银行业机构全年累计销售银信理财产品7.94亿元,到期实际收益率在3.7%-9%不等,银信理财业务累计实现中间业务收入0.12亿元,占被调查银行机构全部中间业务收入总额比重达到35.51%。

(三)银信理财产品期限结构呈现长期化特征。调查显示,新疆投资者对长期银信理财产品偏好增强,理财产品长期化特征明显。2013年度,新疆辖区银行业机构1年内理财产品募集资金2.46亿元,占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量的31.03%,1-2年(含1年)理财产品募集资金0.86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量的10.85%,2年以上(含2年)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量达到4.61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量的58.12%,占比超5成。

(四)银信合作理财资金重点投向债券、特定资产信托收益权和信托贷款项目。新疆大量银信合作理财资金出于避险目的进入货币市场和安全等级较高的短期债券市场。同时,在政府经济刺激计划与银行业缓解自身流动性压力的双重推动下,信贷类理财产品也保持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2013年度,新疆辖区银行业机构投向债券、特定资产信托收益权和信托贷款的银信合作理财资金达到6.96亿元,市场份额占比高达87.66%,其中:投向债券市场资金2.86亿元,占比36.05%,投向特定资产信托收益权资金2.65亿元,占比33.38%,投向信托贷款资金1.45亿元,占比18.23%,其余12.34%资金投向企业股权等。

(五)市场发行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2013年度,邮储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3类机构成为新疆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市场的第一梯队,募集资金总额合计6.81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量的85.8%。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其它上市股份制银行处于第二梯队,募集资金总额合计1.13亿元,占比达14.2%。

二、新疆银信合作理财业务存在的风险要素分析

(一)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不足,存在一定法律风险。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等文件明确要求,各银行业机构开办理财业务必须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向客户提供资产变动、收入和费用、期末资产估值的资产账单,披露的兑付公告中必须列明实际投资资产种类、投资品种、投资比例、销售费、托管费、投资管理费等项目,让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清晰地了解风险。但据调查显示,2013年度新疆辖区仍有8家银行业机构发行的9款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未按照规定及时向客户进行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涉及理财资金4.62亿元,占比高达58.19%,法律风险较为突出。

(二)存在发行短期银信理财产品变相揽储和监管套利现象。当前稳健货币政策流动性趋紧背景下,银行存款竞争和揽储压力日趋加大,为满足监管部门存贷比阶段性监管要求,新疆辖区银行业机构相继效仿利用理财产品资金募集闲置期空当,通过发行短期、超短期理财产品变相揽储,在月末做大存款基数,调节存贷比监管指标,进行监管套利。据调查,2013年度新疆银行业机构销售的银信理财产品期限在1年以内的募集资金达到2.46亿元,占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量的31.03%,占比超3成。

(三)理财产品延期兑付问题突出,银行面临较大声誉风险。调查显示,2013年度,新疆辖区银行业机构发行的288款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中有78款产品受外部经济环境恶化、信托机构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理财产品未能及时到期兑付,涉及资金0.59亿元,占全部银信理财资金的7.48%。银信合作理财产品通常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如果信托理财资金到期后借款人未能归还,理财产品未能兑付造成的损失按协议约定由客户来承担,客户将面临本金损失,同时也对银行造成极大的声誉风险。如:2013年4月,某县农村信用联社与某信托公司联合发行了一期3000万元信托理财产品,期限1年,该信托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已于2014年3月底申请破产,理财产品到期后仅兑付某县联社117万元,剩余2883万元目前仍未兑付,对该联社日常经营活动和声誉产生较大影响。某商业银行于2011年9月联合某信托公司发行的2亿元为期2年的理财产品因投资标的公司处于巨额亏损状态无法到期兑付,该行为解决到期兑付资金问题向该公司发放1.9亿元贷款专项用于兑付客户本金和收益,该行为信托产品兑付“兜底”行为也导致了信托理财兑付风险向银行信贷风险转嫁。

(四)存在部分监管漏洞,银行理财打“球”现象较多。一是以提前终止理财产品存续期“打球”的方式绕过监管。如:某商业银行2012年12月发行的某房产信托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第二期)”,存续实际天数为90天,2013年3月到期。2013年1月,该房产公司提前偿还信托贷款全部本息,信托计划提前终止,存续期仅为15天,属于超短期理财产品。二是以理财产品改头换面绕开监管新规。在银监会强调加大监管力度、严禁通过发行短期和超短期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的背景下,各行相继推出监管临界点期限的“球”银信理财产品,还上调了收益率,个别期次理财产品年收益率甚至达到9%,大幅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三是监管标准的不统一使银信合作业务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球”现象。信托业的投资者准入门槛较高,要求合格投资者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而《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指引》、《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只要求委托人只要满足人民币5万元即可,造成银行与信托公司总是按照约束最少的法律法规来操作。

