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 值得尝试的一种改革

时间:2022-04-27 04:29:40

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 值得尝试的一种改革

[摘 要] 我国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目前我国高校,在计算机人才培养方面还难以适应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改革我国现今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印度NIIT在培养计算机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是推进我国IT产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改革 计算机人才 教学质量

计算机专业教育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因而需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本专科教育,适合IT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教材不多,教学中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的融合,以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都不尽如人意。因而,所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亟须改革。

一、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改革的几个主要问题

当前,IT人才紧缺已成为遏制我国IT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据信息产业部预测,未来5年中,中国IT人才的缺口在1500万~2000万。因此,培育出大量IT应用型人才是实施信息化建设、发展我国IT产业的首要任务。但现阶段我国高校培养出IT人才,却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1.人才培养不能适应行业迅速发展的要求。传统的高校教育虽然为IT行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定数量的人才,但是随着整个行业的进步,编程、通信、网络、多媒体等各个领域逐渐融合,使传统的培养机制已无法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2.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计算机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程序设计和编码调试能力是分析设计能力的基础,更是搞科学研究的基础。但是,目前许多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注重的是知识性、系统性和理论性,教学面面俱到,学生什么都学了一点,可是什么都不精,专业技能不强,工作经验不足。

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严重脱节。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光靠书本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如编程类课程,应该通过项目引导和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系统开发思想,提高软件开发能力。而许多高校并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安排,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但对实际应用还是一窍不通。

4.师资水平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的要求。近年来新入高校的年轻教师,虽然其学历、学位较高,但由于他们一直在从事理论的学习教育,对市场和企业的要求知之甚少,不仅难于筹集适合教学的案例,而且由于自身专业技能不强,因而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即使一些原来在IT企业工作过的老教师,由于长期脱离一线,当年的实践经验已远不能适应现今企业的需要。在这种模式运作下,高校教师队伍所具备的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不对应的情况。

二、NIIT成功培养计算机人才的做法与经验

从全球范围来看,今日的印度软件业可谓如日中天。印度软件业在世界上之所以能有今天的霸主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规范的人才培训为印度软件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NIIT是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的简称,其培训方式已经得到众多国家的认可,目前在全球44个国家共发展了4000多所教育培训中心,累计培训学员达200多万人次。我国计算机教学现今所欠缺的,正是NIIT所擅长的,即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国际接轨的实用型IT人才。

1.NIIT的教学模式。NIIT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是目前国际公认的IT软件人才培养的成功典范。

(1)先进的教学理念。NIIT将课程建立在与全球IT技术发展紧密相连的基础之上,他们长期与全球知名企业合作,再加上自身软件开发的经验,使其能提供先进的教学内容、优质的教材。

(2)互动的教学模式。NIIT特别强调教学与学生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解并示范解决整个问题的过程,给学生树立一个成功的范例,以便于学生效仿。

(3)注重综合能力培养。NIIT 用ISAS、PROJECT,口头演讲等多种形式配合课堂教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在专业技能、表达、沟通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NIIT的教学方法。NIIT采用MCLA教学方法是一种基于榜样的学习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在学习某个知识要点之前,首先要熟记一些基本的概念,然后再在老师的讲解下学习相关的应用,从而由浅入深地学习。虽然此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奠定理论基础,但由于其重理论而轻实践,且每门学科之间关联性较弱,所以使学生在举一反三和知识的横向联系等方面的能力较为欠缺。而在MCLA方法指导下的整个学习是由许多小的教学循环组成。在每个教学循环中,首先是提出一个在企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由教师系统地推理和采用计划编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再对学生提出相类似的另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参照教师的方法和步骤来做。一周或几周就有这样的一个教学循环,最后学生必须将所有这些知识综合地用到解决一个新的实际问题上(每学期都有的项目),且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不仅掌握了各知识点,而且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应的规范,如解决问题的步骤,对问题的标准分析等。

3.NIIT的课程设计。NIIT安排每个学期的课程都有密切的关联,如第一学期安排有:《编程方法和技术》、《SQL SERVER 2000》、《统一建模语言》、《JAVA编程》四门课程。首先,学习《编程方法和技术》,让学生掌握流程图的画法和伪代码的编写方法,为编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接着通过学习《SQL SERVER 2000》,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知识及相应的数据库编程;而后学习《统一建模语言》,让学生学会用规范的建模语言描述项目设计方案,表达编程思想;最后,结合《SQL SERVER 2000》知识,向学生讲授《JAVA编程》课程,并在实训中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四门课的知识,完成一个C/S模式的项目。这样将看似孤立的课程,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相关性。

4.NIIT的教学内容。NIIT在教学中对专业知识进行了分类和精选,并将选择出来的知识点与实际问题进行捆绑。基于这种理念,NIIT在课程的安排上形成了一个个“知识链”,强调前后关联、由浅入深,进而构成了一个贴近实际、内涵丰富的知识技能体系。

