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面对应激

时间:2022-05-21 12:33:36

应激是指人们觉察到环境的刺激、威胁或伤害等因素而做出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心理生理反应。现代生活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生存压力的加大,故应激事件常常发生,导致自杀、血拼、争吵等过激行为时常出现,影响家庭和谐及社会安定。

导致应激的原因很多,如高温、寒冷、电击、噪声、损伤或突然患病(躯体性应激);人际关系不和、个人需求过于强烈、对自己期望过高而能力有限(心理性应激);年龄、婚姻、职业、受教育水平、亲子间的环境变近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变化(社会性应激);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变化造成的刺激(文化性应激)等等,均可促使个人做出应激反应。

应激的症状

急性应激(处于急性应激状态的人可出现以下三种临床综合征)

1、急性焦虑反应: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过敏、四肢震颤、极度厌食和腹部不适等症状;2、血管迷走反应:表现为虚弱无力、头晕头痛、心悸胸闷、全身冷汗和四肢厥冷等症状;3、过度换气综合症:表现为呼吸困难、频繁喘息、窒息发作、心慌气短和濒死感等症状。

慢性应激慢性应激的典型症状是“神经血管性虚弱”,表现为易疲劳、胸痛、胸闷、心跳、呼吸不畅、手脚冰冷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医学心理学理论认为,适度的应激是人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助于维持人的正常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但长期、超过人适应能力的应激则会损害人的健康,导致或加重已有的疾病(或造成旧病复发),如有的冠心病患者在看完紧张的电视节目后发生心肌梗塞;有的哮喘患儿病情已得到控制,但在离开母亲后出现哮喘复作。因此,我们有必要给予应激足够的重视,并以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应对它。

应激的应对

“应对”是指个人对付难题、使自身适应或摆脱某种困境的过程。可分为情绪集中性应对(改变个人对应激的反应)和问题集中性应对(直接对付应激源)两大类。

情绪集中性应对

1 利用防御机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成分之一):

否认:对无法接受、可能引起内心或行为冲突的事件加以否定,以此来“阻挡”冲突的发生。如癌症患者、精神病患者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来对付应激。

合理化:对某种过错、失败或负面信息做出表现上的“合理”解释,以消除内心的焦虑、恐惧、愤怒和抑郁感。这是一种无意识的、情感上的回避过程,常见于某种伤残患者。

在应激初期使用防御机制,可减轻人的心理生理反应,使人感觉良好;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还需做以下应对。

2 改变认知评价:改变认知评价是指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通过重新评估应激导致的后果,以减轻或消除应激反应。这是因为集中精神思考积极的方面时,可分散对消极方面的注意力。积极评价产生的积极情绪状态可削弱或消除消极情绪,同时增强人对刺激、威胁或伤害环境的控制能力。

3 学会放松技术:人在处于放松状态时,骨骼肌、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均处于低水平活动状态,故对控制应激引起的唤起有效。最简单的放松技术是参加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活动来控制人的生理活动,再通过控制生理活动来控制人对应激的反应(即控制心理活动):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短期、少量地服用镇静剂,以便快速、有效地衰减应激引起的生理唤醒。

问题集中性应对

1 预期应对:分三步走。第一、获取信息:应尽可能多地获取有关即将发生的应激事件的信息,为建立一种符合应激需求的行动规则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模拟反应:设想一种尽可能接近现实的应激情境,估计可能出现的刺激、威胁和伤害。进行模拟应对演练;第三、自我调控:这是一种通过认知、控制应激反应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解释负性情绪和重新认知评价来减轻可能发生的应激反应。

2 社会支持:可通过单位领导、亲戚朋友、同事同学、街坊邻里或大众媒体等获得信息和指导(旁观者清);并通过他们给予的关心、教育和影响而获得自尊、自信和精神慰藉;通过他们所提供的精神物质帮助而使心身恢复到正常状态。

上一篇:特殊时期 用药有忌 下一篇:话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