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3-02-21 23:47:14

中职信息化教学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8-0015-02[作者简介]张剑曦(1981-),女,广西梧州人,教育硕士,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随着经济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与之相匹配的是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也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等相关部门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用”的思想,先后举办了“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创新杯’说课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多项高级别信息化教学大赛。

笔者作为中职学校一线语文教师,参加过首届全国中职信息化教学大赛决赛、全国多媒体大赛及三届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反思几次参赛得失,拟对近年来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一、什么是语文信息化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曾在《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一书中提到,“所谓信息化教育,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具体而言,信息化教学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借助媒体、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双向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信息化教学强调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要求教学过程中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而语文信息化教学则是信息化教学的学科化。

二、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长期以来,中职语文学科教学沿用普通中学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是,这种生硬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导致大量中职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厌学情绪。信息化教学模式则不同,它是根据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教育模式具有如下优点: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多样,学生兴趣大,教学效果好;丰富多彩的媒体形式能够营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信息量大,类型多,容易扩展学生知识面;能方便地利用网络将社会实践跟教学联系起来,便于培育学生语文实践能力;有利于开展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协作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三、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信息化教学发展至今天,中职教育的许多学科,尤其是专业技能学科在与信息化融合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学科借助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在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方面成效显著。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且中职语文课程没有升学压力的制约,教学素材、网络资源丰富,这些都为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发展提供了便利。然而,在中职学校实际教学中,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语文学科,依然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情况普遍存在。仅有少量教师开始尝试在教学中使用课件,真正在基于信息化环境中师生借助媒体、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双向教学活动的信息化教学仅少量运用于各类比赛与公开课中。可以说,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其他学科。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

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改变,同时也是教学理念的变革。要促进中职语文学科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首先要做的是转变广大中职语文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师只有在深入了解中职语文课程的特性与信息化教学优势的时候,才会发自内心地接受信息化教学模式,才能自发地加入推动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行列中。其次是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只有当教师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并具备素材收集、课件制作、电子白板操作等能力时,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信息化教学方案。

(二)开发系列语文信息化教材

现有的四套中职语文教材分别由外研社、高教社、人教社及语文出版社出版,这四套教材均有与文本教材配套的信息化教材。但是,这些信息化教材均局限于文本教材,并存在各式各样的缺陷。如:外研社的配套信息化教材虽然版式统一,画面精美,但仅仅局限于作者介绍、背景介绍及课后习题内容呈现;人教版的配套信息化教材虽然增加了课堂实录,但课件质量良莠不齐,部分课文甚至没有配套教学课件。因此,要切实推广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开发与文本教材相匹配的优质语文信息化教材就成为当务之急。

语文信息化教材必须以文本教材为基础,包括相关的教学课件、图片、音频、视频、录音/录像、微课及相关教学软件等。这样的教材不仅利于教师高效率地备课,便于语文教师进行课堂信息化教学,还可以成为学生直接使用的交互资源。

语文信息化教材不是教师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由优秀语文教师及优秀信息技术教师组成开发团队,以集体的力量去突破这一难关。

(三)整合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和学习过程是信息化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除语文信息化教材外,生活中、网络上还有大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供选用,包括影视作品、Flas、数字文本、图片等。但是这些资源隐藏在网络浩瀚的信息海洋之中,零散的搜集和整理不仅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也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是许多语文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望而生畏的重要原因。如果能整合语文信息教学资源,以专题网站的形式给广大中职语文教师提供便利,将有效地促进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四)改善中职语文教学环境

在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的语文学科,绝大部分教学活动的授课地点是在普通教室,遇到语文学科信息化教学的赛教课、公开课,语文教师往往需要临时借用机房或专业实训室。要促进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发展,中职学校必须提供基本的教学环境,如网络、一体机或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教学互动平台等。只有当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有条件成为常态教学时,才能让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真正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 唐俊龙.语文信息化教学理论综述与教学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4.

[2] 刘军,杨西龙.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3] 方蓉.浅谈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5).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 语文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B-0073-02

一、开展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

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当下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也将改变人们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中职语文教学有着不同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中职语文教学更重视学生职业素养、语文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选文方面,更注重与社会的联系。中职语文教学往往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结合行业性质及特点设置课程,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语文课上乃至课后的运用,对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处于基础性教育的位置,与专业教育不同,语文教育涉猎的范围更大、应用领域更广,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承载更大的容量,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来进行教学。

二、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方法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授课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理解后再展开讲授,把教材当做唯一的载体。在现代信息化教学中,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原本“平面化”的语文知识变得丰富多彩。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由多媒体展示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以及更为系统和突出教学目标的课件,使学生更加乐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在讲授《雷雨》时,可以播放影视片《雷雨》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有更为感性的认识;在讲授《永远的校园》时,可以播放北大宣传片并通过课件系统性地讲授课文的精神内涵,让学生对课文中“永远的校园”的实质进行更深入了解,激发学生对母校的热爱。

(二)建立服务专业的语文交流学习网络平台

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创建教师、学生的语文交流学习网络平台,在平台中,由多个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进行彼此交互和合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在平台中可以通过交流讨论、集体参与等实现协作学习,并共同解决问题。教师也可在交流平台中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互相交流教学经验。通过开展协同方式的协作教学模式,学生在处理问题的周密性、思维的严谨性、合作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师生之间通过互相的协作,相互启发,使得教学真正变成既教又学的过程。

