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式教学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01:58:08

案例式教学法论文

案例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要求

一、案例式教学的选题要求

案例式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课程的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案例式教学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微观到宏观的思维过程,贯穿着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符合人们的认识发展规律。主要采取教员引导与学员自主式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组织学员查找资料、准备发言提纲、讨论发言、提出意见等,让学员“身临其境”,变学员“被动式受教”为“主动式参与”,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阅读、感受案例,以一个决策者的身份对案例分析、判断,做出决定。同时学员在分析、判断、处理问题的同时也可充分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可行性,充实完善理论知识。正是由于案例式教学的这种主体性强的特点,案例式教学往往更适合于指挥类、战役类、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至关重要。案例教学具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性强调在仿真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通常适用于实践性强的课程,而且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在选题时也应慎重,要根据适用的教学对象,把握好案例的层次。案例的情景应是学员以后任职经常可能遇到的情景,案例中蕴涵的问题和面临的决策,是胜任工作不可回避的经验。

因此案例式教学在选题时应精心选择、合理编组。所编写的案例应该能够引导学员认真阅读,深入研究,从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论证采取措施的可能性,最后经过分析对比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过程的实质是通过案例为学员提供的模拟情景,充分调动学员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去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判断和论证性的研究工作,提高思维决策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水平。

二、案例式教学的教学对象要求

案例式教学过程中对学员的能力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案例教学过程中学员不再是观众和听众,而是教学舞台上的“主要演员”。他们可以动脑动口,质疑探索,提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学员自觉听取别人的观点和经验,集思广益。

案例式教学的这种互动性对于教学对象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动即需要教学对象具备互动的基础,互动的条件。这种互动的条件就要求学员在教学过程前熟悉案例的相关内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知识准备工作。学员的知识准备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准备的过程可长可短,准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案例式教学内容的可互动深度。因此采用案例式教学对学员的知识储备要求通常会比较高,尤其适合于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学员。这些往往不满足于空洞的理论说教,不满足于对知识的一般性掌握,而是希望通过在院校的系统学习,求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升华,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恰恰可以较好地满足这部分学员的需要,适合于干部进修、中高级培训和研究生教育等班次的教学。

三、案例式教学的案例设计要求

案例教学法,是在对案例所述矛盾的剖析中培养学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选择案例的方法。一是知识点选例法。即所选案例包含理论学习的若干知识点,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起到对理论的深化理解作用。二是矛盾点选例法。即针对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经常出现的矛盾选择案例,以揭示理论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障碍。通过案例分析,使学员掌握运用理论的基本方法,提高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及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点选例法。即选取那些反映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和新思路的案例。

当前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必须针对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方向选择正确的案例可以使学员在亲身体验各种各样活生生的真实案例中,产生感性认识。培养直接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向选择不正确的案例不但不能明确表述所要说明的知识点,还有可能使学员产生误解,使此次的教学失败。因此,案例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和明确的指向性。二是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模糊性,不能见案知意。三是案例的难度要适当。在案例的选择上要难易适当,既不要太难,使分析问题无从入手;也不要过于容易,使学员无需经过分析、推理、判断就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不能引发学员进行不同认知的争论,使学员学习热情受挫。难易程度适中的案例,可以使学员就此问题进行激烈的辩论,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使学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案例式教学对教员的素质要求

案例教学不仅为培养学员的全面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教员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工作责任心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比如,案例的编写如何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抓住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确定选题;如何体现案例教学的本质属性,找出激发学员创新思维的矛盾碰撞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点;如何围绕问题调动所学知识,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等。还比如,案例教学中,教员如何组织和引导学员进入情况,成为案例教学的主持人、归纳总结的发言人、群体互动的引路人;教员如何发挥思想碰撞“催化剂”和背景材料“信息库”的作用等等。这就要求教员既要有深厚的专业底蕴和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组织教学经验,还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和很强的创新能力。案例教学以问题为牵引,教员要寻找各种现实问题,形成有序的教学体系,这是层次更高、难度更大的教学。实践证明,开展案例教学能够促使教员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激发创新思维,树立起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促使教员改善知识结构,丰富实践经验,从单一的学科专业型向复合多元型转变,从单纯的理论学术型向实践应用型转变;能够促使教员改进教学方法,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和思维创新上转变。

参考文献:

[1]杭长钊.军队院校素质教育案例精选.海潮出版社,2003.

案例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1课程建设目标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1课程建设目标以软件生命周期为主线,围绕来源于企业的实践项目,按照软件工程的不同阶段,解决项目中的若干问题.整个课程围绕两个企业项目展开,各个阶段解决的问题要相互衔接,最终通过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实现软件功能.课程建设目标如下:(1)引入企业实际软件项目,改革传统以理论为主的软件工程授课体系和课程内容,建立以项目实践为主线,理论指导实践的课程体系.(2)与企业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既注重专业知识结构的扩展,又突出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加符合IT企业的人才需求.(3)以企业实际项目为素材,建设软件工程特色实践教材.(4)在企业帮助下进行师资培训,建立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团队.(5)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促进项目团队建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技术和工具固然重要,但最终解决问题的是人,是大家的协作.

1.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企业项目驱动下软件工程案例式教学法模式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企业实践项目往往问题规模庞大,复杂性较高,并不适合直接用于教学,必须经过提炼和抽象后形成适合课堂教学和实训的教学素材.(2)制定能够符合企业项目案例式教学法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3)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探索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建设.(4)传统以理论为主的软件工程教材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必须着手建设本专业的特色实践教材.

2实施方案

2.1案例选择与制作案例来源于企业项目,又不同于企业项目.真实的企业项目规模大、复杂性高,而且企业追求有效地解决问题,个别功能模块实现过程逻辑不严谨,理论性不强.这使得企业项目不能直接用于教学,而应该对其进行适当改造,缩小问题规模,按照软件工程方法规范开发流程,完善开发文档,提炼教学素材.项目驱动下的案例式教学过程中,案例设计要突出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围绕如何解决关键问题引出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在软件工程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使用具体的技术工具解决问题.另外,案例设计还要覆盖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并且各个阶段的案例要具有连续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软件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关系.

2.2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大纲一般侧重理论教学,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比较流行的两种软件工程方法学,按照软件生命周期的步骤逐次展开,主要讲授理论,并穿插一些小示例.但是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都很强的课程,作为指导人们如何合理开发软件产品的方法论,其主要目的就是如何降低问题规模的复杂性.其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缺少目的性而被动地学习,学习效率非常低.引入企业项目后,学生为了解决真实的现场问题而组成项目小组并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又提高了学习效率.所以,软件工程教学大纲应做如下修改:(1)将以理论为主的授课体系改为以实践为主的授课体系,把“提出问题——寻找理论——解决问题”的思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2)围绕企业项目开发过程,合理安排项目案例,最终覆盖主要理论知识点.(3)增加2周的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学生可以组成5~6人的项目小组,自拟或在教师引导下确定题目,通过项目实践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大纲的制订只是完成了课程体系的基本设计,最终教学效果如何还是要靠任课教师来完成.目前,高校软件相关专业教学内容及人才培养目标与快速发展的软件产业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软件项目开发经验与企业实际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是急待解决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建设产学合作的教学团队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终出路.引入企业资深项目经理和工程师参与到课程设计和授课,解决学生项目开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4-6].但是企业人员的差旅费、课时费和授课时间等都是大问题,尤其是外聘专家的费用问题,目前无法解决.另外,外聘企业人员参与到课堂教学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尽快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缩小与企业的差距,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课程团队才是最终目标.因此,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企业挂职锻炼机会,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研发一线,利用1年的时间参与到企业项目的研发工作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目的.这样做不仅密切了校企合作的关系,而且为优秀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选择.这种“教师走出去,成果拿回来,学生送出去”的校企合作创造了合作共赢的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

