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1 18:35:07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有效方式

高中数学具有综合性强、知识复杂、概念抽象等特点,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都是比较大的,仅仅采用“你听我说”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对改善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应用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对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1 新课程理念含义及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影响

新课程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放在核心地位,通过设置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经历,做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同时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采用针对性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个性发展。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数学原有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学习方法比较单一、落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型,自身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无法实现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提出,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探索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学习、实践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使自己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现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2 当前高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自觉、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使数学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是当前很多高中学校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仍然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按照教材大纲的固定步骤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再加上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种教学方式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失去了学习兴趣。

2.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知识繁多,系统性较强,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从简到难的逐步完成学习,才能打好基础,熟练掌握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但是当前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是按照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走,没有进行课前预习,没有做好课堂笔记,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也没有进行拓展性的训练,学习范围仅仅局限于教材与课堂,所接触、掌握的数学知识面较窄,数学知识体系不够完善。

2.3缺乏高效的学习方法

高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高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简化学习过程,减少无用、繁琐的学习环节,既能帮助学生节约大量学习时间,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部分学生虽然在学习中比较认真,但是却缺乏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将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分类,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晰,分不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主次逻辑关系,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对解题技巧掌握不足,在遇到复杂问题时,往往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只能通过大量演算找出问题答案,花费的时间较差。

3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

3.1课前自主预习

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能够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并针对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做上标记,在学习时思路就会变得更加清晰,同时学习目标也会更加明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蚨懒⒆灾鞯耐瓿裳习,通过布置下节课程的预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识,使学生在正式教学之前进行提前阅读,并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预习结果发表自身观点,然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

3.2课堂交流合作

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思维特点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学生在自主预习之后,针对同一个问题会存在不同的看法,此时便需要通过课堂交流,交换学生之间的观点,使学生能够在相互讨论、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预习完新课程之后,将自己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及困惑提出来,与小组内其他成员交换意见和看法,并通过讨论进行总结,老师在班内进行巡视指导,最后每个小组派选一名代表,将小组的讨论结果在班内进行共享,最后由老师对各个小组进行点评和总结。

3.3课后总结反思

通过课后总结反思,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对于深刻、全面的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在完成课堂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学习过程中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同时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产生联想,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学生在总结反思之后,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拓展性训练,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数学知识,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4 结束语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持续推进背景下,高中数学要想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做到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交流合作、课后总结反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秦丽芳.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5(6):158-159.

[2]王保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过渡期;有效方法

前言:通常教师在高一的数学的教学中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反映在初中数学成绩很好,为什么到高中确总是分数不高,且学习起来相当吃力。为此,有很多同学因为无法适应这样的落差导致了学生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经过这一现象,教师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原因,是因为高中课程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有在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没有衔接好初、高中数学教学更是存在的重要原因。

一、导致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一)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数学刚刚迈入高中校园的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数学课程的学习,认为刚上高一,可以好好的放松一下,其实高一的教学是最重要的,它体现了高中数学的基础,如果基础没有打好,那么对日后的

学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种观念导致了学生跟不上教师授课的速度,使学生基础知识不够坚实。

(二)学习方法不适当

初、高中的数学学习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初中的教学当中,数学的内容较少且教学要求低,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只要记住公式和概念就可以做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规律,依赖于教师的直接灌输式教学模式。而高中数学的内容多且题型复杂,主要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要学会善于思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然而,进入高中的学生大多数还在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上出现了很多困难,没有自主学习和探讨研究的能力。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建议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1]。

二、解决初、高中数学过渡期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在初、高中的教材上有很多知识的衔接点,例如,函数的应用以及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都与初中教材有着重要的衔接,初中的教材中只是对这两大知识点的简单介绍,并没有深入的进行分析研究,而高中的课程中对这两大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就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如果还沿用以前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应该加深学习的深度和扩大知识点的层面。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该根据每个新的知识点相对应来回顾老的知识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点的巩固,特别针对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更应加以着重说明,以此来达到温故知新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该加以指导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教师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面应该根据日常的教学经验,不断总结出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关键,也是成功的重要前提。大多数学生学不好数学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数学学科的学习理论性比较强,不能够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大多数学认为数学的学习比较枯燥乏味,因此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应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认识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应该在教学中运用趣味的教学模式,在有趣的案例中来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最后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以此来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发言和提出自己的观点。总之,就是让学生脱离枯燥的学习模式,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来加强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2]。

