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新生心理问题探析及调适对策

时间:2022-05-05 11:01:15

高职新生心理问题探析及调适对策

从中学走进高职学院,每一位新生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学习环境还是学习方法,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现象和一定的心理问题。只有在短期内尽快调整自己的身心,转变个人角色,才能为今后的大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有效而成功地度过大学时代。下面从一些典型案例来分析这方面的问题,并探索解决的对策。

一、高职新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案例一:王某,男,20岁,2008年入学新生。入学成绩较好,进入大学后感到课程多、老师教学进度快。一方面旧的课程还没消化,新的课程又随之而来;另一方面,自己参加了社团工作,一天忙来忙去,一学期下来,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有两科不及格,总成绩在班级中和入学成绩相比下降24个名次,该生为此很苦恼。

学生王某的困扰主要表现为学业问题,像他这样的状况在新生中并不少见。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不明确

主要表现为:

(1)兴趣广泛,却不能合理地评价认识自己

大学校园里,各种社团活动、学生会组织很多,新生入学时都会吸纳新同学,这为大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了平台。但也出现了学生盲目参加各种活动或参加自己不擅长而力所不能及的工作的现象。结果这些学生从早到晚看起来很忙碌,但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却很少。

(2)目标“真空”

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紧张的神经和疲惫的身心得以调整和放松,没有主动及时确定新的目标,出现入学第一学期的目标“真空”状态。

(3)不清楚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发展方向

这些学生不能合理地确定自己的远期、中期及近期目标,没有及时对大学生涯做一个初步的规划,缺乏合理的目标体系,因而只能被动按照学校的安排简单而重复地生活,或者表现为茫然无措,为学习而学习,结果学习效率低下。

2.学习计划性不强,不能合理地安排时间

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抱有多学知识、学好知识的愿望,但是他们的学习心理还只是停留在愿望层面上,没有实际的计划,没有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于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所需的时间做出合理地分配,没有将愿望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常常出现想学习却面对过多的学习内容而无从入手,继而出现学习焦虑甚至放弃的状况。

3.学习适应困难

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依旧沿用中学时代的学习思维模式,面对大学里学习内容多、进度快的学习状况,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导致学习跟不上、学习信心受挫。进入大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增多,不少学生还未摆脱中学时代那种需要老师监督、被动学习的模式,就会出现当上课听不懂、学习遇到困难时不主动、积极地寻求解决的办法,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缺乏成就感、放弃学习。

案例二:张某,女,20岁,某高职学院大学一年级新生。一直以来有一件事令她感到相当烦恼和压抑,那就是她住的宿舍里总是气氛很沉闷。经常的情况是舍友们都在,却很少有人说话,也没有笑声,总是十分安静,而且室友几乎都是独来独往,相互之间的交流十分有限,更谈不上交朋友了。每到周末或放假就特别想家。

案例三:李某,女,一年级学生。入学以来,她和同学们一直相处得不错,但这也是困扰她的问题。因为她和同学们之间的交往非常密切,每天大家同进同出,几乎没有什么私人的时间,她很希望能有一部分自己的时间,但是又怕会被同学们说不合群。

以上两位学生的困扰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交往的几方面问题:

1.人际关系不适

进入大学,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有些学生多少有些不适应,不能在短期内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

2.社交不良

大学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小社会的环境,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展示大学生的风采。但有些新生在自我认知及社交能力方面不足,在人多的场合或集体活动中往往显得拘谨、紧张,不能正常地与人沟通,不敢表现自己。还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发现自己不如在中学时那么出类拔萃,自信心减弱,进而形成嫉妒心理与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因害怕失败而不愿与人交往。有些学生有交往的渴望,但不会把握交往沟通的方式,不注意说话的场合和说话的技巧,不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充满了兴趣,却又担心失败,只是羡慕别人,而自己积极参加的不多,直接影响了学生在良好的社交中潜在能力的充分发挥。

3.每个人都有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有独处的需要

当人们感到孤独、缺乏感情依赖和理解、没有足够的人际关系时,会为人际关系的缺乏而烦恼;当人们交往过多,难以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时,又会为过多的交往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不安。案例三中的同学正是由于过多地交往以至于失去了个人的自由而烦恼。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无拘无束、自由表现的机会,更需要个人的内省经验。因此,维持交往需要与独处需要的平衡,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前提。

二、高职新生心里问题调适的对策

1.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开展新老生经验交流会

从学生入学军训开始,进行专业思想教育。邀请相关专业的资深教师开展专业介绍,向新生介绍本专业的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聘请企业人员介绍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新老生经验交流会,为刚进大学的新生提供与学长交流的机会,为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供帮助与指引。

2.加强思想教育,坚持目标导引

理想目标是集体和个人不断奋斗的动力,有了明确的目标,不仅能引导大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而且会大大激发其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对学习和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班主任要在工作中坚持目标导向,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新生入校后,启动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明确自己三年的目标,设计毕业以后的发展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目的性地提高个人素质。要开展“成人”教育,培养学生的成人意识。要以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为基点,观察每个学生独特的内涵,有的放矢地进行正面的、健康的教育引导,从而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化人格品质。可以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结合重大事件和主题,深入开展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可以组织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让青春在实践和奉献中闪光。

3.为学生搭建沟通的平台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会正确与别人比较,学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养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个性千差万别,要引导学生从他人的需要出发,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学会与其他同学相处,学会关心、理解、忍让他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我们要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机会,使进他们在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交流情感、陶冶情操、互动学习,从而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同时,营造宽松的氛围,多和学生谈话,让他们知道自己生活在社会中,需要努力适应社会,关心他人就是关心自己,从而努力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4.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

新生中大部分学生第一次远离父母在外求学,刚入学时,在感情上十分需要关爱,班主任要深入宿舍、深入班级,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做学生生活中的朋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让他们认识到良好的体格是今后奋斗的基础。同时,要将学校校规、奖惩制度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中,通过日常管理来约束学生的行为。重视班风和学风建设,注重班干部培养,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渐建立起自主管理的机制。

参考文献:

[1]程纬.大学生心理教育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梁瑛楠.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8(2).

[3]陈思,董宗旺,郝军.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8(3).

上一篇:职业认同:编辑专业成长的源动力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心理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