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20:23:49

中职教师论文

中职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教师;科研现状;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018-04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加强对中职教育的研究已迫在眉睫。中职教师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管理等教改研究的骨干力量。然而,中职教师科研能力薄弱已是共识,以“全国职业教育研究论文要目检索”一年间( 第116期~第127 期)论文统计为例,989 篇论文中有关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仅47 篇,所占比例约4.8%,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身份进行的研究则更少。笔者选择四川省某职业技术学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结合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中职教师科研的现状。

调研设计与实施

中职教师科研现状指的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情况,包括参与各种科研课题或项目研究、参与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工作、撰写论文公开发表或获奖、参编或主编教材或其他教辅资料、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或经验交流等内容。

(一)调研内容

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1)中职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与态度;(2)中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方法;(3)中职教师的科研成果;(4)外部因素对于中职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影响等。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部分是在查阅文献与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行编制调查问卷,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对统计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采用访谈法,根据访谈提纲,对受访对象进行访谈并做好记录,研究者通过对访谈记录的定性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三)研究对象分析

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四川省内规模最大、开设专业最多、教职工人数最多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由7所学校合并而成,其中,包括5所中专、1所职高、1所职工学校,涉及二产、三产类专业40多个,1200余位教职工。学校处于合并初期,原来的各个学校尚未完全融合,能够比较全面地代表不同层次中职学校(中专、职高、职工学校)、不同专业(二产、三产)、不同教师序列(中专教师和高中教师)的特点,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典型特征。

(四)样本选择

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本次调研选取该校750名教师(含专任教师和兼课教师)为问卷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充分考虑教师年龄、技术职称、任教专业(学科)等因素,随机抽取30人为访谈对象。

(五)调研数据信息的整理与分析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738份,其中,有效问卷735份,有效回收率98%。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整理了访谈记录,对中职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与态度、科研能力与方法、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外部因素对于中职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影响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

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在回收的735份有效问卷中,专职教师582人,占79.2%,兼课教师153人,占20.8%;副高级职称教师178人,占24.2%,中级职称教师377人,占51.3%,初级及无职称教师180人,占24.5%;学历以本科为主,占91%,专科学历的占5%,研究生学历的占4%;涉及基础文化课、土木、交运、建筑、物流、电子、电气、化工、财经、旅游、计算机等专业和学科。

(二)参与科研的意识与态度

对开展科研必要性的认识 总体上看,中职教师对于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认同度还是较高的,90.2%的受访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具体情况见表1。

参与科研工作的目的 虽然认同学校开展科研工作,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目的或动机是有差异的,90.7%的教师是为了评职或评优,高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直接功利性明显。这种动机在需要晋升职称的教师中表现特别强烈。具体情况见图1。

参与科研工作的意愿 从图2数据来看,中职教师愿意参与科研工作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功利性目的不一定都不好,也不是影响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唯一原因。另外,有17%左右的教师表示不太愿意或不愿意,这需要引起重视。

不愿意参与科研工作的原因 通过对表示不愿意参与科研工作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中职教师参与科研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怎么做,也就是缺乏较系统的教育科研方法培训和指导。另外,在访谈中,也有很多教师提到教学任务太重,学校事务繁杂,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做科研。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中职学校接收的生源特殊,多是学业成绩或行为习惯不佳的学生,教师教学压力大,工作任务的确繁重;另一方面,学校或教师将科研工作与教学割裂开来,没有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紧密结合教学工作来开展科研,而是将科研视为教学之外的附加任务,这是很多教师觉得做科研没有时间精力,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进而不愿意做的原因。具体情况见图3。

对目前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的评价 图4的数据反映了当前中职学校教师对于中职教育科研现状的认识和评价,仅有17%左右的教师认为开展情况较好,多数教师认为科研工作开展得不好。

(三)参与科研的能力与方法

参与科研工作的胜任能力 教师在自我评价胜任科研工作的能力时,负面评价较多(52%),仅有3%的教师认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可见,加强科研方法的指导,提高中职教师的科研能力非常必要。具体情况见图5。

对科研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对很多教师而言,其主要工作就是教书,科研并不是他们的分内之事,加之很多中职教师并非出自师范专业,缺乏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由此可见,影响中职教师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教师缺乏科研方法,即科研能力较少得到培养、训练和提高。具体情况见图6。

经常选用的科研方法 图7的数据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了中职教师论文较多表现出经验性总结的现状。从教育事实中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要将经验总结与其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价值才能得以保证。

(四)参与科研工作及成果情况

调查统计了735位教师近三年来(2009~2011年)参与科研工作所取得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论文及科研成果发表和获奖情况 论文及科研成果发表和获奖情况见表2~表5。从表2~表5可以看出以下情况:(1)中职教师或科研成果的数量不多,质量不高。(2)中职教师论文和科研成果获奖的等级不高。(3)中职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低于获奖数量,因为论文质量的原因,在一定等级的刊物公开发表难度更大。

参与科研课题或教改项目情况 图8和图9表现出,中职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特别是有相当多的教师,近三年基本上没有参与一项科研项目,反映出的现状不容乐观。

参编或主编教材或其他教辅资料情况 图10和表6反映出,教师参编或主编教材或其他教辅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待提高,特别是能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著作还是空白。

参与常规教研活动情况 具体情况见图11。常规教研活动是学校推动教改研究、提高教师研究和教学能力的主要平台。但从调查数据来看,中职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数量和教师参与度存在问题,行政兼课教师比专职教师更少参与教研活动。

科研成果的阶段性比较 对受访教师在评职称前后的成果数量进行了比较。以每人平均数为计算单位(初级升中级的计算周期为三年,中级升高级的计算周期为五年),具体数据见表7。表7说明,教师在评职称前后科研成果的数量有着明显差异,尤其是当评聘高级讲师(高级教师)副高职称之后,或论文获奖的数量下降很多。原因在于,评聘职称之时,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情况有一定的约束条件,科研成果会作为一种参考条件,而在评聘副高职称以后,参与科研工作不再成为必须的考核要求,这与高校将科研作为教师基本工作量进行考核的做法不同。

(五)外部激励与约束因素的影响

学校的科研氛围、科研管理制度、科研工作地位、科研保障条件、科研奖励机制、科研工作任务要求等对教师参与科研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表8可以看出,中职学校在建立科研激励与约束机制,发挥保障与服务功能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教师的认同度很低。

研究结论

第一,中职教师整体科研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对科研工作理解与认识上功利性色彩浓厚,未能转化为内在需求,参与意愿和程度不高,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够,科研成果的数量不多和质量不高,中职学校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激励与约束机制缺乏等诸多方面。