5.NIIT的教材设计。NIIT所用教材,都是自己编写。每门教材,依其难易程度及关联性,划分成多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又由两个讲授小节和一个学生独立实践小节组成。各单元都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由教师分析问题,引出所需的知识点,讲解并示范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而后学生模仿老师解决一个类似的实际问题;当两个讲授小节结束后,学生进入独立实践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按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的流程,综合该单元的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最后,由教师对独立实践小节进行点评,并总结该单元的内容。

NIIT每门课都有两本单册教材――《教学用书》和《技术参考》。《教学用书》由一些单元组成,每个单元会列举几个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并给出一个综合应用题目让学生独立实践。《技术参考》则系统、详尽地介绍了某一门技术的知识,并给出相关网站和课外练习,作为学生学习《教学用书》的参考书籍。为了适应IT技术的飞速发展,NIIT几乎每18个月就更新一次教材,以便向学生传授最新技术。

6.NIIT综合能力的培养。NIIT特别重视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为此,他们从课程体系、教材开发、授课方法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创新。“关键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专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项能力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这是从业的基本条件。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革新创造能力和独立制定计划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转换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1)项目训练。NIIT教学的实训环节,体现在PROJECT的实现过程中。PROJECT是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通常在每学期的中期提出,题目较大。例如,第一学期的题目为:“实现一个玩具购物网站”。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JAVA和SQL SERVER知识来实现。学生每次独立实践,都是该PROJECT项目的一个子问题,当该学期教学内容结束时,学生将所有的独立实践进行“组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增加一些新的子模块,这样一个PROJECT就完成了。一个独立实践是一个单元知识的综合,一个PROJECT则是一个学期几门课程的综合,学生在实现PROJECT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的内容。

(2)ISAS训练。在NIIT教育理念中,自学能力的培养远比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为此, NIIT在每学期都设置了“ISAS(信息搜索和分析技能)”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分析技能以及自学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要求学生5人为一组,针对老师提出论题,在规定时间内查找与之相关的资料,展开讨论,汇总并整理成一篇专题报告。并要求学生走上讲台,针对其研究的内容进行演讲。通过ISAS课程,学生不仅能有效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互相观摩学习中,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

7.NIIT对学生的考核。NIIT对学生每学期的考核,包括了ISAS、PROJECT和课程考试三个部分,其中PROJECT占总评成绩的30%,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能力的发展,摆脱了仅仅为考试而学习的单一模式。

三、借鉴NIIT经验,改革我国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准确定位。我国高校在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之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必须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必须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必须为学生搭建宽广的就业创业平台。专业方向的定位,更应遵循专业与职业一致性的原则。因此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过程,即是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匹配过程。

2.课程设置应强调与市场接轨、与企业需求接轨。多数高校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路线,一直是循着编程语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二/三门设计语言(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等主干课程体系走的。这种课程设置,对于培养计算机研究型高级专业人才是行得通的。但对于绝大多数要到企业就业的学生来说,则往往存在着动手能力不强,没有项目经验,适应性较差的问题。NIIT专业课程的设置是,本科前三年的教学应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与市场的接轨,与企业需求的接轨。第四年,将学生进行分流,对考研的学生和直接去企业就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从而实行分层次教学,满足同学们的不同需要。

3.教学方法应突出案例教学,强调技能培养。NIIT的成功在于他们以掌握技能为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其模式为:目标――知识――演示――练习――小结归纳――目标。为此,在教学实施上,我们应尽量抛开传统“填鸭式”的理论教学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步骤的示范性案例驱动教学法;以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实践的互动教学方式形成教学特色。

4.素质教育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现今IT企业对于公司职员的要求,除了需具有项目开发的业务能力之外,还需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判断与决策能力、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适应转换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上述要求是企业对高校 “人才订单”中的关键能力的要求。高校在制订相应的专业培养方案过程中,必须将该“关键能力”的培养纳入其中。

5.强化实践教学中的产学研结合:(1)派教师与IT企业合作。对成熟项目,根据教学要求,在企业做出需求分析和设计的基础上,由专职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分发给学生作为课程设计项目。(2)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要 模拟企业环境,以实现老师讲解、学生现场操作、边学边用的互动式教学;(3)建立纳入课程体系的企业人讲座。对部分课程采取企业工程师授课模式,特别对部分关键课程(或某门课程中的某个关键环节)交由富有实践经验的外聘企业人员来授课。(4)充分利用假期和毕业实习,安排和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做兼职、实习;(5)签约实习基地,向企业外聘高级培训教师;(6)派教师到企业工作实习和培训,帮助教师既可获得丰富的教学案例,又能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增加项目经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计算机教育,2006年02期

[2]计算机创新人才的培养.人才开发,2004年05期

[3]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思考.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构建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7期

上一篇:绩效预算制度创新研究 下一篇: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人力资源开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