(三)利用现代媒体以及科技通信工具强化课后学习

中职语文教材在选取课文时增加了提升学生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及表达和交流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仅仅通过课内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除在课内对学生进行指导外,还可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实践操作,并利用微信、微博、手机视频等手段,对学生的实践行为进行记录和点评,强化课堂教学成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飞信、QQ等联系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把课堂学习延续到课外,乃至学生的生活中。

三、开展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要求

(一)转变师生角色和课堂行为

1. 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当的是一个知识“权威者”、信息资源“垄断者”的角色,其作为语文知识的复制人和传授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处于从属地位,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信息化教学的条件下,教师应从“权威者”、“垄断者”转变成课堂知识的“导航者”和“指导者”,学生则应从一名“从属者”、“附属者”转变成为“参与者”。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其他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应把学习活动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生过程中,双方处于平等对话的关系。

2.改变师生课堂行为。信息化教学使得传统教学中单一媒体、简单教具的使用转变为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为工具的综合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改善教学软环境,重组教学信息,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探索研究和讨论交流,并适时加入学生的互动讨论中,引导学生对信息知识进行有效的摄取,实现单纯的知识学习向综合的认知行为转变,以此来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而学生则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已有学习经历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运用文本资源和信息技术取得所需知识,获取独特的体会和感悟,在小组的交互讨论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对知识深层次的掌握,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并在学习中,使自身的创造力、理解力、问题的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逐步提升。

(二)师生要具备良好信息素养

语文信息化教学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对信息要有敏感性,能够从大量的信息中辨别出有用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深加工”,并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适合教学的有效信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此外,深入了解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并调动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适当地调整课堂教学,掌控课堂气氛,也是教师信息素养之一。

在学生方面,由于中职学生相比高中学生来说,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教学的完成。面对教学环境的改变,学生应具备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对信息需求的阐明能力,对信息的选择能力、评估能力、批判能力和吸收能力,以及知识信息交流能力,等等,才能完成个体真正意义上知识的构建。

(三)要有一定的硬件环境

语文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为前提条件的,在此基础上需要一定的网络和多媒体应用设备来支持硬件环境,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一般来说,要有高效运作的小型局域网、校园网或因特网等,以及播放增强课文整体感知所需的视频、文档、课件、音乐等基础性设备,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提供便利。此外,学校对于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的支持以及学校整体教学目标中对语文信息化教学的重视,也是促成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

四、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体系

没有具体的评价体系,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将成为一纸空谈。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对教师以及学生的教学、学习成果的评价,应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体系,创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一)教师评价体系

与传统的教师教学成果评价体系不同,信息化条件下的语文教学成效的评价体系,应该打破唯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励、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对知识信息的传播广度以及交流与反思,等等。评价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使学生有效地经历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此外,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一方面,通过评价主体的扩展,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管理和监控;另一方面,重视教师在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发展教师的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

(二)学生评价体系

扭转传统的以卷面成绩评定学生成绩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对于学生的成绩,既可以用书面考试、口试、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评定,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跟踪、作业分析等方式进行评定。改变一次考试决定学生最终成绩的做法。同时,教师在评价中职生语文学习时,既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也可以让其他科任教师、班主任、家长等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而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 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5]张隽,张筱兰.Blog技术在中等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优势[J].甘肃科技,2006(3)

[6]王道俊.信息技术教育——中职学校理想与现实的冲突[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7]徐寅伟.教育信息化在中职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施[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5(1)

[8]郭长君.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浅析[J].职业技术,2008(6)

[9]李文琪,解月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0(11)

[10]杨满福.专题学习网站的内涵与应用[J].广东教育,2004(9)

[1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26)

[12]王坤.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职业教育与研究,2006(2)

[13]曾少玲.试论素质教育的大语文观[J].职业教育与研究,2006(2)

[14]王萍.怎样转变职高生的学习动机[J].职业教育与研究,2006(1)

[15]成汗青.中专语文教学的美育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与研究,2006(2)

【作者简介】颜 姿(1981- ),桂东卫生学校讲师,硕士。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第3篇

第一,能扩充教育资源,开阔视野,培养更全面的人才。职业教育信息化不仅对传统的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与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更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面;第二,有助于发挥信息化的带动作用,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第三,可以使教学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通过人机对话,获取所需要的更多信息;第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信息化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五,能够促使教师完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在这样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应用技术展开学习,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中职教学中信息化的运用策略

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学习。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学的特点,才能胜任信息化教学。如何合理的运用信息化教学是中职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1.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一切有效的教学直接依赖于科学而具体的教学操作行为。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运用有效的教学媒体、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等,能引起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本的知识容量十分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穿插相应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素材,完善课本的内容。考虑到大多中职课程与实践操作联系紧密,教师应灵活运用信息化多媒体技术,有效开展教学,比如图文并茂的媒体影音元素,可以使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更生动,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动机。

2.建立模拟实训室,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中职课程应用性较强,而中职学校的信息化装备水平普遍较差,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信息化技术设施建设不平衡,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差距很大,是长期以来制约他们信息化发展和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建立模拟实训室,将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是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的具有特色的体现。在缺乏实验设备的地区和学校开发虚拟仿真系统,让学生在前期的模拟操作之后,再去各学校共享的区域实训基地进行真实的操作。真正具有现代化特点的职业教育教学及实训,应该是实物教学和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目前,国内有些企业在专注开发实训仿真系统,虽然难度不小,但是价值很大,前景很好,是信息技术的深层应用,并体现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应用的特色。

