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伦理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时间:2022-03-07 01:51:21

体育伦理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摘 要:讨论和谐校园和体育伦理的内涵,从公正公平、协调人际关系、安定和谐校园环境三方面,分析了体育伦理对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利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宣传作用、体育协会的监督作用、体育活动公平参与机制和体育教育的作用,发挥体育伦理对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 和谐校园 体育伦理

引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首次在党中央的正式文件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其基本内涵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即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其核心是人与人的和睦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整个社会奋斗的目标。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的和谐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对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意义。体育伦理要求参与体育的人必须遵守体育道德准则,强调参与比赛的人表现出公平、公正、诚信、关爱、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积极进取的良好体育道德,具有规范人的行为,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作用,对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它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融洽;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一种美好的价值观;和谐就是美[1]。从哲学角度看,和谐是指各要素之间处于全面、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所谓和谐校园,是指校园内人与人、人与校园环境、人与社会等诸多要素之间的矛盾处于协调稳定、相互依存、健康发展的状态。主要表现:教育环境、领导与教师间、教师间、学生间、师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2]。整个校园表现为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的特征。

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第一,学校充分发扬民主,依法治校,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利益得到保证。第二,学校各因素间的关系得到协调处理,建立公平竞争、评价公正,团结协作的和谐氛围。第三,师生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以诚相待,诚实守信,互相尊重,建立民主、平等、友爱、和谐校园的人际关系。第四,整个校园尊重创新、尊重个性发挥,学校展现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团结一心的良好状态。第五,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校园秩序良好,积极进取的良好学校氛围[3]。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和谐、有序的发展,同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体育伦理的内涵

“论”和“理”原本是两个词伦理,《说文解字》中,“论,从人,辈也,明道也;理,从玉也”。论,指人际关系显示出符合一定规矩、准则,而且代代相传。理,原指依据玉本身的纹路来雕琢玉器,使得玉器成形有用,后来引申为治理、协调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4]。所谓伦理,是指人伦关系的条理、道理、原则。这些条理、道理、原则关涉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5]。所谓体育伦理,就是指人们在参加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时所构建起的人际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6]。体育伦理内涵:第一,体育伦理应具有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体育参与者和观赏者必须遵守基本道德要求;第二,体育是竞争,因此体育参与必须遵守体育竞赛规则,必须在规则允许的同等条件下,以公平的方式参与比赛和评判;第三,体育本身是一种文化,从事体育和观赏者必须体现体育的文化精神,除应当遵守一般的道德外,还应表现出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并充分展现体育运动的力量、速度、柔韧、灵巧、耐力和青春美。第四,体育伦理体现伦理道德的积极影响,体育比赛参与者应体现民族责任感和民族精神,表现出团结协作、互相关心的良好体育道德[7]。

3.体育伦理道德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3.1体育伦理促进公平正义和谐校园的建立

公平、公正是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是高校追求的目标。公平、公正校园指学校内部各要素之间,即领导之间、领导与教师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和竞争机制;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学校氛围。然而,目前,很多学校出现对教师评价的不公平,个别教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学生为高分采取不正当手段等现象。所以,学校要和谐,首先领导、教师、学生需要建立公平、公正的意识。体育作为一种竞技运动,是比赛双方的竞争性活动,这种竞争必须遵守体育比赛的规则,比赛双方是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进行。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比赛,通过体育比赛规则的强制性,规范人的行为,培养教师、学生公平竞争意识。例如:篮球比赛,甲乙队在比赛中必须遵守比赛规则,如果甲队出现犯规行为,就失去球权,当甲队的队员触犯罚球规则时,乙方会得到投篮的机会。这样甲队在触犯罚球规则使乙队利益受损害的同时,自己利益也受到损害。因此,在公平的比赛规则约束下,双方队员们都尽量避免犯规。此外,在比赛中,裁判必须公平评判,如有不公平现象,观众也会对此表示不满。体育利用规则和舆论规范了人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使之建立公平竞争意识,促进了学校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员工间建立宽容、公平、公正的和谐氛围,促进和谐校园的建立。

