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价值观范文

时间:2024-04-19 16:54:00

怎样培养孩子的价值观篇1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教育;独立意识

独立意识,也叫独立感,是指个体希望摆脱监督和管教的一种自我意识倾向。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方面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二是实践方面的独立性,即学习工作、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独立处理问题或事件的行为能力以及生活上的独立自理能力。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有效补充。由于学校教育内容的同一性、活动的集中性、生活节奏的划一性及教育目的的一致性,不可能顾及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做到彻底的因材施教,而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独特性则能更好的弥补学校教育的缺陷,实现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有效统一。

一、在思想上,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正确教育价值

家庭教育的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家庭教育价值决定着家长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态度。

1、明确独立意识的重要性

独立意识是一种与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情感观念。当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背景下竞争和发展,要求他们在国内外激烈竞争与合作中以独立的、自主思考并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选择的、负责任的形象出现,接受现实和生活的考验。独立意识较强的孩子可以轻松应对出现的问题,同时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方向有更明确的认识,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而独立意识较弱的同学连生活都无法自理,更谈不上以后更好的发展。

独立自强精神是个性积极化的具体表现,是创业的动力及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历史上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具有艰苦奋斗、自主判断、百折不挠的独立自强精神,否则,就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可见,独立意识对孩子未来生活的重要性。但是,独立意识的强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国父母毫无原则地包办孩子的一切,造就了一代以自我为中心且独立意识很差的孩子。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父母必须转变观念,不以孩子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品性好坏和能力大小的标准,时时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立精神,教育他们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自己的路自己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树立身心发展平衡的首要目标

现在的家长有的是有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践锻炼,有的是缺乏对孩子社会责任的培养,重知识的灌输和智力的开发,轻品格、性格的培养,“养身”重于“养心”。家长在关注孩子身体素质和智力发展的时候,往往忽视孩子心理健康。不可否认,身体健康是智力、品德、美感等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心理健康也是孩子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身心发展平衡,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处理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3、确立培养孩子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激烈的最终目标

只有把培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孩子为最终教育目标,才会充分挖掘孩子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培养独立意识和自强精神;才会在家庭教育中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现实中,一些家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孩子看做私有财产,无视子女的独立人格,限制子女个性发展;一些家庭采取溺爱型教育方式,过分强调亲情,对子女迁就、纵容、包办代替,形成子女任性、霸道、依赖性强的性格弱点,这些都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父母和家庭成员要依据客观、正确的教育目标,在尊重和信任子女的前提下,对其成长过程中出现个性发展或品性不良的倾向时,客观分析,对症解决。父母对子女既要有热情,也要有严师的威严。

二、在实践中,扩大教育范围,完善家庭教育内容

由于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孩子心理压力日益加大,依赖思想强,不习惯独立。因此,父母要采取各项措施,给予实践锻炼的机会,在生活等方面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意识。

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两位功课顶尖的八岁孩子库伯和理查利用休息时间打工,库伯负责查理冰箱,查理给主人拉琴,收入比别人的翻倍。有时,库伯还在家里举办音乐会,一张票五美元。但挣来的钱,一半要交给父母作为场地费,因为房子是父母的。

在中国家长看来,可能认为这些孩子打的是“下等”工,比如餐馆的跑堂、超级超市的收银员、当清洁工等;可能认为孩子小,即使是家里不富裕也不需要这样受苦,况且也挣不了多少钱;也可能认为,让孩子锻炼能力也不需要做这些事情,因为这样的事情锻炼不了孩子需要的“能力”。但在美国,像库伯这样八岁打工的孩子并不是少数。在国外,从一般父母到国家总统都特别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例如,从德国古代的时候,儿童就被当作独立的成人对待。特别是现代,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了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要对自己负责。但在中国,父母和孩子连为一体,看不到七、八岁出去打工的孩子,而经常看到窝在家里不上班的成年“孩子”。笔者不否认中国父母的伟大,但是,也不能否认外国教养方式的合理性及对现代社会的适应性。

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向社会的成年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家长应从小学会放手,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学习和生活,做些应该做且力所能及的事情,用适当的方式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及行为自制能力,让孩子明白,独立是要有准备的,是一种积淀后的崛起。

家长可以从家务劳动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家务劳动是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最适宜的项目,通过进行简单的打扫房间卫生、整理东西、买菜、做饭等事情锻炼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

2、重视培养财商

财商,即理财能力,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表现,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是正确认识和运用金钱和金钱规律的能力体现。它与智商、情商并列成为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

在国外,不论父母家长,还是社会大众都进行着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例如《华尔街日报》就经常刊登如何教育孩子理财的文章。很多孩子从小就要出去或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家务换取自己的零用钱;在学校,通过兼职等方式赚取自己部分的学费和生活费,完成学业。对这种教育孩子的“钱经”,不要一味的嗤之以鼻,觉得铜臭味太重,只要认真观察,渐渐就能体会其中的好处。例如,孩子需要尽早懂的道理:钱不是白来的,不能需要钱时就向父母伸手,也不能期望自己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中国父母要从“对成年大学生子女全额供给制”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倡导自强独立之风,培养成年大学生自觉意识和理财能力,主动接受生活考验,强化个人生存能力。