3.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实现课下的自主学习与交流。为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创造一种师生可交流的虚拟课堂环境,远程教育的出现在现代的教学方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远程职业教育是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应用之一。目前,许多学校拥有自己的校园网,作为满足师生信息互动的集成学习平台,它能适应群体和个人学习的需要。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交互功能使得学生可以随时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交流;能够改善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一种交互性课堂。

三、结束语

中职教学的信息化运用是中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好社会需求与中职教育现状之间的矛盾、如何将信息化教学合理的融入到课堂中去是推动中职教学改革的两个重要课题。面对中职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只有在不断改革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专业知识,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也只有在原有的教育基础上不断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为中等职业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不断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第4篇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一种倦怠的状况,而这种倦怠并不是因为学业的压力、沉重的学业负担而导致的,而是他们没有目标,学习动力不足。普遍中职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缺乏社会认知度,怀疑自己所学知识的内容在社会中没有用,从而产生了倦怠。中职学生的课堂表现在对所学课程缺失兴趣,如懒惰、自私、好逸恶劳、意志薄弱、缺乏钻研,在学习上遇到一丁点困难,就会选择逃避,遇到外界诱惑,直接放弃学习。

二、信息化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方式,是在当今信息化环境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

三、信息化教学有效性探索

(一)对学生产生有效刺激性作用学生厌学问题,也就是学习动力问题,这是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厌学问题:主观原因在个人,客观原因在教育。厌学的核心是学生因学习受挫导致学习自信心受损。解决厌学的核心是要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关键是要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如今的青年学生,在科技技术产品的使用上,存在着普遍性,操作技术根本不存在问题,操作电子产品可谓得心应手。因此,信息化教学可以在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二)对课堂化有枯燥为生动作用信息技术普及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对学习形式、教学组织产生巨大影响。通过对下表来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不同。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信息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利用开放式的时空,化被动为主动构建学习,使体验式课堂更生动活泼。(三)让翻转课堂构建学生的成就感成为可能翻转课堂重新构建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先学后教是其首要特色,由教师课上主讲改为学生课前自主完成,吸收内化则在课堂的互动环节中完成,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成为课堂的主导。翻转课堂是先学后教,从以教为中心变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如下图:化整为零积零为整任务检测交流评价任务书、提纲课前学习任务研究自主学习课堂学习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组织从上图可以看到,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所录制的短小、精炼的教学视频,吸取清晰、明确的教学信息,将学习的时间、学习的任务碎片化,在满足中职学生的个性化的需求中,让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心大大增强。课堂上,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仅仅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将学生在课前的知识“积零为整”,让学生对知识有了系统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四、信息化教学课堂案例展示影响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技术中,熟悉的有:计算机多媒体、仿真软件、MOOC(慕课)、微课、网络资源。当然,还可以借助各种网络通讯工具(QQ、微信等)、各种平台(百度云盘、蓝墨云班课等)实现跨时空的学习,使课堂更活跃。信息化教学所主张运用的教学模式是:探究型、资源型、合作型学习。当然,在整个教学教程中,教学的模式并不是单一的,要将课堂活跃起来,将形成综合型的教学模式课堂。通过课程数据库应用基础中的一章———窗体的创建与设计,设计了一堂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活跃课堂的《美化数据库窗体》教学设计。(一)借助通讯技术,引入企业,布置学前任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职学生普遍因为对企业的认识度不够,从而产生对专业知识的质疑,怀疑自己所学内容的价值,进而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如今,校企合作形式已经存在于各所中职学校中,如何更好地将企业融入学校、融入课堂,促进有效教学,也是当今需要研究的课题。在本案例中,通过网络的视频通讯,将原本属于教师布置任务的角色回归企业,让企业人员阐述对数据库界面的需求,让学生感受学有所用的体会。进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二)借助信息技术,互动合作,加强知识碎片学习本课例中,传统项目驱动法教学中,教师会通过一个已经布局好的窗体界面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去设计,在设计中通过语言、文字加入窗体各控件的设置。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教师将“学”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如何满足企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在布局窗体中所需要的资料,通过网络开放平台提供给学生,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资料信息。教师也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信息支持:通过《数据库应用基础――实训综合训练平台》,向学生介绍窗体设计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微课向学生介绍美化数据库窗体所需的各个控件及控件的属性设置;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收集学生作品。每一项信息技术支持,都在学生所熟悉的电子产品中可以呈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随时、随地学习。(三)借助信息技术突破难点,让课堂变轻松课堂上,学生从原来的“观众”,变成了“演员”,从“蓝墨云班课”平台中调出课前结合企业任务所完成的作品在全班中大屏幕展示,介绍自己团队所运到的窗体控件技术,解决了窗体在视觉和操作上哪些问题。教师像“监制”一样,对“演员”的情况提出对应的点拨、解答。围绕企业的需求,教师通过学生的作品,对比不同数据库窗体的优缺点,让学生体会布局窗体界面中相关问题的发生、发展以及相互关系。在这样的翻转课堂中,学生无需为一点操作技术而卡住自己学习、前进的步伐,学生在问题中突破难点,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学习效果得到大大的提高。(四)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实时、合理的教学评价课后学生通过网上实时评价教学情况,同时,接受校企合作企业的在线评价。网评与企业评价的结合在无形中监督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让他们不能随意进行评价。企业评价的加入,大大地激励了学生的心理成功感,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鼓舞。

