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21:13:10

药学实验教学论文

药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首先看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往往教育面偏窄,学科划分偏细,课程设置单一,显然在今天已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用人需求。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处于从属地位,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中心和“主角”。教学内容的确定、活动的安排、方法的设计都出自教师,就连板演、讨论、提问甚至答案,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是“配角”,被动地服从、配合教师,完全没有主动权。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树立全新观念:人才培养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课程设置一定要做到厚基础、宽专业、增强适应面;教学内容既要抓好共性教育,更要重视个性发展;教学方法既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加强能力和素质培养:教学模式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胜任岗位的能力;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以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为标准。认识传统学科型与现代职业型教育的差异,无疑是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前提。

二、树立实验教学中师生的新观念

现代卫生职业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落实于药学实验教学中,就有很实在的创新性、建设性的任务,我们认为,从教师做起.师生先行树立新观念十分重要。在药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方面,必须要树立实验重要性的观念,实现师生角色、教学模式的转变。

1.树立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观念

改革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格局,单列实验课程,形成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突出实验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避免一部分学生认为实验可有可无的现象。通过实验,学生可增强基本操作技能,激发求知欲和对专业的认同感,训练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养成科学、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树立学生是实验活动主体的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中心和“主角”。在许多场合非但教学内容的确定、活动的安排、方法的设计都出自教师,一切活动都是老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是“配角”,被动地服从、配合教师,完全没有主动权。按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创新型实验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而不是学生单向的认识过程和一种简单的知识接受活动,更不是由教师设定好步骤、模式和结果,学生循规蹈矩的过程。不仅是教师,而且要引导学生树立学生是实验活动主体的观念,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不仅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更要受到严谨的科学作风训练,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创新人才所必须具有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刨新能力。

3.树立实验教学重能力培养的观念

以往的教学是一种“教教材”的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和目标的达成。而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改变过去的这种模式,努力形成“用教材教”的模式。教师应把教材完全当作一种工具,而不是一个目的。通过对这种工具的运用.为学生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揭示学习的内在规律,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基础,为将来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这样学生就明确了职业教育中的学习目的和要求,就会由“学会”转移到“会学”上来,从而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崭新的平台,学生可以以这个平台为基础,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所以我们要做新观念的指导下,实现实验教学模式的转变。

三、实现实验教学内容与教法的新模式

1.整合实验教学的内容

对基础化学课程内容与专业课内容进行有机地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主,删除一些验证性实验。将药学专业各学科通用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密切地联系起来,根据课程之间的相关性.以优化课程,能力培养和创新教育为指导,将化学实验内容重组,以利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技能培养。遵循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准确把握各实验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性质、任务和特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设自主性、研究性实验。我们的做法是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内容进行整合,包括化学实训基础知识、称量技术、溶液配制技术、混合物分离技术、物质含量测定技术;将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的实验内容整合为三个层次: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学生参与设计的实验。基本原则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线,药品(化合物1合成为主体贯穿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如:阿司匹林,乙酰苯胺,乙酸乙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贝诺酯的合成,槐花中芸香苷的提取、分离与检识”和“八角茴香油的提取与检识等。效果是加强基础与专业实验的内在联系、相互渗透和整体设计,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规范的、系统的训练.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优化实验教学的方法

教无定法.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可根据实验内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其一.转换“教”与“学”的角色。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老师讲解,之后学生照本宣科地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笔者尝试让学生上讲台讲.课堂上学生积极互动.积极配合,气氛活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实践体现出转变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会极大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其二,增加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药物合成实验的过程先由学生学生自主设计,经老师检验认定是合理的方案后,学生再开始操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其三,加大开放实验室力度。开放实验室,可为动手能力差一点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给实验没做好的学生一个补正的机会,给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自主设计实验的机会。通过开放实验室切实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大纲规定的实验。

四、创建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新体系

传统的实验考核多以学生的实验报告、期末考核两项决定,忽略了对过程和能力的重视.显然是不完善的。实验考核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评价。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采取百分制。平时成绩评定包括实验态度、方法、科学性、准确度等,具体的由预习报告(5%)、操作(20%)、数据处理(10%)、实验规范程度(5%)、实验报告(1O%)。期末成绩由实验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各25%)构成。这种实验成绩评定突出了实验过程和实践能力的考核,能够客观、合理地反映教与学的情况,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

上述在耨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学内容手法的更瓿和评价体系的创建,已经在笔者所从事的药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中得到实行。总体看来,本实验改革已达到预期目标,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实现了化学实验技能的单独开设;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评价体系的创新,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努力,有了新的目标考核或衡量。

【参考文献】

【1】康宁张蝶陈艺红张景海.基础药学理科基地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方法的探索.药学教育.2007.3.