2.4特色实践教材建设特色实践教材建设是企业项目驱动下的软件工程案例式教学法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改革成果的重要体现[7].传统的本科软件工程教材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而实践证明,这样的内容设置教学效果并不好,学生学完课本后面对实际问题时还是无从下手.从“学以致用,以用导学”的角度出发,建设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实践教材,增加技术应用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但不会降低学生的培养层次,反而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的深入理解,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2.5课堂组织和管理为配合企业项目案例教学法过程的有效进行,避免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将学生和教师置于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地位,让学生积极地研究和解决项目问题是关注的重点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1)按照自由组合和自愿的原则,学生分成几个5~6人的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内部分工协作,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教师要按照“理论上讲解,实践上指导”的原则,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围绕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安排课前预习内容,鼓励学生主动研究问题,锻炼自主学习能力.(4)学生在课堂上以项目小组为单位针对具体问题积极讨论,深入理解问题,寻求问题解决途径,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6考核方法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8].为此,制定了组间与组内考评相结合、过程与结果考评相结合的分阶段考核体系,具体措施为:(1)考核由三部分构成:理论知识考核占30%,案例开发过程(分析、演讨和团队合作)占30%,开发成果(文档、程序)占40%.(2)个人最终成绩由个人所在小组成绩(40%)和个人成绩(60%)两部分组成.小组成绩是小组成员开发过程和开发结果的考核成绩.个人成绩是小组成员在开发过程中个人表现取得的成绩.(3)理论成绩采用闭卷笔试考核方式.小组成绩由项目开发各阶段成绩的平均成绩构成,由教师根据需求规格说明的完成情况评定.个人成绩由教师根据小组成员在项目开发中承担的任务和完成情况来评定,同时考查其在团队协作中的综合能力.

3结论

企业项目驱动的案例式教学法模式对于改变传统本科软件工程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状况的一种有效的尝试,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0级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施,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利用软件工程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案例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一、课堂研讨式教学及应用

讲授式教学法也称LBL式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是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任务是接收信息[1]。LBL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对能力的提升、个性的发展、主动地思考形成局限,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研讨式教学法类同于西方普遍采用的PBL式教学法。

(Problem-Based-Learning),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拟定研究课题、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4]。在《非金属矿深加工》课程教学中,研讨式教学包括课堂研讨及课程论文撰写。将班里所有学生随机分成2~3人一组,选定一位组长,负责研讨材料准备的进度监督和组内同学问题反馈等工作。给学生布置课堂研讨主题,主题数量是学生组数的1.3倍以上,以供学生能自主选定研讨主题;并要求以研讨主题为内容,撰写一篇课程论文,公布课程论文的撰写格式、论文提纲与字数、参考文献等要求,组内学生要求撰写的课堂论文内容不相同。各研讨小组分工合作,查阅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每位学生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课程论文,同一小组内同学将内容整合,并整理出PPT,随机抽查小组中同学于课堂上汇报,汇报内容需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质疑、研讨、点评,形成小组研讨的共同成果与PPT汇报成绩。研讨后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点评,包括PPT制作、语言表达能力、回答问题能力、文献归纳总结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提出存在的问题与取得的成绩。课程论文按综述性科研论文的要求撰写,经指导教师批改后,将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类分析,于课堂讨论中指出问题,并以自己撰写的综述性论文为例,向学生展示规范学术论文撰写方法与要求。研讨式教学的成绩由学生PPT课堂汇报和课程论文撰写来综合评定。

二、案例教学研究及应用

案例教学(Case-Based-Method)在管理、财经类专业的课堂教学应用较为普遍,但是近年来,案例教学已拓宽到工科教学过程中[5,6]。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案例教学有着独有的优势,因而受到重视,在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所占比例逐渐扩大。在《非金属矿深加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高岭土矿的深加工与应用”作为案例教学贯穿始终,讲授粉体的粒度特征性时,以超细高岭土粉为例描述其平径粒径、粒度分布、累积分布曲线等知识点;讲授超细粉碎与精细分级时,以高岭土矿深加工为例,讲述国内外当前用于高岭土超细粉碎的工艺与设备,微米或亚微米级高岭土粉体的精细分级方法与设备;讲授非金属矿化学提纯时,以不同性质的高岭土为例,讲述高岭土漂白及燃烧提纯工艺与设备;讲授粉体的表面改性时,根据高岭土作为填料、复合功能材料等应用,讲述高岭土的有机表面改性技术与设备,无机包覆改性及矿物基微米――纳米复合材料加工技术。通过案例教学的实施,以一种非金属矿的深加工为例,就可将非金属矿深加工的多个单元操作技术组合起来,便于学生理解。案例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和活跃课堂气氛。

三、比较教学法的应用

《非金属矿深加工》课程与《破碎磨矿》和《化学选矿》等矿物加工专业课的部分知识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在学习这几门课程时,对有些概念与知识点会混淆起来,影响到知识点的精确掌握。比较教学法可以化解这些教学难点,“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辨析教学内容的异同,把握对象间的区别,分化和澄清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非金属矿深加工》的教学过程中,表1中所列知识点或概念可以通过比较教学法来明晰,使学生更易掌握这些知识点,区分出相近的知识在非金属矿深加工和金属矿的选矿加工中差异。

四、课程考核方法改革

本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亮点是提高学生平时成绩的权重,鼓励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加强投入。本课程将期末考试成绩的权重从70%降至50%,增加研讨课PPT汇报成绩占10%,课程论文占10%。考虑到研讨式教学改革是以小组方式进行,要求每个小组提供一份共同每分钟的研讨PPT,并以依据汇报表现与内容质量为确定PPT汇报成绩,此部分成绩小组内所有学生相同。本次研究型教学改革中,根据教学进度设置了相应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确保每位学生被提问2次,课堂上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的表现被记为一项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表2是教学改革前后《非金属矿深加工》课程的考核权重比较。

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非金属矿深加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及其在汇报表达、团队合作等方面能力,均取了好的教学改革预期效果。此次教学改革中,推动了课程考核方法的革新,提高学生平时成绩的权,促使学生加强平时学习投入,学生对专业内容的掌握更为深入具体。当然,今后还需强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在提高研究型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平,唐先玲,杜玲玲.PBL与LBL相结合在眼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2]渠芳,连承波.讲授式教学法与研讨式教学法在石油地质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9).

[3]王迎,超耿凡,张成林,等.《隧道工程》课程的研讨式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

[4]吴彩斌,邱廷省,石贵明,余新阳,陈江安.项目驱动下研讨式教学改革研究――以《粉体工程》课程为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36(4).