五、总结

借助信息化技术,翻转中职课堂,仅仅是信息化运用改变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方式的其中一种方式。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目的是改变教学的理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不要忽略学生在错误的探索中带给我们创新的推动。借助信息技术,让中职课堂的翻转成为可能,更让中职教学课堂多元化,提升教学效果,在科技的时代,对中职学生使用触屏电脑、手机及各种智能产品进行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1]陈丹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2]陈玲,刘禹.跨越式实现高效课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第5篇

目前,中职学校相当一部分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创新、能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色,并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往往自己仅完成教学设计方案环节,然后请信息技术教师帮助制作课件,自己去上表演课。这样,一是失去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由于两个教师的合作有时难取得创意一致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完全体现任课教师教学设计的意图,更不能形成信息化教学的常态性,导致信息化教学仅是为公开课与比赛课服务;二是造成大量的信息化设备被闲置,或者作为一种摆设,降低了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甚至学校许多贵重设备长时间发挥不了应有作用;三是增加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由于一般教师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帮助制作课件时,还要编写一个比较详细的技术脚本,以便信息技术人员能较好地理解设计意图,降低了工作效率,有时为了上一节公开课或比赛课,任课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要花20多小时完成,当然更不利于任课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二、信息化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移植性策略

信息化教学设计环节对整个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信息化教学的第一步。因此,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在搭建好教学流程框架的基础上,编制好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脚本,并标明在各个教学环节上使用哪种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甚至教学资源获取途径、相关参数要求等,才能使制作的积件、中间件和课件有案可查,有迹可循。如在进行电子白板环境下教学设计时,必须在备注浏览器中注明资源来源、集成方法、操作环节及设计意图等,这样的设计才是有意义的,移植性较强,不仅自己可以在相似教学设计中套用,还可供同行借鉴与采用,教学设计才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切不可在没有事先进行整体教学设计时就直接进入教案的编写和课件的制作,这样会造成整个教学设计的不协调、教学过程混乱等,设计意图不明晰,教学设计移植性不强,甚至出现反复推倒重来的现象,这样就造成精力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信息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策略

交互性是信息化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如果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交互性不强或交互性应用不畅就失去了信息化教学的本原,但交互性必须应用得适中,过当会让听课者感到教学过程是在做秀,缺乏教学的严谨性,并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在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有针对性地选用各具其独特功能的交互方式有机地嵌入到教学过程中,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使信息化教学过程的交互性达到无痕交互的效果。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系统性策略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指出:“建立职业教育资源库,遴选一批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基地,开发一批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通用主题素材库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江苏职教走在全国职教前列,应率先开发职业教育资源。对于中职校来说,并不是等全省乃至全国职教资源建好后拿来就用,即使有也不是拿来就能用,必须根据自身教学实际进行二次开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广大一线职教工作者共同参与、共同开发、资源分享。各中职校应结合学校专业开发,构建一个系统性教学资源开发框架,组织一线教师从专业和课程的宏观角度去构建一个完整的资源体系,边开发边运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收集、整理和制作相关资源,形成以专业为主体,课程为单元的资源信息库,依托学校的校园网为载体实现校园教学资源共享。职教主管部门通过分层推进、项目竞赛等方式收集与整理基层一线教师优秀教学案例与资源,组织课程专家、教学资源项目工程师对基础教学资源进行遴选、技术处理、分类包装,形成具有一定体系的素材库与教学资源库,从而有效推进中职校信息化教学的进程。

(四)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多元性策略

在现代教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以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综合运用在教育领域为标志的智慧校园已日渐普遍,在沿海地区三网融合、智能手机在师生中普遍应用,使信息化教学手段日益丰富、运用方式日趋便捷。如何采用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来呈现教学环节有效运用,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有效评价机制?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资源,并能充分应用正能量、有效扼制负面效应?在对信息化教学手段本身评价的同时,还需进一步运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环节上通过网络教室和电子白板功能,可运用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进行生生互动、生机互动和师生互动等方式实时评价;通过校园网各任课教师可在自己空间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资源供学生继续学习,提升开放答疑平台供师生、生生和业内人士校外互动交流与评价;师生也可以通过智能通讯工具为学生提供即时解答,同时为学生终身学习提供一个广阔平台,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中的技术支撑

(一)完善信息教学系统

信息化教学从前几年在课堂上使用一台PC机加投影仪播放PPT或是自制课件来实现简单的互动式教学,已发展到近年来普通使用的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室,以及现在更多使用交互电子白板、智能化录播教室、自主学习型网站等综合数字化教学系统。因此,中职校应在考虑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在引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及时更新易学易用的多媒体软件制作工具;在购买成熟套装教学应用软件的基础上,及时有针对性地对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设备使用、理念更新、软件二次开发和课件制作技术等相关项目的有效培训,从而确保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有效使用。

(二)建立教学资源平台

为了使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校常态化、有效地进行,必须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让教师在开发课件的过程中分享他人成果。学校在主网站建设的基础上,开发出相关专业或学科专题网站,为教师们提供交流的平台,或者开发教师博客和班级博客,开发学生自主学习型平台,给师生交流提供方便,为每位教师开辟简单易用的个人空间供教师上传或下载教学资源,让教师能便捷地经营个人网站。此外,在教师注重相关素材收集与开发的基础上,学校职能部门应对各学科、各专业教师收集的相关素材和资源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以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并建立相应激励机制促进教学资源平台的开发与运用。

