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时间:2022-04-11 01:10:25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105-02

高中数学“学困生”是指对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等知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不能很好理解,不能够按步骤进行运算、作图和进行简单的推理,不能准确地阐述自已的思想和观点。大部分学生是智力潜能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只要为他们创造开发潜能的条件,学习数学的困难是可以转化的,有的还可能成为杰出人材。我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几种转化“学困生”策略。

一、注重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1.加强数学课程的趣味性。数学这门学科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使人“畏而却步”。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数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使学生在趣味中理解数学概念、性质,建立所学知识的数学模块。

2.加强数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要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学困生上课往往思想不集中,对教师的讲课内容听不进去,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数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给学生带来新鲜亲切的感觉,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3.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进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的品格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敬业精神、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良好的品格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师生感情越融洽,学生越喜欢教师的课,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

二、尊重学生,消除自卑心理

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心理有了明显变化,学生的自尊心意识明显增强。在班级的群体中,数学学困生由于他们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和周围的同学比较,有些同学学习没有他们用功,数学成绩反而比他们好,于是从心里觉得自己不如人家,产生自卑心理。“学困生”会受到老师的责怪、同学的挖苦和嘲笑,甚至是冷眼相待。一旦“学困生”具有自卑感,他们就会时常处于戒备状态,以防老师、同学对他们的伤害,其精神上高度紧张,心理压力特别大,所以,他们对学习数学有严重的恐惧感,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结合“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应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我们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想帮助“学困生”,必须首先尊重他们。对“学困生”我们一定不要讽刺和挖苦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关心爱护他们,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每个“学困生”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长处。要给学生创造“闪光”的机会。比如课堂提问要适应“学困生”的最近发展要求,课常板演也要让“学困生”一显身手,课堂巡视要让“学困生”感到学有靠山。对于“学困生”的闪光点,我们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进取心、竞争力。

三、加强学困生的学法指导

(1)指导学困生课前预习。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比较抽象,逻辑性很强。指导学生预习数学,首先要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多问问题;其次,要将看不懂、想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在上课时注意听老师讲解。

(2)指导学困生上好课。学生数学学习好坏的关键是思考不思考、是否积极思考的问题。用心思考是上课的重要任务和活动。我们要教会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善于积极思考各种问题,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使自己的头脑越来越灵活。

(3)指导学困生及时、经常复习。依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听课后要及时复习。由于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性,复习还要求全面、系统。

四、落实“以人为本”新理念,积极评价,培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正确认识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习内容上分解难度,进行阶梯式的学习,重点强化,难点引导;教法上采用目标分层、课堂分层、变式训练、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积极参与,消除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厌恶情绪,形成良性循环。对于学习方法不当而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1)指导学生应该怎样进行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总结;(2)指导学生应该如何观察、记忆、类比、联想、猜想、归纳、转换等;(3)指导学生应该如何激发动机、磨炼意志、锤炼性格、提高兴趣、培养情感等;(4)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在数学学习中制定计划、谋划解题策略;(5)指导学生应该如何吸取数学思想和培养思维能力。展开学习指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并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将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挖掘出来,通过点拨、启迪、暗示、归纳等途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能力和方法。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下一篇:论小学生的数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