[5]王华荣.以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案例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车辆工程专业导论;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80-02

一、引言

目前很多高校大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不适应以知识创新为需求的社会发展,更不利于培养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我校2015版的培养方案中要求各专业开设新生专业导论课,以激发大一新生探索学科奥秘的兴趣,引导学生按照学科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开展学习。因此,为了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专业导论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1]。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卖、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它与传统教学中一味突出教师的单一主体地位、强调单向交流、教材多年不变等有很大不同[3]。

二、《车辆工程导论》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选择和制定案例。案例教学法需要搜集很多案例,这个过程虽然烦琐但是非常重要。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对搜集到的案例进行选择和整理。选择的案例必须和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大,而且成一个系统,起到案例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图1列出了《车辆工程专业导论》课程中所用的案例。

2.案例实施和组织过程。在案例实施过程中,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从案例开始,引出课程新内容。在开始某一章新内容教学时,可以先给出一个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温习已学过的知识,然后提出新问题,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要讲的新内容上,从而把前后两次课的内容衔接起来。(2)以案例作为课堂的主线。给出案例之后,需要精心设计针对该案例的提问,这些问题一定要围绕本节课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个的问题而逐步掌握全部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3)以案例结束,突出教学重点。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的案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分析案例,做到有的放矢。

三、案例教学法实施后的效果

案例式教学引入本校2015级《车辆工程导论》课程后,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起到了以下效果。

1.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案例教学法,在问题的引导下,促使学生去认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提高[4]。通过该种教学方法在2015级车辆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上课积极性很高,几乎没有缺席的学生,出勤率在100%。

2.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问题,而且能把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该种教学方法在2015级车辆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实施中,刚开始利用案例教学时,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不知道怎样参与到课堂中,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不高。通过几个案例的讲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面的课程中利用案例讲解时,首先让学生提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中学生会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了不少。学生的考核是以写论文的方式进行,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从学生提交的论文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归纳总结2500字左右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有些学生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大一学生来说非常不错。因此,通过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对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唐金花,王奎洋.高校“汽车概论”公选课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4):50-53.

[2]叶敏芳.初探案例式教学在汽车构造课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8):171-172.

[3]邹凤华,谷赫.案例式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3-34.

[4]李建军,汪溪.案例教学法在汽车故障诊断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1):48-50.

案例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2005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在海关办理注册登记的进出口企业就有20多万家。随着企业进出口业务量的增加,企业对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必将增大。而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却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学习更多地是为了期末能有个好成绩,而对实践锻炼不重视,导致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以致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不高。为了改变这种教学与实践脱节的局面,在总结和借鉴各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应用递进式教学法,即通过理论讲授、案例教学、模拟实训、项目实践、评价考核与意见反馈六个阶段,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具有一定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业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外贸人才。

一、递进式教学法的实施设计

本文分六个方面介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递进式教学法的实施设计:

1.理论讲授。理论教学内容以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为准,以必需、够用为度。根据各章节内容的特点,讲授理论以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结合进行,同时兼顾自学与研讨等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即通过边讲边议、布置热点问题、学生查询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学生写出论文等多种形式。

2.案例教学。在讲解理论知识之后,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设计案例,以一个典型企业的进出易过程为实例,贯穿国际贸易实务的全部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了解整个背景的情况下强化每个环节的知识,突出内容的连贯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布置案例作业供学生练习,学生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贸易纠纷案件,做到学以致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能力都将得到提高。

3.模拟实训。随着我院医药营销学科仿真实验室的启用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操作系统》教学软件的应用,可设定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由教师、学生分别扮演出口方、进口方、海关、银行、检验检疫、运输、保险、税务等各部门的角色,进行国际贸易中各环节的模拟实际操作。学生在仿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亲自实践掌握进出口业务的过程和规则,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适应外经贸企业实际操作岗位的需求。

4.项目实践。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初步与当地几家外贸公司合作建立松散型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模拟实训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和企业精英共同提出多个项目,供学生选择,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带着这些专业项目到企业走访、调研,最后提交科研小论文。通过项目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国际贸易的业务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评价考核。鉴于以上四个阶段的学习与训练,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全程化考核方式。即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并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学生成绩由作业、分析报告、笔试、讨论和小论文等几部分组成。期末卷面考试以理论知识为主,只占总成绩的40%;课堂讨论或专题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5%;案例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20%;模拟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20%;项目实践论文占总成绩的25%。

6.教学沟通与意见反馈。为保证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或学期结束后可采取以下两种形式进行教学沟通,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第一,每学期开学三周左右,以问卷形式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希望和要求,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每学期结束后举办一次由学院督导团、学科全体教师、各班学生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就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反馈各方面的意见,建立教与学的沟通渠道,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二、递进式教学法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理论讲授阶段,教师要注意对讨论过程的控制,可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采用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等多种讨论形式,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可采用聘请实际业务精英讲解的方式授课。

第二,在案例分析阶段,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转贴于论文联盟

上。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交给学生课前预习。上课时,教师不进行系统的课堂讲授,而是对所选案例提出问题和学生共同讨论,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原始资料陈述、分析、论证,并提出自己对案件的处理方案。

第三,在模拟实训阶段,要制定实训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训成绩评定办法,在实际教学中严格履行,使学生们认识到模拟实训阶段的重要性,以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

第四,在项目实践阶段,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只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的指导,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实践过程和实践论文。

第五,在评定考核阶段,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调整各部分考核结果占总成绩的比例。

第六,在教育沟通与意见反馈阶段,应及时解决反馈问题,调整教学方法的不足,使递进式教学法尽早得以完善。

三、结束语

案例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5-0118-04案例教学法是将典型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以鼓励学生面对复杂工程环境独立思考,鼓励他们通过团队合作开展案例信息和问题分析,提出见解与决策判断,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实践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素养的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具有以师生主动参与、更多投入增强知识应用能力[2],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方式保证教学质量,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以全过程系统联动方式保证教学效果等显著特征,是面向工程教育、培养卓越人才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与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内涵

(一)工程项目管理案例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旨在实现项目整体目标优化,是复杂环境多因素影响下的实践创新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特征。工程管理学科的创建是工程实践驱动和工程科学创立与完善的结果。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传授学生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核心专业课程,既需要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更需要面向工程实践问题分析的实际针对性,其本质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工程环境因素的全面分析和对工程具体实际问题解决的参与实践。面向工程实践的案例教学法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探究式、讨论式教学的核心方法。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就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为背景,将反复循环参与工程实践问题分析贯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全过程的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活动[3]。其基本思路是多次循环运用完整的工程管理实践案例,概括起来,包括4个循环过程。第一个循环,选择典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案例,通过多媒体演示和课程网站平台,使学生全面感性认识与了解案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实施的全过程;以主要章节为切入点,构建实践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的实践平台;以工程实践案例相应章节对应问题为导入,以学生参与讨论为主要方式,分析讨论与点评总结相结合,开展课程教学活动[4]。第二个循环,针对每章的理论知识内容,结合所选课程教学完整案例难易程度,给学生布置查找和分析自选案例作业,使学生通过重复选择实践案例,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程实践环境下深化与巩固所学知识。第三个循环,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教师指导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选择与课程教学案例难易程度相当的课程设计案例,基于工程实景按照模块化分工完成课程设计综合训练,检验与提升学生面向工程实践综合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第四个循环,基于课程教学的综合能力拓展,把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延伸至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真题真做,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撰写,综合应用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的相关理论创新性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及特色

(一)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教学改革

针对2006年提出的工程项目管理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构想,我们扎实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编写工程项目管理教材,开展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下师资培养途径、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有步骤地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按照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要求,开展基于工程实景的模块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以自主命题、参与式讨论为主要内容,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环境下的考核方式革新。经过系统的课程建设改革实践,基本形成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体系,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二)基于完整案例教学法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色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显现出以下3个特征。

其一,面向复杂工程环境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教学中,以工程管理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为主线整合与优化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以复杂工程实践的完整案例为中心,面向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复杂环境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基于问题导向的正确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管理创新意识。

其二,学生以多种方式全程参与教学,提升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采取案例讨论与评述、模块化综合性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社团、自主参与工程实践、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从课前预习、课内讨论分析、课后练习作业、课程设计协作交流、实践实习反馈、毕业设计全过程参与教学活动,自我学习、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传授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方式,强化学生自学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

