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3-13 04:10:36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语文课程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情境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越来越受到关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主张情境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典型场景,把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成才的起点。教师巧妙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爱学”。

那么,初中语文教师应怎样创设教学情境,让情境教学法充分发挥效力呢?

1 运用图片,生活启情

很多时候人的视觉往往比其他感觉来得更快更准确一些。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如果能展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巧妙的导入新课来调动学生,创造出各种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一堂好课的基础就在此奠定。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在教学中,生活化的图片导入比其他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等)更能触动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张最好是自己画的父亲爬过栏杆去买橘子时的画,让学生看看那个有点肥胖的身躯爬过月台上的栏杆的场景,感受一下作者所感受到的父爱。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和母亲的感情相对来说比较深,在那种严父慈母型的家庭里尤为如此,很多学生都没有好好地去感受过父爱。在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他们的心灵肯定会为之一颤的,这时候教师可以再讲一个父亲疼爱自己的小故事,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尽力挖掘父亲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好,使学生明白父亲对自己的爱是深沉的,从而导入课文,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和领会。

2 通过音乐,以境引情

音乐是没有地域、没有等级的,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能够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也往往最能触动人的心弦。很多时候,音乐比任何其他语言来得有力,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再配以相应的图片、动画等,就更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例如,在上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一课时,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学生边听边想象那情那景,然后让他们用语言描绘一下自己心中的感受。接着展示一些有关明月的图片,让学生感叹明月之美的同时感受一下苏轼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和月圆人离、只能“千里共婵娟”的无法言语的伤感。这样不仅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通过来音乐创设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歌曲,教师自己或者学生弹奏、哼唱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所选取的乐曲要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和教材相对应、协调。特别是在教授古典诗歌词曲时,借助音乐再现教学情境是最能触动学生、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词曲的幽深意境和丰富内涵的了。

3 利用表演,想象悟情

表演情境的创设应该是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细胞的了,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适合表演的材料。由学生自己扮演角色会使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产生亲切感,自然也就加深了内心体验。在表演中,学生的动作、表情和语言把品味静的文字语言转化为体验动的肢体语言,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在《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有一些十分适合表演的素材,像骗子织布的动作、老大臣观察的动作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请两位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到讲台前现场给全班同学表演,这样就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进入了情境的角色中。

又如在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和鲁迅的《孔乙已》这两篇小说的也可以找到很好的表演素材。在《范进中举》中,教师可让学生做出范进中举时的怕、笑等动作,同时结合语言,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很快地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描写语言有了较深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表演教学,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把课本里的情景真实再现出来,变得可见可感;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借助范读,语言燃情

带有感彩的语言能够提高人的感知效应,使情境变得更加鲜明。教学中的语言不仅仅是教师的说课、学生的回答,更应该包括对课文的诵读。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或者学生朗读课文往往能使学生的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的朗诵能形成一种特定的旋律,能把作品潜在的情愫和教师以及学生的理解及感受融为一体,转化为动人心弦的声音形象,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教材中的散文、诗歌、人物对话都是最适宜朗读的。比如在学到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应用一种轻快明朗的感情基调来进行范读,让学生能感受到济南冬天里不一样的暖和以及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从而引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上一篇: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心灵碰撞”的过程 下一篇:对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