(三)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由于涉及的知识面广、授课的速度快等特点,导致了同学们学习困难。学生仅仅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对考试的要求,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要加强知识点的掌握和扩展。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应该通过课外资料来加强学习数学的基础,以更好的适应考试的需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应该充当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应该及时的为学生讲解,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提高解题的能力,为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打下坚实的基础[3]。

总结:学生从初中走向高中,知识体系和思想模式的改变都在影响着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该在根源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模式,针对知识体系的不断变化给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相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做好初、高中学习的衔接,使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更好的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夏淑贞.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111-112.

[2]李素琴.浅析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J].科技信息,2011,25:271.

[3]张嘉月.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2:296.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在新形势下,为了适应新一代人才的培养,高中数学老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借鉴更好地教学经验,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特别是高中数学的专业知识难度大,要求学校配备更好的师资队伍.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培训来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可以同行之间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来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经验.还可以通过进修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2.老师在教学过程要注意初高中之间教材的衔接

老师应当对初中教学方法和课本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针对刚踏入高中校的学生,老师应结合初中和高中的基础知识,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把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相结合,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了解学生学习的能力,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出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去克服高中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难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只有不断去分解知识才能巩固旧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

4.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渐渐成为教学的一种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状态体现出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的接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多媒体像世界的窗户,学生可以从窗户看到外面更多的知识,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去进取,不断去探索,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语随着教育的改革,高中数学教学也将向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新的教学方式下,老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行经验总结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也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综合型人才.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途径

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的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复杂性、难以理解性等特点,只有拥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以发散的思维、灵活的思路、高度的热情解决学习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数学难题,才能实现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目标。本文从分析现行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进一步阐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最后创造性地给出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现在各所高中数学课堂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对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讲述,学生只是单纯听取教师的授课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对老师过于依赖,执著于标准答案,仅依靠多做题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但是所谓的“题海战术” 不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这种模式下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下,缺乏自主学习思维和技巧,学生在课前懒于预习新知识,课后不对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常常是“抓了西瓜,丢了芝麻”,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成绩差,学习兴趣和热情降低,彻底陷入学习数学的迷茫期[1]。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能力指的是经过长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具有的一整套、一系列感知、记忆、联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经过后天培养可以具备的能力。在学生高中数学学习阶段,教师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1)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知识的特点,更快地掌握高中数学知识学习技巧;(2)在学生高中数学学习阶段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式新颖有趣,可以有效缓解高中数学知识的枯燥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3)在高中阶段运用创造性思维方式教学,可以 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快速提高学生数学成绩;(4)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可以让学生具有这一思维模式的惯性,拓展到其他学科,以及更高层次学习中,让学生生活得更科学。总之,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2]。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培养方法: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猜想能力。高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要求高中生学习高中数学知识必须具备拥有观察能力和猜想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猜想力的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细致观察,再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引导,让学生找出知识和问题具有的自身规律,因为高中数学知识具有较高的严谨性,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贯通。例如,笔者教授数列这一课时,面对的问题是求解1,3,5,7,9这五个数的通项公式,先让学生观察这一数列中五个子集之间有什么联系,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整个奇数数列和偶数数列的通项公式。观察法是学生在解决高中阶段涉及的数学问题时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只有具有观察力和猜想力才能游刃有余地使用观察法。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带入日常生活情境中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最初的产生可能只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随着发展不断完善,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类问题,为人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例如,笔者教授概率这一课时,将骰子、硬币等日常生活常见物品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将太阳的东升、西落、明天会不会下雨等自然现象引入课堂例子中,学生在涉及这一类生活化情境问题时参与热情高涨,踊跃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在以后数学学习过程中广泛将数学引入生活情境,如此便可形成这一思维惯性,做到“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3]。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当代全球已进入第四次产业革命时代――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人类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高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时,应该广泛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现代化网络技术。例如笔者教授多边形这一课时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中的投影仪将圆柱各个侧面展示给学生,学生很快画出圆柱各个侧面的俯视图、仰视图、左视图和右视图。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学生所要面对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数学图形的特性,这些设备应该广泛应用于高中数学几何知识教学中。拥有空间思考力是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