其三,密切与执业资格的联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围绕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建设项目管理师、咨询工程师、招标师等就业岗位需求和考试大纲完善课程教学大纲、革新考核方式、规范考试题型、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未来执业的系统专业知识储备与职业修养训练,按照市场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三、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在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

遴选典型案例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成功的关键。选择典型教学案例必须考虑案例实践的代表性、案例问题的真实性、案例资料的可靠性、案例过程的可提炼性[5]。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案例选择以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单位工程管理实践为对象,保证案例资料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在案例遴选的四个阶段中,学生参与程度有所区别。第一阶段是课程教学引导案例遴选,以教师选择提炼为主,学生补充资料分析为辅,学生课前参与案例讨论分析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查找讨论案例的相关资料,全面分析案例背景资料,对案例系统剖析。第二阶段是课后案例练习,以学生独立选择案例为主要形式,教师仅提出案例选择的原则性要求,学生基于自我选择案例资料,独立完成案例分析作业。第三阶段是课程设计案例选择,师生共同遴选课程设计案例,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模块化要求完成基于工程实景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第四阶段是学生自主实践与毕业环节的工程案例选择,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指导教师引导为辅,选择实践单位和工程实践对象,围绕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对实践训练与分析的要求,开展工程实践体验和工程问题分析。学生全过程参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案例遴选与背景分析,主动参与课程教学的教材与规划,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要求学习为自我规划学习,提升主动发现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工程意识、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课前小组案例讨论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采用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法开展课程案例讨论教学。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主要章节[6],以完整案例为对象,由教师设计案例讨论问题,学生分4组课前组织讨论,选择或指定小组讨论召集人(或负责人),每次讨论各小组选一名陈述人和评述人,陈述人负责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并在课堂陈述小组讨论结果;评述人对其他3组的陈述进行质疑与评述。课前小组案例讨论既拓展了学生课程学习内容,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又丰富了课外生活,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相融合,强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讨论评述与点评

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每一小组由陈述人用3分钟时间概括陈述小组讨论结果,由评述人用2分钟时间对其他3组陈述内容进行评论并提出质疑。教师在此基础上,结合所授知识点点评与总结讨论结果。课题讨论评述与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搭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平台,又给他们提供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风采、显示应变能力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沟通交流能力与演讲水平。

(四)自主命题与自我评价

结合未来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分章节或模块布置学生参与自主命题的课外作业,题型分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自主命题恢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从被动考试变为自主考试,从被评者变为自评者,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根据实践能力和知识需求自我选择考核知识点,学生自主命题、自我考核,并将其纳入平时考核成绩,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参与式讨论考核也采取了学生自评与教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参与式讨论满分10分,分4组(4组中排名第1基础权分得10分,排名2基础权分得9分,排名3基础权分得8分,排名4基础权分得7分),每组30%为优、40%为良、30%为中及其以下(优权重1,良权重0.8,中权重0.7,合格权重0.6,不合格权重0.3)。每个人参与式讨论得分为所在组排名权分与自己优良权分之积。每组排名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拟定其他3组的排名顺序。教师根据每组讨论陈述与评述情况,结合学生提出的排名顺序最后确定各组排名;组内考核由各小组自行确定。

(五)基于工程实例开展模块化课程设计

依据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和大纲要求,师生共同选择课程设计工程实例。学生负责实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结合各自兴趣,分小组分工合作,分模块化完成工程项目管理综合性课程设计任务。课程设计针对实际工程背景和实践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并进行答辩,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自主实践,深化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体验

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热情。40%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和周末主动联系工程实践单位,参与工程项目管理实际工作,体验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发现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办法。向工程实践工程师学习,深化对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七)自主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拓展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工程管理专业以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特色,学生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为纽带,围绕工程项目管理实践需求,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真题真做,增强学生就业实践的社会适应性。70%的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结合自身特点和就业意向开展毕业论文选题。从毕业实习开始,学生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收集工程项目管理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实践过程,全面把握论文选题背景,认真剖析论文选题的实践问题,创造性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整体提升学生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有效运行不仅需要校内资源,而且离不开行业企业的社会资源,如案例资料的收集遴选必须有产学研合作单位、实习基地的大力支持。全面开展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可以为工程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实现校内、校外两个课堂交融,专职、兼职两类教师互补。学习企业资源共享,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搭建广阔友好的平台,使学生、教师、企业、学校、社会多方受益,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2]张剑峰,管理类案例教学与案例分析方法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7(2):127-128.

[3]郭汉丁,王凯,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改革探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7(12):13-17.

[4]郭汉丁,郭伟,马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完整案例轮环式教学实践探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0,24(增刊):122-126.

[5]安蓉,王梅.基于问题解决的工程案例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33-135.

[6]孙承毅,孙万东.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管理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9):150-151.

Practice of ring-teaching with integrated cases

GUO Handing, GUO Wei, MA Hu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 Tianjin 300384, P. R. China)

Abstract: Ring-teaching with integrated cases in project management was set in a complete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infuses repeated cycl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problems throughout the entire teaching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urse. Its core was a teaching process that students can participate in facing to the complex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Starting from the typical case selection, discussing and reviewing cases in class and out were the main way, and students’ actively participation in whole process was a core idea. Facing concrete engineering problems was oriented to implement comprehensive modular class setting and participate in practical activities forwardly was the application link. Students’ independent proposition and self-evaluation were made as reforming foothold.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ether at school or not should participate activities interactively aiming to improve students’ 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 practice ability, cooperation spirit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quality.

案例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改革 参与式教学 主体性

我系自从2007年开设《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以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感觉到这门课程实用性很强,如果按照老师讲授、学生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话,往往忽略了和学生的交流,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我系从2008年开始将参与式教学法引入该门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学相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参与式教学方法(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是目前普遍倡导的一种进行教学研究方法:“是一种合作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加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和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人的需要可分为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外在性需要所瞄准和指向的目标或诱激物是当事者本身无法控制,而被外界环境所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在性需要的满足和激励动力则来自当事者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本身,当事者可从工作或学习活动本身,或者从完成任务时所呈现的某些因素而得到满足。这种教学方法突出和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学习中去,创造了师生间和谐统一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二、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改革的依据

1.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是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的存在与分配,贸易格局的形成与状态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和规则等,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和综合应用性的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既要夯实学生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政策措施,又要强化和拓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并让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分析未来职业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及其变化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等,使学生将来能较好地适应国际竞争。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难以满足需要。

(1)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基本上不知道通过网络猎取最新的国际贸易知识。

如商务部开辟了很多服务网,学生可以从中知道中国与他国的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情况,中国外资的利用情况等,还有WTO等英文网站都是学生了解国际贸知识的窗口。

(2)教学方法落后。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往往以教师的理论教学为中心,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的学。这种讲授式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它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它忽略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3)在考核方式上,手段过于呆板和单一,没有真正发挥出考试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采用的是闭卷笔试形式。在闭卷笔试中客观题太多,案例分析题比重小,虽然也参考平时分数,但由于对平时成绩的把握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考试试卷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目标没有论证,随意性较大。

2.参与式教学法的优势

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并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这一方法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营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融合和统一。教学实践表明,参与式教学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参与式教学法,学生便能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学习效率也定会得到显著提高。

三、参与式教学法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中教学的实践

1.课前参与

在上课之前,教师先利用校内网或公共邮箱公布自己的教学内容方案,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向教学内容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根据学生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点评,确定最终教学方案。这样在上课之前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参与做好准备。