3、树立自立精神和自强精神

市场经济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因此,发达国家的父母普遍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推崇“个人奋斗”。西方教育学者认为,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不仅会让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还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勇气,感到危机、不安全。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鼓励并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美国孩子很小就与父母分开住,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自己照顾”。孩子到了18岁时,就得自己挣钱解决生计,这倒不是父母没钱,而是让孩子自己挣钱,早日独立。

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派以斯普郎格等人为代表提出了“唤醒”理论,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之根。”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从表面、外部唤醒教育者,也要从灵魂、从内部解放教育者。而父母最大愿望是孩子独立,包括经济独立、精神独立和人格独立。

在父母包办一切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旦走上社会便无所适从,造成自信心不足和能力低下,独立更是无从谈起。西方这种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的教育方式,更适应高压力、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在方法上,注重教育手段,拓展家庭教育途径

1、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

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教育学研究表明,早期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思想观念的形成、智力的开发、性格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启蒙意义。孩子在家庭中养成的身心情况如何,将决定他以后接受各种教育的影响以及获得身心发展的能力状况。而生理学进一步证明,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学前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出生第一年,幼儿脑的发育速度最快。如果这个时期,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营养和合理的训练,将促进脑的发育,给孩子一生的发展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有意识的,更多时候、更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不仅有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氛围及养成的家庭生活方式对子女的熏陶,更有父母无意识的言行举止,这些都会在子女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对他们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人生理想、行为准则等多方面产生影响,使其各方面得到充实和完善,进而形成相应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喜欢和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这一切对儿童都有重要意义。”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养成独立自主习惯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修养,做孩子的指导者和领路人。

2、借鉴父辈育儿经验,关注选择权

孩子拥有自己的见解与观点是培养其独立性的良好开端。家长在讨论问题时,特别是这个问题涉及到孩子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其中,让他们在全面了解问题的前提下发表见解和看法,让孩子在客观、正确的基础上自由选择和决定,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培养他们自我决策能力。

孩子与父母相处时,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没有太多的限制,即使是先洗脸还是先刷牙的小事自己就可以决定,拥有很多独立拿主意、做决定的机会,自主性也不会受到太大的限制,同时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探索世界,进而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而不是根据父母的规划完成“计划”,受到父母过多的限制。

当然,并非父辈的教养方式没有缺点,在过分给孩子自主权的同时便会造成放纵孩子的后果。因此,给孩子自主权需要一个合理的度。

怎样培养孩子的价值观篇2

国际著名的婴幼儿教育权威和保育专家,华盛顿大学研究院教育学硕士学位,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韩国委员长。45年专攻幼儿教育理论,31年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出版著作:《父母教育论》《怎样给孩子培养好习惯》《100年也不过时的育儿智慧》等。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可以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学习道德观念,所以,父母想培养孩子什么样的价值观一定要先考虑好,然后在日常生活里表现出来。即使父母没有刻意表现,孩子也能在生活中看出他们的价值观。

我二女儿四岁半的时候,有一天她和姐姐、保姆一起去洗澡。忽然孩子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妈妈,不得了了,我弄碎了小卖店的暖瓶。保姆奶奶让我赶紧回来,妈妈,我好害怕。”

跟着进来的保姆说,二女儿踢倒了小卖店装冰激凌的暖瓶,可是小卖店的老板没看见,不会有事的。

我对孩子说:“妈妈带你一起去小卖店看看,如果暖瓶真的碎了,我们就道歉,然后赔给他们新的暖瓶。做人应该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

旁边的保姆却劝我说:“还是算了吧,那个暖瓶怎么也得赔5000韩元呢。”那时候,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

“妈妈。我吧压岁钱全都存进银行里了,是不是真的要赔很多钱啊?”

“妈妈也说不准,我们先去看看吧,如果需要赔很多钱,可以把你的压岁钱加上妈妈的钱一起赔给他们。”

二女儿紧张得不行,一会儿说不去了,一会儿又说她只能呆在我的身边。最后,我们拿着1万元出门了,快到那个小卖部的时候,大女儿和二女儿都落在了后面,她们是想悄悄地溜掉。我安慰她们说:“没关系的,妈妈在呢!”孩子看见我不害怕,也就跟上来了。

我进了小卖部,马上

就对老板娘赔不是:“大嫂,刚才我家的孩子吧这儿的暖瓶给踢倒了,她因为害怕跑回家了。真对不起。”

老板娘很大度地说:“虽然暖瓶踢倒了,但是没碎,没关系的。”这时,二女儿才从我身后探出头来说了声“对不起。”那天,我们轻松愉快地买了冰激凌回家。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