第二,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呢?其一,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融合不好。科研并不是中职学校的基本工作内容,所以,在中职学校内,科研容易成为独立于学校教育教学以及教师本职工作之外的附加任务,为了科研而去科研,割裂了科研与学校教育教学、教师自身工作和发展的联系,使之成为无本之木,不易为学校和教师真正接受。不将科研工作与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脱离学校教育教学的科研,是没有生命力的。其二,意愿与能力脱节。中职教师参与科研缺乏方法培训与指导,缺少实践经验,科研能力亟待提高。意愿是基础,能力是保证,二者缺一,都会造成教师想做却不能做,或者能做却不想做,甚至既不想做、也不能做的局面。其三,激励与约束机制欠缺,保障与服务不够。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教师参与科研的重要推动力,如果教师做与不做都一样,做了也得不到肯定和承认,不做也不会有任何损失,想做又没有条件做,缺少保障和服务措施,那么,要推动中职学校的科研工作是非常艰难的。

对策建议

(一)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

不能脱离学校教育教学来谈科研工作,也不能脱离教师的日常工作来要求他们从事额外的科研任务。只有将科研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针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象,研究分析解决办法,学校的科研才会真正发挥对教育教学和教师自身发展起促进作用,才能有生命力。

(二)激励与约束相结合

首先要建立并落实科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方面,要采取措施激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使他们的工作得到应有的回报,引导他们将科研与日常工作结合;另一方面,要提出约束性的要求,将科研工作与评优晋级、年度工作考核、部门业绩考核、干部晋升等结合起来,促使教师去做。只有当科研工作能够给学校带来实际好处时,学校才会真正重视。同样,只有当科研工作渗透到教师工作之中,与其切身利益联系,即将外在诱因与内在需要相结合,才会发挥长久的内驱力,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

(三)保障与服务相结合

由于其教育对象特殊,中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要激励约束他们参与科研工作,就必须做好保障与服务。一是要保障时间,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将科研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等同看待,计入劳动报酬,保证教师参与科研工作不至于增加其工作负担。二是要保障投入,包括科研经费的投入、科研奖励的投入、科研素养提升的投入等。三是要做好指导与服务,要有专门的部门、人员,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和指导,特别注意培养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要创造并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冉明会.重庆市某高校教师科研现状调查与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对比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08.

[2]庄园盛.中职学校教师科研薄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专刊).

[3]陆素菊.中职教师怎样成为研究者[J].职教论坛,2007(8 上).

[4]沈佳乐.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科研的现实与修正[J].教育与职业,2009(18).

[5]郑确辉.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存在的缺陷及解决途径的探讨[J].中国职工教育,2000(5).

[6]史保金.加强职业教育科研队伍的“研究意识”与提高研究能力之我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5).

[7]田和平,滕勇.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1中).

作者简介:

中职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科研 教师素质 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水平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体制机制不畅。”“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指出:“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加强教科研及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科研对教学改革的指导与服务功能”。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一线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中职学校要大力倡导教科研工作,快速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中职学校整体吸引力,切实改变职业教育薄弱环节,促进现代职教体系快速建设与健康发展。

一、中职学校大力倡导科研教研必要性

1.当前职业教育形势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

当前,我国正于职业教育大发展时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一体化、工作过程、教学工厂、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翻转课堂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新词汇层出不穷。

面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学生素质的变化,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何去何从,该采取何种措施,取舍哪种教育模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面对当前学生现状,都是中职教育者要研究的课题。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科研教研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后盾。不加强教学研究,学校发展跟不上形势,教学质量也难以提升。

2.目前学生素质状态要求

目前中职生源都是上不了高中的学生,他们大多厌学,懒于思考,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但他们也不是一无是处,文化基础薄弱的主要原因不在智力方面,而在学习方法上,在于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面对这样的学生,很多职校毕业的学生反馈信息说“进了中职学不到东西”,说明我们的教学还存在问题,归根到底是我们的科研教研还没有跟上。且面对学生的变化,没有做深入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想素质,没有及时调整培养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

中职教育者不能一味报怨学生素质低,中职学校也不能一味抱怨教师教不好学生。大力倡导科研教研才是解决所有问题并加强中职教育吸引力的一条有益途径。

3.教师素质提升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指出:“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教师教好课的前提有三个。一是教师精通专业知识,二是教师熟悉教学过程,三是教师能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把专业知识教给学生。

这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是教师随意选取的,而是教师运用心理学和教学法知识,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现状分析研究后采取的应对策略。所以,想教好课必须要进行教学研究,教学和教研是一对孪生兄弟,不可分离。

笔者学校对职业教育教师定位是:双师型、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中职学校教师虽不能像高校教师那样做高深学问的研究,但教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还是必要的。中职学校教师本身也不能认为科研教研离自己很远,“科研就在身边,教研就在眼前”。

中职学校要大力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教研,并为教师提供科研、教研的环境和条件,促进教师的成长。

4.中职学校内涵发展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笔者学校在“十二五”就已经确定学校办学“由量的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当前,诸多中职学校都已经做出向教学要质量的决定。但学校内涵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口头说说就能实现的。需要从德育、课程、校企合作等多方面去研究、创新、发展、实施、深化。

但长期以来,中职学校都缺乏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与相应的奖励激励机制。中职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教科研的层次和档次偏低,很少能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教科研内容未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现实要求中职教育要想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首先就要大力倡导科研、教研。

二、中职学校加强教学研究措施

1.对中职学校教师进行科研教研培训

中职教师工作量一直比较大,学历层次大部分不高。与高校教师相比,学科、科研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教科研基础不够扎实,功利思想严重等原因,需要从诸多方面进行培训。

笔者学校从“十二五”起,已经非常重视教科研,通过外请专家、内部自训相结合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教科研培训。为提高学校教师论文写作水平,从论文选题、摘要、格式标准、内容整理、文笔润色、文献参考等方面进行培训;为提高学校教师课题研究能力,从课题选题、课题申报撰写、开题报告、如何研究参考资料、课题研究过程、课题阶段性总结、课题阶段性总结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撰写、课题总结报告撰写、课题研究资料收集与整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培训。

为巩固培训成果,培训结束后还专门在校刊、校报、简报专栏登载专家报告内容、校本培训内容及案例,以便教师在后期消化参考,目前取得相当好的效果。

2.提倡教研从微观入手

教师身边皆教研。但多数中职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写的文章大且空,套话多,当然实际指导意义也不大。面对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面对当前中职学生现状,实际是给中职教师提供很大的教研机遇。

中职教师科研教研要微观切入,简单切入,过程切入,从课堂入手、从身边入手、从解决小问题入手。像做数学题一样,一步步解决问题,等待你的将是一个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教学成果。

3.提倡高水平

中职带有功利性,如学校硬性要求、评优选先,职称评定时才拼凑几篇。教师都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但面对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中职教育的发展,很多知识内容需要进行补充,一线教师观点尤为重要。