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有关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培养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希望更多高中数学教师在阅读本文的基础上,给出更多不同于笔者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以促进工作。

参考文献:

[1]罗福生.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2]刘洪亮.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3:105+187.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考试背景;高中数学;教学工作

高考的确是高中生面临的抉择,也是学生通向人生、社会的一扇大门。这之后的学习与生活是丰富多彩,还是平凡无庸,这是目前不能得知的。但是,高考就是这道阻碍,或者又称之为考验。高中生的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这一天的成功。就高中数学而言,试卷总分为150分,在整个高考学科中占据重分量。因此,高中数学备受家长与教师的关注。既然是为了数学高考的成功,那么将教学工作的矛头转向其方向,使得教学工作以考试背景为指导依次展开。下面本人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数学教学工作。

一、教学条例

高考是高中生的必经考验,也是高中数学最终的呈现形式。因而,以数学高考为背景分析教学条例,从而进一步地指导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可行的。就个人而言,本人觉得教学条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度条例。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以一定的制度条例指导工作,才能保证教学的顺畅无阻。制度条例又包括对教师与学生的两方面要求。对于高中生,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应当更加成熟、主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有追求。但是,从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中不难发现,部分高中生仍然处于懒散的状态。而课程新标准也相应提出,希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自发自觉地思考探讨问题。制度条例的提出也意味着在提醒数学教师重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制度条例对教师的要求包括教学方式、思想与质量等多方面。数学教师只有保证自己按照制度要求达到标准,才能有资格与魅力去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引导。高考所考核的内容并不涵盖所有知识,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的要求能指导教师分清孰轻孰重,从而进行合理的教学时间与教学任务安排。从考试背景分析得出的教学条例,将是教师整个教学工作中的线索。

二、教学全面

有了教学大纲的指引,数学教师就应根据其知道展开具体全面的教学工作。就目前高中数学课本及考试而言,全面的数学教学包括课本知识、实际领悟、学习能力及心理素质这四个方面的教学。

(一)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的教学固然要根据教学大纲的提示进行选择。高中学习阶段时间比较紧迫,因而大多数情况下,数学教师会根据具体考试要求自然省去小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这样的选择,本人觉得是理性的。毕竟高中数学学习的知识太多太冗杂,除去不必要的知识部分可以相应地减轻学生的压力。但是,教师在忽略时还应该注意一点:若是部分数学知识较为基础,又或者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及启发性,我们可以选择保留。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必须的,而抓住其的趣味性教学又可以相应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课本知识教学方面,教师要合理评估,尽量让数学教学保持全面、积极、趣味的形象。

(二)实际领悟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时相互诠释,相互依赖。为了提高高考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全面性,近几年的高考数学题中不乏出现一些生活实例。通过实例蕴藏数学知识及原理,然后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解答。这就是试卷中体现的生活。这样的考试情况也提醒教师要教会学生灵活变通。部分高中生一味地钻研数学原理及课本,忽略了生活中那些与数学息息相关的事。

(三)学习能力

高中学习阶段相对小学初中来说更加重要与关键,那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增加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更应该培养学习的能力。高中数学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它的逻辑性强,思维性严密。高中生若想真正体会并掌握数学的学习,就必须在思想、情感与能力方面有所提升,从而才能逐渐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指导上应以教师的身份督促学生主动、独立、探索学习,并协助学生纠正自身的学习问题,认识能力不足,从而做到对症下药。