会碰到类似的事情。有时候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特别是当钱的数目比较大时,父母会更加犹豫不决,有

时候干脆当它没发生过,但别忘了孩子的道德观念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在美国时,我曾经拜访过一个靠在学校打扫卫生谋生的人家。可能是因为家里穷,他家的男主人偷拿学校的纸杯回家用,而他家里的儿子却以此为荣,还跟我说:“这是我爸爸从学校拿回来的。”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可以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学习道德观念,所以,父母想培养孩子什么样的价值观一定要先考虑好,然后在日常生活里表现出来。即使父母没有刻意表现,孩子也能在生活中看出他们的价值观。从儿童发育特点上看,孩子的自我中心性和物质中心性都很强,如果父母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像上面的孩子那样,认为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是件好事的情况。

有些学者专门研究了人的道德观念是怎么发育形成的。还提出了如下问题:有位妈妈从市场买了十个杯子,回来对孩子说,在妈妈收拾这些杯子之前,你先别进厨房。但这个孩子却乘妈妈不在的时候把其中一个打碎了。另一个情形是妈妈买回十个杯子,事先没跟孩子说清楚,就把被子放在了厨房门后面。孩子因为不知道厨房门后面有杯子,一打开门,十个玻璃杯全给打碎了。你认为哪个孩子犯的错更大呢?

调查结果表明,年龄小的孩子认为打碎十个杯子是犯了更大的错误,但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很多孩子认为没听妈妈的话,进厨房打碎了一个杯子才是大错误。

怎样培养孩子的价值观篇3

教学 《散步》一文过程中时,我抛出一个问题:“假如‘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作为母亲,你会怎样想?”

生A:我会想: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现在你一点都不顾我的感受,真是太寒心了。

生B:有了儿子忘了娘,不孝子!

生C:我白养了你这么大,现在居然不管我了!

生D:哎,我是你妈,你不知道我走不得小路吗?怎么不管我的感受?

生E: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把你养大!

在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时,我问学生:“赫尔墨斯听到雕像者说他的塑像‘算饶头,白送’时心里会有何感受?”

生F:他会想:哼,居然瞧不起我,我让你的店里堆满蜘蛛网(指从此不再有生意)!

生G:我是商人的庇护神,你是商人都不尊重我,我再也不庇护你了,我让你倾家荡产!

生H:太过分了,我把你店砸了,看你还敢瞧不起我!

生I:我会说:哈哈,你知道我是谁吗?你完蛋了。

二、润物无声

由学生的回答可见,学生的心态可能还有一些问题,埋怨儿子、报复雕像者,说明他们心中只装有自己,不够宽容。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我用事实引导学生理解母亲的伟大。其一,汶川大地震中,救援人员挖出一个母亲的尸体,她至死保持着双手伏地,两膝跪地的姿势,在她的身下,是一个尚在睡梦中的婴儿,嘴角还挂着甜甜的微笑。母亲旁边有一个手机,屏幕上有一则未发出的短信:亲爱的孩子,如果你还活着,请你记住我爱你!其二,云南某景点,高空缆车突然坏了,从几百米高空坠了下去。年轻的父母用双手托起了儿子。夫妻俩用血肉之躯为儿子铺出了一条生命之路!

学生在聚精会神地听讲,眼里泛起泪花。我总结说,母爱是无私而伟大的。孩子们,还记得冰心以荷叶比喻母亲,赞美母亲的那句话吗?我们一齐来朗诵一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风雨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母亲对子女是这样,对孙儿又何尝不是?因为那也是生命的延续啊!

同学们都赞同地点头,我乘势追问:“孩子们,在家人有意见有分歧时,一般结果如何?”

生J:那一次,我要看动画片,外公还在看战争片。结果,外公就让我看了。

生K:那天,奶奶说吃稀饭,我说不好吃,就吃的干饭。

生L:天冷的时候,我一回家,奶奶就把她的暖手炉给我用。

生M:我爱吃炒肉丝,奶奶吃素,可她每顿饭都会给我炒的。

生N:我去洗碗的时候,奶奶让我去休息,说我学习任务重,她来干。

三、幸福花开

我见火候已到,便说:“对啊,长辈为什么不批评你们不顾他们的感受呢?其实,在我们中国,本来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因为老人对孙辈疼爱,才会迁就。因此,文中的母亲遇到分歧时会迁就孩子,你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这种情况下也会这么做的。那么,文中的母亲可能还会怎么想啊?”

生O:孙子还小,喜欢走小路,就走小路吧。

生P:儿子要工作,要养我,还要抚养孙儿,多累啊,这点小事,就不要让他为难吧。

生Q:我是老辈子,可不能光想着自己啊,也得为子女考虑啊。自己吃点亏算什么呢?更何况,这也不算吃亏啊!

生R:孙儿小,不懂事,我怎么能和孩子一般见识呢?

