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贫困大学生现状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2-07-08 01:28:52

我国贫困大学生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比例逐年增加,贫困大学生问题已成为国家、社会和学校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总书记明确要求“完善资助困难大学生的机制,帮助贫困家庭大学生完成学业”。本文结合我校贫困生工作实践,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状况,总结了贫困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现状

贫困大学生主要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在高等学校学习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的最低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大学生[1]。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就业以及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业的完成,而且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个体、家庭和社会问题。因此,调查分析贫困大学生的现状以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于开展贫困大学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贫困大学生现状

1.1 经济贫困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家庭年收入在1500元以下为特困生,年收入3000元以下为贫困大学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特别是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改革,从1997年全部实行招生收费并轨后,高校学生上学不给钱或少给钱的时代随之而去,高等教育部分费用由个人、家庭负担,大量的高校贫困学生也随之涌现出来。通常一个普通家庭支持孩子读完大学所需要的费用约为5-6万元,而一个困难家庭最少支出大概4万元才能帮助其孩子完成学业,而贫困大学生家庭的年收入仅为3000元左右,4年大学的学费相当于这个家庭11年的收入。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经济欠发达偏远地区、灾区的农村家庭;有的来自城市父母双下岗职工家庭;有的是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有的是家庭突遭意外或不幸,面临经济困难的学生;有的是家庭人口多,兄弟姐妹多人上学的学生。据调查[2],当前高校贫困生的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国家助学贷款、政府助学金、勤工俭学、社会助学基金等,部分优秀贫困生还可以获得奖学金。但是,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基本上用于缴纳学费,国家奖学金、政府奖学金和政府助学金又不能够同时享受,再加上勤工俭学、社会助学基金资助人数和金额的有限性,贫困生每月从外界获得的经济资助不足250元,经济来源少直接导致生活费用低,造成经济贫困。

1.2 心理贫困

一般地说,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以及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因素变化、冲突的影响,人们的心理问题普遍地增多。走出农村进入大学学习的贫困学生,他们的心理负担较其他人要重很多,他们的学费来自于全村乡亲的资助,来自父母常年省吃俭用的劳作,他们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家庭贫困落后的现状。对贫困家庭学生而言,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这也是社会不稳定因素。

1.2.1 自卑心理

家庭生活上比较困难,经济上比较拮据的自卑;现代高科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或更时尚的文化消费差异产生的自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业余特长、就业“资本”等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而产生自卑;个别同学的言行使他们产生的自卑。自卑心理的长期存在就会形成退缩性人格或抑郁性人格,极个别的甚至导致绝望轻生自卑和无望感。

1.2.2 抑郁心理

贫困家庭学生由于经济上的重负导致心理上的重负,从而产生压抑、浮躁的心理,尤其是那些因家庭突遭变故或父母离异所导致的贫困家庭学生,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面对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时,不能较好的调整心态,逐渐形成抑郁心理,终日情绪消沉,积极性不高,缺乏年轻人的活力和朝气。抑郁是贫困家庭学生心理问题较严重的方面。

1.2.3 自我封闭

贫困家庭学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又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高校贫困大学生大多数来自穷乡僻壤的农村,成长环境是造成部分特困家庭学生产生自我封闭心理的客观原因,由于从小生活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中,加上交通不便,文化滞后,思想保守,人际关系简单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他们自然产生讷于言语,羞于交往,缺乏尝试勇气的“恐惧”心理。

2、原因分析

2.1 社会原因

我国教育基础薄弱,公共教育支出比例低,高校又在不断扩招,又使得人均教育支出低;地区发展失衡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加剧,“老、少、偏、穷”地区的学生在高校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2.2 资助体系不完善

虽然政府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种“奖、贷、勤、助、补”的资助体系,但是相对于日益扩大的贫困生需求,助学贷款的额度是有限的,勤工助学的岗位也是有限的……所以,其总体还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

2.3 贫困学生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的一些贫困大学生虽然考试成绩不错,但是当面临一份只需简单专业素质就能胜任的工作时却表现一般;一些学生由于自卑心理和虚荣心作祟,肆意去攀比和享受。

既然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基本状况,总结了贫困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我们就应该有的放矢地寻找解决方法,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我们要努力地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使其顺利毕业,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杜喜荣.论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2006,(7).

[2]徐涛.西部高校贫困生思想问题及教育对策思考[J].乐山师范学,2005,(8).

上一篇:梅子坳采石场滑坡事故形成机理及原因分析 下一篇:图书馆的读者借阅统计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