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范文

时间:2023-03-18 01:46:22

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范文第1篇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社区养老照顾涉及千家万户,关乎亿万家庭的幸福,但一些人认为社区养老照顾不是必然趋势。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B市一政协委员对社区养老照顾关注了很长时间,拟提一份关于发展社区养老照顾的提案,请你草拟这份提案。

3.B市兴星社区的孝老中心在为一老人提供服务时,不慎将老人摔倒,老人家属找到社区理论。如果让你处理此事,你如何才能做到既让老人家属满意,又不损伤孝老中心工作的积极性。

【答题要点及思路提示】第1问,要注意两点:(1)这是对社区养老照顾趋势的理解,不要答其他的认识;(2)这是对整个社区养老照顾而谈的,不是局限于B市。从案例材料可知,社区养老照顾有现实需求(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机构床位不足),有政策依据(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有实践经验(兴星社区孝老中心案例),所以很容易知道这种趋势是向前发展和势在必行的。此题的答题内容不在于答出趋势是什么,而在于分析为什么有这种趋势。所以,此题要从五个方面去分析这种趋势:(1)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角度分析;(2)从养老照顾的其他形式(社会养老和居家养老)不足角度分析;(3)从社区养老照顾的条件、优势、可行性和必要性上分析;(4)从养老照顾是巨大的民生工程、社会工程、幸福工程,社区养老照顾市场潜力、前景机遇角度分析;(5)从老人和老人家属角度分析。此外,还可以从国际经验、老龄事业科研等角度分析。

第2问,一份提案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为什么提这个提案、所提内容的背景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对策建议。此题的主要作答内容也就是这四个方面。同时要注意两点:(1)这是B市的提案,要根据B市的情况去写;(2)提案的题目是发展社区养老照顾,作答要扣在发展上。主要作答内容有:我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26.4万,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有8.6万。现行的养老照顾主要有家庭、社区和社会机构。然而实践证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有许多制约因素,不能成为主流的养老照顾方式。针对我市老年人口多、失能半失能老人比重大的实际,应该在发展社区养老照顾上下功夫,兴星社区的做法说明了这一养老模式是可行的。当前发展社区养老照顾,存在多方面问题:一是观念认识不到位,对社区养老照顾存在疑虑;二是政策支持不够,法规不健全;三是社区养老场地少,基础设施差,服务内容单一;四是资金匮乏,无法保证高效服务;五是专业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水准和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为此建议:(1)加强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根据社区老年人口密度、自理状况,配设合理数量的生活自理型、生活协助型、特殊护理型,以及持续护理型等养老设施。(2)在新建居民小区和旧城改造时,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与项目一起规划,一并实施,一同检查验收。(3)拓宽社区养老资金渠道,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发展社会化融资。(4)加大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培训,规范服务流程和质量。(5)加强对社区养老照顾的研究,总结经验,加大推广。

案例分析题范文第2篇

请你根据上述案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S省干部群众之中普遍流传这种看法:我们长期挖煤、卖煤,煤经济阻碍了其他产业发展,单靠煤没有发展前景,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却成为经济滞后地区。对这种看法,你是怎么认为的?

2. S省转型发展的根本之措是工业新型化。请你结合实际谈谈S省在推进工业新型化进程中有哪些路径可供选择。

3. T市是S省重要的产煤基地。假设你是T市新任的分管工业的副市长,你认为T市在转型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上应该着重做好哪些工作。

【答题要点及思路提示】第1问,要求答对一看法的正确认识。答此类试题,前提是要准确理解题目中看法的含义,判断出是正确还是不正确,或者是否有合理之处、在哪方面合理、哪方面不合理,一定要针对看法去谈。本题50多个字的看法中,出现“煤”字就有五处,可见题目的看法主要是对煤的看法,是答对S省煤炭资源的认知,并且此题的立足点是在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中部省份上,着眼点是在发展上。作答时,还要有适当分析,要重点答出对煤炭资源的认识。主要作答内容应该有:(1)煤是大自然给予S省最大恩惠,煤不会阻碍其他产业发展,相反会促进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煤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关键是怎么看待和利用煤。(2)煤炭资源富集不等于经济发达,不能把经济不发达归根于自然条件因素的资源,而在于没有解放思想,没有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3)对煤炭要从三方面正确认识:一是要从新技术的视角看煤炭,既要认识到煤是燃料,更要认识到煤是原料和资本,重新认识煤、科学定位煤、深度利用煤。二是要从多元优势的视角看煤炭,S省的煤炭不仅具有成本优势、品种优势、运距优势,更有转化优势、延伸优势,学会一生二、十生百,真正实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三是要从立体的视角看煤炭,推进煤炭采掘、煤炭转化、煤炭装备制造、煤转化技术和安全生产设备研发、煤炭相关产品交易、煤炭资本运作和金融服务等产业相互融合、一体化多元发展。

第2问,路径的含义就是实现工业新型化的途径,此题是要求答出S省实现工业新型化有哪些途径,也就是说怎么样才能实现工业新型化。作答此题,首先要简单阐明工业新型化的含义,然后再具体答有哪些路径,还要有适当的分析。审题时要特别注意“可供选择”四个字,这里隐含的意思就是所答的路径应该可行,符合S省实际和国家方针政策,能够让S省选择,并且要多写出几条。主要作答内容有:工业新型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粗放能耗型增长到集约节能型发展的工业化,是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工业化。S省的优势在煤,潜力和希望也在煤,工业新型化仍然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基于此,有七个路径可供选择:(1)推进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循环化,加快升级步伐,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2)加快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煤炭深加工精细化,推动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3)以煤炭运销为主体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发挥好中部省份的地缘优势,大幅提升经济运行效率。(4)逐步淘汰高耗能产业,实行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将环境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5)利用能源资源优势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把一个优势变成多个优势。(6)立足煤炭及关联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7)加快工业旅游、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等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

案例分析题范文第3篇

在职业技能培训中, 案例分析法又称个案分析法,它是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和要求,将实际中真实的场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考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提高考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培训方法。

同时,在职业技能鉴定的知识考试以及能力评鉴中,案例分析法又是检测考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试方法。一般来说,案例分析类的考题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它成为检测考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及评判考生职业能力水平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对此考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案例分析题的特点

案例分析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并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或职业技能有直接的联系。

案例分析题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较难解决的工作问题;

2. 工作中经常发生的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3. 采取必要的措施和策略,今后尽可能避免, 使其不能再次发生的问题;

4. 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具有指导、借鉴意义或引起人们思考,给大家带来某些启示的问题。

案例分析类试题是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师对应等级的技能要求提出的,一道案例分析可能包含着某个特定范围内的若干个知识和技能鉴定点。

案例分析类试题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叙述,然后再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请考生回答。考生需要回答的这些问题往往是企业管理中的“要点”、“热点”、“疑点”、“焦点”或者是“难点”。

二、案例分析题的类型

案例分析试题是让考生根据给出的案例情节,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对某一专题进行诊断和剖析,以达到检测考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在回答试题时,应当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出发,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案例、明确问题、探讨成因、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以及找出最优化方案等多个具体的分析步骤,才能最终完成答题。

案例分析试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描述评价型。即案例分析试题只描述解决某种问题的全过程,包括其实际后果,不论其成功或失败。这样的试题是要求考生做“事后的诸葛亮”,留给考生的分析任务只是对案例中的具体做法进行事后剖析,要求考生提出具体的分析意见和改进的建议,以测试考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存问题进行判断和剖析的能力。

2.分析决策型。即案例分析试题只介绍某一待解决的问题,由考生去分析并提出对策。这类试题能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原理的认知度以及人事决策的能力。

