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高校学生评教

时间:2022-03-28 05:33:29

试论我国高校学生评教

摘 要: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程质量,而衡量课程质量的核心是如何客观评价教学质量。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体验者,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学生评教作为学校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全面掌握和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受到各个大学教务部门的青睐,它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的提高及师资队伍的优化等。然而在学生评教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即部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具有局限性、学生评教指标不够全面、学生评教结果运用不当等。建立学生评教思想引领机制、健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建立有效的评教结果处理机制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学生评教 内涵意义 问题 途径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轨,急剧扩张的招生规模让教学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程质量,而衡量课程质量的核心是如何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体验者,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学生评教作为大学教学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同行评价、专家评价、教师自评、督导评价相比,因评价主体的特性更能体现评价的内在逻辑要求而获得制度优势,受到各个大学教务部门的青睐,我国几乎所有大学都实施了学生评教制度。

一、高校学生评教的内涵及意义

学生评教(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指学生通过教学过程对教师教学工作各要素综合认知,依据一定的标准体系,从学习者角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估。它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兴盛于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我国的“学生评教”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被绝大多数高等院校接受并应用。

学生作为教师教学的对象,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教学的成效与学生的学习受益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高校学生评教是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的有效途径,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方面,高校学生评教工作能及时提供教师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使教师了解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教学特征及教学方式中的优势或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优势部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总结教学经验,并且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有效性,自觉调整或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同时,通过学生评教,可以刺激并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进而在教师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对于一些工作怠慢的教师起到警示作用。高校学生评教能引领教师对高水平教学的追求,从而带动整个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的提高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双向互动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高校学生评教不仅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需求,而且是教学民主的一个重要措施,它能充分体现现代教学中的民主意识,从制度上保障学生与教师平等的地位,给学生民主监督的权力。在学生评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表对各种课程的意见,形成一个师生交流的有效平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他们感到自己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地评价教师的课程教学,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精神。学生通过有效的信息传达机制表达自身的意见,并看到教师相应的改进教学方式,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师的教学当中,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出谋划策,并在实践中确定自己的评价意识,提高评价能力。

3.有利于师资队伍的优化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体验者,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直接受益者,从专业角度来说,他们的评价也许不如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等科学、准确,但是他们与教师接触得最多,对教师的教学风格、方式、特征有深刻的了解,事实上也只有学生才知道教师特有的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是否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以及是否使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受益。因此,学生的评价从一定意义上更能反映教学效果,更能衡量教师的实际教学现状与既定教学目标之间的距离。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评教这一途径获取有效的教师管理资源,增加师资队伍的信息量,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为优化师资队伍服务。

二、高校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评教活动在各个高校的实践当中,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具有局限性

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教师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因此,学生评价具有客观性与合理性,但也不排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部分学生参加评教的动机影响了学生评教的质量。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的关系必然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感情评价,部分学生或许会因为教师对他的批评而产生逆反、厌恶心理,在评教过程中给予教师不公平的评价。其次,部分学生的误差心理使得评价结果产生误差。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觉得教师在一个方面特别突出,而忽略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有些学生缺乏主观意识,人云亦云,对教师的评价也是随大流。这些晕轮效应、群体效应、心理定势等常常会影响学生评价的过程。高校学生评教本应是理性的行为,而部分学生混杂着感性的评价势必会影响评教结果的客观性。

2.学生评教指标不够全面

多数学校采用的是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四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又分了若干个二级指标,对评教表没有详细的说明,加之一些指标太过于笼统,由于价值观存在差异,致使他们不能完全准确地把握指标内容,也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首先,因为学科的差异,不同的专业培养学生的侧重点不同,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对不同科目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判。其次,从评教内容上看,有些评价指标过于单一,仅仅通过单一的选项来评判教师的工作状况,一方面对于教师缺乏客观公平,另一方面没有充分思考的余地,没有自由发挥的可能性。这些势必会影响到评教结果的全面性与有效性。

3.学生评教结果运用不当

学生评教的目的是指通过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客观的评价,使得教师了解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及不足,为教师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改进的方向,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些高校把学生评教的结果与教师的工资、职称评定、奖金评定、优秀评定、年终考核等挂钩,片面夸大了学生评教的作用,然而在学生评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由于学生本身只是受教育者,不一定具有较强的鉴别所传授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前沿性和思想深度的能力,比如一些教学态度严谨、为人严肃的教师由于不善于与学生打交道而被排在后面,这样不仅使得教师在待遇方面欠缺公平,而且挫败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些教师甚至过于追崇学生评教的名次而不惜迎合部分学生的无理要求。这些情况都与学生评教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解决高校学生评教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1.建立学生评教思想引领机制

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对评教工作的全面认识及了解是保证评教结果有效性的先决条件,也是保障评教工作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要想激发学生的参评动机,端正学生的参评态度,必须建立一套学生评教的思想引领机制。通过学校对学生思想的正确引领,让学生深刻了解到评教工作作为高校保障教学质量的一项实质性措施,其目的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教师进行排名,还是为了及时了解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评价形成公平良性的竞争环境,以促使师生自觉自愿地致力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它的作用主要有检查、激励及导向功能。学生在评教过程当中,须具备公民意识,牢牢把握自己手中的权力,认真思考并独立判断,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理性、客观的评价,尽量排除一些感性评价,力求使评价结果客观、有效。

2.健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学生评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化程度,因此健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确保学生评教质量的重要因素。高校学生评教体系中的各个指标都应该充分反映课堂的教学质量,不宜笼统,应具有全面性、代表性、定量性及可行性等特点,并设立学生自主意见栏,让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发表自己的意见,为教师改进工作出谋划策。对于评价指标的内容,在评教表上应该对每一条指标有明确的标注及注释,防止部分学生因为不能完全理解评价内容而作出存在偏差的判断。不同的学科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加以评判,例如外语专业的评价标准应侧重于广度,而数学专业的评价标准应侧重于深度。

3.建立有效的评教结果处理机制

学生评教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全面掌握和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评教的结果,学校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定位,从而建立有效的评教结果处理机制。虽然学生评教是教师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应该承认的是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的作用是有限的,它不能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评教的结果应该与同行评价、专家评价、教师自评、督导评价等结果相结合,客观地、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对于评价结果排名较落后的教师,学校应建立警示及激励机制,让他们认识到自身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杭玲.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及保障措施研究[J].教学研究,2002.

[2]唐璞.高校学生评教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

[3]展爱民.学生评教心理效应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3,(3).

[4]宋彩萍,王江红,李国臣.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改革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2,(8).

[5]沈启正.略论学生评教师的正负效应及其优化操作模式[J].教育探索,2002,(5).

上一篇:院校教学保障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综述 下一篇:践行生本理念,构建高效生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