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认同:编辑专业成长的源动力

时间:2022-10-25 12:58:30

职业认同:编辑专业成长的源动力

专业成长是个体内在的专业特性的提升,包括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专业自主、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的内容。编辑的专业成长主要指编辑专业特质的提高过程,即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或者反省思考的过程中,在专业知识、技能及态度上达到符合编辑专业的标准,并能有效地从事专业工作、正确合理地作出专业判断,最终以提高出版的质量来达成目标。

职业认同则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的职业目标、职业的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相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职业认同一般是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对该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甚至对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都极为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因此,职业认同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

编辑的专业成长,是在其职业认同的基础上终身学习的过程,是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随着职业的发展以及对职业研究的深入,职业认同的概念也愈来愈朝着社会化、多元化、人性化的趋势发展。可以说,在职业认同的发展趋势上,概念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而持续发展。职业认同对于每个职场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对编辑职业的影响则尤为突出。只有当编辑从心底里认同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无所保留地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创造出更多的优秀的劳动成果。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外部矛盾(即外因)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现实的编辑专业发展过程中,人们过多地强调了外因的重要性,例如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讲座等等,忽略了内因的重要性,即忽视对编辑个体的关注。编辑专业发展内驱力不足,无法真正地调动编辑积极性。“出版行业是最具创新性的行业,每本书都包含很多创造性劳动,一定要高度重视出版行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把人才培养作为出版行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好”,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2008年5月7日在出席出版专业高级职称评审会时这样强调。可见,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编辑个体的专业素质的提升。

怎样才能调动编辑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使之成为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呢?本文认为编辑自我的职业认同非常重要。只有职业认同程度高,才能把转变职业理念、优化行为模式、探索专业化技能内化为编辑自我需求,并主动探索规律方法。编辑是决定文化品位的人,如何发现、加工、推出一部好作品,编辑工作是很重要的环节。编辑的职业认同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个体能够被其内化为一种自我约束的道德力量,并极大地影响编辑的职业行为。

编辑的专业成长是经过长期有意识的实践锻炼的过程。一方面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编辑的角色与行为有着全面的规范、要求和期望,所以从客观上促进了对编辑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同时,编辑主体的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亦不断地促进自我积累与完善。实践证明:编辑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来自其自身内在的激励,而职业认同则被认为是编辑专业发展的最为积极能动的激励因素,对编辑主体改进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是编辑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1.职业价值观引领编辑的专业发展目标。编辑必须具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主动对自身进行定位。只有职业认同程度高,特别是职业价值观的引领,才有助于其专业目标的最高实现。编辑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编辑职业所赋予的一定看法、意义的总和,是编辑自己或他人对编辑职业的意义和价值的认知,是人们对待编辑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编辑职业价值观是职业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对编辑职业的基本价值取向,对编辑职业目标和职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编辑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其行为特征具有明显的社会规定性、规范性和示范性,编辑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明确的角色意识和适当的角色行为,是做好编辑工作的重要条件。编辑明确职业定向,形成的职业价值观对其日后的职业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际工作中,编辑通过专业的实践和学习,使其职业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将大大影响其专业发展进程。

2.职业情感有助于编辑更新观念。职业情感是树立正确职业观的基础。编辑的职业情感,是指人们对于从事编辑职业的态度体验,即编辑在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在编辑劳动价值方面所产生的积极态度,是编辑行为的精神支柱和激励力量。编辑职业情感的结构由编辑职业理智感、编辑职业道德感、编辑职业美感三要素构成。稳定的积极的职业情感,将会激励其全身心投入,在自觉劳动中产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职业生涯中获得快乐。编辑的职业情感也是使编辑摆脱纯粹物质功利诱惑,使平凡工作得以升华,变得更有意义的关键所在。