【论文关键词】药学基础实验教学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创新性

药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以有机化学实验为起点

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从以上参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学生中,组建本科学生课外科研兴趣小组,长期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科研实验、资料查阅、实验设计、学生课题申请、论文撰写、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和考研辅导等一系列的提高学生科研素质为目的的活动。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在笔者所进行教改的2个实验班中,实验组有多达18名同学主动强烈要求进入教师的科研实验室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由于学生的课余科研活性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因此笔者随后挑选了14名成绩中等及以上的同学,分成了2组,在一年二期的时候分别进入了两个不同实验室。与笔者以往通过其它途径所带的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思想动机总体相对较端正,除了5个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功利思想较强等原因而中途流失外,其它学生一直踏踏实实,完成了多个环节的课外科研活性内容,坚持到大四完成毕业论文。在进入实验室初期,这些学生跟着老师或不同研究生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也参与研究生的文献检索、实验设计、汇报等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后,尽管有专业知识的限制,但是由于学生的主动积极进取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掌握了所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技能,熟悉了所在实验室专业中文期刊的检索,也初步懂得了简单实验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的设计。经过一年的培养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设计并进行了独立的科研实验。在二年二期的时候,利用前期实验结果,指导学生撰写并积极申报省、校级大学生创新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完成时指导学生撰写科研学术论文,利用取得的科研成果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等竞赛。以上完成的学生科研课题同时可以作为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由于科研课题在大三基本完成,因此,在大四时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考研或者其它与就业相关的个性化活动中。通过三年多的课外科研活动及组队参与挑战杯作品竞赛,学生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培养增强了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动手操作和论文撰写等方面的科研能力,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自制力、毅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整体综合素质较高。例如,首先组队的两组学生中先后申请并完成了三项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和多项校学生科研项目;同时也发表了学生第一作者的论文或会议论文3篇;其中一组学生的作品获得了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由于毕业论文是几年积累的结晶,这些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整体水平较高,避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本科毕业论文来自于教师科研成果的“拿来主义”。其次由于小团队有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至始至终坚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充电,其中有3个同学从大学一年二期到三年二期暑假,每个寒暑假都能留在实验室做实验,每个寒暑假只休息两周时间。再次,在所带教的学生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不是特别好,只有一人次拿过一等奖学金,但由于综合素质强,在研究生考试中脱颖而出,有5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有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各一名(整个学院当年考取985学校研究生仅仅3名)。

二小结与重点

院校相比,由于一般院校药学本科学生总体科研素质相比较弱,如何个性化的提高一般院校药学本科生的科研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通过小范围的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为基础/起点培养一般院校药学本科学生的科研素质的探索,能够充分发掘出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并激发出了学生在科研方面的潜能,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能够为一般院校药学本科生进行科研“早教”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吴建章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药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近5年来,主讲化学专业本科生主干基础课分析化学及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程色谱分析,每年承担化学学院本科生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测量与计算实验、化学合成实验,生命科学院及其他院系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主持校级实验教改项目“化学理科本科生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并主持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多项。

主编及参编《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化学测量实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蛋白质多态性的微型化学发光成像检测方法研究”“蛋白质多态性的纳米基质辅助化学发光成像方法的研究”和“蛋白质的二维电泳分离-直接化学发光成像检测新方法研究”。发表科研及教学论文50余篇,近5年在SCI收录刊物发表影响因子大于4.0的论文9篇。被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Analytical Chimica Acta,Talanta等国际刊物聘为审稿人。承担了“利用科学方法进行字画鉴定”的文化部社科基金,并被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和《走进科学》栏目作为专题进行了报道。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立于1998年,于2006和2007年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998年,化学系(2005年撤系建院)将原来分属于各教研室的教学实验室与大型测试仪器室整合成立了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负责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学院、资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5个院系本科生的化学实验教学,继续教育学院本、专科生的基础化学实验教育,以及全校文理科本科生的化学实验选修课。中心统一安排实验教学课程和聘任实验教师,实现了“人、财、物”的集中管理。