(三)提供信息教学服务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而信息化教学又综合了各类先进技术,并以惊人的速度更新,而对于一般任课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信息技术所有相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有一定难度。因此,学校应组织信息技术人员成立攻关小组,除对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外,还要做好相关技术服务工作,帮助教师解决信息技术方面的各种难题,通过校园网系统及时技术应用案例与技巧,并在相应开发平台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快捷帮助,从而全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整体水平。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字: 中职 德育课程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其主要的作用是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为学生呈现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信息技术还为教学改革过程中建立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在德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如何将信息技术的特点有效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是每一个德育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中职德育教学现状

德育课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使用的仍是“成人化的标准,知识化的形式,课堂化的模式”的教学方式。以这种模式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课堂仍然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仍然是传统的“填鸭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所讲的事例仍然是以古代、名人、伟人的事例多,很少联系到学生的实际;内容缺乏针对性、生活性和实效性,等等。

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在大力地建设校园网络中心,在信息化方面花费了很多的精力,积极地建设信息技术环境,投资建设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等硬件环境,同时也在积极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从而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条件。但是有了条件,许多教师却缺乏相关的知识,不能够很好地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浪费了许多的教学资源。

二、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方法。在德育课中则更应该有效地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便于对学生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内容的整合。进行内容的整合主要是为了将课本中各种“偏,难,旧”的知识融合到现实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从这些内容中学习到对自身有用的各种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多媒体的图、文、声、视频等效果,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加上老师适当的引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观察和思考。例如在讲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我为学生播放玉米、水稻、白菜等各种农作物的图片及其生长周期视频,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农作物,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进而得到结论:“矛盾着的事物各不相同,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找到这些农作物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农作物存在着共同特性,这些共同特性存在于每一个具体的农作物之中,进一步得到结论:“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灵、现象也皆如此,从而得出最终结论――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可以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有更多的了解。

通过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的不断深入,德育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加深加难,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已经变得不能够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同时传统的教学形式与方法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德育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地展现到学生眼前,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做几个Flash短片:一片森林开始拥有很多的大树,但是后来被一棵一棵地砍倒,树木砍倒之后却没有人种上,最后森林被砍光,土地变成沙漠;一条有许多鱼的小河,在河的上游建造了一家工厂,工厂向河中排放污水,水中的鱼还能活下去,后来又在河边建造了许多工厂,水中的活鱼随着工厂的增多而不断地减少,最后变成一条没有鱼的河流;一个人折筷子,开始一根,很容易折断,随着筷子的增多,那个人想折断筷子变得很困难,到最后则不能够折断一捆筷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到原因,在适当的时候加以阐述,但主要仍然由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由于这些例子就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主动地思考。这些例子涉及了我国的土地沙漠化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虽然作为阐述“量变”与“质变”关系的例子有一些牵强,但是还可以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多的思考,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小结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有着许多作用,除上面所说的外,还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为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但是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必须处理好“人”和“技术”的关系,否则不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南永新.关于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5,(1):49-50.

[2]邬宪伟,张勤.突破与传承――提高中职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54-57.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方法;中职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是中职教学阶段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学生培养思辨能力的基础阶段。目前我国的中职语文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僵硬、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中职语文与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有利于推动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制定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从不同内容,内容的不同角度去分析文章的段落大意,通过教师的讲解、指导、分析,使学生逐渐具备思维多元化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让学生能从事物的不同角度去感知观察,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中职语文多元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教学方式多元化

在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学的重点主要集中与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基础知识理解能力,这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中职语文教学的需求。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需要将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想象力、情感及思维的启发上,推动学生掌握多角度理解知识的能力。

(二)思维方式多元化

多元化教学是建立在多方面思维的基础上,思维方式的创新会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因此,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也必然会单一化,而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更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例如学生的人格塑造、能力培养等方面。

(三)教学手段多元化

为了促进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改进,要加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用,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搜集与整合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将其制作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这种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活跃整个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三、中职语文多元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教学策略分析

巧用微课、幕课、翻转课堂创设情境,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利用微课的形式将课文中处于静态的文字演变成立体的、生动的形象,并创设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微课展示的立体的动画、鲜活的形象、鲜明的色彩中,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走进课文。

(二)教学资源分析

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辅助内容,信息化教学的文本素材是根据教学需要编写的,来源于教材、教案和参考书等。文本素材最基本的获取方式是录入,目前主要有键盘录入、手写板录入、语音录入、扫描录入等方式。

(三)教学评价分析

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评价过程,不可忽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重点考核教学设计思想和能力;二是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能力;三是多媒体使用的必要性(网络环境);四是教学反思:就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预期效果进行讲解;五是要突出实用性,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为目的;六是教学方案具有可推广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课前预习,利用班级QQ群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进入自创的网站―“中职语文在线课堂”,浏览“资源中心”里的创作背景、字词等大量资料。本文创作背景、作者介绍及其代表作,鉴赏知识等)。

(五)第五环节:讨论思辨

课前,已布置学生进入网站上的 “资源中心”观看视频:《三国演义》中赵括死读书至百万大军活埋的悲剧,以及诸葛亮大将姜维大意失荆州的故事,督促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读书要学以致用。