我说:“对,孩子们,这就是我们中国勤劳、善良的母亲!在她们的心里,装着孩子,装着家庭,可唯独没装她们自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们以后将怎样对待家中的老人呢?”学生争着发言,表达爱的决心。

四、感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通过巧妙引导,可以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

《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一条”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馈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当学生的情感态度有偏差时,作为老师,有责任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怎样培养孩子的价值观篇4

我和小丸子散步,刚到楼下,她就指着一家商铺兴奋地说:“终于倒闭了!”我转过头去,果然看到橱窗里贴出了“本店转让”的告示。

人家的店铺关张,本不该幸灾乐祸,我们是不是有些缺心眼儿呢?

还真不是。

这是我和小丸子很喜欢玩的一个游戏,也是我设计的一个财商培养课程,不过她不知道而已。游戏的玩法就是:对新开张的店铺进行预言,看能开多久。楼下这家店,我们在它新开一个星期后,就做出了“三个月到半年倒闭”的判断。如今看到预言实现,自然有种“考了好成绩”的兴奋。 财商培养:最朴素的3个常识

每每看到很多成年人抗议“星巴克咖啡涨价太多”“苹果手机凭什么卖那么贵”“奢侈品的成本其实很低”“抵制日货、美货”时,我都会有一种迫切想法:如果每个人都懂一点儿经济学知识,就不会这么说了。

说别人太远,但自己的孩子,是可以从财商教育抓起的。要培养孩子什么呢?我想让孩子理解的,是以下朴素的3条: 1.价格不由成本决定,而由需求决定

我常给小丸子讲沙漠中水的故事,一滴水可能比一公斤黄金更有价值。她现在说到一个东西很有价值的时候,会说“就像沙漠里的那滴水一样”。

我其实还希望她明白:物品如此,人也如此。在任何的环境下,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抱怨。因为你的价值不由你自己决定,而是由别人对你的需要程度来决定;同样,孩子判断一件事情做得好不好时,不是看吃了多少苦,付出了多少劳动,而是看是否被需要,是否有效果。没达到预期效果时,要做的是检查路径、战略、做事的方法,而不是花时间去找借口。 2.经济的最基本共识:契约精神

当你是交易的其中一方时,要么你选择接受,要么你选择不接受,这是自由的;但当你选择了接受,就要承担交易的所有后果。

财商中,我认为要着重培养孩子的是,“傻一点、笨一点”,遵守“规则”一点,讲究“信用”一点。而不是让已经“很聪明”的中国孩子,再去学“更加聪明”的理财技巧。 3.商业的本质只有一个:获利

旧式家长不正确的财富观,常常体现在“视赚钱为耻,视花钱为吃亏”。比如经常听见妈妈辈在儿女请吃一顿饭的时候说:这个菜我也会做,比餐馆做得还好,买这材料多少钱,这餐馆“黑”了我们多少钱云云。

妈妈们这样说,是因为其着眼点是省钱,而不是赚钱,所以对获利行为在思想上大为压制,更不用说兴致勃勃去研究了。

有的年轻家长会说,我们已经不是那种老观念了,我们很舍得示范给孩子看如何花钱改善生活。但这些家长却常常犯另一个错误:生活里面,用自己的行为去“启发”孩子如何阻碍别人获利,如跳票中介直接跟卖家交易,如让医生朋友免费看病,让律师朋友免费提供法律服务……看上去很聪明,很有经济头脑,在当今社会也可以用得着,但省去这些费用之后,对经济造成的损失,对自己时间造成的消耗,这些经济账家长们却不会算了。

我的看法是:让孩子承认商业的价值,承认获利的正当性,并把重点放在如何创造商业价值上,才是孩子应该从小有的“心眼儿”,才是财商教育。 生活课堂:论一家羊奶专营店的倒掉

以我们家的“店铺观察”为例,我想说说如何在真实生活中培养财商。

从我们家到小丸子的学校,这段距离的路程,就是我们的实践课堂,目标为街上鳞次栉比的大约100家商铺。

因为居住生活在此,又天天路过,所以我们有机会对每一家新开的店铺进行详细观测和综合评价,包括地理位置、主营业务、店名、装修风格、服务态度、公司管理、宣传手段、需求情况,等等。我们会亲自进去逛逛这个商铺,购买产品,体验服务,然后,给出初步的判断――这家商铺给我们的消费体验如何。

接下来,我们会留意店铺的客流量、产品更新,有没有新的措施,最后给出预测:这家店能开多久。

之后就是每日观察,等待预测的结果了。这个过程中,也会讨论如果我们是经营者,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等等。

这个游戏,不用花一分钱,不占用专门的时间,送孩子上下学、散步的时候都可以进行,还增加了谈论的话题,锻炼了孩子观察、分析、判断、推测的多种能力。

反正,我们家就这样玩了好几年。

在我们周围,预测的成功率达到了95%以上(有几家我们预测会倒闭的商铺,还在挣扎中)。上海小笼包、酸菜拉面、球迷餐厅、四川小面、女性服装店……十几家商铺的关闭和转让被我们成功预测到。可以毫不客气、充满自信地说,如果想在我们附近的商业街开店,咨询一下我和小丸子,真的可以省很多钱。