3.职业行为倾向有助于编辑主动探索专业发展途径。职业行为倾向是指人们在职业评价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倾向,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会在职业行为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以促进职业目的达成。人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通常倾向于选择与自我的职业理想相匹配的环境,一般也可以最好地发挥其个人潜能,既有利于在工作中作出成绩,也有利于个人从工作中获得更高的职业认同。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程度,编辑才能主动探索专业发展的途径,主动提升理念,开展专业学习,参与专业共同体,从而真正实现专业发展。

4.职业角色认同有助于促进编辑自我反思。较高的职业认同程度,能促进编辑自己与自己对话,反思自己的研究理论、行为方式、劳动成果等,并逐渐形成“反思能力”,明确编辑的角色认知。编辑角色认同的过程,就是正确认识编辑角色的性质、作用、任务和价值,在情感与态度上接受这一角色,把编辑角色看做是自己,把自己看做这一角色,实现编辑角色的同一性。获得编辑角色同一性的过程,就是编辑角色认同的过程。编辑的角色认同,是一个不断领悟的和长期的实践过程,是一个追求自我进步,寻求专业发展的过程。由于编辑个体的素质、水平、经历、价值观等的不同,对职业角色模式的领悟和实践都很难达到理想角色认同的要求,这需要编辑认真进行职业角色的学习,把职业角色的义务、权利、规范、情感、态度等内化为支配自己行为的角色观念,逐步缩小实际职业角色与期待中的理想角色之间的差距,以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形成职业气质和素养。

基于现代社会对于编辑专业发展中的自主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期待,对编辑的专业发展进行评价的标准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理论素养专业化。即要求编辑学者化,首先应该是“编辑学”的学者,其次才是编辑学之外其他学科的学者。编辑学者化有利于编辑站在更高的角度探究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知识能力专业化。构成编辑素质的最主要方面是鉴别信息的能力,编辑工作的重点是鉴别稿件的优劣。鉴别信息能力的形成,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技能。

3.实践专业化。它是指编辑知识能力和理论素养的结合,是编辑专业的外显形式,是编辑与作者、出版物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是编辑主体专业素质内化的过程,编辑的专业发展最终是在实践中得以实现。

4.品质专业化。主要指编辑对职业的正确认知、职业的情感表现、对自己专业发展的期望、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专业化。

1.通过自我认同,促进自我完善。培养和树立起编辑的职业的认同感,编辑的自我认同是关键因素之一。自我认同是关于人在发展过程中,探寻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问题,它需要把自己作为认识对象,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确定“我是谁”“我要成为谁”等一系列探寻主我与客我的关键性问题。对于个体编辑来说,如若能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认同自己的职业身份,就能对自身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角色定位,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和自我人格的完善。

2.激发编辑内在动机,着力提升编辑的职业精神。编辑的职业精神,是指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编辑行为中的体现和反映,同时也是社会对编辑职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期待和要求。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编辑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编辑要具有强烈的发展动机,从内心喜欢自己的职业,并希望获得成功,才能表现出工作的主动性,促进其职业精神的发展。因此,编辑必须以平等公正为尺度对待作者,以严谨科学的精神对待文稿,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读者。

3.重视编辑职业培训,激发编辑创新意识。创新是编辑活动的灵魂。在整个编辑活动和运作中,编辑思维始终处于求新、求异之中,编辑创新意识的确立和升华,使编辑的客体也体现出创新的独特价值。编辑工作助人的特殊性决定了编辑在行为上必须谨慎,要着重对编辑进行培训、交流,着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只有意识到这一点,编辑才能对职业认同有更深刻的理解,其劳动行为才能更加科学、合理、专业。

4.与时俱进,增强编辑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人们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能力。当前信息时代成为一个由网络信息技术所主宰的全新时代,网络已使编辑的流程、出版等方面发生巨大变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组稿、审核、出版等,使速度与质量均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培养信息意识已是时代的要求。编辑工作本质上就是基于社会发展信息、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市场信息、作者信息、读者需求信息等众多信息之上的一种再创造性活动。因此,编辑要对信息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并积极主动更新知识体系。

上一篇:论高校校报编辑的把关意识 下一篇:高职新生心理问题探析及调适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