集中精力与优势资源,分三步建设高水平示范中心

第一步:打破“教辅”模式,实验独立设课

1999年,为了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心从师范院校特点出发,对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大胆改革。在学校“综合性、有特色”办学思想指导下,打破以往实验课依附理论课的“教辅”模式,在化学一级学科平台上,以“一体化、多层次”的形式独立设课,重新确定高师本科化学实验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构,强调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理念在高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建立了以培养学生全面科学素质、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的理论结合实践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完善、更新了基础型实验;增加了综合型实验,减少了验证型实验;加强了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课程的内容。同时,结合师范教育特色和优势,在原来二级学科教学实验的基础上,优化重组实验内容,形成了“夯实基础—综合提高”实验课程。综合设计实验的大多数实验项目是由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而来,与“夯实基础—综合提高”的实验课程一起,形成完整的“基础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新体系。

第二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造多途径、多层次的开放实验室模式

2002年,中心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每学年开设教学实践周,进一步开放实验室。将教师的科研项目转化成学生的实验课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增加结合科研前沿的实验,开设绿色化学实验,并给予大力支持;对低年级学生施行课内外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实验教学中心每两年举办一届“食品分析大赛”及“实验教学课件制作大赛”,实验教学中心提供场地和仪器设备,让学生自选题目,自定方案,自己动手实验。创造了多途径、多层次的开放实验室的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大大加强。

第三步:加强实验教材建设,打造实验精品课程

在实验教学新体系推动下,中心教师教学相长,加强实验教材与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2006年起,针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中心组织编写出版了适合师范生特点的化学实验系列教材8部。由实验教师主编的《基础化学实验操作规范》《化学测量实验》等4部实验教材被选为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项目。中心教师主讲的课程中有3门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1门被评为教育部双语示范课,5门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9年,《化学综合设计实验》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标明中心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在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及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中的成功。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优秀的实验教学团队

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过程中,欧阳教授尤其重视实验教学人才的培养与建设。中心始终以强技能,高水平,能够承担综合型、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为指导思想,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心实验课实行主讲实验教师负责制,采取多项激励措施,正面引导与鼓励更多的学术带头人承担实验课教学、课程改革与建设任务,同时充分发挥化学学院名教授的科研优势,以高水平的科研为依托,促进科研与教学融合。

为加强高层次、高水平实验教学人员与实验技术人员培养工作,中心采取“引进—培养”相结合的模式,不断充实与加强队伍建设。如,为中心专职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供资金支持;通过送出去进修和内部学习交流的方法提高现有人员科研服务、指导研究型实验和开放型实验等方面的能力;为中心专职人员参与实验教学改革项目拨专款,鼓励专职技术人员积极投身于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中心建设工作。

药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本课程既有抽象的理论教学,又有与药物生产实践结合紧密的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遵循固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笔者根据本课程与药学专业课程结合紧密的特点,精选相关药物合成案例,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并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启发式原则,将讲解、板书、研讨式、提问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有:讲解-接受模式对于主要理论部分的教学,如课程的第一部分有机化合物基本结构、第三部分药用高分子化学,一般采用此模式。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配以适当的习题讨论,达到学生能清晰准确地掌握基本概念,并能运用于分析药物基本结构问题的教学目的,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的第二部分是有机化学的核心部分———反应与合成,我们采用下面三种教学模式:精讲—自学-讨论-操作模式教师精讲教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独立学习有关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讨论有“生-生互动”式,亦有“师-生互动”式。操作模式与目前职业教育中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大体相同,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独立地从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实践操作进行验证的学习活动,对于教学内容中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的部分、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采用此种模式。合作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既有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同学习含义,以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原则,也有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实现“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式实现了学校课堂与企业岗位相结合、基础知识与实用技能相结合、主讲教师与企业技师相结合,使学生体验到工作岗位对化学实验技能的要求。目前国内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学校和企业合作教学的不多,而我们率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传统的《药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分离,各自独立教学。课程组于2009年开始进行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建立了一体化教学室。主要配制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药物合成、分离纯化、结构分析与理化性能检测等设备。在借助动画、图形、实物模型等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药物合成、分离提纯、理化性能鉴定和结构分析等操作技能的训练。对于药物合成部分的教学,采用此模式。上述三种模式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在实验室验证后小结、到制药企业实践等教学方式,再配以适当的习题练习,达到使学生掌握基本药物合成的化学反应以及运用有关反应实现有机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目的,同时培养同学们自我总结归纳的能力。