3.方案设计性。即通过案例所给出的环境、条件和可供使用的资源,要求考生运用自身的才智,提出具体的确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或者实施方案,以检测考生实际作业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应对案例分析试题一般需要经过七个基本环节,可以终止于七个环节中的任意一个环节。例如,若写到第三个环节,即问题产生原因已找出,留给考生去做的事便是对症下药,在这种情况下,考生首先要提出若干可供选择的多种方案或对策;然后再采用优选优化的方法,对备选的方案进行逐一权衡比较,从中找出最优的方案;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若只指出问题,列出主次,则原因这一环节也有待考生去做,则考生的任务便加重了,案例的分析难度也就相应增加。如此逐步上溯到案例的“第一幕”,即头绪纷繁的工作环境、条件与情景,即找出此情景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留待考生去解决,案例难度就更大了。反之,案例中七个环节均已覆盖,即介绍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及其后果,考生也能对此类案例做一番“品头论足”,这便是前面所介绍的“描述评价型案例”。

三、案例分析题的作答

首先,审阅案例的内容和情节。为了弄清案例发生背景和来龙去脉,需要采用5W2H 的方法。首先,要提出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ich(何物),How(如何做),How much(费用)等一连串的疑问,即从时间、空间、人物、过去、现在与未来等多维度、多视角地提出问题,然后再认真思考,只有对提问逐一地做出正确的回答,才能真正把握案例实情。在分析案例发生的背景和隐含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文中的细节,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考生应当实现中高层管理者的角色扮演,设身处地进入案例的情节之中,只有这样做,考生才能在掌握各种数据的基础上,透过错综复杂的案情,“一进门”就抓住事件的关键,认清事物的本质。

其后,考生应当根据正确判断,提出具体的评析意见或者解决问题的对策。

1.对已经解决问题的事件,考生应当对事件做出系统、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即需要对“从事件的发生到问题的解决的全部过程”进行剖析;对“事件解决的途径、所运用的策略、方法、工具和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对“事件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做出理论上的总结和概

括。在这里,考生应当充分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以展示自己专业的能力和水平。

2.对尚未解决问题的事件,考生不但要解析事件,指出事件的症结所在,还要针对事件的未来走向和趋势做出必要的推断和预测。对要求考生提出计划或实施方案的试题,考生应根据题意提出切实可行计划方案;对要求考生提出问题解决方法的试题,考生应依据所学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工作体会,阐明自己的见解,提出详实的对策建议。

最后,阐述自己从本案例中引发了什么样的思考,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获得了什么样教益;如何将这些经验、收获和情况体会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最好结合自身所在的单位实际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展现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撰写案例分析的答卷时,考生还应当注重分析问题的系统性和深入性,考虑问题思路上的逻辑性和清晰性,文章层次结构的条理性和严谨性,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等等。

【案例分析题举例】

伊莱克斯具有一种有别于其他跨国企业的“个性”:它强调“容”,只要不伤害它的核心价值观,一切不完美它似乎都可以包容。在伊莱克斯(中国)公司,谈及人员招聘与配置时,其中心思想就是“最佳组合”,主要指四个方面:一是人员招聘的来源,伊莱克斯在招聘时,主要看一个人的才干在某一岗位上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计较这个人是来自外企、国企或民企;二是人员的不同背景的搭配,比如人力资源部的员工有的来自IT 业,有的来自制药业;三是性格的组合,伊莱克斯认为,只有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人搭配起来员工队伍才会有生气;四是性别上的组合,在伊莱克斯(中国)公司,目前男性员工占总数的60%,女性员工占总数的40%。

(1)试分析伊莱克斯的“最佳组合”思想的特点所在?

(2)请结合您所在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伊莱克斯的案例

进行比较,说明您的企业应用伊莱克斯“最佳组合”模式的可能性,并做出详细的分析说明。本题是某试点城市曾经考过的一道案例分析题,下面选出一份答得比较好的试卷,供考生们复习参考。

试题答案

通过对本案例的审读,我有以下一些认识:

1.伊莱克斯公司在人员招聘与配置方面的最佳组合理念是先进的,公司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风格为公司内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员工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利于公司吸收更多人才,提高组织竞争力。

2.这种最佳组合思想适用于公司结构稳定、管理完善、员工能动性强、个人素质较高的理想状态环境。

3.伊莱克斯提出的“最佳组合”:不计来源、不计背景;不计性格;不计性别,只要是人才,就可以为我所利用,且不同的人才可以达到最佳组合,这需要企业有“强大的”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被绝大部分的员工认可并实践。

4.中国有句老话:“有容乃大”。只有能包容的人,才能有所作为,只有能够容的企业才有大的发展。伊莱克斯的“最佳组合”理念反映了该公司的企业特点。

5.要做到包容,企业内部必然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磨合,包括员工的价值观,员工之间的行为方面的冲突等。

6.这种理念的可操作性不强,容易产生为“最佳组合”而“最佳组合”的情况。这种招聘与配置思想的原则是人皆可为我所用,而实际工作中,绝对的“最佳组合”是不存在的。

7.不计应聘人员的来源,不计人员的背景,不计人员的不同的性格,会导致人员的文化、角色、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并与企业文化相冲突。这就要求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使外来人员能够很快地融入本企业,认同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否则可能导致本企业的文化受到冲击。

8.由于不计背景、学历、性格等,对招聘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他们对应聘者的主观判断可能失误,在招聘中必须要有一定的硬指标才容易操作。

9.“最佳组合”中未考虑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由于团队合作,相互协调是现代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招聘中一定要考虑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应该考虑员工的性格特征,主观能动性等,否则就无法正确判断员工在其所在的岗位上的发展潜力,无法进行合理的岗位配置。

10.人员配置中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组合可能会丰富员工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但应该考虑不同岗位对员工性格、性别的需求,如销售岗位不应该选择性格内向的员工,文秘、档案工作应该用细心的女员工等。

在我所在的企业中,不可能照搬伊莱克斯的最佳组合思想,但是还是可以在观念上借鉴:

1.人员招聘应该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寻找、吸引合格人员予以录用,通过网络、人才市场、内部招聘广告等方式,招聘来源上采用内部提升与外部招聘相结合的方式,为单位及时提供优秀的人才,既为内部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机会,又使企业了解新进员工的新的理念和方法。

2.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状态良好的标志之一,人员配置应根据不同员工能力水平与性格的差异,遵循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各尽其能,人尽其才的原则,根据人与事的关系、人自身的状况等要素进行合理配置。

3.我所在的企业是事业编制、企业管理的企业,正处于变革之中,本企业的特点是人员学历高,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不管是事业编制还是企业编制都有学历要求,而且考虑其教育、工作背景,如本企业与制药无关,不会考虑有医药背景的人士。

4.本企业对性格、性别的不同组合已经采用,如把外向型人员放至销售岗位,内向型的人员放至生产岗位。由于不同的性格、性别搭配得当,企业显得生机勃勃。

5.本企业考虑人员招聘的来源,如来自竞争对手的企业,则要考虑其离职的原因、员工工作的情况和实际表现,避免出现“工业间谍”或录用不安定、不忠诚的员工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健全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改善福利措施,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给予员工发展空间,使现有人员对公司的满意度提高,对外来人员产生吸引力。

7.加强培训,通过入职教育培训及各种活动,使外来人员认同本企业,融入企业中,产生归属感。

案例分析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分析题型;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5-0246-02

“思想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涉及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积极性是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而本部分课程的考核方法也只有围绕这一关键点来开展,才能真正起到以考促学的作用。下面就案例分析题型在本课程考核中的运用与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课程学习情况的考核一般包括平时表现与课程考试两个部分。而案例分析题型主要是运用于课程考试部分。在实践中,这种考核方法相比较于撰写命题论文或对知识点的简单问答题型总体上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一、真实客观反映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学生通过对某一案例的分析,结合所学理论知识,阐述自己的理解与观点,这就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出他们对课程中某一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从而也间接地体现出他们对整门课程的基本学习情况,因为课程中的每个主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的。这一考核方法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一些学生在撰写命题论文或知识点考试中为了敷衍了事而简单抄袭或临急突击死记硬背的情况出现。因而教师通过阅卷能够较为客观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

二、侧重考核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分析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对基本的人生理论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而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能运用这些正确认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因此,培养学生把理论用于实际的能力是课程的重要目标。而案例分析题型立足理论,针对现实,避免原来那种从理论到理论的考核方式,把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地考核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例如,如何把集体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运用于实际,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案例分析题:

请运用集体主义原则分析下面案例:

(一)2003―2004年,在湖南省嘉禾县某些领导所主导的一起强制拆迁案中,为了动员居民拆迁,县有关部门打出了一些横幅,其中有一条写道:“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1]

(二)2007年,重庆市民杨某因对拆迁补偿条件不满意,在法院召开听证会并作出强制拆迁的裁定后,仍坚守在已成为“孤岛”的二层小楼内,阻挠拆迁,被媒体称为“史上最牛钉子户” [2]。

通过这一考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刻把握集体主义的本质,即追求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了解两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以虚假集体利益压制个人利益的封建专制主义与以个人利益为一切行动出发点的个人主义,从而对我们所提倡的集体主义的重大现实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内容都是大学生们相对熟悉的,在中学时代的学习中以及主流媒体的宣传中,他们都或多或少对这些内容有所接触与了解。因而大学阶段“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考核重点不应在理论知识点的考查,而应在原有基础上引导他们更深入地去思索,使其在相关的理论认识上有真正的深化。

通过不同的现实案例,把课程的主要理论要点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必然大大增加了课程内容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而把恰当的案例设计为相应的案例分析题,就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发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是本部分课程的教学取得成效的根本所在。

例如,我们要培养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如果只是简单地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会对人生发展起到什么积极影响,否则又会怎么样,那么就很难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这个问题,也很难帮助学生在此问题上提高认识。因为这样的道理,他们从小到大一直从老师和家长那听到了。而我们如何引导他们对此有深入的认识呢?为此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分析题:

请通过分析下列材料,阐述自己对“知足常乐”与“积极进取”两种人生态度的理解:

1. 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3]。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4]。

3.建国初,总理曾经劝告党员干部说,“物质生活方面,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5]

4.到了20世纪末,仍然有些西部山民认为:“白天有饭吃,晚上有老婆抱,这咋就成了苦日子哩?”(针对外界对他们生活水平的否定评价的反应)[6]。

5.“几个包子,一碗汤,一共几块钱,怎么简单怎么来?”这是资产达到两亿元人民币的PCPOP网站创始人李想(1981年生)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中被问到他们的创业团队的工作状态如何时举例他们午餐解决方式作为回答。

通过此案例分析题,我们尝试着以比较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人生态度形成这样的辩证认识:在感官享受上,我们知足常乐(这里还涉及到了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思想的问题);在事业追求上,我们积极进取。

当然,采用案例分析题型的考核方法在运用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四、对案例要精心筛选,紧扣课程某一主题

精心筛选出现实发生的并且恰好能从某个角度运用课程理论进行分析的典型事件。案例具有典型意义,并且与课程某一主要理论紧密相关,这是题型设计的关键。要避免刻意追求新奇而与主题的联系过于牵强的事例。

在对案例进行设问时,一般要以比较大的视角进行,不宜过细。这样才能为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独立思考,作出有创见的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即使是根据提供的相同材料进行分析,学生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侧重点展开论述。这样,为善于独立思考、对理论问题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才能的自由空间。

五、案例应与时俱进,最好是新近发生的典型事件

案例首先必须真实,不要虚构或杜撰,而且案例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发展进行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的现实性与时代性,正是透过一个个鲜活的现实案例来展现。过时陈旧、缺乏生命力的例子会使这些大打折扣,也会抹杀掉学生们宝贵的学习热情。因此,案例分析题型的设计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需要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同时要密切关注现实的前提下进行与时俱进地改进与完善的过程。

六、案例分析题应尽量做到学科化与系统化

根据课程基本理论内容,按照学科的内在逻辑系统化地建立起考题体系,可以进一步地体现课程内容的层次性与逻辑性。“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内容所依托的学科主要就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来筛选案例与编排考题,是实现考题学科化和系统化的基本途径。

首先,按照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把握住“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内在逻辑。我们认为,本部分内容有一个逻辑前提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课程内容中所涉及的思想道德理论都是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基础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部分,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在这里,前提与核心的关系是:社会基础是价值观的前提,价值观又是社会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能动力。紧接着,价值观的外显就是道德,即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涵盖了自然人的一般道德与公民道德两部分。自然人的一般道德包括:一般的人际关系、友谊与爱情;而政治性的公民道德包括: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自然人的一般道德与社会性的公民道德的交汇部分就包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这就是本部分课程的内在逻辑。

根据这个内在逻辑,教师要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认真编写出一套经典的案例分析题,这套题应能覆盖课程的基本理论内容。每个学期除了选择出一道或两道作为考核题目外,其他的案例也应在讲课过程中进行详细分析。这样,通过这些案例,将课程内容生动有机地组成一个系统,从而减少案例分析考题的随意性,避免给学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之感,增强考题对应课程内容的严密性,从而使本部分课程的教学更具学科性与系统性,充分彰显理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嘉禾“株连九族”气焰何以能这么旺?[N].广州日报,2004-05-16(4).

[2] 莫雪庆,陆钢.重庆法院判“史上最牛钉子户”三日内搬迁[N].重庆晚报,2007-03-20.

[3] [战国]庄周.庄子[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2.

[4]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编.中国古代灿烂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

[5] .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R].2005-01-14.

案例分析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考试 方法 改进 探讨

中图分类号: D691.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进入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普遍存在着厌学心理、厌烦考试,考试抄袭作弊屡禁不止,考试成绩不及格大有人在,考场纪律难以维持的尴尬现象时有发生,多数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好死记硬背,考完的题目,过后仍然不会,也没有多大的收获,到头来学生心里空荡荡的,觉得什么也没学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面对这一客观现实,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模式的这种沉闷状况?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也是国家示范校建设的重要内涵。

1.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考试的目的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状况、基本技能水平,而且要考查学生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反应能力、自学能力等,还要求学生应用专业技术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创造思维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

考试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是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整、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重要方法,科学的考试方法对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等起积极的指导作用,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为此我们应针对职业技术院校生源特点、教学内容、就业趋势,改变“知识本位”,确立“能力中心”,考试由单一走向多元化,考试内容要淡化识记,考试重点应放在突出能力培养方面。

2.职业技术院校传统考试制度的思考

传统考试制度在考试模式僵化,重分数、轻导向、内容不合理、方法单一、记分方式不科学,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适合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不利于职业技术院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传统的考试题型(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单调、答案唯一、一卷定成绩,学生只有按照老师制定的标准答案作答才能“得分”,基础差的学生因考不出好成绩而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学习好的学生很轻松地就能考出好成绩从而抑制了进一步求知的欲望。这严重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更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

在一个学期中最痛苦的时光莫过于期末考试,学生作弊、交白卷时有发生。成绩公布后,多个学科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便没有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混日子,个别的甚至第一学期下来就想到退学。

现有的考试制度是统一命题、监考、阅卷,这样使教师及教务工作人员都很累。在复习考试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课时及精力,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老师辛辛苦苦的讲课、出题考试,结果只是让学生学了大量考试之后很快就被遗忘的知识,这样做不能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也不能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差生他们成绩差是天生的吗?显然不是。之所以成绩差,是由于他们屡考屡败,中考失利或高考落榜、心态失衡、心理受措,只有失败的痛苦,没有成功的欢乐,以致使学习兴趣之火熄灭了。我们身为教师就是尽可能发现这些所谓差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出他们身上的潜能,把他们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适用型技能人才。

实践告诉我们:有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优秀,但到企业的工作业绩却并不怎么突出,相反,有的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却在走向社会后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能力上的不同,可见能力大小不是由分数高低决定的。因此,缩小在学习成绩上的差距,把考试的重点应放在能力的培养上,抑制高分低能的现象发展,然后有的放矢地围绕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展教学。

面对文化基础差、本来就不爱学习的这一特殊群体,本身就反感考试,我们是否也有必要延续一成不变的期末复习考试制度呢?