2.课中参与

在整个课堂环节中,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1)学生参与导入新课

教师在导入新课前,先通过问题或者案例,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使用两种类型的案列, 第一种是解释型案例, 即通过案例来解释某个理论知识。这种案例一般比较简单,却构成《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最基础的知识点,比如用“民用航空器制造市场”的案例来解释什么是战略贸易政策。第二种是综合型案例,它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中几个知识点融合起来,需要学生将自身所学结合思考,进一步对案例进行分析,例如通过“中国彩电对美国的倾销案”,让学生对“如何看待倾销和反倾销”进行深入思考。这类型的案列通常难度较大,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性,让学生在在掌握已知的同时探索未知知识。

(2)指导学生自学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到底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知识时,对简单的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学,教师通过案例或其他问题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解释;对重点概念,原理进行解释,促使学生思考重点,发现疑难。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组织学生讨论

课堂讨论是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直接方式。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找资料,进行准备。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发言,分组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指明问题的性质,思考的方向,肯定学生的新观点,新想法,帮助修正学生不正确的观点。比如,教师在讲授“非关税壁垒”时,可以设计问题,进行配额和关税的进一步比较,让学生分组参加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3.课后参与

(1)学生参与小结

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进行小结。这样既可以及时的反馈信息,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可以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学生参与社会调查,

学生不但要吸收知识,更要消化和运用知识。学生可以利用广东出口型企业较多的特点,到企业或贸易公司进行实地考察,撰写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将实践融入在教学之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水平。

传统教学中,往往用考试来评定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参与式教学要和学生的成绩考核制度配套起来,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案例分析,实践调查,课后论文结合起来,适当的采用开卷考试或论文的形式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四、参与式教学法的效果

1.理论结合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参与式教学中的师生对话,案例教学,专题研讨,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学生认真思考,动手操作,积极发言,通过主动参与,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生也普遍反映收获更大。

2.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参与式教学是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学生参与的过程就是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相互分工,相互适应,更要相互帮助才能解决问题。学生的合作意思和社交能力往往都得到提高,而且课堂气氛也得到调节。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知识面

参与式教学法能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定位中释放出来,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在教学中只教授学生如何从事进出口贸易某项事务的操作,而没有办法让学生真正掌握这样操作的理由,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是很难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工作环境的。参与式教学法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五、结论

参与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参与式教学中,并不是刻意让学生去寻找正确答案,而是寻找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参与式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对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大有益处。参与式作为一种进口的教学方法,能否本土化,能否在素质教育中灿烂成一片,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师要通过平时积累,认真备课,尊重学生,善于归纳,把握好参与式教学法在实际中的应用。相信我们在解决了许多困难后,思维会更加敏锐,对一些教与学的定位也会改变,这意味着我们的思想产生了一个飞跃,参与式教学的种子已在头脑中发芽了。

参考文献:

[1]陈 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年第六期,159-161页

[2]单 颖: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皖西学院》,2006年第四期,160-162页

[3]姚晓燕:参与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施要领,《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第一期,89-91页

[4]王桂朵:运用参与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三期,111-113页

案例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8篇

一、讲授式教学法

课堂讲授式教学法虽然在法学教学中受到诸多挑战,但是在国际法课程教学中仍然是贯穿始终的使用较普遍的方法。讲授法与成文法国家的法律文化和法律传统具有天然的相适应性,即使是在美国哈佛大学创立了苏格拉底式案例讨论教学法的兰代尔都没有彻底放弃讲授式的教学[3]。目前,课堂讲授法之所以存在许多问题,并屡遭批判,其主要原因不是方法本身问题,而是许多教师对这一方法掌握不力、运用不当之故。运用课堂讲授式教学法,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即所谓的备学生、备教材、备讲授内容。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需求。为此,上第一节课前,让学生先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国际法是怎样的一门学科,你对国际法有多少了解;第二,你认为哪些现象可以用国际法的知识来分析理解;第三,你希望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讲授这门课程。通过问卷调查,大致了解了学生对国际法学科的认知程度;了解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目标定位不仅局限于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理论知识,还希望扩展课外知识,学到更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在授课方法上,学生希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并且多采用案例教学。

针对学生的要求,教师授课时就要对全部课程内容做通盘设计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做到详略得当,增减有度,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国际法导论、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法主体等原理部分,进行详细讲授和透彻分析。分论部分的部分章节,如外层空间法、国际法上的居民、国际关系法等一些章节的内容,让学生自学,但自学不是放任,而是把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和参考书目留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然后提纲挈领地略讲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还设计一部分章节介于详讲和略讲之间,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讲授。就课堂讲授的内容而言,除了教材上的基本理论知识点,还要根据国际法理论和国际关系实践的发展变化,及时补充新的理论知识,并密切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补充真实的国际时事中的案例来分析解释国际法的理论,尤其要更多地联系与中国相关的国家实践。教材上的案例很难跟得上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国际时事有时能更好地说明国际法及其发展,所以在讲授国际法时如不密切联系国际关系的现实问题,就会让学生感到国际法高远空洞没有实际价值。如讲到国际罪行中的海盗罪时,结合2009年9月25日索马里海盗将一艘货船劫持到领海内索要一千万美元的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对这种行为哪些国家享有管辖权,管辖的法律依据如何,为什么中国要派军舰前往索马里海域护航?其法律依据就是国际法上的保护性管辖和普遍性管辖原则。在讲授先占规则时,全面介绍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争端的来龙去脉,我国对的历史和现实的国际法律依据;在讲授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时,介绍中国和日本东海划界的争端等情况;在讲授外交特权与豁免时,介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涉及的国际法问题。通过对这些案例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解读,把书本上的“死知识”和国家实践联系起来讲成“活知识”,易于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到这门学科距离现实并不遥远还挺有实用性。为此在授课计划中最好安排一定的机动学时,对于国际关系实践中发生的事件允许学生随时提出,如讲到国家要素时,学生提出我国台湾是否具备国家的要素,对此教师就可以依据国际法关于国家的构成要素,理论联系实际地帮助学生逐一分析我国台湾为什么不符合国家的要素,因此不是国家,进而无权要求加入只有国家才可以加入的国际组织。

讲授式教学法具有无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缺陷,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尝试采用学界倡导的双向互动的讨论式教学方法。

二、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主要表现为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案例,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教师总结以完成教学任务[4]。讨论式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备受青睐。国际法教学中恰当运用这一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讨论式教学法在运用中应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案例讨论教学法的含义

在讨论式教学中以案例作为讨论内容,即案例讨论法,实际上就是案例教学方法的一种。案例教学法始于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兰代尔创立的判例教学法,它是指由学生运用其所学法律理论和知识对某一真实或模拟案件应该如何定性、处理或围绕其他争议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或辩论的教学活动[5]。美国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方法上以苏格拉底问题讨论法代替传统的课堂讲授,是苏格拉底式案例教学法。这种方法中的所谓“案例”实际上指的就是上诉法院的司法意见。案例教学的实践者将这些司法意见运用归纳的方式总结出一系列的规则和原则,并将其作为教学的对象[6]161。案例教学法之真正价值应当是培养学生掌握法律方法,即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法律思维解决具体案件的能力。近年来,我国法学教育已普遍接受案例教学法,但与美国的案例教学法有很大不同,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的具体形式有案例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作业法、模拟法庭案例演示法等[7]。案例分析法和案例讨论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以教师为主,在理论讲授式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理解基本原理;后者以学生为主,教师辅助引导,用基本原理分析案例或从案例分析中得出结论,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展开教学,与单纯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相比是双向互动的交流式或讨论式教学。

2.讨论内容的确定

案例讨论教学中讨论的内容可以是案例、争议的理论问题和国际时事热点问题。论题的提出可以由教师选择,也可以由学生提出后再由教师选择确定,通过案例材料或试听材料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法学是应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定量的课时进行实践教学。针对国际法课程的特点,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案例讨论教学和模拟法庭教学法实现。