(五)融资类银信理财业务比例居高不下,对信贷调控形成潜在风险隐患。近年来,新疆银行业机构为减少资本金压力和满足监管要求,借助信托通道平台开展了以信托资产收益权转让和信托贷款形式的融资类理财业务合作,对银行来说既实现信贷资产“出表”,又能坐收中间业务收入而且降低了信贷资产对资本金的压力,随时还能将贷款转回表内,逐渐成为银行躲避监管的工具。但对国家层面和监管部门来说,银行开展融资性理财业务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截至2013年末,新疆辖区银行机构投向特定资产信托收益权和信托贷款等融资性理财业的资金达到4.1亿元,占比高达51.64%,其中8家银行融资类业务余额占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比例大幅超出30%的监管标准。

三、有效促进银信合作业务健康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银信合作理财业务的监管力度。一是规范理财产品的统计及报送口径。建议将信托类理财业务纳入考核体系,可采取银信合作贷款总规模纳入全年新增信贷进行总量控制、纳入存贷比考核以及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将风险资产权重提高到100%等手段,实际上相当于信贷资产考量,限制银信理财不规范行为,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科学决策提供真实的货币供应情况。二是加大银信合作理财业务风险排查力度。建议将银信合作理财业务纳入专项评估和监测范围,对其影响金融稳定的潜在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同时加大对该类业务的风险排查力度,重点排查不当宣传、不规范运作的资产池、不透明、自营与不分等可能引发风险的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防止银信合作理财业务风险向自营业务或其他业务蔓延。三是加大对银信理财业务市场准入、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力度,严厉查处违规银行,尽快构建并完善银信理财产品非现场监测系统和交易系统。

(二)加强银信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规范银信理财产品销售行为。商业银行要对其银信理财业务情况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便利公众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进行充分监督,增进公众对商业银行内生性管理行为的信任。同时,作为受托人角色,应当另行确定适合的保管人,引入”第三方保管”,有效防止商业银行由于“利益趋同”而进行不当行为,以至于对投资人和投资项目发生侵害。在信托合同(理财产品说明协议书)中,要向客户充分揭示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管理风险、提前终止风险、延期风险、信息传递风险、理财产品不成立风险以及其他风险;准确批露参与主体(信托资产委托人、受托人、保管人、借款人)和基础资产配置,不得夸大理财产品到期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标明内部风险评级等级并附上内部风险评级说明,以帮助投资人做出客观的、符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决策。

(三)健全完善银信理财业务监管法规框架。一是针对银信理财产品市场的某些亟需且可能规范的环节,出台单项办法或指引。如对银行内部管理架构设置、理财产品开发设计、会计核算、投资运作、计提风险准备金等进行规范,防止出现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二是进一步修订《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银信合作理财业务的定义与范围、产品结构、运营体制、会计核算办法和信息系统建设、运作流程(包括资金募集、登记、托管、投资、收费、收益分配等)、信息披露、风险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包括机构准入、产品准入、人员资格及责任、监管信息报表体系、具体的检查及处罚规则)等内容进行规范和明确。三是建立完善的信托准备金机制。建议尽快出台信托赔偿准备金专项管理制度,规定信托赔偿准备金的计提原则、方法和比例,运用的范围、途径和方式、信托赔偿准备金管理的具体措施和监管要求,以及违背信托赔偿准备金制度规定的法律责任等,使信托赔偿准备金的计提更加科学合理,管理更加规范,使用更加高效。四是建立健全信托业务相关配套制度。如:信托税收制度、信托登记制度、信托产品流通制度等。五是修订《商业银行法》,从法律层面明确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法律主体地位。

(四)健全和完善银行内部管理模式,规范银信理财业务操作及风险管理流程。一是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银信理财业务资产隔离制度,设立相对独立的银信理财业务管理部门,保证人员、信息以及经营决策的相对独立,有效防止道德风险的危害。二是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实行资产隔离制度和分表核算,避免由于信托业务本身所具有的风险而形成对商业银行自身资产的实际威胁,导致商业银行面临破产清偿等重大风险。同时将银信理财业务纳入银行风险控制体系进行严格监管,避免信托信贷资产形成新的坏账,使银行资产不良率提高,严禁“体外循环”、“帐外帐”。三是审慎选择合作的信托机构。商业银行应建立信托公司客户的准入退出机制,选择规模较大、诚信度高、经营状况良好的信托公司,加强日常管理,防范与客户合作的潜在风险。四是严格限制资金投向范围。商业银行对于信托贷款的借款人应视同自营贷款业务严格进行审查,投向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导向等。五是加强贷款的后续管理,严格资金用途。加强对以贷款为基础资产的理财产品资金用途的监管,确保资金合规使用。严格监督资金使用方按照信托贷款合同中的约定用途使用资金,严禁擅自改变用途、挪用或扩大使用范围。六是严格遵守宏观调控的安排,统筹安排银行信贷规模。目前,信托贷款未纳入信贷规模统计,但商业银行在开办贷款类信托理财产品时,应综合考虑信贷规模管控政策对于资金投融资运作的影响,积极与外部监管部门协调沟通以信贷资金贷款承接到期信托贷款的可操作性,统筹安排银行信贷规模。