就拿这家即将要转让的羊奶专营店来说吧。他们在刚刚开始装修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注意到了,并马上开始了我们的观察、体验、分析、判断:

1.羊奶,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是小众消费品。

2.店铺的产品仅限于羊奶和酸奶,过于单一。

3.形式很简单,店里就一个货架,没有座椅――实际的作用,就是一个柜台而已。

4.我们购买了两次,发现价格偏高,不能成为日常消费品。

5.口味上,并不具有特别的美味,很多人还会对羊奶有心理上的障碍。

6.早期,推出了优惠价格的开张价;中期,搭配了其他产品的销售,但效果不佳。

7.服务上,刚开始店员还介绍下产品,后来,都是趴在桌上睡觉。

8.客流上,我们在里面购买时或路过时,几乎没有看到店里有其他的客人。

最终我们判断,如果这个店铺不是品牌的展示店,而是要靠销售来支撑的话,短则三五个月,长一点儿半年,最终不会超过一年就会倒闭。结果,真的就只存在了几个月而已。

当然了,我们看着这家店从装修开始到关门的过程,还是挺遗憾的。中间,我们也讨论过,如果是我们开这家店的话,会怎样装修、怎样推广、怎样营销、怎样服务、怎样开发产品……这就是一堂活生生、每天都在变化的财商课程。

在家庭可以上的财商课,其实还有很多,只要遵守真正的商业原则,遵守商业的规律,每个家庭都可以发明和创造出精彩的财商课程。

怎样培养孩子的价值观篇5

【关键词】幼儿 创造性 评价 培养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对孩子创造的评价与培养的多个层面,以抛砖引玉。

一 评价幼儿创造的三方面

1.评价孩子是否有创造性,要看孩子的创造是否新颖独特

儿童有许多行为在成人眼里是非常独特的,把太阳画得色彩斑斓,说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话语,对着蚂蚁说话,冬天把小金鱼从水里捞出来放在暖气片上,拿一根木棍当马骑等。但对儿童而言,这种行为是否具有独特性,关键要看这种活动或行为反应对幼儿自身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心理结构而言是否新颖,是否是以前未做过、未见过、未听过......如果是,那这种行为就具有创造性。如果这种行为只是按照成人的要求重复这些活动,或者是自己早已见多不怪的模仿,即使在成人眼中看来是多么独特,对儿童而言也没什么独特之处,也就无创造性而言。

2.评价儿童是否有创造性,要看儿童的创造是否有价值

创造性不但要求儿童的行为反应或作品要有独特性,也应具有价值。比如:儿童在沙堆里堆物做“蛋糕”、拿瓶子排队、玩水、把积木推倒重新建构一个物体......这些活动在成人眼里觉得毫无意义,还不如用这些时间来多认几个字、学几个计算、背几首唐诗来得实在。但对儿童来说,这些活动意义则十分重要。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丰富了儿童的感知,发展了儿童的思维,陶冶了儿童的情操,体现了自己的价值。看似简单的玩水,这次与上次用的工具不同,玩的花样不同,玩的伙伴不同。这些都体现了儿童的主体性,具有了“个人价值”,这种对自己来说具有“个人价值”的创作就是一种创造,儿童从中真正体会到了童年的快乐。而那些成人看来有价值的东西对儿童的发展未必有这样的价值,儿童也未必会像成人想象中的那样热衷。所以说,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性最主要之处就是它对于儿童创造主体所有的价值。

3.评价幼儿活动的创造性,要善于发现其目的性

“儿童的创造应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探索和实践的结果。”但儿童创造“目的”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儿童在活动中的潜意识水平。儿童往往不会意识到“我在创造”,他知道的是“我要做什么......”、“我在做什么”等等。儿童是以一种“忘我”的心态投入到活动之中,去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儿童的创造性正是通过这些活动所体现出来的。

这种潜意识直接表现为儿童创造的情感体验,表现为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如儿童不经意地说出一些在成人看来具有哲理的语言,不经意中画一个圆就是蛋糕......假如这些活动中没有儿童的有意注意,这些想法很难说它具有创造性。

因此,我们在评价幼儿的创造性时,要善于了解儿童出现这种行为反应的原因。通过观察、询问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发现儿童行为背后的目的和动机。

二 培养幼儿创造的方法

1.培养幼儿创造力,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良好的环境能使孩子性格活泼、乐观,心情舒畅,孩子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老师和家长首先要克服自己的权威思想,把孩子看成和自己地位平等的成员,要听听孩子的意见,看看孩子的需要,虚心向孩子学习他懂而自己不懂的东西。其次要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允许孩子质疑,鼓励孩子质疑,提供机会让孩子大胆发表不同于他人的意见。