为此,我们指导学生浏览国际法院网站分析讨论国际法院诉讼管辖案例和咨询管辖案例,也指导学生讨论案例教材中各国法院的案例。国际法院的判决对于认证和解释法律原则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现实国际争端的解决也有指导价值,因为国际法院判例是国际法的参考辅助渊源。如北海大陆架案的判决,就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大陆架划界原则的确认,本案的判决对于解决我国与日本之间东海大陆架划界有参考价值。来源于国际法院和案例教材的经典成案固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但现实国际社会所发生的国际事件更能反映国际法律关系发展的现状,所以教师除了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有一定综合性、启发性和争议性的典型案例,还要密切关注国际关系的实践,尤其是与中国有关的争议焦点或热点国际问题,及时帮助学生分析。诸如我国台湾有学者主张台湾依据国际法上的实效原则、民族自决原则通过全民公决取得独立,就此“主张”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由于该论题是社会热点和学生关心的问题,能引起共鸣,有可谈性,学生们非常积极查找资料,讨论过程学生们情绪高涨,高潮迭起,事后不少学生还对讨论的有关问题津津乐道。总之,不论讨论的内容如何,选择合适的论题是讨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对于讨论问题提出的方式,根据具体案例涉及的知识点的范围宽窄决定。如涉及知识点比较宽泛的论题,由教师根据论题内容设计若干相关联的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再随时补充提出新的问题共同讨论。如讲到课程最后一章“战争与武装冲突法”时,其中“战争罪犯及其责任”一节的内容综合性较强,尤其与总论部分的“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法律责任”一章关系密切,对这一节的讲授采用讨论式教学,布置学生讨论“战争罪犯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其法律依据如何”?为了讨论这个论题,设计一系列与前述章节有关联的综合性问题,训练学生融会贯通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第一,什么是国际罪行,对于国际罪行承担责任的主体有哪些?进而引出“国家、个人能否承担国际刑事责任?”各自承担责任的方式如何?第二,战争罪犯由什么样的机构审判?进而引出“纽伦堡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的目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法律依据如何?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意义?对我国的意义如何?”第三,比较纽伦堡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和国际刑事法院分别是什么性质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各自的职能范围如何?

对于光华寮案和湖广铁路债券案涉及国际法主体的承认、继承、国家豁免等有限范围,就把案例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独立分析,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学生们在课前互相交流、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教师所想不到的有价值的问题。“教”与“学”是双向的复合体。从“教”的角度看,教师是主体,学生和教学内容是客体;但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就体现为主体,而教师和教学内容就成为客体。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学。如何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是教师孜孜以求的最大愿望。案例讨论教学方式给了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归纳规律性原理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双向关系对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起着教学相长的促进作用。选定了要讨论的论题之后,还要依据论题灵活地选择讨论的方式。

3.讨论方式

讨论在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主持,也可以由学生主持;在组织上,可采用小组讨论、大班讨论和对抗性辩论。对同一个讨论题目,先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大班讨论,选派代表发言效果会更好。具体做法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在大班讨论会上,除各小组中心发言人的主要发言外,其他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不同意见在班上发表,做到畅所欲言。案例讨论教学主要是按照课前布置好的讨论议题,列好提纲,课上讨论,也可以课上根据讲课内容随机选择议题讨论。在时间安排上,可以全堂讨论,也可以半堂讨论或选择若干分钟讨论。也可以在课堂上介绍完相关的知识点后,提出几个更深入的议题供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后进一步讨论学习。为了保证课后讨论的有效进行,对同样的讨论问题设计不同的检验讨论结果的方式。比如,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以案例分析作业题的方式分组提交讨论结果;个别对于讨论问题感兴趣并愿意深入探讨的学生,可以把小组讨论分析的结果以课程论文的方式提交,从而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它是法学专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实践环节。当然也可以把它当做毕业论文的阶段论文,让学生对这一论题进一步关注,积累素材为毕业论收集资料的准备。

把课后讨论结果以不同方式提交,学生们的答案不仅有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有个人的真知灼见。该方法中的问题研讨也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成绩评定形式,指向很多的教育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能提供有益的反馈信息。无论讨论的方式如何,讨论式教学在师生关系上以学生为中心,始终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对法学知识的掌握从书本到实践,从死板的记忆到学会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参与[6]158。为此学生需要做充分的准备。首先,根据讨论内容收集资料,必要时到实践部门搞社会调查,收集和掌握第一手材料。只有在阅读大量资料、吃透案情、领会题意的情况下,才能在讨论中旁征博引,运用自如。在“战争与武装冲突法”一章中,为了讨论“战争罪犯及其责任”这一论题,为学生提供以下参考资料供学生参考选用,如教材第四章“国际法律责任”,第五节“国际罪行”;第十七章“战争法”,第六节“战争罪犯及其责任”;梅汝璈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余先予和何勤华的《东京审判始末》。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学生们又自己补充查阅了其他的资料,如电影《东京审判》、《南京大屠杀》,提出了许多教师没有提出的问题。其次,编写发言提纲。发言提纲要列明自己的观点,一般要求有论点、论据,并对有可能出现的反对观点作好反驳的理据。如果是案例讨论,要写明案例的性质和法律适用依据。对一些有明显争议的讨论内容,可以把持对立观点的学生分成两组,在大班讨论前先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写出一个发言大纲。在正式讨论时,两组学生的代表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自然形成唇争舌斗的场面,教学效果更佳。虽然讨论式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辅助地位,起着围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展开组织引导教学的作用,但这种教学方式其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专业功底、知识面等方面更好地提升自己,而且要密切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就论题内容进行讨论,防止讨论偏题。如讨论“纽伦堡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和国际刑事法院分别是什么性质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以及各自的职能范围”时,学生们进而提出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为什么没有像前南斯拉夫总统米勒舍维奇一样在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受审?

因为有可比性,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但同时有学生提出米勒舍维奇死在监狱,因而怀疑前南国际刑事法庭的合法性。这个问题的确有争议,很复杂,不是学生力所能及,因此,教师只告诉学生问题的所在即可,不必让学生继续讨论。可见教师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授课的总体进程和方向,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当学生在讨论中由于意见分歧而僵持不下时,教师应抓住关键,适当地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把讨论步步引向深入。如讨论“国际罪行承担责任的主体”时,有的学生提出“只有国家应当承担责任”,还有学生提出“国家和个人都应承担责任”,两种观点僵持不下,对此教师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考虑两种主体承担责任的方式。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们统一了认识,国家承担责任的方式是民事赔偿,而个人承担刑事责任。教师还可以针对某个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反问或提问,以求抛砖引玉。教师在讨论结束前要做小结,内容要紧密结合讨论的情况,把学生的意见观点作一个全面的概括,提高学生对论题的认知层次,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一些法无明文规定或者规定得较为原则,甚至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只能谈倾向性的意见,不必强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意见一致,要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的看法,为以后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

4.案例讨论教学法的重要性

经过几轮的教学方法改革实践,讨论式教学在国际法教学以及多数法学学科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不断探究、不断创造的思维能力,这一点对法律专业人至关重要。(2)讨论式教学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3)讨论式教学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得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讨论式教学也是一种研究性教学,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提倡研究精神的开放的教学体系。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原理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边互动过程,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为学而存在,学又靠教来引导[8]。研究性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找出符合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讨论式教学正是以这样的原理而展开教学,其结果是教师取得了教学和科研的成果,学生改进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模拟法庭教学法