当务之急需要探索一种既适合教学实际情况且密切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同时又被学生所接受的行之有效的考试方法才是至关重要的,这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3.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课考试改革实践探讨

作为一名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课教师,深知学生们渴望学到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知识。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切合实际的教学新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把教学与企业产品相结合进行案例分析取代考试制度,对学生专业知识进行检验,消除了学生、老师间的那种彼此紧张的情绪,让学生的潜能都得以有效发挥。这样,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有劲,知识掌握的牢固。

专业课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取代考试制度。

通过“收集资料、制作方案、答辩、评价方案”几个考试环节,采用分组、小组交流评议、双向互动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在做方案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与人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懂得要做好一个方案(工作),集体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具体做法是制定教学计划时间安排:案例分析一般四周完成,其中:下厂参观调研学习、收集资料、要点讲析留出一周时间;资料查找整理留出二周时间,文字处理留出一周时间。

案例分析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的有关专业知识融汇贯通起来,让学生掌握案例分析写作技巧!培养并提高学生自学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得到锻炼,并使学生业务技能得以提升。

根据专业课内容结合生产实际,考虑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认知能力,给学生设立的案例分析题目如下:

(1)、《焊工工艺学》案例分析题目为:Q235钢板结构吊运斗焊接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低碳钢焊接性能及焊接工艺参数(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等)的选定。

(2)、《液压技术》案例分析题目为:制动液压回路技术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动力元件(液压泵)、执行元件(油缸)、控制元件(溢流阀、控制阀)、辅助元件(油箱及管路)的作用及如何使用。

(3)、《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我给学生设立的题目为:冶金运输车主轴机械切削加工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CA6140车床的性能、车削加工工艺参数(背吃刀量、进给量、切削速度)的确定。

(4)、《机械基础》案例分析题目为:缝纫机曲柄摇杆机构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四杆机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及运动分析和工作原理。

(5)、《钳工工艺学》案例分析题目为:冶金车轮钳工划线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划线工艺及工具和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6)、《机械工程材料》案例分析题目为:C616车床主轴材料及热处理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材料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合金元素的作用、热处理方法等专业知识。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能力强的爱学习的学生,就会爱钻研,把方案做得详尽透彻;少数不爱学习的学生对弄不懂的问题也不得不用脑去想,会加深他们常识性专业问题的记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体现差异性,尤其是对学习差、反映慢的学生更是一种爱护,给学生留有补偿的余地。

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就会不同,不以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要能够接纳、认可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不要求每个学生都一样,让学生体现出个人价值。

评卷只对精华之处进行点评,在课堂上面带微笑,用和蔼可亲的语调,主要采用鼓励或表扬的方式,因为表扬与鼓励比批评与指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创造性。只设优、良、合格三个档次,没有不及格这一档次,不再用分数人为的划分等级。

通过案例分析,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帮互助,用兴趣来作为他们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搭建一个和谐向上的学习互动平台,缔结一种新型的师生友谊。

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机会,启迪学生的创造灵感,激发创新思维,点燃想象力的火花,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一些基本观点、思路和方法,独立地思考和解决一些问题。

案例分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让学生学会交流和尊重他人的观点,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延伸、能力得到拓展。

4.结束语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聪明才智的培养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训练比获得专业知识还要重要,因为一切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越好,认识事物的能力就越强,将来工作愈有成就。只有让学生学懂学会,学到真正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教学,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适用性人才,这才是最适合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

职业教育是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上只是在教学实践中对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课教学考试方法改革做了一点尝试,作为专业课教师深感任重而道远,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创新,还需做深层次的探讨与思考、有待进一步提高,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6

[2]卫星.更新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模式[J].现代技能开发,2002,11

[3]雷海艳.对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几点建议[J].中国培训,2008,6

[4]孙永霞.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职业培训,2011

作者简介:

李晔讲师 秦皇岛技师学院

案例分析题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计算机;考试系统;案例分析题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69-03

Processed by Computer Case Analysis Problem of a Kind of Method of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Guo Xichun, Tian Zhenqing

Abstract In general exam, case analysis problem is a common topic. When using the computer as the testing tool, the cases of setting respectively topic and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answer in complete test node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o design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opic from problems of inputting, data storage, examination paper presents and so on with application examples.

Key words computer; exam system; case analysis problem

在传统纸质考试中,案例分析题是一种常见题型。一般的案例题与简答题类似,只有一段文本题干描述,用计算机可以简单进行处理。但另一种案例分析题的处理相对复杂,即先给出完整案例进行阅读和分析,然后针对其中的多个节点分别设置题目并进行回答,也就是在一个完整案例中穿插多个题目,案例描述与题目混排。这与一般案例题中每题目只包含一段描述的方式不同,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下文即针对这类题目给出一套完整的处理方案。现以“蒙古文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系统”(下文简称“考试系统”)为应用实例,分析其实现过程。为表述方便,下文将该题型称为“多点案例分析题”,并约定包含多个问题的案例描述称为“案例”,其中的问题称为“题目”。

1 背景分析

1.1 一般考试系统特点

一般的计算机考试中,不论是单机考试,还是B/S模式或C/S模式的网络考试,其基本的试题存储模式大体相同,主要包括题干、备选项(用于选择题)、考生答案等字段,每题目为一条数据库记录,题目之间相对独立,一般没有包含关系或顺序关系,以题型进行归类成组[1]。

1.2 多点案例分析题的呈现要求

1)一个完整的案例题由大段描述和若干道题目组成,题目穿插在描述中,内容与描述中的关键点相关;2)题干中可以包含表格、图片、公式及特殊符号等非纯文本信息,并可以包含文本格式信息,以满足完整案例的描述需要。

1.3 自动组卷、试题管理、评分与答案处理要求

在多点案例分析题中,各题目与案例描述相关,顺序和位置相对固定。但为了在自动组卷时题目可以有一些变化,如题目可以在考查同一知识点的多道备选题中任选一道来呈现,或者选择题的备选项顺序可以变化等,就要求每道题目的数据应与案例数据分开存储。这样一来也满足了题目集中管理的要求,以及评分和答案处理的方便。

2 试题保存与输入

2.1 确定存储格式

基于多点案例分析题的呈现特殊要求,确定使用MHT格式存储案例数据。MHT格式是一种单一文件的网页格式,可以包含格式化文本、表格、图片等内容,并将全部数据存储在一个文件中,方便处理。该格式可以用Word环境直接进行编辑,也可以用IE环境读取并显示,对试题编辑计算机软件环境和考生机软件环境要求都较低。该格式全部数据为纯文本格式,方便存储和在网络中传输,并可以用较简单的方式进行数据压缩、加密、内容检索等操作。

2.2 数据结构[2-3]

基于案例与题目分别存储的思想,可以设置案例数据表与题目数据表。案例数据表用于存储案例编号与MHT格式的案例数据;题目表用于存储案例中包含的各题目的数据,字段除一般考试系统的试题表字段外,还必须包括所属案例编号以及在案例中的位置和顺序信息,如案例内编号或顺序号。数据结构如表1、表2所示。

2.3 案例输入

为方便案例的输入与编辑,一般将案例输入与编辑功能集成在试题管理程序中,可以在一个集成界面中完成案例输入、保存、读出、编辑、预览等操作,以及案例中各题目的相关编辑操作。

在“考试系统”中,使用嵌入式Word控件来实现对案例内容的编辑,但没有将Word控件直接嵌入窗口,而是先在窗口中嵌入一个IE浏览器控件(WebBrowser控件),然后使用WebBrowser控件的Navigate方法来加载MHT文档,Navigate方法将调用系统默认的MHT编辑控件(一般为Word)来加载MHT文档,并生成相应的编辑界面(即Word编辑界面,包括工具栏)。

该方法利用了WebBrowser控件对Word环境良好的控制能力,有效地减少了代码量,并回避了Word版本兼容问题,使程序兼容性更好。同时,可以通过WebBrowser控件的Document方法获取对文档对象的控制,来完成打开、保存、复制、粘贴、查找等操作,对文档的控制能力并没有降低。

2.4 题目输入

基于试题管理的要求,题目与案例应分别输入和存储,每道题目有唯一的题目编号,以及独立的题干、答案、分数等信息,并包含所属案例编号,以明确与指定案例的所属关系。同时,为了确定题目在案例中出现的位置和顺序,为每道题目设置案例内编号,该编号在案例内唯一且有序。以上内容均为每道题目要输入的信息。