参考文献

[1]陈彬.推动个人理财业务健康发展的对策[J].西部金融,2010,(3):69-70。

[2]邓伟.商业银行信托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商界,2010,(2):66。

[3]黄丽平.银行贷款类信托理财产品的风险与防范对策[J].现代商业,2009,(33):20-21。

[4]郭俊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与监管对策[J].经济问题,2009,(4):79-82。

[5]邢成.规范与创新:银信合作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金融,2010,(22):41-43。

[6]余忠,张增跃等.对我国银行信托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94-97。

[7]张渝.银行信托理财产品法律问题分析[J].西南金融,2008,(6):60-61。

[8]赵斐,王玮.对陕西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调查[J].西部金融,2011,(4):74-75。

The Study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Bank-Trust Wealth Investment Business and the Risk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in Xinjiang

SHANG Xiao BAI Wenmei1 WANG Liang2

(1Urumqi Provincial Sub-branch PBC, Urumqi Xinjiang 830000

2Turp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Turpan Xinjiang 838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ank-trust cooperation wealth investment products have become one of new profit growth points in the banking sector, and have also gradually been included into the financial planning because of their high yield and low barriers to entry. The paper makes a special investigation on bank-trust cooperation wealth investment business carried out in 14 cities and prefectures in Xinjiang,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levant risks lying in bank-trust cooperation wealth investment products from the business scale, profitability, term structure, investment orientation and other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further resolve the risks of bank-trust business.

信托理财产品范文第10篇

据Wind资讯,6月份,银信合作产品发行量占理财产品发行总量的24.42%。而根据银率网统计数据,2010年第二季度,信托类产品占银行理财产品总发行量的63.7%,环比增长38.6%。

然而,自7月2日起监管层一声令下,备受个人投资者追捧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被沦为“禁地”。未来投资者该何去何从?

7月2日,相关信托公司收到中国银监局及地方银监局口头通知,暂停一切与银行理财业务对接的银信合作产品。一时间,银信合作在业内便风声鹤唳。

对于银信合作风险的关注最初始自去年四季度。当时,国家已经开始出台政策对信贷的增速进行控制,各家银行也因为资本充足率不足逐步放缓了放贷的节奏。但是,各种资金却依旧通过信托这个灵活的平台流向了各个产业,其中信贷类银信合作的数量更是呈现出爆发式地增长。

据数据显示,去年11月当月新发的530款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中,信贷类就有425款,占据了80.19%。更为严重的是,11月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达到了1600亿,超过当月新增贷款总额的一半。

监管部门察觉到了此类业务的异常动态,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信托公司不得将银行理财对接的信托资金用于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

2010年初,银监会进一步下发了《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慎经营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业务,禁止银行为规避信贷规模调控或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而蓄意转让自身信贷资产,并且对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过程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信托类产品被叫停,最直接的可能将影响到银行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

据了解,信托类产品1年期的实际收益率通常在4%以上,是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近两倍,银行的其他固定收益型产品,不论是投资于债券还是票据,实际年收益率均低于4%。

此外,由于银信合作叫停,挂钩信托资产的此类理财产品也将受此影响,收益率可能降低。据银率网统计,二季度,信托类产品占银行理财产品总发行量的63.7%,环比增长38.6%。有分析师表示,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如果银信合作业务叫停,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将会缩减六成。

“如果信托项目没有了,资产池无法配置此类资产,而信托项目是收益率较高的一部分,因此最终收益率将受到影响。加上这些产品,目前销售的50%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将受到影响。”银行人士表示。

“投资生财又少了一条渠道啊。”近日不少网友纷纷感叹道 , 信托类理财产品风险可控性强,且收益普遍高达4%,“炒了那么多年的股,年化收益在4%以下的理财产品,根本吸引不了我。”

的确,信托类产品被叫停后,投资者的选择空间确实小了不少。未来投资者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

理财师建议,求“稳”的投资者下半年不妨选择债券类产品,要“灵”投资者则可选择短期或超短期产品。而偏股票或基金的理财产品,一是现在股票市场走势不明,且风险较高,不建议购买。

对于希望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者,理财师建议可以考虑债券类的理财产品,该类产品风险较低,收益稳定,在投资市场普遍走弱的情况下,可作为资金的“避风港”。

理财师表示,债券类产品的门槛不高,起购点一般在5万元以上,年化收益率在3%左右,虽然没有信托产品的高,但在“后信托”时代,可作为信托类产品的替代产品。同时,考虑到对加息的预期,理财师建议投资者投资短期产品。

上一篇:财产继承权范文 下一篇:投资理财产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