中职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不能有畏难情绪,一定要有信心根据自己教学心得和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为我国职业教育理论发展贡献力量。学校要坚定的、大力鼓励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并予以奖励。

4.定规划、强促进

中职学校要建立科研机构,并按国家、省、市、校课题立项规划制订详细的纵向课题及横向课题校本科研教研规划。及时通报国家、省、市、校课题研究通知,制定科研课题研究制度。定期跟踪立项课题研究过程:阶段性检查、中期检查、结题成果。确保立项课题严肃性、真实性、出成果、见效益、指导性。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总结教学中成功之处及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研究,寻找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定期组织论文评比。征集的论文必须是教师在教学中实际经验的总结,严禁抄袭。在激励中职教师进行教科研的同时,把控教科研的效果,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

5.减轻教师课时负担,让教师自觉参与到教科研活动中来

近几年来,中职学校的规模在不断扩张,教师的教学任务是十分紧张、繁重的,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科研。现今,中职教育已经由量的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此时中职学校的教科研就显得尤为重要。质量要提高,教研要先行。中职学校要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要求教师自觉进行教学研究工作,让中职学校的教科研焕发活力,为促进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提供基础保障。

6.建立奖励机制,创造整体教科研氛围

中职学校要在反思数量的扩张时注意教学质量是否有所提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理念,中职学校要建立课题研究、教学成果奖励机制,促进学校整体教研科研氛围形成,全方位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如对教师在国家期刊进行奖励;对经国家、省、市、校立项课题进行奖励;对获得国家、省、市、校奖励的课题进行奖励。笔者认为,国家也要出台政策,对中职学校任何级别课题研究要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这将极大提高广大中职教师教科研积极性。

7.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主动承担企业改进项目及技术革新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都提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学校的积极性大于企业积极性。特别是在科研合作上,企业对中职学校的教师水平不认可,但与高职合作的积极性很高。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职学校还是要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先承担一些较简单的项目,取得企业的认可后,再逐步提高合作水平。

笔者深入企业后发现,企业的生产设备比学校要先进得多。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第一,学校能够获得企业先进设备的使用方法;第二,会取得工学结合一体化实际的教学项目;第三,会促进技术转化及中职学校科研水平。

总之,大力加强中职教育教研科研势在必行,谁抓住教研科研,谁就会在职业教育发展上抢占先机。

参考文献:

[1]刘娟.浅析中职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时代报告,2013(3).

中职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一、艺术类中职校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艺术中职校教师不同于普通中职校,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学实践经验丰富,而理论研究能力欠缺,这是艺术类中职校教科研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总结艺术类中职校教科研的现状,一言以蔽之:上热下冷,量多质低。

1. 科研目标不明确

目前艺术中职校在招生激烈竞争和办学条件达标的压力下,摆在学校领导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应付日常教学,而衡量办学水平重要标准和提高教学质量基础的教研工作水平自然只能作为“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有相当部分艺术中职校领导和教师也认为艺术中职校层次低,科研搞不出什么名堂,只是应付评职称而已,因此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科研目标不明确。

2. 教科研力量薄弱

(1)工作起点较低,教研能力有限。近年来,虽然艺术中职校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逐步趋于合理,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由一些剧、院团的演员转行为教师的),他们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但学历层次偏低,理论探索能力有限,导致了艺术中职校的教研水平和效力不高。

(2)科研氛围不浓,教师不够主动。尽管学校领导重视教科研工作,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措施,但是艺术中职校教师教科研的热情不高,许多教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3. 教科研成果档次不高

从总体上看,教师教科研成果还是可观的,单从论文数量上看也是不算少的,但质量普遍比较低。在省市级获奖的论文数量少,发表的更多是出于评职称的需要,而真正具有教研水平的论文屈指可数。脚踏实地搞教研的教师少得可怜,课题研究基本上是有名无实的。

4. 科研经费和相应设施的投入不足

艺术中职校由于急需要投资建设的项目千头万绪,尽管学校认识到教科研的重要性,但实际用于科研的经费占学校总支出的比例较小。教师所研究的内容有的需要借助实训场地的先进仪器设备才能得以实现,但目前大多数实训场地只能满足教学的要求,还不能完全满足教研的要求;而研究的内容更需要借助图书馆的网络进行检索、查询国内外研究动态。由于实训场地、设备和图书馆的条件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教师的科研工作。

二、提高艺术类中职校教科研实效的途径和方法

1. 增强科研意识,明确科研工作地位

首先,校领导必须更新偏重教学、忽视科研的观念,确立科研工作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投入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带动相关部门和人员搞科研;其次教师也要强化科研意识,自觉地把自己“工匠”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探索搞好科研的新途径、新方法,群策群力,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

2. 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管理政策,调动广大教师科研工作积极性

制定科研管理政策。艺术类中职校一般没有专职教科研人员,要调动广大教师参加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政策导向十分重要。科研政策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建立奖励和激励机制,对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教师,应给予重奖,并把它作为优先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以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积极培养和引进科研人才,建立一支具有一定实力的教科研队伍

教科研水平要提高,关键是人才,而艺术类中职校最缺的就是人才。解决人才匮乏的途径一是培养,二是引进。培养主要是指在职教师的培养,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拔政治素质良好、年富力强、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创新意识强、敢于吃苦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鼓励和支持他们在职或脱产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另外,实行指导教师制度,采取传、帮、带的方法,以求得重点培养对象层次和素质的提高。在人才引进上可采取从知名院校和艺术院团引进一些层次高、素质好的人才担任专业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领头雁,形成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返聘学校内部层次高的教师,实行退休不退职及聘用学校外部退休赋闲的层次高、素质好的人才担任兼职科研人员,以此弥补艺术类中职校科研力量的不足。

4. 建立多个教科研平台

目前,许多艺术中专校都办有学报,作为科研成果和舆论宣传的媒体,除在重点专业栏目选登优秀论文外,还应为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提供展示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为此,我校教研室定期开展学报的组稿、编辑、出版工作,同时还积极推荐教师论文参加全国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各类论文评比,有很多教师在各种论文比赛中获奖。通过搭建多个平台,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阵地和舞台,提升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沈芝燕.提高五年制高职校教研活动规范性与实效性的策略

[J].江苏教育,2009(3).

[2]徐晓东,薛峰.务实化、校本化:提高教科研实效的途径[J].教育

研究与评论,2009(12).

