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朗读训练 提高语文素养

时间:2022-07-19 04:20:54

重视朗读训练 提高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95-01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了“读”的重要意义。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历来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每篇课文都少不了。但当前的朗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唱读,破词破句等。在指导朗读时,应坚持以学生“读”为主体,老师“指导”为主导,以训练学生读为主线。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朗读课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注重指导、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正确地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把每个字的音读得正确、清楚。做到:不落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这是对朗读最基本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对读不准的生字、词查字典,注拼音,尤其对个别字的读音加强练习,力求把每个生字发音都读准确。

2.流利的读是朗读的进一步要求,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语气连贯,并能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而确定合适的朗读速度。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时经常会出现顿读、中断朗读的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高,阅读量的增加,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会以词句为单位进行朗读,读破句子的现象也就减少了。但流利的读并不是一口气把文章读完,还要做到停顿适当。

3.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作“美读”,有感情的读是朗读训练的高标准要求,是指在正确、流利的朗读基础上传神的朗读,熟练的运用读音和表情,能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使听者感染到“声声入耳”,使读者感到“心领神会”,只有这样朗读才能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实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要求学生读出感情,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也是关键,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位,它们相辅相成,必须有机结合。《2008,北京!》这一课,写了中国申奥成功后,人们欢聚天安门广场的沸腾场面。第二自然段中写到“天安门广场早已经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们还是像潮水一般涌来。人们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地将满把的鲜花抛向天空。许多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地飞奔着。长龙舞起来了,锣鼓敲起来了。五颜六色的礼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欢的人们。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当时人们激动的场面,再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来朗读课文,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读最后一句“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2008,北京!”时要读的有力、有气势,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情得到升华。

2)溶朗读与感悟于一体,让学生在朗读教学中,体验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得到感悟,感受美的体验。

二、针对课文特点,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科学合理的进行朗读训练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使朗读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

1.情真意切的教师范读

在教学中,教师范读十分重要,尤其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善于模仿。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的榜样。教师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哪怕是一个字的读音都会影响到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握好教材,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我们要充分利用早读的时间作范读,课上认真给学生范读,通过范读,学生不仅掌握了许多字正确的读音,教师的朗读激情往往会感染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课文情境,使学生动情,入境,情不自禁地读起来,这也正是范读的关键意义所在。因此,教师要注重示范朗读。

2.绘声绘色的分角色读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情趣较浓,故事性、人物性感染力很强的课文可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朗读是把学生按书中人物分成角色,扮演朗读,使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在角色扮演朗读中进入情境,兴趣浓厚,激活学生的朗读欲望。

3.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

我们知道音乐是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听众,从而显示艺术魅力的。好的音乐,总给人美的享受。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协调的音乐来朗读,不仅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意评价的多样化

1.学生自我评价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消除被评者自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分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认识、完善自我,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如:一个学生在读完《虎门硝烟》一课后,我请他自我评价,他说:“我认为我读出了硝烟前的热闹壮观的场面,但最后一段没有读出那种骄傲自豪的感情。”我说:“那你在把这一部分读一遍好吗?这次你一定能读的更好。”他又认真的读了一遍,这次读的非常成功,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学生间相互评价

朗读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而且可以使朗读的同学得到来自同学的赞美和认同,增强学生在集体中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从而使朗读能力有较大提高。

3.教师评价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学生的天性是喜欢赞美,课堂上老师鼓励的话语,赞许的目光都能使学生受到鼓舞,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在朗读评价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闪光点,当学生朗读的不尽人意时,教师应尽量发觉其闪光的地方,从其他方面给予鼓励,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乐于朗读。如:“你读的很认真,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你读的很流利,一定是认真预习过了,真是个自觉的好孩子。”只要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和期待,总能从各个不同的学生身上找到值得表扬的地方。学生受到表扬,有了学习的热情,课堂上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乐于读书,朗读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总之,朗读是一种口语训练,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讲好普通话,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朗读课教学中,我们应精心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使他们的潜能、个性、创造力得以发挥,让每个学生都具备基本的语文素质,使朗读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

上一篇:多媒体课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下一篇:教师情绪对高中体育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