有特色的精品教材开发与建设

要使《药用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取得建设成就和优异的教学效果,必须有高水平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为此课题组的成员根据与专业紧密结合、突出药用、注重实用与够用、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1]的理念,主编了高职高专特色教材4本。其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创新教材《有机化学》1本[2],主编科学出版社医药类新型实用教材《有机化学》1本[3]。两本教材的编写体系均采用前文所述的新体系,放弃以官能团为主线的编写体系;教材均采用案例版格式,每一节的内容均以可读性很强的药物案例引出,再以案例中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教材还采取了学习导航、你问我答、小贴士、知识拓展等内容丰富的栏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我们还与合肥安科药业有限公司、合肥立方制药有限公司合作,自编了2本实验实训教材,该教材编写内容均以药物生产和检测一线所需要的有机化学实验技能为重点,体现了实验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由于教材的内容丰富、实践性强、易于为学生接受,从而为提高《药用有机化学》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我们认为教师应该树立的思想是:培养自我学习、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主要方法有:组织课后答疑,包括集体答疑和个别辅导,在答疑时重在启迪学生思考,使学生树立学好有机化学的自信心;对布置的作业认真批改,鼓励学生撰写学习体会;利用《药用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平台,进行答疑、网络作业、在线测试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将教书育人贯穿在教学全过程。

打造“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在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及改革中,我们非常重视“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建设。因此,我们要求课程组成员要不断学习有机化学和药学最新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引入,使教学与生产始终保持紧密的联系;制订专任教师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岗位定期轮换、教师定期下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制度,从而建立教学团队“双师素质”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的教学制度,促使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尽快建设成“双师”结构的团队,已形成了年龄、学历和职称等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结语

在课题组老师的多年努力下,《药用有机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在革新授课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研究、探索、创新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课题组共发表高质量教学论文8篇,6人被评为我校药学系“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团队获得省级教学成果3等奖1项,2010年指导的学生获得国家职业技能竞赛个人一、二等奖各1人、团体获得二等奖;2012年安徽省职业技能竞赛1人获得一等奖,2人获得二等奖。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精品课程建设与教书育人的区别,精品课程建设几年为一个周期,虽然内容很多,但可以用教学论文、教学成果、教材、网站建设、学生考试成绩等体现。但是教书育人却是“百年树人”的系统工程,它的成效不是书面材料,不是各类奖项。因此,我们要以启迪学生思维、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本着忠实于教育、忠实于育人的态度,踏实、认真地上好每节课。

药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总结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05-02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是中药、中药资源与开发、药用植物栽培等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又属于药用植物栽培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范畴。本学科系统阐述了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理论原理,涉及在药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一些常规技术、生物技术的方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等内容,是一门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的学科。专业并于2014年招收了第一届学生,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我校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计划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内容较多,信息量大,同时要求密切结合药用植物案例进行讲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尝试和总结,在如何既能实现课程培养目标又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经过短短一学期的教学,既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又可以了解一些科研的前沿知识等方面,获得一些经验和心得。

一、课堂教学体会

1.“课上一分钟,课下一天功”,认真细致的备课是必须的。从教师拿到教材到真正上第一节课,教研室的备课活动持续了一年多。首先是熟悉教材,对教材进行通读,并对其中的知识点反复讨论、研究,同时作横向比较,对于各种版本的遗传学、育种学相关教材进行细致的对比、筛选,并对比较结果进行总结,发表相关的教学论文。在教学研讨的基础上完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全书54理论课时共制作PPT幻灯片1100余张。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培养“自找水源”的学习意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第一节课是至关重要的,在第一次课的教学中,首先为大家明确了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在中药资源开发专业课程中开设的意义,同时介绍遗传学及育种学的发展简史,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我国多所重点大学以及美国一些大学网络资源中的前沿成果和研究思路,使同学们在了解该课程的过去并能够预见到一个他们感兴趣的未来的基础上,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拓展学生视野,也为同学们后期参与科研活动和考取研究生提供了信息来源途径。另外,针对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激励同学们学好这门课程,为促进药用植物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此,通过第一次课就使学生对遗传育种学产生兴趣,主动寻找一些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有的同学甚至开始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程中去搜寻资料,为本课程的学习建立了一个良好开端。

3.授课中创设生活化情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比较法、问题导入法、演示法、列表法等,还特别注意创设一些生动情景,力争拉近枯燥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例如在讲解无性繁殖和营养系育种一章的内容时,先请同学们讲一讲关于水果的故事。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水果,先讲解该水果的植物学特性,然后讲解一下该水果的繁殖方式。开始同学们还有些拘谨,后来就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课程内容的讲解,逐步解开同学们的疑惑。笔者发现,在授课过程中,创设生活化情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4.多渠道交流、沟通、相互启发,教学相长,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已经非常简单快捷,QQ和微信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为实时状态,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也不再局限于课堂,通过多种方式交流、教学相长成为这门课程推进的常态。我们建立了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班级微信群,大家可以实时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随时准备解决同学们的疑问,同时也不断地抛出问题,让同学们去探索。这样,课内课外随时的互动使得教师和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也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寻找资料以解答同学们的疑惑。