中职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课堂效果原因对策

通过对当下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得知中职教育具备更加面向社会的实践性特点,也就是社会需要中职学校展开畜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职学校需要展开人才设计方案的优化,进行人才规格的良好定位,进行中职教育特色的突出,保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从而提升该专业人才的应用素质。

一、影响中职畜牧兽医课堂效果的原因

1、师资队伍很难适应专业教育①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教师都是由普通中学转变过来的,或者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具有严重的专业知识缺陷,很难适应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所以严重影响着畜牧兽医的教学质量。②“双师型”教师奇缺,中职畜牧兽医教学的特点是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如仔猪去势、解剖实习示范等),即而成为“双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可是许多中职学校现任教师大部分只懂理论教学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达到中职教育技能的传授要求。

2、实验实习条件严重不足;畜牧兽医是一个理论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强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实验实习活动,但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相当一部份学校教学基础条件较差,特别是实验实习设备不足,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过程的现代化程度不高,不适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需要。

3、生源不足,新生素质勘忧国;随着小养殖的滑坡,就业形势严峻,受高校扩招的影响,职业中学的生源存在问题,畜牧专业又是既脏又累的专业,生源奇缺,许多学校自动降低门槛,来者不拒,许多未完成初中学业的学生进入学校,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较差的学生进入社会,就业尤难,对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低估,这样一来,招生更难,形成恶性循环。

二、提高中职畜牧兽医课堂效果的对策

1、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论文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职校应努力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把单一的理论型教师培养成为既有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职校畜牧兽医的教学质量,因为教育的成败在于教师,职校要提高办学质量,建设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无疑是职校办出质量最有力的武器。

2、加强畜牧兽医实验实习设备的建设;畜牧兽医专业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就是实验实习,它是本专业的第二教学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畜牧兽医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后,还必须进行相关的课外生产实习。如:饲养实习、疾病诊疗实习、动物解剖实习等。以便做到理论和实际动手相结合,因为任何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反之,任何脱离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所以,职校要立足于社会。就必须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学生,而高素质的学生的培养是离不开实验实习的,因此,针对上述情况,职校应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千方百计地争取经费,不断加强与畜牧兽医相关的实验实习设备的建设,以便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充分利用“门诊”窗口接触医疗实践,对群众带来的有病畜、禽,引导学生现场诊治、解剖,每次出诊和疾病预防注射,兽医教师带一组学生实习,手把手的教学生,使学生能诊断、敢开药治病。每年定期到种猪场、饲养场和兽医站实习,还不定期的带学生参观西农大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特种动物养殖场、大型现代化养殖场,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3、大力提高畜牧兽医专业的办学质量;量是产品的生命,对于职校来说,其生命力就来源于教育教学质量,职校学生犹如企业产品,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就没有生命力,就更谈不上发展,这就要求学校从招生到教学的全过程均应注重质量。教学质量是一个专业的生命线,而教育质量的提高又与学生的素质有较大关系,没有好的学生,是保证不了教学质量的。招生的时候,一定要有标准,不能来者不拒,要“宁缺毋滥”,把那些学习功底较好、吃苦耐劳、真正愿意从事牧医事业的学生招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培养出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人才。这样一来,开始学生虽然少,但学生的素质高,分配以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强,经济收入高,长此以往,自然会消除负面影响,生源会越来越多。

在实验实习时,教师要亲临指导,做到眼勤、腿勤、口勤、手勤四勤。眼勤:及时环视实习现场,及时发现操作问题,及时解决,维持好实习秩序,注意实习安全;腿勤:及时走动,亲临学生操作的现场,指导操作动作;口勤:及时讲解学生操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苦口婆心地予以指导;手勤: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学生以正确的示范。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是因为任何知识技能的熟练掌握都有一定的技巧,任何精湛的技术都有一套完整无误的操作动作。所以,校内的实习质量决定着学生实践技能的优劣,并决定着学校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只有提高职校畜牧兽医的教学质量,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才能为畜牧经济发展服务,才能在优胜劣汰中生存和发展。

中职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文献 研究热点 刊文作者

一、研究目的

普通高中由于升学压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中英语教师势必要不停地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必将水涨船高。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没有量化的考核,加之学生英语基础差,缺少学习英语的动力,英语教学效果也就差强人意。虽然没有升学指标的紧箍咒,但是为人师者,必定要担负起教育、帮助学生的重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所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想探讨一下,中职英语教师为了自己肩上的任务,近几年在中职英语教学方面做了哪些研究,有什么样的热话题点,各省市地区有关政府部门对中职英语教学科研方面推动力如何?

二、研究现状

1.关键词量化。本研究数据下载于中国知网(CNKI)编制的论文数据库。首先,以“中职”和“英语教学”为检索词在全部期刊、SCI来源期刊、EL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以及CSSCI数据库中进行主题检索,检索字段之间关系为合并。数据时间限定为2013―2015年,匹配方式为精确,初步检索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为1124篇。论文的关键词出现频率为前十的依次为中职英语,309篇;英语教学,249篇;中职英语教学,99篇;中职学校51篇;中职学生,45篇;课堂教学,44篇;中职生,34篇;教学模式,32篇;教学改革,29篇;中等职业学校,26篇。

从以上统计数据中,我们清楚地可以看到,2013-2015年度对中职英语教学研究的特点之一是热点较为分散。往往都是将中职学校英语学科特点与中职学生自身特性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探求如何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色走一条与之相适应的英语教学之路。在强调职业学校特色的英语教学前提下,关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力求采用一系列的方式、方法去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其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文献中教学活动从创设情景教学、生活化教学、任务型教学,到合作学习、项目教学、自主学习、分层教学,再到改革评价体系等;其中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网络也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得到有效运用,并将技能大赛训练、就业导向作为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

但是中职英语教学研究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大多数文献研究方向都是随大流,缺乏新意,具有创新意义的重点研究方向不明显,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寥寥无几;即使有新观点的提出,但往往缺少后续的跟进,话题研究没有延续性;文献经验层面的描述较多,欠缺实证和必要的科学量化分析;位于前十的关键词相互交叉,互相包含,说明中职英语教学论文对关键词的界定比较模糊、含混,随意性较大,缺少规范化,也反映了不少论文只是低水平重复;此外,有些中职生毕业以后想接受高一层次的教育,但怎样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实现中高职英语的衔接,检索到的文献中几乎没有涉及。

2.作者、机构量化。对全部1124篇文献进行筛选,我们发现有140个学校的145名教师发表了有关中职英语教学方面的论文。刊文数为3篇及以上的作者共计23人。其中发表5篇的一人,4篇的4人,3篇的18人。而有3篇及以上文献得以发表的学校共有31所,文献总数为182。图I以excel柱状图对这31所学校的182篇文献以所在省市汇总呈现。

从柱状图上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全国各省市对中职英语教学研究重视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没有必然的关系。有些经济发达地区竟然没有出现在图表上。难道这样的地方没有中等职业学校,抑或那里的英语教学活动不存在任何问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能说明当地对中职英语教学活动的研究热情有待引导。反过来,发文较多的学校,毫无疑问表明了该学校的科研气氛相对较为浓烈,其经验值得推广和学习。从图上可见发文最多的学校属于江苏,其领先地位是有目共睹的。