2.幼儿的创造力要注重在游戏活动中培养

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娱乐,而且还是学习。我们不能以成人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游戏,孩子往往通过游戏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游戏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幼儿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充分重视孩子的游戏,为孩子的游戏创设良好的条件。首先要保证孩子玩耍和游戏的时间,其次要让孩子有一定的游戏空间,给幼儿提供游戏场所,使孩子自由地玩。天气晴朗,应尽可能让孩子在户外游戏。再次要保证孩子有合适的玩具和游戏材料。玩具和游戏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孩子往往在玩中产生联想。

3.培养幼儿创造力,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增强幼儿的自主意识

在活动中,我们应把幼儿看作具有独立性的主体,尊重幼儿的意愿,有意识地发展幼儿的自主意识,从小树立“与众不同”、“与己不同”的观念,培养幼儿不墨守成规、破旧立新的意识,活动、游戏时,能以这种思想要求自己。如体育游戏《捕小鱼》,小朋友捕到“小鱼”,以前总是唱个歌、跳个舞才能再次游戏,可这次我却问:“我们捉到‘小鱼’后怎么办呢?”“炒着吃”、“晒成鱼干”、“拿去卖”......“炒着吃,没有锅怎么办呢?”、“围成圆圈当锅,胳膊当锅铲”、“炒的时候小鱼会在锅里乱动,放佐料的时候鱼儿就不可以动了”,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一个新的《捕小鱼》游戏就在孩子的提议下完成了。

4.培养幼儿创造力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质疑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价值观篇6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数学观

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能学数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方法学数学。善待孩子,学会欣赏孩子,赞赏孩子,哪怕是一点微不足道的闪光点,也要赞赏他,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感受。

二、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感受数学、运用数学的能力

1.在情境中感受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数学的情境。例如,在北师大版教材中,《回收废电池》《这月我当家》等等这些课,都紧密结合了生活,创设了情境,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的能力。

2.让数学服务于生活。我们学习的数学,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结合生活实际,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学得轻松,还能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例如,在教学中位数、众数时,如果能结合员工工资表,增设让孩子给小张出主意要不要应聘的活动,孩子们会学得很开心。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大胆猜想、尝试,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2.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会很有帮助。

3.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敢于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猜测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是众所周知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孩子的猜测能力,让他们大胆地猜测、想象。如,在教学8加几时,告诉孩子,草地上有8只小羊,草这么好,猜猜看又要来几只羊呀?学生会争先恐后抢答,不但学得轻松,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尽量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孩子们感受数学的乐趣

一切成功的教学,首先要解决“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问题,假如教师都照本宣科,课堂如一潭死水,那么学生有什么乐趣可言,他们怎么能变被动为主动呢。因此,我们如果在课堂上适时采用一些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故事等,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把课堂还给学生,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积极地动起来,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与动机,还可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孩子质疑问难,强化合作交流,多给他们成功的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数学的乐趣。

怎样培养孩子的价值观篇7

拥有令人艳羡的出生背景和成长经历,但李冠丰却在变成一个坏孩子。他稚嫩的青春岁月为何写满了面对世界的嚣张和跋扈?他所接受的精英教育,难道只教会他这些?

事实上,缺少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对道德价值观的培育,即使有再多的天赋、财富与知识,也难以使他们真正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

2月20日,李天一因涉嫌参与被北京警方逮捕。之前,他就因殴打他人构成寻衅滋事犯罪,被收容教养一年,2012年9月才从劳教所获释。2月24日,李天一之母梦鸽接受采访时,提出了社会与公众宽容自己儿子的请求。

为何接受了一年“教养”后,这位少年不但未曾反省,反而很快牵涉进了性质更恶劣的案件?

进展:梦鸽为子求宽容遭吐槽

目前,李天一正被刑拘于看守所内。24日,其母梦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数度哽咽,她说:“儿子犯下了大错,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他还是未成年人,希望得到媒体和大众的宽容,将来他的人生有一个新的生存空间。”而据其父李双江的一名学生称,李双江因一时接受不了儿子的所作所为,74岁的他精神上受到巨大打击,目前已被气病送医。

但面对无辜的受害者,媒体与公众似乎很难原谅这个飞扬跋扈的少年。有网友就吐槽说:“你在为你儿子乞求原谅的时候,心里可曾想到过无辜的受害者?”还有网友愤慨地表示:“就是因为每次犯事之后,你们为孩子百般开脱,寻求庇护,才使他变成现在这般模样!”