5.堤内损失堤外补,增加课外辅导与习题课,缓解课程内涵丰富与课时紧缩的矛盾,弥补重、难点知识讲解不透彻的不足。因为药学院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薄弱,而且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遗传学部分课时有限,许多知识多无法讲深讲透,从而导致很多同学对于遗传学的基础理论这一部分掌握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教研室专门开设了习题课,择其重点,详细讲解书中所附习题并适当扩展习题范围,使同学们能够熟练解答遗传学的基础理论的相关问题,从而为育种学内容的W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课教学体会

1.本教学团队教师对其他院校进行相关学科教学进行调研,梳理、筛选实验项目,精心设计,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计划。通过前期调研获知,天津中医药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开设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只有理论课没有实验课,无从参考。我们就参照了其他多所师范院校、农业院校的遗传学、育种学等课程的实验教程,授课教师还亲自考察了兄弟院校的实验教学,而后在本校实验中心进行多次预实验印证、教研室反复研究讨论,最后筛选、设计了我校的《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计划,确定了三个遗传学实验、三个育种学经典实验,同时准备了多学科交叉的设计实验作为备选。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完成了经典实验,也尝试了部分设计性实验,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课流程。每次实验前一周将实验指导下发,要求同学们提前预习,熟悉每一步实验的原理和前后次序,确认每一步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并针对实验指导中设计的实验流程回顾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鼓励同学们在理解实验流程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期学生加深理解实验设计的同时,能提高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3.实验课教师细致讲解、认真示范。实验课上,带教老师认真讲解实验流程,同时与同学们讨论注意事项。对于大家自己改进的实验设计,教师必须认真监督,并适时将偏离实验目的的实验步骤更正到正常流程中,尤其强调安全性,进而保障实验安全、流畅地进行。

4.认真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符合度、影响因素,寻求改进措施。要求同学们在实验报告上列出实验结果后还要进行成败分析,讨论实验的影响因素。教师在课后也会认真分析不足之处,不仅分析实验成败原因,避免再犯同样错误,而且会及时有效提出改进措施,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并有效果。

三、课程教学的不足及改进

1.药用植物的育种进程进展缓慢,科技前沿的知识较少,教学资源缺乏,以经典的遗传学和育种学为主的讲授,使学生感觉缺乏新意。虽然课程和教材的名称是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但是书中所列举的经典的实例仍然以小麦、高粱和番茄等农作物和蔬菜为主,真正以药用植物为例的工作或成果几乎没有,或者只是在某一个理论结束的时候加上一段话表明药用植物也在进行这一方面的尝试。这种情况使得同学们很不理解,教师讲课的底气也明显不足。虽然药用植物在遗传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但是也是有一些成绩的,因此我们尽量的从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下载一些与药用植物相关的文献,讲解一些药用植物科研的最新进展,以弥补上述不足和缺憾。

2.缺乏进行药用植物遗传实验的条件,实验教学仍以传统项目为主。因为缺乏药用植物实验的经验和条件,因此目前我校的实验课仍以经典遗传学实验为主,材料仍然是洋葱和蚕豆。本学期育种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也尝试利用本校药用植物园的植物进行了杂交实验,但是由于经验不足、试验周期较短等原因,没有获得显著的成效和预期结果。今后我们还会继续这种探索,由浅入深地为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学积累素材和经验。

三、结语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是中药学、农学、生物学交叉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内容涵盖面广,对教师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同时,在中医中药大力发展的今天,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也承载着保护传统中药资源、创造更多新的中药资源开发途径的重任,因此,作为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师,我除了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外,还要努力构建更为合理的教学体系,拓展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去探究未知领域的奥秘,争取培养更多合格的、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

参考文献:

[1]任跃英,等.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2]张玉喜,候丽霞,杨洪兵.基于细胞生物学本科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J].科技信息,2010,(35):17-18.

[3]韩晓伟,吴兰芳,严玉平,等.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5):203-204.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in Medicinal Plant Genetics and Breeding

HAN Xiao-wei,ZHENG Yu-guang,WU Lan-fang,SONG Jun-na,YAN Yu-ping

(He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hijiazhuang,Hebei 050200,China)

Abstract:Medicinal plant Genetics and Breed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required course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 Science in our university.Based on our experience,the paper discusses and summarizes the theory teaching,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soon.

上一篇:案例式教学法论文范文 下一篇:研究生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