(四)心理素质

高考除了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测验,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核。在现代社会中,对个体人健康的定义是包括身体与心理两个方面。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生活中的重要保障。在学习中亦是如此,心理素质够好则必然会助考生们在考试中一臂之力。相反地,则可能影响考生发挥失常,特别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可以经过日常训练,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与同学进行分享,与家长沟通等多种形式。在平衡心态,沉着思想的过程中,心理应对能力就会相应地进步。

三、与考试接轨

使得教学与考试接轨是教学的“扫尾工作”,也是目前高中数学最主要的表面目的。为了与考试接轨,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就需要从应试心理及解题能力这主要的两方面着手教学。应是心理的提高需要教师多从教育心理学方面得到资料。在解题能力方面,数学教师可以从个人经验总结,或者让学生进行经验传递。总之,将数学知识运用于考试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从一次次失败经历中总结、进步。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科学类学科,在高中数学学习阶段,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技能,更需要注重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不断提高。主要研究应试教育背景下提升高中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原因以及主要方法。

关键词:应试教育;高中数学;综合素质;研究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逻辑思维不断强化的过程,高中数学是学生课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数学“题海”战术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一味强调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忽略了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这种情况要有所改观需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法,促进教学改革。

一、提升高中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原因

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教育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培养真正的合格人才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内在素质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教育的目标始终围绕学生本身,需要总体把握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围绕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时代进步的主题,培养具有社会精神和开拓精神的劳动人才。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由于内容的增加和难度的提高,学生容易感到厌倦和疲惫,从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最终数学成绩下降,影响升学。而教师和家长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往往是以焦虑的心态和责备的态度,利用大量习题逼迫学生练习、掌握知识点。这种学习和教学方式本质上偏离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初衷。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成绩、分数、升学率固然重要,但是这种被动的、三方干预式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要真正帮助学生学好数学,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综合素质。以下是高中数学综合素质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高中数学综合素质主要内容及表现形式

二、提升高中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方法

1.启发、猜想式学习

高中数学学习是一个“教”“学”结合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大多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常规的概念讲解,学生被动听讲,因而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固化的、既定的学习模式。直接借用前人的理论成果进行记忆、套用,起不到实质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对数学理论、定义等进行猜想、释义。例如高中数学中关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内容,两者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通项公式”。针对这一点,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先列举出一排具有一定规律的数字,让学生自己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底植孪耄自己反推公式,得出结论。在这种启发式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数学猜想能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堂讲解,培养自己的自主探究精神和数学逻辑能力。

2.加强互动和交流

任何工作和学习都离不开交流与合作,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首先强调的就是互助互利、合作探究的精神。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合作探究精神和交流分析能力是数学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在一般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在讲解一个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课堂学习不只是单方面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的理解程度和基本思路都是不同的。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借鉴别人的想法和解题思路,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一定的丰富和完

善,才能促进共同进步。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需要强调学生的交流,在学习中成长和进步。

3.鼓励创新

数学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学生的经验总结和学习创新。数学问题的答案是固定的,但是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数

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寻找不同方法答题,并从中发现、选择出最有解答效率的一种。例如一般函数方程的解题方法有类比式、合并式、消元式,学生在实际探究时,可以根据不同函数式的特点进行总结、反推和归纳,从而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教学中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多种方法,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教学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勇于质疑,并且善于在交流中合作、分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问答活动;高中;数学教学

与小学、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相比,高中数学学习难度更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要更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若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或方法运用不合理,势必会进一步加大数学学习难度,影响教学效果。为了避免这类情况发生,将问答活动合理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无疑是一种有效解决方法。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现阶段,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为两方面:在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师讲课速度较快,学生课堂跟上教师讲课步伐显得有些吃力;教师对学生现状,现有数学水平了解不足,导致在学习任务的布置上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一些教师在讲解完数学定理定义、公式等基本理论知识之后,便直接开始例题的讲解,且没有给予学生较为充足看题审题的时间,导致学生对题目内容了解不全面,信息把握不足,从而很难跟上教师的解题思路和讲课进度,进而降低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兴趣[1]。在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不够灵活,反应不够敏捷,对数学不感兴趣等。数学学科本身枯燥,内容缺乏趣味性,一些学生自我约束力差,加之课堂教学模式的死板,因循守旧,导致学生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很难保持集中的状态。

