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时间:2022-04-02 03:04:50

提高中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摘要]朗读教学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其极具历史意义又符合现代语文教学。随着时代的变迁,语文朗读教学渐渐发展,成为我国语文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可随着现代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有些教师对于朗读教学渐渐忽视。本文主要就提高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朗读;重视;有效性

语文是我国教育中的一门最基础的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人文素养。语文教学对于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思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的语文学习中,朗读已成为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它能够发展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他们得到更多的知识补充,提升思想水平,陶冶情操。朗读教育是我国春秋时期就有的语文教学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与蕴含的思想,实现作品情感的体验。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内涵,深刻地体会作者在语句间透露的情感,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一、朗读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1.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关研究指出,初中生由于年龄较小,正处于成长时期,身体与心理的发育水平较差,因此,其对老师与学生对自己的看法比较重视,学生或老师的玩笑也会对其造成心理上的影响与情绪上的波动,使得自我价值的认知受到阻碍。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很多学生不敢大声并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不敢朗读,怕朗读时闹出笑话。对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更多的朗读引导,帮助他们提高朗读能力,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2.加强学生的体验

中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能够通过想象,通过朗读将自己带入文章的情境之中,实现对文章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作品的情感认知与理解。教师应结合课文,因势利导,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文章。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通过对歌曲《父亲》的情感引导,让学生对《背影》一文进行思念亲人、感受亲情方式的阅读,感受文章中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体验亲情的美好。这种让音乐伴随着学生朗读的方法,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

3.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表达是作者从文章词语、语言中透露出来的,我们要认真研究其语言、声音来了解文章中的深刻含义。因此,教师在朗读作品时,要设计出符合作品背景的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情境,透过对文章的朗读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情感认知,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为朗读增加情感色彩。教师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师通过自身身体、音调、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实现对学生的情感表达,有利于学生对情感的深层理解,强化对作品的情感认知。

二、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采用传统的讲解方式,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对文章进行分句分段的探究与分析,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但由于是有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或复杂,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理解能力,这种僵硬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得学生难以接受,且容易出现厌学的情绪。摆脱这种窘境的方法就是重视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对文章的语言、遣词用句进行品味,通过声音加深对文章情感的体验,实现感官上的文学欣赏,真正体验文章的内涵。

2.目的与方式存在误区

虽然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意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其对于朗读教学的目的与使用方式存在着误区,即虽然有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设置了朗读的过程,但只是注重朗读,没有重视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得朗读教学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致使朗读与语文教学相脱离;也有部分教师在朗读过程中只重视学生读,没有重视教师在朗读中的指导作用,缺乏对学生的情感引导,也很少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的评价,使得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降低了阅读教学的质量;还有的教师虽然为学生进行了充满情感的朗读范读,学生则是盲目地跟着教师进行朗读,实际上没有获得任何的语文知识累积,更谈不上对作品的情感理解。上述做法,是对朗读教学目的与使用方法的操作错误。需要注意的是,朗读教学不能只重视形式上的朗读,而是要通过朗读让学生从作品中有所得,有所体验,有所感悟,达到对作品的情感认知。

3.质量与指导不合格

朗读教学一般分为单独朗读、互相朗读和全部朗读。在前两种方式中,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参与,但是通常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当教师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的时候,有些学生只是低着头默读,没有通过声音将文章进行欣赏,虽然阅读速度快,但是不能对文章进行很好的认知;有些学生由于朗读的速度较慢,在课堂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朗读,导致他们不能完整地掌握文章的思想,不能很好地跟上教师的语文教学思路。而全班朗读这种方式,由于一些学生的懒散,使得优秀学生的朗读受到其他学生的影响,而降低朗读的整体效果。三种朗读方式各有利弊,教师就要做好朗读方式的选择与组合,加强对朗读效果的指导。

三、提高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加强语言组织与普通话训练

语文的朗读教学离不开普通话的使用。若教师的朗读中带有方言的口音,势必影响学生对于作品的朗读水平,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加强普通话的训练,尽量在各种情况下都使用普通话。教师用普通话带着感情对文章进行朗读,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理解,有利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2.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技能训练

朗读是有技巧的,掌握朗读的技能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师可以在音色准、音调大与吐字清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握语句的停顿、朗读速度、词语的重音以及语调等技能。朗读停顿主要在语句的连接之处、层次的转化之处以及语句之中的朗读停顿,其有利于实现对文章情感的表达;朗读速度的快慢显示了文章情感基调的变化;词语重音的突出是为了表达对某个词语在文章的作用、地位的重要;语调的把握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分析文章中情感表达,例如激动、欣喜、紧张、怀念、悲伤、痛苦等情感。

3.掌握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中心思想

清楚认知文章的内容,深层次理解其中的含义,有利于更好进行朗读教学。只有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中心思想,才能真正让朗读教学成为学生理解文章情感的有效方式。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可以清楚文中词语应用与典故的由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与全文的情感表达,从而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提高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与蕴含的思想,实现作品情感的体验。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利用朗读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文章的内涵,加深对作者的情感体会,从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树民,周彩芳.要充分发挥朗读训练的效能(上): 谈学生朗读的目的性和具体方式[J].江苏教育,2014,10(15):15-16.

[2]兰霞,姜澜蓝.准确、规范、恰当、流畅地朗读作品: 从普通话水平侧试的情况谈普通话教学的对策(三)[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14,3(10):52-53.

[3]曾祥芹,刘文勇.加强阅读的科学性和人文性[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0,1(2):132-133.

[4]韩向东,方芳.还语文课以朗朗的读书 (上): 关于朗读教学观念的思考[J].辽宁教育,2000,4(12)::56-57.

[5]韩向东,方芳.还语文课以朗朗的读书(下): 关于朗读教学科学化的思考[J].辽宁教育,2000,5(12):57-58.

上一篇:浅析小学科学的生活化教学设计 下一篇:释放个性 让低年级语文教学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