图II显示的是在中国知网检索的2013-2015年度以中职英语教学为主题的1124篇文献中,刊发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献数量:只有5篇。这说明很多教师论文的撰写仅仅是为了应付职称的评定,处于人云亦云的状态,对中职英语教学研究还缺乏一定的独到之处和前瞻性。

图III展示的是在1124篇量化的文献中得到相关基金关注的文献刊发篇目,仅为2篇。而且两篇文献均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而且是同一作者所发。由此可见,中职英语教学的研究仅限于中职研究自身,缺乏更高级别的关注。当然也进一步说明了中职英语教学研究的创新性和前瞻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研究反思

由上面的图表量化展现,我们看到中职英语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种种不足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可以看到,在2013-2015年期间投入到全国中职英语教学研究工作中,并形成文献的教育工作者的总量并不大,且大多属于单兵独斗的情况,没有形成一定的研究规模。中职英语教学方面科研领军人物的也没有确立。如何激发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值得教育主管部门深思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广大教育工作者只有做到教学和科研双赢,才能促进中职事业的健康向上地发展。

首先,各级各类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统一思想。教育的实践和全世界的教育现状都表明,有教育科研的教育才是成熟的教育。而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应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培养高级知识分子人才和培养有一定技能素质的蓝领工人目标同样伟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科研经费的投入。积极倡导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投身到教学教育科研中去。将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极大地提高所在地区中职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以教师的严谨治学态度感染学生,有助于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其次,各中等职业学校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治校理念。首先重点扶植教研骨干,对于重点课题给予人力和财力上的重点扶持和帮助。让这部分人及早成为其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以他们的快速发展,带动其他教师的广泛参与。制定有诱惑力的奖励制度,也必定能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到教科研活动中去。浓厚的教育科研的风气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

最后,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强化科研意识。不能把科研等同于职称论文的撰写。我们要把教育科研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需求。教学之余,我们要多读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全面提高自己的本学科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捕捉最新、最独特的研究方向。要勤于思考,并能将理论联系实践,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考于笔端,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来。对于新问题,要给予持之以恒的关注和聚焦。努力提高自己的研究问题的前瞻性和持续性。成为自己所教学科的前沿人物应该是每个致力于教科研的教师的终极梦想。总之,排除政府和学校层面,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我们自己也要教学和科研两手抓。既有上好课的能力,又有写好文章的本能。回到中职英语教学上,英语教师当和所有学科的老师一样,一面狠抓课堂教学质量,一面紧抓住科研的思考魅力,既是一个好教师,又是一个好的研究者。

参考文献:

中职教师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创新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内容、媒体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教学模式具有直观性、假设性、近似性和完整性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研究离不开教学进程结构。教学进程结构是指教学活动进程的一定结构方式,它是由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排列规律组合形成的,能反映一定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下面我就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的目标阐述如下:

一、建立统一的电子备课模板,实现教师备课网络化

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制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备课模板并共享,形成二十八中统一的备课平台,规范教师电脑备课。现在我校文化课教师全部采用电脑备课,而且并入校园网和互联网,实现了网络备课。为了进一步推动电脑网上备课,学校每年组织电脑备课评比、优秀课件评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学电脑和用电脑备课的热情,提高了电脑网络备课的技能。2006年在全市优质课比赛中我校荣获了3个学科一等奖。

二、建立完备的校园网络资源库

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我们把多媒体教参、课件、录像带、VCD等资料转到服务器中,建立课件库、素材库、题库等,为老师调用。同时,利用课件、教案上传功能,让教师上传自己的优秀课件、教案,使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形成良性发展。此外,通过互联网搜索下载优秀课件,丰富教学资源。校园资源库的建设,为实现网络教学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丰实的信息资源。[1]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追求课堂教学信息化

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优点,因此我校老师无论是平日新授课、复习课,还是讲授公开课、比赛课,大都自觉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校还通过举行“每人一堂达标课”、多媒体教学优质课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推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电脑网络的作用,探索构建信息化课堂,加大了课堂密度和信息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

近几年,我校连续参加了中职院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比赛,我校教师展示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和谐互助”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公开课,受到与会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四、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

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保障。我校制订了系统的培训计划,采取先易后难,先个别后全体,先教师后学生的办法,层层推进,梯级培训。两年来,学校结合教师校本培训,对教师开展多媒体技术培训,先培训后上岗,边使用边学习,我们组织举办了全体教师参加的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培训、个人网页制作培训、flas培训等。现在我们正在实施第三阶段校本培训,让教师学习制作较为复杂的课件和利用网络教学,使老师们计算机应用能力得以提高。在2007年河北省中小学多媒体、网络课件评选活动,10位老师的作品制作精美实用,被推荐报省参评。三年来,先后有20多名教师论文在市、省、部级论文评比中获奖。[3]

五、强化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工作

为了强化多媒体教育资源的使用,制定学校现代化教育资源管理制度,建好并发挥学校网站和资源库的作用;做好学科教案、课件的收集整理、分类和共享工作,真正实现网上资源共享;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教育宽带网等网络资源,把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先进经验、优秀课例通过网上互相交流,并与有关学校联网互动,做到资源共享;加强图书室和阅览室管理,上好阅读课,探索网上阅读和借阅的新方法;加强学校网页建设,建立学校教育资源库,充实完善学校网站,加强信息交流,拓展教育时空;每学期各教研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上好一节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观摩课,总结他们的教科研经验;每学年举办一次优秀课件制作及论文评选活动,组织多种类型的教学比赛,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教师的自觉。[4]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大大提高了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闰志明,王世纯,孔祥伟.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扩散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

[2]丁煜,桑新民.教育技术在美国中职教育中的角色――访普林斯顿大学信息技术部[J].中国大学教学,2007(2).

[3]刘树新,罗卫,李月霞.网络环境下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构建方路[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中职教师论文范文第7篇

一、追求新理念,创设好机制

中职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能做好、做活、做得有特色,靠的是创设好的机制,以提高教师科研的热情,同时及时捕捉教育教学发展的前沿信息,使之成为教师酝酿、行动的源泉。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教科研机构完备,制度完善。学校有目标有计划开展教科研工作,定期布置、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有专项经费用于项目的开发和对成果的奖励。同时,领导带头学习先进经验、接纳先行理念,并及时交流、贯彻、落实。因此,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特别高,思想也特别活跃,思路特别开阔。几年来,学校确立的“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基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归结点,以谋求学生、学校发展为内驱力”的办学指导思想,构建的“校校联合、校企联合、产教结合、股份合作、长短结合、引资合办”的办学新模式等等,都是该校教师通过学习新思想结合该校实际研究提出的,并在该校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以来,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一五’规划”东风吹进该校,校园这方面的研究至今火热旺盛。