二、问答活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精心组织问答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实用的教学方法,使得问答活动的设计和问答环节的增设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教师在上课之前,结合数学课本和本堂课具体教学内容对问答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包括问题的精心选取或编写,问答活动的开始的时机与持续的时长,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解答,问答活动的开始方式设计等[2]。根据实践经验总结,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创设法或提问法来作为问答活动的开始,通过有效的情景引入或提问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由此开始进入课堂的问答环节。

例如,在讲解数列时,对于等差等比数列的学习,教师可以先列出几组数列,如2,4,6,8,10……,1/2、1/4、1/8、1/16……等等,然后提问学生这些数列分别有什么规律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很快的给出答案,第一组每相邻两数之间相差2,第二组数每相邻两数之间前一个数是后一个数的1/2,然后引入等差/等比数列的学习。

(二)充分考虑学生水平,保持适中的讲课速度

学生基础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自身数学成绩的高低,较好的基础水平无疑有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现有基础水平的充分考虑,根据学生当前现状对问答活动中的问题进行合理设置,避免选择过难或过于简单的题目,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基础水平对讲课速度进行合理把握。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讲课速度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若教师讲课速度过快,则学生难以跟上教师思维,对课堂教学内容把握不全面,理解不透彻,逻辑思维模糊混乱[3]。若教师讲课速度过慢,则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学生听课集中度。所以,教师应保持一个适中的讲课速度。所谓适中的讲课速度并非一个固定的标尺,也并非一成不变,它需要教师根据课堂讲课的具体内容,数学知识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理解水平等各相关因素的充分考虑来予以确定,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加以适当的调整。适中的讲课速度,应是既能够保证所计划安排的教学内容全部讲解完毕,又能够保证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基本理解和吸收。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自身讲课速度的把握,避免太快或过慢,避免学生对问题审题的不全面、不细致。

三、总结

总之,问答活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多种积极作用、促进作用,如增进师生交流活动,增强学生兴趣与积极性,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等。高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对问答活动的合理运用,以促进该方法效用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杨琦.探讨问答活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7):36.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高效;兴趣

引言

通过本人多年高中数学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目标要求.这就需要高中一线数学教师及时的进行总结,革新传统教学模式,调整作业结构.以期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那么,本文就基于笔者多年的高中一线数学教学经验,通过对数学作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着重加大自主巩固模块及开放性思维模块的加入.以此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兴趣,并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作出扎实铺垫.

1.传统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1机械式重复率大

当前,高中数学作业的结构模式多是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机械式反复训练.这也是源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众多老师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试成绩为主要目标.在作业布置过程中,将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而对于是否将所学到的基础知识熟练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就不太关注.其次,教师不仅让学生反复练习课堂布置的作业,还要学生加大课外作业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为目标,反复的进行题海战术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整个过程却忽视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的问题,缺少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

1.2作业评价标准单一

众多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结果进行评价时,过多的将精力投入到学生答题的结果.而对于学生的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缺少相应的重视.再者,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一般比较重视作业的客观评价,却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互动.整个评价过程过于单一,缺少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再者,教师在对作业的结构进行考量时,仅重视作业的结构能否突出考试成绩的提高.对于学生在整个作业完成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解题思路及创新思维能力缺乏足够重视.这也使得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遏制,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针对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新尝试

2.1调整作业结构模式、着重关注学生认知能力

通过对当前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分析可知,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结构模式.整个过程忽视了学生的自身认知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至此,笔者通过对近年来高中数学教师对作业调整的模式,提出分类布置法、自主选择法等作业结构模式.这种作业布置结构模式可以很好的突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能力.其中,作业分类法,就是将学生划分小组.每个小组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布置符合小组特点的作业结构.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避免因为作业的难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和挫败感.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要提前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考察.根据不同小组的学习能力进行作业结构调整.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小组,教师可以布置知识点联系紧密,概念交叉较多的复杂题型,以期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要注意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性质的作业结构联系.这样更加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而自主选择法,这种作业结构方式的核心环节就是要突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作业结构形式,作业布置结构要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种作业的结构形式可以促进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学习能力.

