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课堂的特征与生成

时间:2022-05-10 02:50:23

生命化课堂的特征与生成

摘 要: 师生双方生命互尊、互动、互异和互长是生命化课堂特征,师生生命生成与充盈的价值取向、主体间性师生角色、自主学习式教学模式、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是生命化课堂的生成条件。

关键词: 生命化课堂 特征 生成

一、生命化课堂的特征

生命化课堂一方面是指通过课堂教学达到使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与热爱生命的目的,另一方面是指充分尊重和发挥师生生命的主体间性,创造出民主平等、活力无限的课堂,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因此,生命化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1.生命互尊。生命化课堂把师生看作是当下存在的生命体,都具有自己的个性尊严,师生在课堂上相互关怀、支持、理解、尊重、激励、帮助,使教学过程体现出秩序、条理、和谐、安宁、祥和,呈现出人情之美、人性之美、人格之美。教师不仅要用脑子,而且要用心灵去认识学生,应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心中装有每个学生的欢乐与苦恼,还应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内心冲动。

2.生命互动。生命化课堂是师生相互启迪、相互激励的场域,是师生情绪情感相互濡染的场域,是师生人格相遇的场域,是师生思想精神相互贯通的场域。师生双方各自作为交往的主体而投入到课堂中,在走向真知的过程中展开精神交往,愿教愿学、乐教乐学、会教会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创造主体之间的多向交往过程。多向包括教师与全体、部分或个别学生之间的不同性质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个体间、个体与小组或全班、小组与小组间多边式和不同性质的互动。

3.生命互异。生命化课堂正视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差异的场域。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本质是“多”而不是“一”,根本不存在着一个以一驭万的、神圣的权威,有的只是一个千差万别的、秉性各异的生命个体,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都是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的主体,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生命互长。生命化课堂是此时此刻的师生生命共同彰显、充盈与发展的场域。师生双方同在教学中,课堂不仅是学生自我实现之域,而且是教师自我实现之所,师生双方共同在课堂中实现自我生命当下的圆满。对教师而言,课堂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

二、生命化课堂的生成

1.教学价值取向上回归学生生命的生成与充盈。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成为惟理性的教学,以知识教学为主导,造成教育的畸形,从而扭曲人的生命发展。今天的课堂,迫切需要寻找失落已久的精神生命。只有融入知识、智慧之中的生命化教学,才会激扬理性的生命,真正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生命有各方面的需要: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因此,新时代下学校教育培养的新人应该是认知能力、道德面貌和精神力量的统一。在认知能力方面要善于捕捉各种信息、有自我认识能力、有新的思维能力;在道德面貌方面要有自己的价值观、有社会公德;在精神力量方面要有自信、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有承受挫折和战胜危机的顽强意志、有正确的人生目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生命化课堂就是要“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其中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存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思想者,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1]

2.师生角色展示上回归主体间性。传统教学中,课堂是知识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学习效果是用分数作为惟一衡量标准。而生命化课堂中,教师应把学生主体看作是学生自身的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尊、自立、自强、自律的潜力。教师主体性发挥得如何则以学生主体性的大小为判断标准和依据。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不仅学生可以解放他们的眼、耳、口、手、脚等器官,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了自己思维与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能将自己的体验与兴趣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方法、价值观与知识的获取结合起来。课堂将由过去的“死”的、“静”的、“教”的课堂转变为“活”的、“动”的、“学”的课堂。教师的主体作用恰恰在于启发、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产生死气。

3.教学模式选择上回归自主学习模式。我们不必否认独白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无学生参与的教师独白的实施空间已经无处可觅。基于叙事和倾听的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尽,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头脑发胀,昏昏欲睡。而自主学习式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交往和交流,主张要为学生留出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生成性,主张使课堂成为一种师生共同交往、共享经验的场域,使课堂成为师生在特定情景中和为特殊目标而进行的知识、态度、价值观等的分享场域。课堂教学只有发挥师生的生命活力,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成功的教育就是学生自我的教育,自我主体意识强的学生表现为自主性强,学生自愿学习,总是希望闻其所愿闻、观其所愿观、学其所愿学;表现为主动性强,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参与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过程的实施、学习结果的评价;表现为创造性强,学生不愿根据教师事先规定好的程序因循守旧、按部就班,而希望灵活地掌握学习时间,支配学习空间,调控学习进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生来说,自主学习就是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从已知的材料中概括出原则和规律,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4.教学组织形式上注重个性化教学。生命化课堂的核心是针对一个个个体的生命。个体生命的本质特征是主体性和整体性,所以生命化课堂是使学生认识自己、成为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实现自身生命发展和生命价值的活动。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生命的独特性,即个性,是个体动机、需要、兴趣、特长、倾向性及认知思维方式的综合反映,它使人对事物的反映都有个人的选择和特征,形成个人化的精神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照顾集体的利益,又要照顾个别差异,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要在符合群体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教育应该帮助人成为他可以成为、可能成为的样子。当前学校教育要改革国家单一的课程模式,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改革一纲一本的学科模式,实施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学科模式;改革统一的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选科制、主辅修制等弹性教学和管理;改革集体教学模式,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辅导;克服注入式、满堂灌教学,实行启发式教学;克服标准化、统一化的考试办法,实行考试标准多元化、考试方法多元化、考试机会复数化。正如《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指出的:个性化教育是一种思想,一个原则,“就其实质来说,意味着寻求各种不同的变体和途径,藉以按照各种不同的个人特点去达到一般的培养目标”。[2]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

[2]M.V.克拉林.某些国家的个性化教学[J].外国教育资料,1992,(6).

上一篇:用激励点燃学生心灵的智慧火花 下一篇:历史学研究者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