课堂上,根据网上互动交流区的留言,启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讨论:讨论本文观点在功利主义和感官享乐至上的今天的现实意义。学生将电子小报上传至网站后,教师进行批阅,师生留言交流。为了帮助学生及时检测学习效果,设置了在线分享,学生可以在线答题,点击并提交自己的答案,系统做出及时反馈。这一环节,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组间交流、师生交流,评价方式多元化,关注过程和结果,同时也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了所学知识。

在此过程中,任课教师也搜集了大量的资源,学生在品读经典篇章的同时,还提高了语文的应用能力,电子小报word排版、图形图像处理等知识。所以,本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理念:不是为信息化教学有效性而设计,而是为了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是谱写青春花样年华的乐章。只有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导、点播,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求知上进的心。

总而言之,多元化教学方法对中职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新时代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多远化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增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此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教师需要对教学手段、教学思维及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才有利于推动多元化教学发展,为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创造基础。?由于中职生主要关注专业的学习,对语文等文化课程的学习渐渐轻视起来。而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相比,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恰如引入一池活水,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新鲜血液。中职语文教学更强调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服务。而现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引入,正是以其资源海量化、形式多样化、活动交互性等优势,为课堂结构的优化,学习空间的拓展,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中职语文信息化多元化教学的应用研究是关乎现代语文教学生命力的课题,值得每位在教学工作中精心研究。

参考文献:

[1]董希旺.重拾文化自信,建设全新语文[J].新课程研究.2014,(10)

[2]《语文基础模块(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组)》.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教师;数字化;校园环境;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职院校正在积极进行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使得中职教育呈现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特点,这一举措是满足我国中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需求。但是进行深入调查发现,我国中职院校教师具有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高,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很多教师仍是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中职院校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不良影响,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造成了严重阻碍。所以,需要不断的加强研究力度,找寻提升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路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对于我国众多中职院校的教师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对于信息的搜索能力较强,但是并没有树立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中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中职院校以往只是注重教师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中职教师教研能力培养也没有更多的关注,导致中职院校教研能力较差,教师自身具有的教学理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我国中职院校现阶段正在积极的进行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希望能够借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力量,促进中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保障人才培养可以满足现代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但是,因为中职教师自身具有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差,不能满足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对于中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也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很多中职教师并没有树立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满足于现代所取得的教学成绩,仍是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信息化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这样的教学模式最终导致课程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只是局限在课本之内,教学活动开展没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中职院校对此不良情况必须要引起高度的反思,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升重视程度[1]。

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一)对于信息化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和改良。中职院校在不断加强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所以就必须要不断的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创建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氛围。计算机设备和优质的网络,是培养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础。中职院校需要设置多媒体教室,使得学校的各个部门都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促进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网络是教师采集教学资源的重要渠道,也是落实现代教学评价的关键。中职院校需要聘请专业的网络维护工作人员,加强校园网络维护,使得校园网络可以长期处于健康运行状态中。通过不断的加强中职信息化教学氛围建设,让中职教师受到感染,使得中职教师能够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中职院校对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并且对教师传述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利用互联网络为教师搭建信息化教学交流平台,分享信息化教学经验,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二)对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制度进行完善。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中职院校必须要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这样才能使得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呈现科学化、规范化的特点。对于培养制度的建设需要考虑中职院校现阶段数字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将责任和义务落实到个人头上,明确需要参与培训活动教师,并且确定教师培训考核时间。邀请外界专业的人员,对教师的培训成效进行考核,找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还需要依据考核结果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调整,不断对规章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

(三)确定培养内容。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内容众多,其中包括教师的信息化获取能力,以及教师对于信息化课程的整合能力。具体指的是教师能够应用校园网络,以及中职院校现有的数字化环境建设,利用网络找寻众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将这些教学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成效进行分析[2]。

只有不断的提升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不断的加强中职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将中职院校数字化资源具有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促进中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使得人才的培养能够满足现代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为中职教育增加新的生命力,促使中职院校教学水平可以不断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8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数学素养

信息时代,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数学化程度将日益提高,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更加重视提升人的数学素养。“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何其重要,数学教育需要培养人的更内在的、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数学素养。

所谓数学素养,是数学科学的内蕴,是人们通过数学学习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品质等。具体到中职学生,就表现为懂得数学价值,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交流,学会数学思想方法。这意味着使学生掌握一种有现代科学语言构建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掌握一种理性思维模式和数学技能;获得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意识和数学习惯,即形成数学观念,养成数学品质,以上一切,构成了人的一种特殊素质,即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显然影响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中职学生一看到数学就头昏脑涨,一想到做数学题就苦不堪言,一遇到数学考试就欲哭无泪,学生和数学这个“可恨的”科目从小学到初中,现在到中职学校仍旧要面对数学学习,往往没多久就选择放弃。如果数学教学总是这样让人痛不欲生,那在中职还能奢谈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吗?