为题目设置案例内编号后,应在案例描述中要求出现该题目的位置处设置标识,以便考生机显示试卷时按标识读取题目。在“考试系统”中,使用“(--”+案例内编号+“--)”的格式插入题目标识,如案例内编号为5的题目标识为“(--5--)”。为确保该标识在案例描述中是唯一的,在插入标识前用查找替换的方法对案例描述进行预处理,将所有包含“(--”的文本替换为“( --”,即在括号后加入一个半角空格。

在输入界面的设计中,为方便输入,可以将案例输入与题目输入设置在一个界面中,这样可以进行对照输入和文本复制。

3 试题呈现

3.1 案例呈现[4]

考生机程序显示完整案例时,同样使用WebBrowser控件显示通过网络传来的MHT格式数据,因为一般Windows系统都包含有IE浏览器,所以能确保大多数计算机可以正确显示题目。

读取并显示案例的过程为:

1)接收从网络传来的MHT格式文本数据,保存在内存变量中;

2)对MHT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数据中的“3Dus-ascii”及“us-ascii”替换为“gb2312”,以解决大多数汉字编码问题;

3)接收从网络传来的题目数据,保存在内存数据集中;

4)读取第一道题目的案例内编号,在案例文本变量中查找该编号对应的标识字符串,如编号为5,则查找“(--5--)”,在找到的位置处用题干文本替换该标识,也可在题干前后加入基于HTML语言的格式控制标签,如背景颜色、字体、字号等。

5)重复执行上一步,依次将所有题目替换完成;

6)利用VB的文件操作代码,将处理完成的MHT案例文本数据保存为临时文件“~temp.mht”,并使用WebBrowser控件的Navigate方法来加载该MHT文档,即完成案例题目的显示,考生即可在独立的答题区中做答。

3.2 选择题备选项处理

在考生机程序中,为防止同一机房考生抄袭,可以对选择题备选项进行随机交换处理。“考试系统”中采用同步交换备选项与答题区选择框的方法,假设备选项有5个,处理过程为:

1)将备选项保存在下标为0~4的数组中;

2)随机生成0~4的数字排列,如3、1、4、2、0;

3)依次取备选项数组中下标为3、1、4、2、0的元素,加上A、B、C、D、E的标识,显示在题干下方;

4)在答题区中生成该题对应的5个答题选择框控件(单选题为单选框,多选题为复选框),分别标识为A、B、C、D、E,5个控件的附加属性(VB为Tag属性)分别为3、1、4、2、0;

5)当考生单击某一选择框时,读取控件的附加属性,即可获得对应的备选项下标。

利用以上方法,可以在考生机程序中使用简单代码呈现随机备选项排序,有效防止考生作弊。

4 总结与应用

本文设计的处理方案较好地解决了针对完整案例中各关键点分别设置题目,案例描述与题目混排的问题。该方案通用性较强,可以用于各科各类考试系统,也可以用于包括选择题在内的各种题型;因题目与案例分别存储,题目的后期处理与一般考试系统相同,可以与其他题目统一进行评分、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该方案数据结构简单,程序实现也较容易,也可以与其他相关程序相整合,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

本文阐述的解决方案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测试”工作中投入使用,已针对全区约16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测试,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逯洋.计算机辅助考试系统开发中细节技术的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12):39-40.

[2]张学清.Windows环境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

[3]倪莉,李磊,刘楚芸.通用考试系统的设计[C]//全国第十四届计算机科学及其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

案例分析题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网络课程 教学模型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通过提供经典案例,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分析并展开讨论,最后进行总结和反思。近年来,案例教学已广泛运用于教学和各类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案例教学一般在课堂教学环境当中进行,而在网络环境下如何组织好案例教学,实现案例的在线学习,还有待探索和实践。本文试图从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研究的意义入手,分析有关在线案例学习的网络课程网站,归纳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形式,从而构建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型,最后实现案例教学平台的设计。

一、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研究的意义

课堂面授环境下开展案例教学,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难以保证其高效实施,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课堂案例教学一般采用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全班讨论,老师总结阶段和课后反思的基本模式,但授课班级的人数、教学时间、师生交流的时间长短等条件不同,直接影响学习者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丰富共享的网络资源,实时的在线交互,使得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环境下的案例学习成为可能。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有以下优势。

(一)在线案例学习打破了时空的束缚,学习灵活性强。

课堂环境的案例教学,由于受课时和教室空间的限制,学生很难同时进入讨论状态,对案例进行多角度、全面和细致的分析。而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可以冲破时空的束缚,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交流,并能实时记录讨论的全过程,供学习者共享。

(二)学习资源丰富,利用率高度,且具有增殖性。

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知识重组的功能,可以整合各类型的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学习资源。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大大扩大了参与讨论的学生的规模,课堂面授的案例教学学生数量控制在三十至四十之间最佳,人数超过四十,教学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但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可突破时空的限制,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和协作,学生的规模数量可扩大至约一百人,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学习资源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学资源得到不断增殖。

(三)学习交互性强,学生参与度高。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案例教学,可以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给予学习者实时的帮助,并能对讨论结果及时反馈,不断引导讨论的方向,使学习得以继续进行,学生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大大提高。

二、案例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形式分析

通过对有关在线案例学习的研究,案例教学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形式可归纳为以下六种。

(一)案例引入。

在正式学习内容之前,引入一个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案例创设情境,通过案例与主题内容的迁移类比,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常采用的方法有:案例可以是历史事件、生活当中常见的故事、经典实验或与主题相关的视频等。

(二)课中引例。

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对于重难点内容,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促进学习者的理解。常采用的方法有:①举例说明,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加深对主题观点的理解。②引用例子说明重点问题。③用举例的方法对知识点加以说明,给学习者提供实践方法。

(三)案例观摩。

在学习过程中展示观摩案例,然后让学习者对案例进行讨论思考,最后教师对案例进行详细的解读,对讨论和思考的结果进行点评。特点:在观摩并点评案例的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发现问题。案例观摩的过程:案例呈现、教师解读、专家解读、反思与启示。

(四)案例讨论。

给予一个案例,针对案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引起思考,学员可以运用课程知识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常采用的方法:①呈现案例、提出问题、实时讨论或面对面交流。②给出一个案例供学习者讨论思考,并对案例中涉及的讨论要点给予提示。

(五)课例评析。

课例是对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与描述。课例评析的目的是通过对教案设计、讲课思路、说课等环节的分析,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改进。课例评析一般包含教案阅读、课堂实录、教学说明和课例点评等环节。

(六)案例研习。

教学内容融合于综合案例中,学习者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和实践,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深层理解。所以“案例研习”可以看做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广义上既包括活动类型,又包括“案例研习”的课程类型。常采有的方法:①通过介绍成功案例,指导学习者的实践活动。②教师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介绍。③课堂实录案例学习。

三、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型

通过上面对现有典型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应用分析,其网络课程只能称得上是课堂教学中的案例、课例素材而已,大多数是案例的电子化,其网络优势发挥不明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该内容旨在构建一种以网络为依托,虚拟现实的在线案例学习的模式。

图 1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协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传统课堂面授案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下共享、交互性强、突破时空的限制和学习灵活性等优点,以案例讨论为核心,利用网络监控机制,老师对学习者提供实时的引导和困难的帮助,使讨论得以继续进行,朝有益于解决问题的有利方面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协作共事的能力。教师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案例和相关资料,根据学生注册的班级对学生过行分组;各成员阅读、分析和思考案例,形成小组案例分析列表。案例分析列表在小组讨论区再进行广泛、细致深入的讨论,形成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各小组的分析报告组成案例分析报告列表,然后全部各小组对报告列表进行讨论,得出关于该案例学习的案例分析报告。在讨论过程中,老师利用网络监控机制,对讨论进行引导,并提供实时的帮助,解决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不断树立学习信心,把持讨论的方向,保证讨论得以继续进行。最后,老师对整个案例学习的各个阶段、讨论结果,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优缺点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整个在线案例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在线案例学习模型,如图1所示。