网友义愤填膺,媒体的报道更是不断见诸报端。不光国内,连葡萄牙《公众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多家媒体都以《将军之子涉嫌》作出了相关报道,大多数都刊登在了亚洲版面的醒目位置。美国《惠芬顿邮报》更是直接将此事贴上了“丑闻”的标签。

其实,这并不是李天一第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2011年9月,李天一就曾驾驶一辆无照宝马,在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门口殴打并损坏他人的机动车,并因此被劳教一年。而今,解除收容教养未到半年,又卷入案之中,网友纷纷感慨“这孩子坑爹”。

争论:好模子为何浇灌出坏孩子

案发之后,李天一的过往履历不断被网友们搜索出来:出生音乐世家,4岁学钢琴,8岁学习书法,均师从名师;就读于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人民大学附中等传统名校,赴美念书……从成长轨迹上来看,“根正苗红”的李天一完全拥有成长为一个优秀人才的一切元素。

但令公众感到不解的是,为何一个好学生的模子,最终碎成了一地瓦砾,这是谁的过错?

更讽刺的是,近日,李双江曾面对媒体大谈育儿心经的新闻也被网友翻了老账。他在访谈中称赞自己的孩子有天赋,爱运动,思维敏捷。“孩子总归学不坏,因为我们所给他的东西都是正面的东西。”

但这名父亲眼中“学不坏”的孩子,年少时其实常犯错。据媒体称,李天一小学时曾抢夺同学游戏机,将同学从二楼推下去,最后不了了之,在美国还威胁要“捏死”同学,叫嚣你知道我爸是谁吗?

从舆论来看,大多数媒体和论者都认为“过度娇惯纵容”乃是造成今日李天一的主因。新华社就毫不客气地评论道:“爸妈有钱、有权、有地位,自己就容易上好学校、找好工作甚至摆平祸事,子女又怎能懂得敬畏劳动、敬畏法纪、敬畏他人?无度、自私、畸形的爱于家于国都是害,以身作则是成人之责。”

现象:家庭教育迷失,误导孩子成长

时评家杨锦麟说,像李天一这样“重艺、缺德、失教养”的人,在中国式教育下,仅仅是个典型,但绝不是唯一。

正如观察人士所言:“现在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都争相寄托于学校、社会等外部资源,却遗忘了家庭教育对两者功能不足的重要弥补作用。重技能传授,轻人品塑造成为教育的短板,使孩子的发展陷入失衡之中。”

有分析就认为,当家长在能力和才华上对孩子有高要求高期望,总是看到孩子的不足,这会让孩子难以感受到关爱:而如果在德行和责任上又总是包办和满足,孩子又会失去感受爱的能力,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得的。关爱不足与溺爱太多造成的不平衡,极可能会促成问题孩子的出现。

所以,如果剥离掉“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后,这一事件展现给我们的,实际上是家庭教育的普遍迷失:家长通过各种手段,急着把孩子送进名校;占用孩子的假期,让他们去学习一门技能;而家庭教育本身,要么变成为学校应试教育提供服务,要么则完全被荒废了。

事实上,孩子在成长阶段主要是通过“身教”而并非“言传”来进行模仿和学习的。知识技能的传授或还可由学校进行,但在“道德价值塑造”上的作用,则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

思考:回归家庭教育,重塑美德价值

本来,家庭教育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优势资源,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正面结果。然而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巨变,家庭教育的支柱正在崩塌,其中过去以道德为核心的价值观遭到破坏,重智轻德成为家庭教育的普遍趋向。

这种教育方式所带来的恶果是明显的,正如有学者所说的:“生命观教育缺失导致自杀和杀人事件频发;幸福观教育缺失导致青少年身心麻木,缺少快乐:仁爱观教育缺失使青少年变得让成人恐怖,暴力文化流行;义利观教育缺失让青少年心理扭曲,不明事理,习惯于损人利己。”

要逆转这种局面,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家庭应当重新回归其教育本位。对于父母而言,他们需要重视道德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家庭互动及潜移默化的作用,去积极地影响子女的道德社会化。正如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所说:“成年人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说话,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微笑……”这一切对孩子教育都有意义。

今天,当“成功”有了更丰富平实的内涵、社会对新生代价值取向与人生选择有了更多尊重、家庭有条件提供更好成长环境时,人们必须去思考:家庭教育如何不误导孩子或松懈引导?在培养价值观、树立是非观、增强道德感方面,家庭教育该做什么?

父母言传身教比靠学校更重要

李冠丰出生名门,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艺术天赋,却屡屡犯事,让他74岁的父亲李双江情何以堪?在痛心之余,是否也该反思时下的家庭教育呢?