科研在学校业已成风。两年来,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承担的教育部重点课题有《点式非系统教学法的创新研究与应用》,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与教学模式及方法研究》《中职服装专业3+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职业学校语文生命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中职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方法与实践》,规划课题有《中职英语课堂情景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场地教学模式的开发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流失”成因及“控流”对策的研究》等,地市级课题也较多,并积极撰写论文,编写校本教材。

二、研究实际问题,结出实用硕果

教育科研的成功,莫过于研究实际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产生效用。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科研特色就是始终坚持研究学校的实际问题,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改革发展出谋划策,寻找方法。成果在实践中产出,也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1)探索改革发展模式。以前有一阶段与有的学校一样,学校徘徊在中职发展十字路口,为了突破职业教育瓶颈,学校展开了办学模式研究。《职业技术学校“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首先有了突破,课题提出学校大胆运用市场经营的理念,着眼于社会需求,办学机制灵活,办学模式多样的观点,为学校打开了办学思路。在这项课题思路的引领下,学校通过上挂、横联、下辐射,业已形成引资入校、校校联办、校企合办、东西部合作、定向定点等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办学格局。近两年来,学校还开拓了培训领域,打下了非全日制、非学历教育的另一半壁江山;同时还进行“工学结合”“教学工厂”新模式的尝试。这对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收到前所未有的成效。这项课题对学校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开辟中职德育新局面。为了寻求适合中职德育的方式方法,学校组织教师进行中职德育管理研究。《中职学校学区化管理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探索》提出了学区化德育管理模式,被学校全面采纳实行,学校进行体制、机制、体系、制度的全面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模式,得到同类学校关注、借鉴学习。此项课题后被周口市列为重点课题、优秀结题。另外一项《中职学校德育学分制的校本研究》,为学校在校本德育形成特色上建立了理论和实践依据,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点”的全员德育网络体系。学校全面推行德育学分制,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也被立为周口市重点课题。该课题成果还在全省各类会议上和全国“十一五”重点课题中期研讨会上介绍推广。目前在研的《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中职多元育人模式研究》是对近年来学校德育模式尝试的全面总结和开拓,被立为省重点课题。这一课题的完成,将标志着中职德育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学校建立校本德育培训制度,积极开展德育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研究,现已逐步形成包括新型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方法等在内的创新型德育教学模式的系列研究成果。

(3)着眼未来,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为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学校进行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培训研究和课程改革研究。这两项研究分别被列为教育部重点课题和省规划课题。通过科研努力树立学校毕业生品牌、专业品牌、扩大学校影响力。通过科研,学校还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构建起切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新课程板块体系。这为学生个性培养和就业、升学并行的双元办学目标构筑起教学基础,并提供了体制保证。

三、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主动提升研究品质和档次

为了建设一支有思想、有理论、有能力的学者型师资队伍,学校制定制度,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对教师开展分层目标培训。两年来,邀请了多名全国各地教育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并对各级申报课题进行点评、论证;还经常性地开展向高校学习、与同类学校交流活动,邀请省市各级领导来校调研、指导。这使研究的品质和档次大幅度提高,教师从“经验型”跨上了“科研型”发展的新台阶。2009~2010学年,教师51人获各类业务荣誉奖,所辅导的学生计有103人次获奖,教师论文获奖、发表及交流数89篇,课题立项数量、级别上都居全市职校之首,列省前茅。另外,编写的《计算机网络实训》《英语情景教学》等校本教材至目前已15本,其中正式出版的有10本,均用于日常教学之中。

中职教师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创客;创客教育;中职教育;四个特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98-04

创客教育起源于美国,以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个人制造实验室(Fab Lab)为标志。Fab Lab主要是为创新提供平台,以摆脱当时发明创造受场地(如具有昂贵设备的实验室)和人员(如专业科研人员)制约的局限。现在全美已有近百所高校、千所中小学都建立了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创客空间,并配备有数字开发和制造的工具。创客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推动教育改革、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在美国的引领下,英国、日本、加拿大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入到创客教育的阵营。

我国体制内实践以政府和学校为主体。多数高校偏向于改造科技园、打造创客空间、聘请创业导师等,以激励有项目的学生搞创业。在基础教育领域,温州实验中学、北京景山学校等也开始了创客教育的探索,掀起了一股个人设计和制造的浪潮。体制外的创客实践以民间活动为主,志同道合的创客们依托3D打印技术和开源软件,坚定地走在创意、实践和分享之路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智能应用“Sensetime”的联合创始人、温州创客的代表徐持衡,才20多岁便已获得1000万美元的风投。其领衔研发的人脸图像处理系统,精准度高达99%,超过Facebook 97%的精准度,所以三星、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2]。可见创客们的“创”不只是创新,更是创造。

一、中职开展创客教育应把握的四个特性

中职教育面对如火如荼的创客教育,应充分依托自身实践性较强的优势,主动顺应创客教育这一新趋势,把握创客“创意变现”这一主要特征,明确创客教育的新要求,发力于人才培养的创新,致力于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从而更好地为国家产业转型和供给侧改革提供创造性人才的支撑,不断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人才需求。总的来说当前中职开展创客教育可以抓住以下四个特性来进行。

(一)注重学习的跨界性

创客是利用互联W和技术将创意变现和分享的主体,整个过程融合了科学研究、技术制作和艺术创作等,要求创客们首先需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以及运用跨界知识的能力。目前创客们的创意产品较具代表性的有机器人、航模以及智能控制项目等,制作过程涉及机械加工、电路控制、无线遥控、软件开发等技术。即使是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在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的今天,教学设计也会更多地倾向于“在做中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正如美术课上老师让学生为一棵枯树增添叶片,虽然是以艺术绘画式的活动为主,但也需要学生进行科学、数学、工程与技术的整合学习。

因而中职的创客教育应该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为一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夯实学生的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原创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动手动脑的专业技能训练是中职开展创客教育的最好载体,也是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最好契机。正如建筑、机电和数控等专业的技能操作,综合了科学探究、工程设计及产品建造等活动,可促进学生实践创新与人文底蕴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极好契机。

其实,中职学校引导学生跨界学习的抓手很多,可以说专业技能实践是主阵地,编写跨学科的校本创客教育课程是载体,项目教学是创客教育有力的实施方式。例如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下文简称宜兴中专)“电子装配与调试”技能训练指导老师孙林的工作室内有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就是他借助专业优势,指导学生制作的航拍飞机、智能小车、数字钟、无线充电、电子琴等创意作品。作为本项目省技能大赛 “四连冠”的参赛者,孙老师的成功就是得益于在实际创作中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跨界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跨界学习能力。