(一)教学案例及相关学习资料。

老师除了要呈现蕴涵知识点的案例外,还需提供事先设计好的案例分析题,有利于学习者的思维的导航;相关学习资料可以是学习材料、背景资料、类似的案例、友情链接、案例的增殖资源、相关的文章及多媒体资料等。

(二)案例分析列表。

学习者阅读案例及相关资料,自主探究,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完成案例分析题。小组各成员可对个人分析题作业互相评议、补充、修改、反思,促进对案例的进一步理解,最终形成案例分析报告。

(三)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习者通过诠释案例的各要素,将案例中的表象与知识点相联系,实现的意义建构。

(四)总结与评价。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整个在线案例教学活进行总结和对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议。

(五)监控机制。

监控机制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认识帮助工具和协作工具,如,QQ、微博、博客、电子学档、检索器、电子邮件、站内邮箱、案例报告生成器、留言板、论坛及通信电话等。

四、基于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型的网络课程设计

在了解了网络环境下开展案例教学的意义,分析了现有典型基于案例教学的网络课程教学应用形式之后,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在线案例教学模型。为了使网络课程实现该模型,网络课程的系统设计可以从下方面考虑。

(一)系统设计的流程。

网络课程系统采用B/S结构架构,在功能上,要实现角色权限的设定、案例的和阅读、案例分析列表、讨论交流、分析报告的生成、教学笔记等功能。在线案例教学的过程包括:案例的、教学准备、教学进行和总结与反思四个阶段。案例的阶段,教师除了利用网络课程提供的案例编辑器编写案例或直接导入外,还要提供分析案例分析有关的相关资料,便于创设学习情境,并提出案例分析题;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可对案例进行管理、建立班级和对注册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进行阶段,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在小组在各自的讨论区进行自主、协作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成本小组的案例分析报告,提交至本班的案例分析报告模块,各小组成员可对分析报告,再进行评议、修改、反思,最终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教学进行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查看案例学习的全部信息和参与案例讨论的过程,并可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总结评价和反思阶段,教师对案例学习的全过程、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记录在线案例教学时的思考。

(二)角色权限的设计。

根据系统设计流程,网络课程内容的浏览包括四种角色的权限,即:系统管理员、教师、学生和访学者。

系统管理:具有管理网络课程的最高权限,涵盖了其他角色的全部功能,具有角色定义、查看登日志、管理用户、管理案例、管理素材、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等权限。

教师:和管理案例及相关资源、可以进入班级和各小组空间、可以上传和下载文件、查找用户等权限。

学生:进入案例空间、进入班级空间、进入小组空间、查找用户、上传文件等权限。

访学者:指没有注册的用户。其权限为浏览案例、检索资源等。

(三)监控机制的设计。

监控机制是在线案例教学得以胜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在监控设计上,应做到制度监控、实时监控和事后监控三个方面。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在设计上可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监控,如,对参与讨论、发帖的数量,是否按时完成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系统对学生成绩分数作相应的加分扣分或是零分处理;网络课程除了讨论区、留言板、邮箱等常见监控功能外,还应在教学进行阶段整合实时监控工具,如,在线QQ、博案、微博等。

五、结语

网络环境下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处在摸索阶段,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支撑平台设计及影响教学效果因素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本文在分析现有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在线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下的网络课程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国民,张剑平,邱红霞.基于教学交互视角的网络课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8,(7).

[2]白杨.网络环境下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案例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刘名卓.教学案例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应用[R].华东师范大学,2010.

[4]宋述强.基于网络的案例学习环境设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05.

案例分析题范文第8篇

评什么:确定案例分析评价指标

案例分析测评技术可以考察一般管理能力也可以考察专业能力。书面案例分析一般考察战略思维、市场意识、行业远见、问题解决、分析判断、决策、创新意识等能力素质。而口头演讲式的案例分析,还可以考察口头表达、沟通、商务展示等能力素质。就具体岗位来说,需要进行岗位分析和能力素质分析,确定具体评价指标。比如,对于商业银行产品经理能力素质进行评价时,可按照产品经理不同类别(研发创新、营销支持、产品管理),不同层级(高级、中级、初级),确定不同的评价指标,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形成评价矩阵。由于产品经理工作专业性较强,且需要信息整合、策划等能力素质,因此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保证每个指标都有两种及两种以上评价方法,而且为每一种评价方法对某一指标的评价确定一定的权重。如图1所示,案例分析主要对商业敏感性、策划与推动、信息整合、专业影响力四项能力素质进行评价。

如何编:结合实际工作编制案例分析题

要实施案例分析测评,编写案例是关键。需要确定谁来编、怎么搜集素材、如何编写以及怎么制定评价标准等问题。

确定案例编写者

案例编写者,既要熟悉被评价岗位的业务实践,又要掌握案例编写的方法。一般由测评专家、被评价岗位的任职者、被评价岗位的部门领导三部分人员组成编写团队。通过独立编写、组织头脑风暴和小组讨论,确定每一个案例如何描述、如何设问、具体考察哪些指标、参考答案是什么等。

搜集和整理素材

案例素材搜集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问题集中在“近两年,在此岗位实际工作中处理得最成功的案例,或最不成功(最棘手,最遗憾)的典型事件”。比如,对于产品经理能力素质评价,案例素材具体搜集和整理步骤如下:(1)设计案例编写规范,主要遵循行为事件访谈(BEI)中的STAR原则(见图2),包括情景(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和结果(Result)四个部分。(2)按照STAR原则设计调查问卷,并与案例编写规范一同发给各业务部门,业务部门按照调查问卷的要求提供相关案例。(3)遵循STAR原则对各个业务条线的产品经理本人、上级、同事等进行访谈、调研,请他们描述1-3个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或关键事件,同时征询被访谈者“此案例体现的能力素质要求是什么”。(4)按照STAR原则对案例进行整理,并标明所对应的评价指标。

编制案例

针对搜集来的案例素材,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难度进行编制,而且需要对案例进行预测试,最终形成正式的案例分析测评题本。

(1)确定编制原则

案例分析题的编制要遵循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具体性的原则。真实性:案例是一种“情景模拟”,主要的情节、事实尽量真实,敏感问题可以隐瞒或改编。针对性:案例要指向特定岗位和特定评价指标,要保证案例内容要与目标岗位的工作范围、职责相关,同时明确案例主要考察哪些能力素质指标。一则案例可以考察多种能力素质,也可以几则案例考察一种能力素质。典型性、具体性:案例内容应当是被评价岗位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典型难题,案例的叙述要具体,要给出回答问题所需的足够信息。

(2)把握案例难度

案例分析测评的难度要根据测评的目的来界定,用于选拔,难度稍高;用于培养,难度可以适当降低。对于难度的把握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概念难度,即案例包含的问题数量的多少,理解深度以及是否跨学科、跨职能等。二是分析难度,做决策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7个环节:发现问题、分清主次、分析原因、拟定方案、权衡比较、制定决策、再实施。案例的时间点越靠前,案例的难度就越大。三是表达难度,案例中提供的信息是集中或是分散、是直接或是间接、是相关的或是不相关的、是真实或是误导、是完整或是残缺的,都决定了案例的难度。

(3)编制问题项目

有研究表明,案例分析题后的选择题信度效度都很难保证。所以案例分析测评更应该采用开放式问题。问题设计要严谨,不能反映考官的偏好,也不能有社会称许性的问题,问题表述要清晰明了,不能模棱两可;问题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容易导致被评价者泛泛而谈,回答“理论上的答案”,而不是回答“实际怎么做”;“过小”容易导致被评价者钻牛角尖;问题的顺序要先易后难,先一般后专业,这样做容易让被评价者放松心情,从容作答,不至于导致被评价者过度紧张;案例来自于实际工作中搜集的素材,在调研中就可以了解到一些具体做法,从中可以总结出每个问题项目的部分答案,包括导致成功或失败的措施,编写出初步参考答案。