随着中职文化基础课改革的推进,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成为中职文化课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真正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需要用心去做教学研究。教育部这两年提出,用信息化教学改造传统教学,实践证明:信息化教学是解决这个课题的关键。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根据教学大纲,这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可见,大纲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有明确要求,但中职学生的现状是许多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薄弱,在这样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更加困难。可喜的是,经过几年职教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信息化教学的合理运用,对于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发展智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一、信息化教学辅助下,学生更能体会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更有信心

中职数学教学现在大都还是以静态形象为主的传统教学,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使中职的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单调、枯燥,很难做到乐学。出色的数学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能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课题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快乐学习。然而,中职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并不是固有的,而是需要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激发,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的需要。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不仅可以传递教学内容,还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更能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乐学、易学,有信心学。

例如在函数单调性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如此的情境:每个学生分一杯水,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加入适量的糖,依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糖加得越多,糖水就越甜。若设水的质量为1,糖的质量为x,糖水的浓度为y,则不难推导出y与x的函数关系是y=x/1+X,x∈[0,+∞)。这节课若能在多媒体教室里借助几何画板直观向学生展示y=x/1+x,x∈[0,+∞)的图像,从图像上看此函数的图像从左到右不断上升,联系糖水甜度的变化加深理解,喝着糖水边看图比较,学生发现数学能解释自己的生活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更加盎然了,使得后续的学习更加顺利。信息化教学,能凸显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更有信心。

二、信息化教学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交流,学会数学思想方法

课堂教学是有限的,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如此,教育教学非凡的表现力和影响力才能生发而出,这是成功教学的追求。信息化教学改造下的数学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能有所突破,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灵活转换,数学理论形成过程被生动展现,克服了数学学习的抽象性。在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仿真软件的支持下,数学实验课成为可能,课堂内外的界限被打破了,中职学生的认知时空得以拓展,认识过程更加流畅。信息化教学软件是实现突破的关键。例如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将图像分解组合,揭示现象内在联系,学生的深入思考变得有所依据,探究体验结论的过程变得不那么困难,图形图像的直观性和连续性更有利于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1. 突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一个人的智力发展首先是观察力的提升,观察是一种从一定的目的任务出发,有计划、有组织、较持久地认识某一种对象知觉过程。教学中采用数学教学软件,可以在屏幕上使运动的事物静止化、静止的事物运动化,从而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计划性。

例如在指数函数这一节中,通过借助几何画板的优势,学生就能直观地利用这个数学软件,观察指数函数图像,研究y=ax(a>0且a≠1)中底数a变化对函数图像整体变化的影响。像这样在多媒体教室里,师生共同进行指数函数的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到一切都是当着他们面发生的,是他们自己操作体验到的,而不是以教条的形式灌输。同时,让学生自己上台或者在计算机房的计算机上直接改变底数a的值观察图像的变化,给了学生提供真正动手操作的机会,不是直接陷入到例题和习题中,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由听数学转为做数学,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研究学习。

因此,在运用几何画板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计算机让学生实时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及时修正思路,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用几何画板的计算、测量、绘图等功能进行快速验证一般性结论的真伪,从而清除“抽象的数学”给学生造成的畏惧心理,使数学的学习更加快乐,也为学生证明一般性的结论提供了内驱力。

传统的教学是在黑板上用粉笔作图让学生观察,受教师绘制的水平和学生观察角度的限制,质和量都不足以构成认识,使学生无法顺利地把函数y=ax图像的某些特征观察到位。运用信息化教学改造之后成为一节实验课,会使原来实物或者板书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的展示,降低了学生在观察上的难度。又由于画面能动静结合,刺激着学生的感官,使观察重点更突出,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法,引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专注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

数学的应用性本该是很强的,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诸多因素限制,无法有效充分地联系反映出课题的实际背景,一方面导致学生缺乏动力,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利用所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能较好地模拟现实,创设丰富的虚拟应用情境。

例如学习数列知识时,可以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购房中的数学”,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整理有关房地产和购房贷款的资料,利用电子表格Excel设计制作住房按揭贷款计算器,进行仿真练习。同时,由于信息化学习的效率很高,这种模拟练习可以不断重复,使效果不断得到强化。

2. 易于达成数学交流,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信息化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和声情并茂直的优点,易于达成数学交流,这种交流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直接的交流,这是传统教学难以企及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一优点,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这对于数学探究中抽象、静态的难点解决是很有帮助的,能凸现对象的本质属性,利于引导思维走向正确的方向。

数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学习者不断进行大胆的联想和进行必要的数学实验论证。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几何画板作为数学实验的平台,创造一个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几何图形的环境,体验和交流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学习了幂函数和指数函数之后,设计一节比较两种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数学实验课,通过学生在计算机上利用几何画板绘制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图像,观察比较并归纳总结出两种函数的异同,在交流中巩固学习,加深理解,并不需要由教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作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对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学生在信息化的学习平台上操作数学,通过修改参数、拖动图形、观察图形、猜测结论并验证结果,在观察、探索、猜想的过程中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得以增强,能形成自己数形结合的经验背景,利于培养数学思想方法。

总之,信息化教学是信息化时代数学教学与时俱进所做的改革,需要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加强学习,积极探索,用心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专业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开发利用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软件,促使数学教学向有效并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孜孜以求。

参考文献:

[1]韩昌洙.千万别恨数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周鸿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中职信息化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75-03

一、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中职教师的信息搜索能力较好,具有一定的网络应用能力,但信息化教学意识淡薄,信息加工能力普遍薄弱。特别是长期以来职业学校重点加强了教师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培养,而对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考核要求低,中职学校教育科研氛围不浓,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不及时,导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普遍难以承载现实的教学任务,难以胜任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的教学改革要求。很多教师缺乏对现代教学理念的关注和学习,容易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教学成绩,不愿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认为采用信息化教学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甚至对新技术、新资源和新模式有抵触情绪。

部分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能力就等同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片面加强自身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而忽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应用,造成教学内容陈旧,呈现方式单一,不能满足现代中职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心理和认知需求。