3.2优化校园人际关系需要体育伦理

3.2.1发挥体育伦理作用,促进学校诚信、关爱关系的建立

诚信、友爱是人们之间沟通与协作的基础,它使人们在诚实、守信、关爱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们和谐相处,推动学校建立和谐、融洽的良好氛围。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即将走向社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是促进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同时也与社会经济和道德体系稳定、发展息息相关。传统体育伦理思想倡导“仁”“礼”,它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道德准则和道德境界,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用善心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做事要从内心出发,考虑他人,理解他人,体育比赛礼让为先。这与奥林匹克精神――团结、友谊、进步体育精神相一致。这种体育伦理思想促使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表现出相互帮助、互相信任、尊重别人、和谐相处,在公平竞争参与比赛条件下,培养了诚信的良好品质。因此,学校积极组织各项团体比赛,例如:学校教职工、学生运动会、篮球赛、排球赛、羽毛球、乒乓球、拔河比赛等,特别在运动会中多增设一些团体合作项目,利用这些团体比赛具有共同目标的特点,使参加者和观赏者为取得团队胜利的目标,必须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对自己负责,对同伴负责。使领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的良好人际关系,培养人的诚实守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良好品质。此外,在体育教学中,不论是技术学习还是各种游戏和比赛,同学间都是在相互帮助、关心协作下完成,培养了学生诚心、友爱的品质。所以说,体育伦理能够促进学校诚信、友爱的建立。

3.2.2发挥体育伦理作用、促进师生心理健康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给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给学校、教师、学生都带来巨大的压力。校际间的竞争激烈,教师的论文、评职、进修的压力,对教师的心理产生极大影响,也影响了教师的情绪。学生由于考试和就业等压力,使心理压力过大,甚至超过学生本人所能承受的极限,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导致学生情绪低落,使学生丧失了自信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没有能力面对现实。这些是校园不和谐因素的组成部分,极大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体育伦理要求参与比赛和活动的人,表现顽强拼搏、勇往直前、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和团结协作、互相关心的良好体育道德。这种体育道德的要求,使人心理品质得到如下影响:(1)参与比赛,为获得比赛胜利,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超越自我,挑战自我,使得意志力得到锻炼;(2)在各项比赛中,每个人都有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技术、技能的机会,增强了人的自信,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这种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更加突出,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技术时,完成不了或产生恐惧心理,在同学和教师的帮助下掌握动作、学会技术时,这种成就感非常强烈,而且对于每个同学都有均等的机会;(3)体育伦理要求人在体育比赛中不断进取,这就要求人们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从而加强了心理调节和承受能力;(4)体育伦理倡导,团结、友谊、进步,所以体育活动表现的团结、友善,增加人们之间友谊,促进人们的交往,提高人的交往能力。(5)教师和学生通过体育运动,不良的情绪可以得到宣泄,压抑的心理可以得到释放,使心理重新达到平衡健康的状态,实践证明运动是调节心理最有效的方式。体育伦理通过体育运动作用于人,增强了人的自信、自强,历练人的意志,调解了人的情绪,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所以说,体育伦理促进教师、学生心理健康,调节了校园不和谐因素,促进了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3.2.3发挥体育伦理作用,增强学生凝聚力

学校的和谐很大程度取决于学校的凝聚力,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团结一心,学校教师队伍稳定,彼此尊重、相互支持,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体育活动、比赛,每个人不仅代表个人,也代表一个集体,它体现集体的力量。每次比赛都体现观众的欢呼,同伴的帮助、鼓励和关心,集体的努力与奋斗。可以说,无不体现着一种团队精神,因此,体育运动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所以说,高尚的体育伦理道德促进人的团结,加强团队的凝聚力。