(二)鼓励创作的多样性

创客教育在中职实施应该倡导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创作形式,要求学生的创作既能体现专业特色,又能体现自身的创造性和差异性。众所周知,创业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中职教育的主旋律,其一以贯之的载体就是每年开展的省市级范围内的创业设计比赛。学校应助力学生积极参赛,抓住每次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和想象力的机会,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养成学生求新的创客特质。创业设计包括团队的组建、创业主题的选择、文本的设计、PPT的制作,以及在大赛现场展示带有专业特色的创业设想等,每个环节对师生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战,学生在分析项目可行性、规划资金募集、进行成员分工、解读文件政策等活动中,自主自立和创造意识得以增强,创作能力得以提高。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可鼓励学生大胆创业,体验“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宜兴地处苏南山区,物产丰饶。宜兴中专就因地制宜,提供场地、设备和技术指导,支持会计和营销专业的七名学生,秉承“让世界品尝陶都滋味”的理念,开办“陶滋味”网店。采购、美工、仓储物流、运营、财务等都由这一七人学生团队负责,线上接合线下销售宜兴绿色、优质、健康的乌米饭、笋干、百合等土特产。凭借资源、营销团队和宜兴政府网平台等三大优势,总投资2万元的淘宝店和微店,第一年就实现了投资收益率75%,第三年销售额达21456元,其中线下销售占比25%,线上销售占比75%。目前团队的“小目标”是进军大型超市、团购平台并进行产品创新。学校利用一切条件、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创意变现提供平台,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在校就能深度体验创业的全过程。

除此之外还有省市级的创新大赛,涵盖的项目较多,有调查报告、论文、实物作品等,范围很广,充分体现了创造无边界的根本属性。以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为例,每年举办一次,截止到2016年共举办了七届。全省各校参赛的积极性很高,去年大赛共收到科学调查报告33篇,教师论文122篇,实物作品596件(其中282件作品参加了大赛展评)。各校在参展期间就物作品加工做了现场演示和解说,解读了作品的创新原理,展示了创新部分所承担的实物功能。可以说省创新大赛就是一年一度全省范围内职教开展创新教育的集中检阅。

从目前我校开展创客教育的情况统计来看,专业特色明显,教育成果斐然。如烹饪专业学生的菜品开发,建筑专业学生的技术创新,电子专业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等(详见表1)。

(三)增强培养主体的广泛性

中职开放办学,在创客教育的实践中可广泛联系企业、行业和社会培训机构参与,构建全覆盖的培训格局,形成学校为主、社会为辅、家庭支持的立体网络。以我校教师自主创业,加盟开办机器人制作的培训机构“斯特姆宜兴店”为例,先期投入30万,第一期招生达23人,小时收费120元,每次培训时间为1.5小时。机构总部是位居国内第一的机器人研发和教育品牌,知名度高,推广力度也很大。教学用材料丰富,共有100多种,可让学生自主发挥、自由组合,给学员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机构的培训课程自成系统,一周一次,逐层推进。从目前培训情况来看,宜兴地区的家长比较认同,支持孩子报名参训,说明创客培训很快就会像音体美等社会培训一样普及。这应该成为中职开展创客教育的有力凭借。

更多的学校则是在校内组建创客兴趣小组,并有师资辅导和同伴间充分的交流。温州校园创客教育成果斐然,个别学校甚至实现了“创客项目改变校园”、“创客班级形成特色”的小目标,并因成功转化创客项目――高敏度地下通道自动感应照明系统而获得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的认可,为学校无偿投入了价值25万元的创客装备,建立了创客创新教育共建基地,收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效应。

当然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作用决不能忽视。学校要重视创客教育平台的建设,这是不断扩展创客培养阵地的有效举措,要努力建成以项目驱动为设计原则的线上教育平台,便于学生即时上传创作作品,便于教师实时点评,最终实现作品提交、展示、分享和评价的高效即时,推动创客们的持续改进与创作。

(四)实现创作场地的专属性

创客培养必须要有场地依托,即“创客空间”,这是专属于创客们操作和分享的基地,正如其他具有相同爱好的人搭“圈子”,创客们在此空间可以开设主题论坛、组织读书会、社团活动等。全球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创客空间”诞生于1981年的柏林,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1400个。而国内发展大约始于2010年,比较知名的有上海的“新车间”、北京的“创客空间”等。这些民间自创的空间是具有公共性质的实验室平台,创客们定期集聚在此共同创造各种新奇的作品,如果有市场潜力,便寻求投资开发甚至是形成产业。英特尔、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的创始人物,都曾依托“创客空间”,创造出了众多改变世界的产品和发明。

中职学校可依托自有的实训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专门的创客教育基地。正如宜兴中专抓住2016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要求《关于编报“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的契机,成功申报并立项了创业创新孵化园,获得了中央财政预算内2000万元的专项支持,以及省市两级财政的配套。目前基建工程已完成招标,孵化园内各功能分区也已完成规划(详见表2)。此孵化园建成将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动手实践项目和更多的创意共享机会。

二、当前中职开展创客教育面临的问题

中职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进行着创客教育,都在努力跟进创客教育的发展步伐,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集中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薄弱的工程学、数学基础,是学生投身创作的短板和瓶颈。登顶《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的王麒诚认为“只有手上的牌足够才有资格跨界”,遗憾的是中职学生薄弱的文化基础制约着他们的跨界能力,也影响了学校创客教育的实效;二是师生创作的作品与市场对接度不高,很多都难以被企业认同,更不用说量产或大规模的应用了,导致目前创客教育缺少厂商的资金和技术等支持;三是师资力量的不足。目前全国创客教育师资培养和再教育的点并不多,虽然北航早在2007年就被授权为全国唯一一家KAB创业项目师资培训基地,共计培训了全国700多所高校近千余名教师。但培训对象仅局限在高校教师的范畴,国家层面还没有开通中职创客教育师资培养的通道。

中职教师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 问题 提升策略

近年来,我国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领导、老师重视;校园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校园文化活动很有成效,有声有色;较重视制度建设,加强校园管理、学生管理与教师管理。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当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都是照搬普通高中或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内容,这从大多中职校校训、校风与相关高中、高校雷同的现象中就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在谈及自己学校的特点时都如数家珍:有科技节、体育节、校园文化艺术节,有运动会、读书活动、书画比赛、校园歌手大赛、迎新文艺演出等活动[1]。学校整体环境与普通中学大同小异,校园、教室里遍布科学家的名人名言。与企业文化、专业文化、技术文化及区域文化严重脱节。置身于这些学校无法感受到职业学校的气息,从校园文化建设角度很难找到职业学校的特征。

(二)突出面向学生,忽视教师需要。不少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面,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课外文化娱乐活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多开第二课堂。因此,绝大多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完全依赖学生工作处和团委。尽管很多学校制度建设和学生管理很到位,成效也很明显,不少学校在概括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绩时对此津津乐道,殊不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不仅有学生,而且涵盖了教师、行政人员在内的学校全体人员。