一些教师在信息化课程实施过程中,不能以系统的、联系的观点将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设计和课程评价进行统筹安排;过分依赖信息化教学内容来突破教学重难点,而忽略自身在课程中的主导作用;选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与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不契合,教学环节繁杂、教学实施拖沓,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化思维能力以及过于看重信息化手段的教学评价功能;在过程性评价中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造成授课过程中难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不良情况。

二、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一)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环境包含完备的计算机设备、优化的校园网络和浓厚的信息化教学氛围。

完善计算机设备。提供必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是开展教师信息化培养的物质前提。基本的硬件设备包括教师备课用机和学生多媒体教室。很多学校采取上级统配与学校自筹相结合的方法逐年更新,完善信息化硬件,取得良好的效果。

优化校园网络。畅通无阻的校园网络是教师获取信息、整合资料,开展活动交流、教学评价的资源保障。中职学校在确保建立开通校园网络的同时,还应配备专人进行校园网络的日常维护,确保网络畅通。

营造信息化教学氛围。通过多种途径营造有利于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氛围,引领教师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专业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加强对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自主获取专业知识、信息能力的培养。学校要对能够积极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的教师给予必要的支持和肯定,要及时将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论传播至一线教师,还要搭建校内外的信息化教学交流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网上课堂、网络教室和网上实验室、数字化仿真实训室等。使教师在良好的信息化氛围中形成自我提升和自我优化的意识,从而积极参与到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之中。

(二)完善培养制度

信息化是一个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和更新的过程,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必将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和无止境的工程。建立和不断完善培养制度,能够为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工作保驾护航。

不同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制度:明确教师入职信息化能力标准,明确实施培训的部门和人员职责,明确参培的教师范围,确定年度培训的时间周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标准,聘请专家的标准要求,参培教师管理办法,受培教师绩效评定标准,培训经费保障办法等。在制度中要体现出对于不同教龄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开展分层次培训,把教师信息化能力和参与培训的实绩与常规教学考核。结合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发展变化情况定期对培养制度提出修改意见,并逐步加以完善,切实服务于教师能力的提升。

(三)确定培养内容体系

依据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的指导思想,教师信息化能力包含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化课程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交往能力、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协作能力、信息化自学能力以及信息化创新能力等,对于中职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也应从以上方面展开。

信息化获取能力。指教师能够依据教学需求,在明确分析所需信息、知识要素的前提下,通过网络、数字化资源库、自行编辑拍摄或者交流共享等途径获取相关信息资源,有能力及时使用和妥善保存已获取的资源,并能够结合现代国际化专业发展需求使用英语查阅、获取相关技术文献资料。该项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基本的信息化教学设备、软件应用培训为基础。

信息化课程整合能力。指教师能够恰当、灵活、巧妙地根据课程培养目标有机融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资源完成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师在充分开展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统筹确定最佳的课程呈现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一般通过信息技术优化改造课程和在课程创新研究中融入信息化技术及资源两种途径加以整合。教师整合课程的过程一定要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在学习、了解、掌握当代信息化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整合课程。开展信息化课程展示、教学信息化设计、信息化课程评教是增强教师实践课程整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信息化教学交往能力。指教师通过信息化手段与学生、同事、教学管理者、行业、社会进行交往沟通的能力,其核心是教师在虚拟的信息化教学情境中与学生的交往互动能力。中职学校实操课程是专业教学的重点,利用手机终端开展课前、课上和课后师生互动有利于进一步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专业发展需求。

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指教师或教师指导学生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过程性和结论性教学评价活动,具有公开性、公平性、实时性、真实性、及时性、可量化等评价特点。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够满足中职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需求。

信息化协作能力。指教师通过信息化手段与同事、学生、专家、家长等开展教学协作的能力。开展信息化协作能够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帮助,有利于从多元角度培养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教师信息化协作能力的前提是教师有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求,必要的协作交流平台是教师开展协作的基础。

信息化自学能力。指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自发、自觉地获取知识解决信息化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项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只有通过必要的教学实践积累才能够取得符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自学能力。有效的培养途径是借助自学能力强的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引领全体教师共同进步。

信息化创新能力。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情境中对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制作、教学理论建设等方面的创新能力。鼓励并要求教师在遵循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推陈出新,更加有效、全面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四)规划培养方式

校本培训与教师自助相结合。对于教师普遍不认知、不掌握的共性问题应采用校本培训的方式。例如引入“翻转课堂”教学理论,采用校本培训不但能够节省培训成本,还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谈论;对于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障碍应鼓励教师通过学校搭建的网络、教研活动等多种平台自发提出问题,寻求解决。

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有条件和能力通过互联网、校园网获得培训的内容,将获得的经验应用于实践教学之中,并通过网络交流共享实践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两者结合的培养方式不但能够满足更多教师参与培训的需求,降低培训成本,还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

教学实践与参与大赛相结合。教师日常开展的信息化教学活动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仅仅是自知的,缺乏必要的评价和指引,不利于教师信息化能力的稳步提升。鼓励教师参与到各级信息化教学比赛中,不但能够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而且能为教师提供一个专项交流、展示平台,有利于从多个角度提升教师能力。

(五)聘请专家与树立骨干相结合

聘请专家传授新的理念经验,对教师实践教学情况给予诊断指导,学校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树立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名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名师工作室,实现多元化的培养格局。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8.

[2]王文君,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3):67-74.

[3]方明建.基于成人学习理论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原则和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10):33-36.

上一篇:评价指标论文范文 下一篇:诗词歌赋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