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转化作用探究

时间:2022-02-13 10:01:25

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转化作用探究

【摘要】农村小升初的留守儿童,有着诸多的焦虑与不适,很难适应初中数学知识的大容量以及数学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新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彼此交往、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等现代意识;搞好了合作学习,可有效促进留守儿童的良性转变。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 数学合作学习 良性转变

1 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及现状

在当今社会,由于城市的发展和扩容的需要,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打工,有的是一方常年在外,更多的是夫妻双双外出,留下了一家老小。这些留守在家的部分孩子们,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而在家陪同他们的多是目不识丁的老人,无法与他们进行融洽的交流与科学的管理和引导。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他们大多性格比较孤僻,由于无人管理行为习惯和学习,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一步步丧失了学好的自信心,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2 农村小学数学基础教学现状以及小升初后的不适表现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格上比较内向,学习上不主动,再加上由于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某些事件的影响,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有着“安全重于泰山、质量适当考核”的倾向;大多数农村学校由于生源和经费等等种种原因,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以求稳为主,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按部就班的完成相关内容的讲授即可,不必为开展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而增添额外的风险而劳神费力了。大多数小学在下午3点多放学后就要求学生全部离校,离校后家长和监护人自然也无从作何有效的管理,学生大部分放任自流,当然也就谈不上在学习方面能培养起良好的养成习惯了。在小升初考试后,一部分在外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父母,认为此时的孩子生活上已经基本能自理,不会给他们打工增添多大的麻烦,都纷纷将子女转入打工地的城区学校;其实这部分家长对子女的重视程度还算是比较好的,而留守的这一部分学生,其质量就不言而喻了。

农村中学的小升初的新生,他们的行为大多自由散漫,学习目的不明确(反正家长的要求也不多,长大了能打工就行),学习的主动性就更无从谈起。在数学科目方面,他们的计算能力较低,特别是涉及分数和混合运算部分;对数学语言的阅读习惯较差、理解能力低,尤其是涉及文字叙述的应用题时。在课堂上总是正襟危坐,闭口不言,缺乏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自然也就很难积极开动脑筋、提高学习效率了。很难适应初中数学知识的大容量以及数学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

3 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以及对留守儿童的良性转化作用探究

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新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但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在农村中学还没有真正落实。搞好合作学习,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彼此交往、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等现代意识。它是增强学生间广泛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发挥学生群体智慧的有效途径。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但他们任然是属于二十一世纪的人,他们应该具有合作能力,否则在今后的人生中就很难取得成功;所以,教会他们与他人合作,首先是学习上的合作,对农村中学的人民教师来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及时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对这些已经处于劣势的小升初之后的留守儿童就显得尤为重要。

3.1 结合农村中学实际,真正落实合作学习

3.1.1 合理组建小组,开展公平竞争。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小升初后的学生异动,如今在农村初级中学,每个班级的学生一般只有三十人左右,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为提高课堂合作的时效性与全面性,教师在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等因素,让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一般可以考虑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这样的同质小组,每个小组10人左右,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条件。

3.1.2 精心设计,摆正教师位置,明确任务,让每一个成员都成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和促进者,合作学习中的课堂讲授是以合作设计为基础的。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集体授课的积极作用,讲授过程力求简要清晰,时间短、容量大,能为后续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其次,教师应根据农村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的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一要设计有该堂课程的新知识点的直接应用类型的题目,让学习基础和数学能力一般的学生通过回顾和同学的点拨就能解答,这样就能较好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如:数学概念的判断、几何定理的直接推导等等只需一、两步就能解答的题型。二要针对教材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提出有一定跨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不随意拔高,设置的难度能引起学生合作的兴趣和欲望,让他们能较为完美地配合,能及时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想去体验成功的积极性。

在初一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在小组合作阶段,我通常为每个小组分配由易到难的三道题目,合作解答后推选成员上讲台为大家讲解展示,每个小组三道题目展示为一轮,三轮之后的课堂才能重复安排组员上台讲解,这样便于充分调动全体组员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成长。

3.1.3 加强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教师在集中授课和其他的课余时间内,可刻意提醒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怎样结合问题中的关键词找出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用定理说话,用已知解决未知,一切皆能找到并用相关知识点的内容来说理,做到“以理服人”。教方法,交钥匙就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做好了这一步,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大胆发言、耐心倾听、分析重点、并做出自己的判断的习惯,要学会尊重别人、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补充自己的观点。现在在农村中学班班通已大多建成,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在上台展示讲解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机和数字展台,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动脑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留守学生的良性转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4 科学评价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形成良好的正向激励

“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留守儿童大多比较胆小,所以对每个学生的上台展示讲解,老师都要给予很好的肯定,既要放大学生课堂表现的优点,又要委婉的提出其中值得商榷的地方,让真理得以表达。对小组之间的竞争结果,教师应该按照事先设计的奖惩办法担当起公正的法官,有效的进行奖惩结合,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表演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让更多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感,成功感是学习的“内动力”。在教学中科学及时充分肯定学生的一点一滴进步,一点一滴的成绩,才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长盛不衰,从而形成良好的正向激励。

3.2 合作学习对留守学生的良性转变

二十一世纪需要合作型的人才,这些孤寂感很强的留守儿童们在课堂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好的心理相容,建立起了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在课堂中集体完成作业,合理安排组员代表上台展示讲解,充分锻炼和发展了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和科学安排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也激励和发展了学生参与发言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正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自信心,优化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意识。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学生普遍兴趣高涨,纷纷爱上了数学推理,爱上了上台表现;其影响也很好地延续到了学生的课余学习和生活中,在课外的时间段,同学们的共同话题更多,也更集中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上了。课堂合作学习的开展,也一扫以前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班级荣誉感而进行空洞乏力的说服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从而对集体主义观的形成和巩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总之,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让数学课堂不再是老师催人入眠的“一言堂”,变成了一个学生们都期盼而又忐忑的“表演秀”,昔日的“小哑巴”变成了“小喇叭”。胆小、怯懦已经逐渐从这些留守儿童的身上消失,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又在他们的身上焕发出奕奕光彩。

上一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数学作业面批,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