国内法的实践教学方式较多,如法律诊所式教学、法律咨询、法庭见习、毕业实习等,这些方式国际法教学很难有条件适用。因此,国际法模拟法庭教学就是国际法实践教学为数不多的形式之一。在国际上杰塞普(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创建于1959年,由国际法学生协会(ILSA)和美国国际法学会(ASIL)联合举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模拟法庭竞赛。该辩论赛的宗旨为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国际公法的学习与研究,并通过模拟国际法庭审判来加强学生运用法律进行专业辩论的能力,通过案例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国际法。Jessup比赛于2002年引入中国,该比赛不仅为我国法科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与提高英语水平和学习国际法知识的极佳机会,而且为我国的法学教育,特别是国际法的教学引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对国际法实践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国际法模拟法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要求很高,但对提高国际法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国际法的能力确实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教师和学生的英语程度有限,在语言运用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采用双语教学,在查找案例资料、模拟法庭训练过程中逐步过渡到英语教学。

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

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是教师可以利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国际法学是发展较快的法学学科,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辅助渊源有国际法院判例和国际组织决议等,要想较快地了解掌握国际法的第一手资料,借助网络是最为快捷经济的手段。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课题讨论、课堂内容的、资料收集和远程指导等[9]。

案例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 国际政治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53-03

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探究式教学法在我国风生水起,研究该法在中小学乃至大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的成果日渐增多。不过,尚未见研究该法在大学《国际政治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的成果。本文算是首篇,期待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何谓探究式教学法

最早提出探究式教学法的人物当属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他写于1916年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被誉为国际教育学界的三大名著。在该书中,杜威反对阶级教育、贵族教育和国家主义教育,提倡民主主义教育,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代替"教师为中心"和"教材为中心",认为"教师应是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诱导者,应彻底改变当时压制儿童自由和窒息儿童发展的传统教育"[1](P18),强调"教育的真谛不但是使新生一代适应当前的环境,还要养成他们继续不停地适应那向着未来而迅速发展的广大世界和日新月异的民主社会"[1](P19)。杜威提出了教学的五个步骤:"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些观念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2](P174)在杜威眼里,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乃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一个观察事物的过程和一个调查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结果总是次要的,它是探究行动的手段。"[2](P157)杜威如此解释"探究":"探究就是要探索不在手边的东西。我们有时说起'独创性的科学研究',似乎这是科学家的特权,或者至少也是研究生的特权。但是一切思维都是科研,一切研究即使在旁人看来,已经知道他在寻求什么,但对从事研究的人来说都是独创性的。"[2](P157)

由上可知,杜威头脑中已经形成了"探究式教学法"这一鲜明的想法。到了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教育界普遍承认了探究式教学法的合理性和重大意义。

我们也可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找到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该书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从终身教育的立场和当前人类知识的现状来看,把教师称为'师长'(Masters)(不管我们给这个名词一个什么意义),这是越来越滥用名词。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按照这个样子发展,它就不是真正民主的教育。"[3](P.108)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国际政治学》教学中的运用

笔者执教于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自2012年3月起担任《国际政治学》课程的主讲教师。在对杜威提出的探究式教学法以及《学会生存》关于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的诠释高度认同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国际政治学》的教学当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

(一)教学理念

杜威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以儿童(学生)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对儿童(学生)的自由发展的压制,主张教师的作用在于对儿童(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强调教育的真谛在于使学生学会适应世界和民主社会,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探究能力)。与之呼应,《学会生存》提出,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传递知识,而在于鼓励学生思考,教师应成为学生的顾问和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据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以教师为向导和合作伙伴,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和善于思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笔者看来,现代公民社会极其需要具有公民精神的公民,而公民精神的基础即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语),因此学校教育的首要目的应为培养现代公民,第二目的应为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学者型人才。

(二)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为灌输型,即教师重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模式隐含的前提是:教师是知识和真理的天然的掌握者,学生是一无所知的知识渴求者,因此教师主动传授知识(教师"挤奶"),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吸奶")是天经地义的,这是一个"薪火相传"的事业。杜威和《学会生存》否定了这种教学模式,认为它会扼杀学生的自由、兴趣和求知精神,而主张启迪型教学模式,即教师不重在传授知识,而重在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一起探索真理和发现真理。笔者非常欣赏第二种教学模式,并把它作为自己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手段

启迪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掌握较多的、灵活的教学手段,以达到更好地启发和引导学生的目的。为此,笔者准备了教材、课件、图片、视频、音频、参考书(资料)、粉笔、电脑、投影仪、话筒、道具等多种教学手段。

(四)教学步骤

根据杜威提出的"教学五步骤",笔者设计了《国际政治学》的教学五个步骤。

其一,案例教学。每堂课都有若干个案例。比如,从"9o11事件"到伊拉克战争背后的国家利益博弈和国家道义问题,这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生动的案例能够给学生一个国际政治事件的情境,使学生沉浸其中,激发学生对该事件的关注和兴趣。

其二,提出问题。笔者针对每个案例,都会提出一些尖锐的、富有争议的问题,以刺激学生进行思考。比如,上述的案例,可提出若干问题: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是否正确?当一个专制国家发生大规模屠杀平民行为,其他国家能否干涉?联合国能否出兵制止?到底是高于人权,还是人权高于?民主能否输出?如果民主不能输出,是否我们只能坐等专制国家发生平民革命,实现民主化?国家利益与国家道义,哪个更重要?

其三,阐释理论知识。向学生阐释回答讨论题所需要的国际政治理论知识,尽量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比如,围绕上述案例,笔者给学生阐释了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和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关国家利益和国家道义的观点。

其四,展开讨论和辩论。组织和引导学生,就案例的讨论题进行激烈而深入的讨论,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抒发自己独立思考后得出的观点,并允许辩论。在讨论和辩论过程中,笔者也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比如,针对上述案例的讨论题,有学生认为,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是错误的;即使专制国家发生大规模屠杀平民行为,其他国家也不应干涉其内政,联合国也不应出兵制止;高于人权;民主不能输出,只能等待;国家利益高于国家道义。也有学生认为,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是正确的;如果专制国家发生大规模屠杀平民行为,其他国家有权干涉其内政,联合国有权出兵制止;人权高于;民主能输出;国家道义高于国家利益。

其五,检验观点。笔者与学生一道,将讨论与辩论阶段提出的各种观点与国际政治的现实联系起来,看看哪些观点站得住脚,哪些观点站不住脚。比如,学生提出了上述针尖对麦芒的观点后,笔者尝试用这些观点去解释国际政治的一些问题,然后请学生判断这些观点能否说得通,有无解释力。

(五)教学方法

为了实施上述的教学步骤,笔者酝酿了下列教学方法。

1、讲授法。笔者以演讲形式,向学生讲授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讲授法属于传统教学方法,至今仍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

2、提问法。就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向学生提问,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或常识的掌握程度。

3、启发法。给学生一些铺垫,让其产生联想,悟出笔者想要表达的一些观点。

4、讨论法。笔者就教学案例提出若干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笔者也平等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

5、辩论法。有时讨论异常激烈,持不同观点的正反方进行多个回合的论战,形成一种近乎辩论赛的火热氛围。

6、情境再现法。在讲述案例时,笔者配以视频、音频、图片,语言尽量生动,有时还配上一些道具(如在讲台上放置地球仪,以说明世界既大又小,小得已成为一个圆圆的"地球村"),以使学生能够"进入"案例中,体会案例里的情境,仿佛情境再现。

7、模拟法。利用学校配备的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践教学。譬如,模拟国际法庭对日俄北方四岛争端进行审理裁决,组织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既有趣,又能学到东西。

8、指导读书法。一方面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读一些国际政治学的课外参考书,并做读书笔记。