(4)预测试和题本修订

案例编写好以后要进行预测试,以便搜集反馈意见,修订题本和完善初步答案。比如,在产品经理能力素质评价中,预测试操作流程如下:首先,编制成案例初稿,共10个案例,包括“案例、问题项目、对案例的建议、你认为处理此案例需要的能力素质”四部分,“对案例的建议”,是为了在试测的时候搜集被评价者对案例的修改建议。“你认为处理此案例需要的能力素质”,是为了进一步验证案例与能力素质的对应设计是否合理。第二,选择被评价者进行预测,每个案例至少选择10位被评价者参与。第三,根据被评价者的预测结果增加、删除、修改案例,同时充实完善初步答案。第四,将修改后的案例和初步参考答案反馈给业务专家,请他们提出相应建议。最后,形成正式的案例分析测评题本。

确定评价标准和记分方法

评价标准是帮助评价者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标准化记分的具体说明。虽然案例分析难以制定客观的评价标准,但是有了标准总比没有标准好。将能力素质进行行为化描述,并分成几个等级,形成评价标准,同时尽可能搜集积累各等级的答题结果,制定出参考答案。比如,将素质模型中的分级行为描述演化为评价构面,将每个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构面,分成三个等级(好、中、差),再对每个等级的行为特征进行界定。同时,注重案例分析参考答案的积累、完善,并进行分等级整理,最终形成非专业人员也可以操作的评价标准和参考答案。评价者根据被评价者的反应与各等级上行为特征和参考答案的吻合程度进行评分(如图3所示)。

评价者在进行评分时,可以采用二级记分判断法。比如,首先理解和把握每个能力素质及评价构面,然后按照每个等级的行为描述和参考答案,结合主观的理解,确定“好、中、差”中的一个等级。在确定好等级后再进行二次评分,即再进一步评价该被评价者的回答情况是属于该等级的“上、中、下”。如果,记分采用十分制。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1分。1-10分,又被分成好(8-10)、中(5-7)、差(1-4)三个等级,针对某一个记分点,如果评价者对被评价者做出“好”的评价后,对其再进行二次评价,即确定 “8-10”中具体分数值。

怎么评:紧扣评价标准进行科学评价

在实施案例分析测评时,要明确指导语,以便与被评价者建立良好关系;在进行评价时,要对评价者进行培训,以便评分紧扣标准。

与被评价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案例分析测评实施过程中要与被评价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被评价者的感受。书面的案例分析题目不能太多,以能评价出要评价的指标为准。时间不宜太长,否则被评价者容易疲倦和厌烦。为了让被评价者尽可能认真、如实回答问题,需要设定指导语,向被评价者说明测评的目的,消除他们的顾虑。

对评价者进行必要的培训

对评价者必须经过科学的选择和严格系统的培训,同时还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一般选择被评价岗位的业务骨干、上级领导或者专业的测评师作为评价者。在正式测评之前,可组织评价者进行模拟测评,加深评价者对案例题目、评价标准及参考答案的理解。

评分要紧扣标准,减少主观影响

案例分析题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 内部控制; 决策分析

从2007年起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工作不再试点,在全国范围正式实施,笔者就2008年高级会计师考试作一总结,以启示后来考生。

一、题型总结

今年的考试题型在大体上跟往年没什么区别,从答题类型上看,基本上还是那三种类型:判断说理题、决策分析题和会计处理题。虽然题型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在各个题型的分值分配上却有所变化,比如2007年判断说理题只有两个案例,决策分析题也有两个案例,即三、四两道案例,其余的全部为会计处理题,虽然八、九为选答题,但是每道题的分值都是20分,这部分总分值为50分。而在今年呢,判断说理题增加了分值,由原来的两道变成了三道案例分析,会计处理题只有六、七、八、九分值一共为40分,这样看来,判断说理题比例在加重而会计处理题比重在减少。从具体的每个题型来看,又分别有以下特点:

(一)判断说理题

判断说理题具体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挑错,这种类型的案例往往是对一个单位的一些做法给予了一些描述,然后请考生挑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且要说明理由。这种类型的案例分析往往比较难,因为通常都是大段的描述,需要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通而且要读透,其中不当的地方仅仅是这大段描述中的一点,很多考生常常误以为整段都是错的,或者其中一点是不妥当的就想当然地认为整个段落都是错误的,对错判断得很模糊,在答理由的时候就说得很含糊,往往说不到点子上。

第二种是纯粹的判断对错,如果是错,请说明理由。对于这样的题,需要对题干中每个命题都做出判断,需要明确写出判断的结果是对还是错。比如今年考试中的第三道案例分析题,是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其要求就是“请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判断上述各项的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但是由于这种类型的题往往不会出现在第一道题中,相反上一个类型的判断说理题往往会先出现,因为有了先前的印象,所以考生在答这类题的时候,常常会忽视判断正确的命题,而主要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判断错误的命题上了,而且理由往往写了很多,却不知对于判断是正确的命题,只要写出“正确”就是一个给分点,而在判卷过程中,这样的采分点往往会被考生遗漏,知识点都掌握,但是却没有抓住分数,十分可惜。

(二)决策分析题

对于这一类题,其实更注重的是决策,为了帮助决策分析,中间可能会涉及到一些计算,但是作为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考试本身并不是把重点放在考生的解题过程上,更注重的是考生的决策分析的结果。因此对于这一类题,需要计算的时候,考生可以简单列出计算的过程,关键是结果要正确,这一类题往往是几个决策之间的比较,因此选择出来正确的决策结果才是最重要的。计算正确,往往只是其中一个小的采分点,考生在这一类题上要注意把握。在这一类型的案例中,通常会涉及到这样一些计算,比如公司的各种财务比率,或者投资收益率等,光公司财务比率这方面已经连续几年都考过了。

(三)会计处理题

这部分内容往往不仅仅是会计处理,中间还夹杂着判断和说明理由等。对于判断说理,仍然同上面第一个类型,但是对于会计处理部分,因为毕竟这是高级会计师的资格考试,不同于初级和中级,对于具体的分录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做具体要求的。但也有例外,比如2007年的第九道案例分析题,是关于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会计处理的,在采分点上就有严格的会计分录要求,因此考生在答这一类题时要注意看清楚题目中的要求,如果明确要求会计处理的话,那么还是要将会计分录一一列示清楚的。

从考试内容来看,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这部分内容的分值没有变,仍然保持了大约20%的比例。其中第三道案例分析是关于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的,第九道案例分析是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实务的,这应该说是整个这套试卷中难度比较大的一道案例分析题。同以往相比,行政事业单位部分的出题难度有所加大,但是分值保持不变,而且往往有一道题是选答题,因此考生在行政事业单位这部分内容中可以斟酌把握。

二、常见失误

(一)采分点多,分值小,容易丢失采分点

以今年的考题为例,在评卷的标准答案中,所有采分点中,最高的一个才是3分,而且通篇这样的采分点只有两处,而其它大部分都是在0.5、1、1.5、2之间分布,其中第二题采分点最多,该题满分是13分,但采分点达24个之多。面对这么多采分点情况,考生如果像写论文那样成大段大段地答题,只恐怕是费力不讨好,经常是采分点丢了不说,阅卷的老师还要在大段大段的手写文字中逐个地挑出给分点,考生容易失分,阅卷人也容易漏判。针对这一情况,与其大段作答,不如仔细阅读要求,分小段按照顺序个个回答,这样显得更清晰,阅卷人也不容易漏判。

(二)题量大,时间分配不均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题目数不增加,但是每道题的题干中信息量明显增大,因为加大了阅读量,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题量,但是时间是固定的。在阅卷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

第一种,从头开始逐道题细扣,后半部分没有答完。这样的考生往往比较心细,答题也是中规中矩的,从头只要一开始,中间往往不会跳过哪一道题,除非是彻底不会,(而实际上,因为开卷考试,所以彻底不会的情况也是十分少见的),所答出来每道题都做得很仔细认真,在试卷的前半部分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试卷整个题的分布也并不是先易后难,所以这类考生往往被前面遇到的一道难题卡住,死扣到底,结果时间不够,后面还有很多相对比较容易或者考生明明已经掌握的考点却因为没有时间而无法作答,造成遗憾。