2.2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

我们知道,教师布置作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鼓励学生将基础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众多教师在对学生作业结果的评价中,往往只是客观的进行结果性评价.那么,很多学生可能为了应付教师的考察,通过抄袭他人的作业答案.这种的考核方式很容易诱导学生养成好吃懒惰,抄袭应付的习惯.所以,教师就要及时的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加大对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考察.尤其加大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考察.例如学习《解三角形》课时,教师就要布置具有生活应用背景的作业,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在考察过程中,加大对学生能否利用基础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基于这种多方面的作业设计原则,更加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总结

综上可知,通过对数学作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着重加大自主巩固模块及开放性思维模块的加入.尤其加大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兴趣.以此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作出扎实铺垫.

【参考文献】

[1]齐立伟,姚冬梅,薛有奎.高中数学作业现状及成因浅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1(08).

[2]杨翠霞.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效率的几点做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0).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以及教育需求的提升,新课程改革很好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新课程改革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虽然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后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下文就将高中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要地阐述了如何改善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以期能够真正提升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目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虽然新课程改革早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并没有依照相关的标准规定来开展教学工作,其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过于表面,并没有对其内涵进行研究,因此造成高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学水平较低,很多新课程数学教学内容大都流于表面,此种教学模式就和新课程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第二,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将高考成绩看得太重,并且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生,因此这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2.学生方面

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对学生带来的影响依然很大,许多高中生十分欠缺对于数学学习规律和技巧总结的能力,通常都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解决问题。大部分高中生的数学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讲授而来,很少自己主动思考数学问题。这十分不利于高中生创新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如三角函数的教学,众所周知,三角函数的类型较多,各种类型的三角函数在进行互相转化时十分复杂,若学生只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不进行自助思考,那么三角函数的学习将会变得异常困难。因此,高考时对三角函数的考查着重于其求值、化简和恒等变换等。若学生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不通过自主思考来记忆,那么他们面对高考中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和化简时,就会感觉非常困难。基于这种情况,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采取准确且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将自己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一个层次。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途径

1.实施艺术性导入教学

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摒弃以往“分秒必争”的课堂教学形式,运用一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的数学教学模式,逐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进行对数和指数函数教学时,教师或许可以将“拉面原理”带入其中,把一根面条对折拉起变成两根,将两根对拉变成四根,以此类推,四根变成八根,八根变成十六根等,而后要求学生列出能够表示拉面次数和最终面条数量之间联系的公式。高中数学教师通过这种艺术性导入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艺术性数学导入教学时,教师也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逐渐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能够使自己更深入地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真正内涵。将艺术性导入教学有效运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之中,不断循环,如此一来,教师就能够从本质上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然后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就在无形中得到极大提升。

2.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中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一味地死记硬背,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数学教师缺乏良好的引导,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足,教师没有将学习数学的技巧和精髓传授给学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优化应该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之上,并且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逐步建立起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充分地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强化学生举一反三、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处理数学问题。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践行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里,教师应该充分做到尊重学生,并且身体力行地融入学生群体中,去倾听学生内心所想,由此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使其和学生的交流没有任何代购,达成适应于新课标的新型师生关系。

3.将高中数学教学贴近实际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教学应当完全脱离传统的空想教育模式,应该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渐使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有所提升,从而达成触类旁通的目标。因为数学教学和学习十分乏味,许多学生对数学望而却步,有的甚至认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完全用不到,所以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很低。其实数学这门学科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构建贴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理论教学转化为典型的实际问题。

三、结语

高中数学教师只要直面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善传统的教学形式,使自己的专业素养得以提升,制定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教学规划,由此不断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从而为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高中数学教师也能够从中实现自身价值,进而更好地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建房.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2.张国庆.县城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思考――从黔东南州高中新课程数学观摩课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J].凯里学院学报,2011,03:166-169.