对李冠丰来说,他如今的处境,何尝不是家庭教育迷失所致。从往日的报道来看,李双江老来得子,对孩子百依百顺,不免溺爱放纵,正是这种溺爱将李冠丰引入了歧路。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缺一不可。而当前社会,家庭教育似乎在走向畸形甚至迷失。

因为对孩子的教育过多地注重智力和分数,很多家长找关系、送财物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就读,认为这样孩子就一定会很优秀,甚至自私地把家庭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家庭教育。更有甚者,作为父母,对自己的不良方式和习惯视而不见,不加改正,却奢望孩子能从自己身上获得精神养分。

我们看到,父母们懂得为子女铺路,通向世俗的成功,却不懂得在他们的精神上注入文化养料,传统的言传身教式的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决定人生成败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在学校教育更多地站在“知识本位”上时,家庭教育更需站在“品格本位”上,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这其中父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不可或缺。

从最早的长老训教开始,富有经验的长者都会对晚辈进行教育训导,以诗礼传家的孔子也以《庭训》对自己子女进行家庭教育。从《颜氏家训》到《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父母长辈言传身教,用言语来教导,用行动来示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傅雷对儿子傅聪的教育,延续的就是传统的知识分子教育方式,重视对孩子的德育培养,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

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希望这起典型的失败案例,能让更多的父母惊醒,多投入时间精力言传身教,在培养价值观、树立是非观、增强道德感上为孩子做表率,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怎样培养孩子的价值观篇8

孩子,是穷养,还是富养。对于这个问题,真是众说纷纭。穷养有穷养的好处,富养有富养的优势。一个可以培养孩子的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培养他坚韧的毅力和勤奋的品格;一个可以使孩子见识好的生活品质,开阔视野,产生赚钱的动力,不容易向物质低头。

那么,究竟是穷养好,还是富养好?家长们在深思,网友们在热议,专家们在考量,真应了一句老话: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就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著名心理咨询师柏燕谊。

《卓越理财》:关于孩子是穷养还是富养的问题,大家各有各的理,我们非常想听听您在这方面的意见。

柏燕谊: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两个观点:第一,不管穷养还是富养,都要符合原有家庭真实生活水平和现实状况,要使孩子的生活与家庭经济条件基本持平,只有这样才会很好地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会让孩子比较平和地接受自己的生活。不能单纯为了穷养而穷养,为了富养而富养。如果这样做,就会使孩子产生心理落差。

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一味让孩子去感受富有生活,可能会使他对自己的原有生活产生自卑情绪,因环境差异而导致自我不接纳,也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利影响。而对于一个富有的家庭来说,穷养可能对其金钱观上产生另一个偏激,即唯钱是用,造成对父母亲人价值观上深层次的不理解,进而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第二,穷养富养其实不是关键,对花钱的管理教育才更为重要。这个管理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培养一种规则,即穷有穷的规则,富有富的规则。有规则才会有良性发展。这个规则性就体现在:钱要合理性分配。培养孩子分类记账的习惯,就是个好办法。比如,买零食的钱,买玩具的钱,买书的钱。培养分类管理和记账的习惯,使得孩子不会一下子把钱花光,也可以让孩子花钱时更有规划性和成就感。从记账开始慢慢向孩子灌输理财观念。

总之,无论穷养还是富养,要和父母家庭、全面的生活教育联系起来。看事情不能只抓一个点,要看它融入到环境中是什么样的,要注重整体教育,注重系统教育。

《卓越理财》:六一快到了,不管是穷养还是富养,很多家长都在考虑送孩子礼物,从心理影响上,您对家长有什么建议?

柏燕谊:这里边是有一个禁忌,那就是任何物质奖励,不要对事,而是对人。比如逢年过节,给钱奖励,要是对人的肯定而不是对事的肯定。否则会使孩子产生两种不良心理:一,会让孩子对爱产生不安全感,认为父母爱我是有条件的;二,孩子内心深处会产生概念偷换,即只要我付出努力,就必须得到回报,具体就涉及到长大后的恋爱和工作。他会认为,我只要对这个女孩好,我只要努力,她就必须爱我;如果我工作努力勤奋刻苦,那就一定要给我表扬和嘉奖。否则就会在心理上不接受,慢慢的这种不接受就会形成一种人格障碍。

要让孩子明白,送他礼物,是因为他的存在,而不是因为他做了某些事。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六一”是个完全属于儿童的节日,送礼物时,是一个很好的表达关爱机会。可以告诉孩子,作为父母,我们是多么希望你快乐健康成长,父母是多么爱你。

《卓越理财》:那么,“六一”是送礼物,还是直接给钱呢,您有什么建议吗?

柏燕谊:我觉得,对于较小的孩子,可以送礼物,但是最好不要直接给钱,因为孩子本身还太小,缺乏理财能力,不知道怎样合理分配财务。对年龄大些的孩子,礼物还可以用储蓄单来代替。开一个定期储蓄账户,告诉孩子,这是爸爸妈妈给你的一个礼物,也是给你未来的一个礼物,告诉他,作为一个成熟的大孩子,可以学习怎样实现钱财的积累和价值的提升。让孩子意识到,理财,是一个可以让你实现梦想的游戏。

插排:不管穷养和富养,都要符合原有家庭真实生活水平和现实状况,要使孩子的生活与家庭生活条件基本持平。并且,穷养富养其实不是关键,对孩子进行如何花钱的管理教育才更为重要。

上一篇:社会医疗保险的原则范文 下一篇:学前教育的价值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