第二种,试卷通篇都读过,但是浮光掠影,都没有细读。这种情况下的考生本人可能很清楚时间的有限性,但是就是太怕时间紧张答不完,所以对于每个题都是大概地读了一遍,也不加仔细阅读就开始作答,往往答非所问,或者根据略微沾边的资料,抄了一些上去,根本不是答案。而且通篇个个题都是如此,个个都答,但个个都没答透彻,结果还是考试成绩不够理想。

面对时间有限这个问题,如何在210分钟答完七道必答题,并且还要在选答题中作出一个选择然后再作答,如何在这八道题上分配时间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三)没有仔细读懂题目要求,答非所问

这类失误在判断说理题和会计处理题中最为常见,尤其是判断说理题中的第二种,判断对错题,由于没有认真阅读理解题目要求,往往是对判断正确的命题一扫而过,也没有在答题纸上留下任何回答,直接奔向那些判断为错误的命题及说明理由上了。结果是明明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但是分数却没有抓住。

(四)答题答案罗嗦,未切中肯綮

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往往都在实务中工作了许多年,离开学校已经很久,似乎不少人都已不习惯考试中答题的言简意赅的形式,也可能是因为开卷,让带进一些相关资料,干扰太多,不少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如同答政治论述题一样,长篇大论地发表论述,所写出的答案往往是大段大段的,内容跟考题相关,但仅仅是相关,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比如今年的第二道题,在最后一个判断“建议聘请与本公司合作关系较好的某会计师事务所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并聘请该事务所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很多考生知道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并且一再地强调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单位一定要具有独立性,但是答题的时候把这些理由说了一大篇,就是不提内部控制咨询服务与内部控制审计是不相容职务,不能由同一家事务所同时提供,而阅卷人在大段的论述中寻找“不相容”,或者“不能同时提供”这样的字眼,但就是找不到,因此也不能给分。

三、启示

虽然分数不代表一切,但是考生参加这个考试就是为了能够取得一个较好的分数,能够通过考试。虽然卷面以60分为及格线,但是各省还要根据本省考试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及格分数线,而从有关统计资料来看,每年在所有报考的考生中,只有40%的考生能够通过考试,因此总结历年考试的经验,争取顺利地通过考试就显得十分重要。以今年的阅卷经历,我们从中能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一)命题的形式和内容都将趋于稳定

自从2003年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在浙江、湖北两省开始试点至今已有5年,其中从2007年才在全国大范围内正式实施,中间在2005年将题型调整了一下,由原来的八道案例分析题题改为九道案例分析,但是最后两道,即八、九两道为二选一,实际上仍然是八道。这种题型已经定下来,除非有特别说明,以后每年都会如此。

从考试的内容来看,不外乎大纲规定的那四部分内容,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相关法规。今年有很多考生考完后感觉考题有些偏,很多人抱怨今年新增的章节和内容都没有考。其实不然。往年考试给大家的一个感觉是当年新增了什么内容,当年肯定就要考,虽然每年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现象,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每年新增的所有内容都要考。比如今年的内部控制部分,第二道题就属于新增内容,因为这道题主要的考试内容就是集中在今年财政部等部门于2008年5月22日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当然也是新增内容,至于财务管理中新增的内容等,新增未必考试就要面面俱到。

从分值在题型上的分布来看,同2007年相比,判断说理题的分值在增加,由去年的两道题变成今年的三道题,由25分变成35分;决策分析题分值没有变,还是25分;会计处理题则相应地减少了一道题,同样分值也减少了10分,由50分变成40分。从总体上看,这种变化是合理的,而且将来也有保持这种变化的趋势,因为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毕竟不同于初级、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更看重考生的综合判断分析,而不再是单纯的业务处理,因此这一点需要引起考生的注意。

从考试内容的分布上看,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部分,仍然没变,通常会有两道题,分值一般是30分,如果按照权重计分的话,这部分内容的分值约占20%。八、九两道选答题中肯定会有一道不是行政单位就是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题,另外一道则往往是安排在判断说理题中,因为决策分析涉及到计算,通常是涉及到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较多,而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则概率很小,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这部分内容,考生就可以按照这两个题型去复习准备。

(二)做充分的准备,不做不备之战

虽然考试为开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带够资料进考场就一定可以考得比较理想。如果对题型,内容不十分熟悉,在短短的210分钟内将8道题全部从所带的资料中查找到答案并且抄写上去,恐怕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

参加考试的考生大部分都是实务经验比较丰富,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单凭实务经验就可以取得理想成绩。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是个全面的考试,考试内容会涉及到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法规等各个方面,每个人在实务中可能只负责一个领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考前看书做准备还是十分必要的。

考试虽然要求有一定的技巧,但是准备的充分还是决定大部分的。考生可能因为年龄以及工作的牵扯,很难将考试像中学生那样充分地准备,记忆力也远远不如他们好了,但是这些因素并不能阻碍考生取得理想成绩,因为这个考试本身并不考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更注重的是综合分析和判断说理能力。

在准备过程中,严格按照大纲的内容来看书,指定的资料至少要看熟,在考试过程中就可以做到有些题不需要翻阅资料,这样为那些自己还不是很熟悉的内容留出了时间余地。

(三)充分认识考试的意义,正确对待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是对那些想进一步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分析判断能力的一个检验,而且这对于那些想取得高级会计师职称的考生来说,仅仅是第一步,因为现在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采取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参加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人都有这样体会:考题不难,因此正如常说一句话,在战略上要重视,在战术上要“藐视”。准备需要充分,在考的过程中也没有必要把题想得太高深,别忘了这只是一个检验的考试,而不是过独木桥式的择优录取考试。

案例分析题范文第10篇

总结回顾自己应对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六部曲”。

第一步:制定计划。二级心理咨询师学习教材共四本,《基础知识》、《三级实务技能》、《二级实务技能》和《习题辅导集》各一本。领回教材后,先粗略翻看一下,了解大致有多少内容,据此拟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具体到每一天的学习任务。计划安排的时间要预计到考试前教材至少复习两篇,习题集要扎实做完,还得保证有训练案例分析题的时间。把整个过程分成前期学习、第二轮复习、最后冲刺三个阶段。

第二步:理清脉络。开始学习之前,对照教材后面的附录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每个章节的复习题,在章节内容中作标注,那都是重点要学习掌握的部分,在听课和复习中要重点注意。由于时间关系,老师讲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是把重点难点点拨一下,还是自学为主。因教材内容多,时间紧,学习过的内容容易忘记且易混淆,所以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要梳理知识体系,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对教材框架一定要有个清晰的认识。我采取的是背目录,在头脑里回忆每个章节的大标题、小标题,即第一章讲的什么,其中第一节和第二节又具体介绍了什么,把自己回忆总结的内容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翻到对应页码核对,这样能使理论基础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第三步:把握规律。对案例分析题,不必一个个去辛苦地死记硬背。我从书上和网上寻找多个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得出了答题框架,只要记住基本框架,答题时先把框架套上去,再根据该案例中的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比如:要回答“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就从生理、心理(认知、情绪、行为、个性)和社会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个案例要你回答对求助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首先回答出诊断,然后依据以下框架分情况来阐述:1、病与非病三原则。2、症状表现:认知情况、行为表现、情绪表现、躯体表现。3、存在的冲突:常形或是变形。4、病程的长短。5、严重程度:轻、中、重度进行评分(用于神经症)。6、心理测验及相关资料。

第四步:总结提高。在最后冲刺阶段,要进一步查漏补缺,加强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强化学习与记忆。我对历年的考试题型和配分比例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了解到案例问答题在整个考试中的分量和难度,所以,我又将教材上所有可能考到的问答题,按照“理资料、找症状、做测验、下诊断、立依据、究原因、定目标、用技术、施疗法、评效果”这样的线索,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总结。

第五步:机智应考。二级资格考试分为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试及论文答辩。笔试题量很大,时间紧张,以我的经验关键是审题要细,动作要快,每道选择题的停留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遇到没把握的不要太纠结,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对于案例分析题,根据前面讲的基本框架来作答,如果遇到较难不能确定的案例,可以把诊断写的模糊一些,或打球,如诊断异常心理,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等,由此可增加得分机会。

上一篇:企业文化案例范文 下一篇:危机公关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