3.胡厚松.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分析及改进策略――基于新课程背景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98-200.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 数学 例题

例题教学是高中数学课堂上最为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数学理论进行单一讲述,学习过程始终是抽象枯燥的。只有将这些理论以例题的形式展现出来,才能让学生们看到灵动真实的数学,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充分练习适应理论的平台。由此,例题成为了非常适合高中数学知识呈现的承载平台,同时也具备了很大的教学研究价值。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实践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对于实现有效的例题教学来讲,将明确的教学目标融入例题并予以反映,是教师们最应当从根本上进行把握的。

一、精选逻辑例题,训练严密思维

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是清晰严密的逻辑思维。对于这种能力的训练,是应当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教学始终的。为了突出这一要求,教师们在例题选择中,自然也应当向这部分内容有所倾斜。鉴于高中数学当中就有与逻辑相关的教学内容,也就自然成为了相关例题选择的相应领域。

例如,在对逻辑命题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我采用了这样一道例题:现有p、q两个命题,命题p为:实数x满足x2-4ax+3a2

逻辑相关的教学内容位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开端处,属于基础性知识。也正是由于它的基础性特征,让很多学生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笔者在选择这部分例题时,会着重关注知识细节,让学生们在感受例题的同时,意识到自己所忽略的知识c,从而强化关注,夯实基础。

二、精选解析例题,训练数形思维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当中的一个比较庞大的知识模块。无论是从知识内容的数量来看,还是从方法掌握的程度来看,都对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也经常会成为学生们公认的学习难点所在。因此,教师们有必要下大力气在解析几何的深入教学上,想办法带领学生们找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有效思维方法。例题教学就是一个重要的切入途径。

例如,我曾在解析几何教学中运用了如下例题:如下图所示,原点O是椭圆C1的中心,点M和点N分别是椭圆长轴的左、右两个端点,均在x轴上,且MN恰好也是椭圆C2的短轴。若两个椭圆的离心率均为e,直线l与MN垂直,并分别与两个椭圆相交于两个点,并将这四个交点按照由上至下的位置顺序分别命名为点A、B、C、D。(1)若e的值为0.5,那么,|BC|和|AD|的比值是多少?(2)若e的值处于变化中,能够找到一条直线l,使得OB始终与AN平行?这个问题中的条件元素很多,必须依照图形进行分析。特别是在第二问中,学生们需要得出“当t=0时,l不符合条件;当t≠0时,只有OB与AN的斜率相等时方可”的判断思路,没有图形的辅助是不行的。

在处理解析几何的相关问题时,数形结合的思维是学生们必须要掌握的。很多题目当中的隐含条件与内在关联,仅从文字上来阅读是很难察觉到的。只有配合以题目相应的图形,才能让整个问题分析过程更加生动、直观。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不仅是降低解析几何知识学习难度的有效工具,更是通行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必要法宝。

三、精选函数例题,训练综合思维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函数的内容并不陌生。从初中阶段开始,学生们就已经开始接触一些初级基础的函数知识了。但是,进入到高中阶段的学习之后,函数的形式种类增加了许多,对于每种函数所具有的性质内涵的关注也深入了许多。因此,对于函数知识的关注,始终不能放松。

例如,在对函数内容进行巩固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在函数f(x)=2x2+(x-a)|x-a|中,a是一个实数。(1)当f(0)≥1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f(x)能取得的最小值是多少?(3)若函数h(x)=f(x),x∈(a,+∞),那么,h(x)≥1的解集是什么?由于函数内容的考查大多综合性较强,因此,我特意以多个问题的层次性设置来处理函数例题。这样的设计,不仅为学生们搭建起了由浅入深的思维解题,更将多个函数知识点融合到了同一道例题中,既训练了学生们的综合思维,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高效教学效果。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讲,例题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引领作用。它不仅能够将当前的重点学习内容展现出来,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们的注意力和思维方向朝着教师所预设的路径移转。谨慎把握例题选择的环节,可以显著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从根本上加强学生们的知识学习效率,助推数学能力提升。

上一篇:大学学习生活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学生自助学习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