3.3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需要体育伦理

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促进人智力活动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杜威认为:“环境能通过个体的种种活动,塑造个人行为与智力的情感的倾向。”[8]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和谐的校园对学生完美个性、审美意识、价值取向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体育伦理倡导“天人合一”,它的宗旨是人以和谐的观点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他要求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人融于自然,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人用广阔的视野看待人生。体育伦理促使人们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人们和平相处,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构成良好校园精神、准则,这种精神影响人的观念,规范人的行为,塑造人的完美个性,使学校形成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通过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开展,丰富师生课余文化生活,减少了学校不安定因素,促进了学校的和谐。

4.充分发挥体育伦理对和谐校园的促进作用

体育伦理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体育伦理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发挥其作用,即要通过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的开展和体育文化的宣传影响人的道德、行为。因此,充分发挥体育伦理对和谐校园的促进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

4.1发挥体育文化的宣传作用。借助校园网络、校园宣传海报、体育报刊、知识竞赛等,宣传体育明星的良好体育道德,特别是借助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积极宣传“团结、友谊、公平竞争”的奥运精神,潜移默化地将良好思想渗透到给教师、学生等。同时通过学校开展的各项体育比赛,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奖励和表彰,发挥体育伦理的隐性作用,从侧面感染、熏陶,使建立良好学校体育伦理环境。

4.2体现校园中的公平竞争。学生自己组织各项活动,教师参与、监督,强调平等的参与,体现公平竞争;教师监督学生的活动,对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及时加以制止;开展学校领导和教师与学生间的比赛,让学生体验到与教师同场竞技、平等参与和公平竞争的快乐。

4.3充分体现体育文化的文化熏陶作用。利用学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建立学校体育协会的监督机制,建立体育比赛奖惩办法,营造良好的体育比赛氛围,发挥体育伦理的道德熏陶;开展各种体育比赛,将体育伦理拼搏进取,超越自我、团结协作的精神弥散整个校园,对校园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提倡每个人用自尊、自爱、自重、自强的品格精神来激励自己,培养健康的人格,加强学校的人际关系。

4.4加强学校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和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有计划地进行每学期开展2项全校性团体性体育活动,加强领导、教师、学生间交流。激发学校发扬团队精神,增加学校的凝聚力。

4.5加大体育教学的伦理教育力度。在教学中,对体育课的教学规范和体育比赛的规则要严格执行,将体育比赛规则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欣赏比赛和正确评价比赛,做到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参与比赛和观赏比赛;教学组织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互相尊重的良好品质,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友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做到爱岗、敬业、积极进取、朝气蓬勃,以自身良好的素质感染学生,尊重、关心学生,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结论

体育伦理遵循伦理道德一般要求,具有伦理道德公正公平、诚信关爱、宽容、相互尊重的道德要求,同时具有体育活动特有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超越自我,展现自己的良好体育精神要求。因此,在高等学校,利用体育伦理良好道德准则作用,有利于规范学校师生、员工的行为;有利于培养学校各因素公平公正、诚信关爱的良好品质;有利于减缓教师、学生心理压力,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学校校园安定团结环境的建立。所以说,体育伦理协调学校各因素的和谐发展,促进和谐校园的建立。

体育伦理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必须通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开展发挥其作用。因此,高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蒋晓华.论高校如何构建和谐校园.[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6-8

2.李远贵.高校构建和谐校园探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3).91-95

3.郭大成.“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6):1-3

4.章海山,张建如.伦理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

5.冉桂琼.和谐社会的伦理内涵[J].社会科学研究,2005(6):77-79

6.蒋晓丽,夏思永.体育伦理与体育道德的区别与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5):47-49

7.陶倩,梁海飞.体育伦理与和谐社会[J].体育文化导刊,2005(10):38-41

8.宋晔.校园伦理智慧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202

上一篇:加强习作评改全程监控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下一篇:21世纪看城市化与传统体育生活方式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