(三)强调短期见效,忽视长远目标。一些职业学校缺乏长远观点,急功近利,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招生宣传的装饰品,不重视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显现功利倾向[2]。反映在学校管理中,没有将重点放在培养社会、企业所需人才的综合素质上,而是片面宣扬专业前景与个人待遇,对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也有学校为了毕业生顺利就业,推荐中不能公平全面地介绍,导致学校教育忽略学生良好个人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缺乏培养学生为企业承担创造价值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后难以克服职场初期的考验和压力,企业用人满意度不高。

(四)突出部门分工,忽视系统规划。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部门,缺少学校层面的系统规划。因此,多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完全依赖学生工作处和团委。尽管很多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工作很到位,但因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缺少系统规划的先天不足,往往一旦涉及多部门合作,执行时往往感觉力不从心。

针对上述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当下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从如下五个方面入手采用系统提升策略。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构成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活动的和行为的校园文化。

(一)推动物质文化建设,夯实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物质文化是学校形象的外部表现。物质文化建设包括教学设施、宣传设施、仪器设备、校门、校服、雕塑、办公楼、教学楼、实训楼、科技馆、图书馆、各类教室、语言室、艺术馆、人文景观、体育场馆、教工宿舍、学生宿舍、食堂等有形的硬件设施。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绿化、美化、亮化校园环境,能营造一种教人向上、催人奋进的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师生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3]。

为了建设校园文化环境,中职校有必要加强校刊、校报、系报、校广播台、校园网的工作,扩大图书馆规模与容量,扩建电子阅览室,形成局域网,使学生文化、体育、美术、艺术社团及青年志愿者协会保持活跃。校报、学生文学作品集、教师论文集的相继出版,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通过上述措施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气氛,融合了师生的生活,涵育着身心素养。

(二)丰富精神文化建设,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学校使命、学校精神、学校愿景、发展战略、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宗旨、办学模式、管理模式、管理思想、职业道德、组织目标、价值观念、服务理念、校训、校风、校歌、教风、学风、班风、学生观、师生观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这一层次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导向层面,它渗透并决定和影响着制度层面和物质层面,是一种隐性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师生员工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目前,部分中职校借鉴企业经验以建立形象识别系统(SIS)为契机,将抽象的精神文化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识别度和认同感[4]。

(三)开展活动文化建设,构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校园文化建设对人的影响,主要通过各种活动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活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艺术活动、技能竞赛活动、体育竞赛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重大节日活动等。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实践能力的锻炼、综合素质的提高、个体潜能的发挥无疑起到巨大作用。

(四)落实制度文化建设,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校规校纪、学生守则、规范、惯例和人际交往行为准则等。制度文化既有隐性作用,又有显性作用,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对于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具有决定性作用,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五)瞄准行为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品质。行为文化主要指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及其他活动中通过校园主体发生和进行的人际交往而产生的文化。学校行为文化是建立在全体师生员工对学校理念完全理解和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并在各自行动中自觉地、规范地、协调地、统一地对学校理念的执行。行为文化主要由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干部行为和工人行为四种行为构成,它反映学校管理者形象、教职员工形象、学校工作形象、学校产品(学生)的形象和学校的服务形象。

创建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的优秀校园文化,实现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质量的稳步提高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它要求职教工作者不仅处理好继承和创新、发展共性和突出个性的关系,而且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汇其中。

参考文献:

[1]赵丽敏.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1(22):68-71.

[2]周和平,周曦.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构建与策划[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80-82.

[3]李颖.中等学校品牌形象塑造[D].山东大学,2009.

中职教师论文范文第10篇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科研的困境

1.发展不平衡。

主要表现为:(1)校际间的教育科研工作发展不平衡。我们对本地区7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调查,从“‘十一五’期间课题研究”和“教师”两项统计中发现,有些学校平均5.4个教师就有一个课题(含省、市规划课题,教育学会课题和教师专项课题),而有些学校立项课题还是空白;有些学校教师年平均或获奖达1.8篇,有些学校教师年平均或获奖还达不到0.5篇。调查反映出有些学校教科研虽然基础较差,但发展势头好;有些学校教科研基础较好,但发展迟缓;有些学校教科研基础较差,发展也不快。(2)校内教师的教育科研发展不平衡。调查表明,部分教师能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地反思和探索,积极参加各项教育科研活动,并在研究实践中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而有部分教师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缺乏科研意识,科研素质相对低下。

2.氛围不浓厚。

主要表现为:(1)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比例偏低。调查中发现,近三年中有38.5%教师参加过课题研究(包括规划课题、教师专项课题、校级课题),39.7%教师没有参加课题的研究,但撰写了论文,21.8%教师既没参加课题申报又没撰写论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程度偏低。(2)普遍缺乏参与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调查中发现多达43.6%的教师认为应“组织有能力的教师参加教育研究”,33.3%教师认为应“自愿参加教育研究”,只有23.1%教师认为应“人人参加教育研究”,说明大多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自觉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和使命感。

3.成效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1)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还没显现。教育科研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还是两张皮,还没有切实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2)有影响、有特色、有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还没凸现。反映在精品课题少、高质量论文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少。(3)教育科研的应用推广还没实现。重科研轻推广、重成果轻应用的状况普遍存在,多数学校的教育科研还停留在开题、结题上,不少教育科研课题一结题就束之高阁,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总结、推广和应用。

以上情况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这是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教育科研困境形成的原因分析

形成以上困境有多种原因,涉及多个方面,我们运用管理学和批判性思维原理从认知、机制、实践三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1.从认识的程度看,对重要性和内涵认识不足制约着教育科研的常态化开展。

(1)领导层面:有些学校和行政部门领导没有真正确立教育科研要先行和科研出质量的观念,把教育科研当作是“锦上添花”,当作嘴上讲的、经验总结里写的口号与成绩,“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往往成为一个口号,缺乏支持教科研发展的环境、措施与行动,不按教育科研规律办事,使教科研成为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可有可无现象。(2)教师层面:虽然教师普遍能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大多数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目的是为了自身职业的顺利发展,出于对评职称、评先进和经济的需要,功利性强;有些教师把申报课题和论文写作与教育科研画上等号,没有将教育科研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及教育教学改革联系起来。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作用、内涵,教科研工作才会有目标、方向、动力,教育科研才能成为一种常态工作。

2.从机制的角度看,机制不完善制约着教育科研的深入推进。

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管理机制不全。有些学校没有专门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或专职管理人员,没有形成校内教育科研管理网络,影响了教育科研活动正常开展。二是约束机制不强。学校教科研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需要靠制度来规范。一些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不全,没有相应的工作规范,或者即使有制度、有规范却没有真正的执行,教师的科研行为缺少约束和监督,缺乏科学的工作指导,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三是动力机制不足。教育科研缺乏激励机制,不能积极调动教师自觉参与教育科研的内驱力,单靠外部的要求和压力,是不可能高质高效地做好这一工作的。

上一篇:中学教师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师专业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