9、布置作业法。要求学生写课程论文,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基本功(确定研究题目、搜索相关资料、拟写提纲、写文献综述、确定论文的创新点和价值、撰写论文、修改论文),促使学生养成进行学术研究的良好习惯。

10、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一些与国际政治有关的场所,进行直观教学。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加深学生对中越曾经的恩怨的理解。

(六)评估方法

如何检验探究式教学法运用于《国际政治学》教学中的效果?笔者构想了以下一些评估方法。

1、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敏捷程度、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对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2、根据学生完成的课程论文,评估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3、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对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国际政治实际问题的能力。

4、根据评教结果,评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

三、教学效果

至今笔者已给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5个班学生上了《国际政治学》课程。从课堂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还不错,思维也比较敏捷,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对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从课程论文来看,大部分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从考试成绩来看,学生们对国际政治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比较熟悉,并能比较熟练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国际政治实际问题。从评教结果来看,学生们表示这门课程让他们受益匪浅。

有学生评价说:"这门课跟我国传统的教学有些不一样,有点类似于西方的启迪型课堂","这是上大学以来的一门可以允许学生独立思考的课程","我们中毒太深了,在平等的课堂里有些迷茫","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直接受应试教育","以前我读书很少怀疑书本知识,也很少提出问题。您教会我要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观点和严谨的精神","老师上课很亲切也很循循善诱","我要学习一种思维,而不是一整套死的知识!我挺喜欢老师您这种具有锻炼的课程的","您是我大学里第一个给我启发很大的老师","老师你真的很有自己的思想、自由精神,你这样的授课方式确实很有利于我们思维的打开","即使我这门课挂科了,我也依然喜欢陈老师的课,至少他启发我们如何去质疑、去独立思考"。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前言[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案例式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读写议;教学模式;宏观经济学

本文为2010年石河子大学“263”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西方经济学课程读写议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编号:SX07017)的阶段性成果;石河子大学商学院金融学专业建设项目子项目《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5日

一、引言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类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宏观经济学作为发达市场经济的重要理论之一,在许多国家成为个人、企业、政府分析经济问题,做出决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对我国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二、宏观经济学现有教学模式比较与评价

目前,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主要有案例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研究讨论案例需要运用理论知识,而运用理论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案例,学生在这其中既学到了理论,又提高了实际能力。

(二)研究性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理念,体现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之中。它要求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和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研究性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科学的技巧,对教师而言则是一种教学技巧。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最早是由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强调启发的目的在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现代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启发式教学与其说是教学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不再遵循传统固定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提倡一种开放的,吸收多种教学方法经验的教学指导思想,这种与传统单向填鸭式教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启发式教学注重引导,它将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模式比较与评价。不同的教学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素质等因素和条件,并结合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同时,不同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均有不同程度上的测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上述教学模式均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教(教师)—学(学生)互动关系”,对于提高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需要指出的是,各种教学模式除了具有上述提到的特点以外,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案例教学法存在案例内容的本土化和适应性问题、教师教学经验和方法的适应性问题、学生学习能力的适应性问题等问题。研究性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的要求较高。在该教学法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研究成果运用到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能力和思维,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而启发式教学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宏观经济学读写议教学模式设计

读写议教学法最早是由浙江工商大学于1993年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的,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过18年实践探索,已经成为浙江工商大学学校本科教学的一个亮点。实施范围也从最初的文科类课程延伸到包括理工类课程在内的200多门课程,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

“读写议”教学方法是在课程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在学生理解课程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所实施的一种系统全面的教学方法改革措施。此教改方法彻底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老师教、学生听”的单向灌输型知识传输方式,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体学习观,唤起学生主体学习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进而达到教学目标所设定的要求。

(一)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前期准备。“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前期主要着眼于教学模式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如准备资料、制定规则、班级分组、确定组长。具体的前期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资料。实施读写议教学模式前,教师要将宏观经济学的文献资料、视频资料进行汇总、分类,根据读写议教学模式计划安排,将资料进行打包、排序,以备后用。

2、班级分组。根据上课班级容量将总人数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每组6人左右,自愿组合,人员基本固定,推选1名组长组织讨论(组长采取轮换制)。教师提前布置文献资料,学生课下准备,阅读相关资料,准备文字或口头发言材料。除此之外,还要选举主持人,由主持人主持讨论过程,提醒发言人发言时间。

3、制定发言规则。各小组的准备工作主要在课下进行,各小组组长组织本小组课堂讨论,组长负责维持本组的讨论秩序,确定小组的发言内容。主题发言阶段,首先每组组长代表本小组总结讨论的主要观点,同时其他组员可以随时加以补充发言。每位补充发言的同学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主题发言控制在20分钟之内。自由讨论阶段,全班自由发言,可针对讨论主题和其他同学的发言提出不同观点。要求当一个小组发言后,其他小组必须提出至少一个问题,发言小组必须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强调理性、客观地陈述观点,每个观点要有理有据,尽量避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判断和语句。每位同学发言时间不超过3分钟。教师总结阶段,总结学生讨论、发言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二)读写议教学模式设计

1、读书。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宏观经济学相关文献资料若干篇。根据图书馆资料情况或文献资料情况,教师开列出50部宏观经济学专著书目,学生在本门课程学习期间,要从教师开列出的若干篇相关文献资料中根据兴趣偏好选取5篇进行阅读,写出读书笔记及读书报告。读书笔记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作读书札记,学生可以把自己认为比较正确的理论和观点笔录下来,并作简短评论;认为不正确或不合理的理论和观点也可笔录下来,也作出相应的评论。学生在作读书笔记过程中养成边读边记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整本书读完后,写出读书报告,对著作作出整体的理论、观点的归纳和评论。此项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写作。教师指导学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课程论文。教师开列出100篇宏观经济学类专业论文题目,学生在结课前根据兴趣偏好选取其中之一写出专业论文。论文写作要求学生必须在论文中展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各种理论和观点的认识,对不同意见的分析,以及对这一问题自己的看法。此项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及创新能力。

3、讨论。此项内容分三种形式进行。其一,教师根据讲课期间国内外所发生的宏观经济热点问题设计讨论题目,并给学生提供相关背景资料,然后根据所学宏观经济学原理进行集体讨论;其二,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讨论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学宏观经济学原理进行集体讨论;其三,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部分章节中理论歧义较大的内容,只做简单的几种观点陈述,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解,表述自己的理解并作出自己的理论偏好表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可由此展开辩论。此项内容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读写议”三方面教学方法实践互为补充、互相渗透,成为一个全面、系统的教学方法范式。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此教学方法的探索是切实可行的。

四、读写议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宏观经济学读写议教学模式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前期准备阶段和设计阶段,还有后期评价阶段。构建读写议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宏观经济学读写议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前提条件。读写议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应重点从“读书、写作和议论”三个方面加以考虑,本文选择了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体系构建宏观经济学读写议教学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下:

(一)读书。主要有阅读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阅读对自学能力培养的作用和阅读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3个指标,主要反映读书这个环节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与影响。要求学生能够对每一项作用做出直接判断,即判断阅读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大小(作用很大、较大、一般、不起作用、说不清)。(表1)

(二)写作。主要有写作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写作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归纳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写作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5个指标,主要反映写作这一环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三)议论。主要有议论对理解课程内容的作用、议论对表达能力培养的作用、议论对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作用3个指标。主要反映议论这个环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与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孔凡义.政治学原理课程的“读写议”教学模式[J].学习月刊,2010.24.

[2]成新华.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探讨[J].大学教育科学,2008.5.

上一篇:兽医药理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药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